一方面,作为人们生活在其中的客观存在,现实是理想的基础和摇篮。社会理想是一定集团、阶层、价级对自身生活的认识。个人理想是这些社会成员对自身生活的认识和要求。但无论如何,对自身生活的反映和认识,都是由社会现实中直接派生出来,离开了现实,理想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作为人们对实践活动的选择和对美好未来的想象与追求,其实质是对现实的一种反映。现实是人们生活的客现世界,也是人们从事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的客观条件。它既凝聚着前人和后人的理想,又经过人们的实践,制约和推动理想的实现和发展。李大钊同志说过:"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过去"、"未来"的中间全仗有"现在"以成其连续以成其永远,以成其无始无终的大实在。"这在一定意义上深刻地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理想与现实矛盾运动使人类生活具有永恒魅力。
另一方面,理想采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是客观现实的升华,从理想的本质属性来看,理想具备科学性、实践性。因此,它总是呈现一种动态趋势,不是安于现实,而是不断地认识现实、揭示现实、推进现实。理想对现实的反映不只是停留于事物的现存状态,而是反映了现实,在现实中形成,又高于现实。理想又对改变现实起着巨大的指导作用,给人以巨大的精神鼓舞力量。总之,崇高的理想犹如指路的明灯,它不仅给人指出了奋斗的目标,而且使人明确了前进的方向,不致于在社会生活实践中迷路转向。
从理论上论证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也许是一个并不复杂的问题,但在现实生活中去认识和处理二者的关系,却是一个恒久的难题。这对矛盾贯穿个人人生理想选择、确立和实现的整个过程。在个人的社会生括中,它时而清晰、平缓,时而错综复杂。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得不正视这一矛盾,并力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它,这就构成了一幅多彩的社会蓝图。为此,我们必须正视两个问题:
①共产主义理想与社会主义现实的矛盾
我们常常听到的一种议论:"共产主义理想是美好的,但社会现实如此多弊端,如何能证明各种社会理想是可能实现的呢?"由此有人得出"怀疑论",有人引出"渺茫论"。这种认识,是认识上的形而上学。共产主义理想作为对未来社会形态的设想,不可能像做某些化学实验那样,可以在现实中进行一次性检验。证明理想实现的可能性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把这个过程作简单的静态比较,理论上则否定了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实践上则会导出错误的判断和结论。
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理想形态,作为社会发展运动的必然趋势,它给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一般来说,社会发展运动过程的每一个里程碑,虽然都是在逐渐接近理想目标,但二者又总有一定的距离,而且这种距离在某些时候、某个方面或某个地方常常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如果人们用理想社会与社会现实作简单的比较,则会导致或者否定理想,或者否定现实。
认识共产主义理想与社会主义现实的矛盾,我们还必须正视这样一个事实,即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立在不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的,与马克思所揭示的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上、作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仍然有很大的差别。要在社会生产力还不发达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比起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显然会遇到更多、更复杂的困难,从现实与理想的距离上看,也必然会变大。过去我们忽略了这一点,使社会主义的发展走了不少弯路,今天我们已正视了这个事实,但这个历程的曲折性仍然存在。对此,我们必须有坚定的信心,有足够的准备投入更大的力量,去建筑共产主义理想运动过程的每一个里程碑。
②职业理想与社会需要的矛盾
在人们的人生理想中,生活理想和职业理想构成了个人理想。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衡量人们社会地位的标志之一,所以职业理想往往表现了一个人追求价值实现的愿望。由于各人的素质、兴趣、爱好等的不同,对职业理想的追求也有不同的目标或不同的层次,然而,客观社会是有自身的结构和发展秩序的,因而个人的职业理想不可能完全的、一次性的在客观社会中获得实现,需要根据发展变化的情况,不断调整。例如:在国家处在经济大发展的时期,人们职业理想的选择及其实现往往有较大的张力,而当经济发展处于调整时期,二者的矛盾则相对突出。因此职业理想能否实现及实现的程度如何,关键在于主体是否能自觉地根据社会的需要来调整自己,这种调整并不一定是职业更换,也表现力自身素质的提高。而且,社会的需要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提出新的需求,所以个体的职业追求与社会需要的矛盾便处在一个无限变化的过程中。
理想要变成现实,道路不是笔直平坦的;中间会有曲折坎坷,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当出现挫折和反复时,不能心灰意冷,而应当继续奋斗拼搏,为实现理想面努力。有些人看到理想与现实有差距、有矛盾或看到现实生活中一些丑恶和不合理的现象,就拿完美的理想来对比,从而产生了怀疑、动摇,这是不应该的;有的人因此悲观失望,甚至走上邪路,走上绝路,更是非常错误的。意志是成功必不可少的元素。
第三,共同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
任何理想的实现,都要付出辛勤的劳动,都要经历艰苦奋斗的过程,离开了艰苦奋斗,再好的理想也无法实现。
现阶段,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与一些经济发达、技术先进的国家比较,我国的经济文化仍然是落后的。虽然我国从总体经济实力来讲,已经处于世界的前列,但由于我国人口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上还排在后面。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物质产品还不丰富,教育、科学、文化事业还不发达,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人民生活还不富裕,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处于贫困状态。要改变祖国的落后面貌,需要全国人民的长期艰苦奋斗。
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项宏伟的工程,也是一项崭新的事业,世界上尚没有现成的模式,需要我们几代人的奋斗、探索。青年学生要勇于肩负起历史的重任,努力学习,为共同的理想建功立业。
三、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把职业理想建立在共同理想的基础上,并在将来的职业活动中,为实现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而奋斗。
(一)职业和职业理想
自从人类有了社会分工以后,就有了职业和职业类别。在人们理想的花园里,因而才有一束是职业理想的鲜花。所谓职业理想是人们对未来工作类别的选择,以及对从事某一工作之后,对达到何种成就的向往与追求。职业理想的形成和发展一般经历四个阶段:
其一,职业理想的朦胧阶段:一般为儿童时期,尚未自觉思考未来的具体职业,只是处于混沌朦胧状态,充满天真烂漫的色彩,带有明显的模仿性。
其二,职业理想的幻想阶段:这一时期一般为少年时期。幻想将来成为所喜爱职业的人物,此时的职业理想受具体形象影响很大,常有明显的模仿与崇拜。
其三,职业理想的选择阶段:包括少年时期和大部分青年期,从兴趣、能力、价值观念出发选择职业,职业理想初步形成,但仍不稳定。
其四,职业理想的调整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就业前后一段时间,由于对职业的社会意义、职业的种类、职业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于是对职业理想进行一些调整。此时的职业理想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稳定性。
个人职业理想的形成,还要受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受社会意识的影响,受社会教育的影响,表现各不相同:第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制约。人们职业理想的确定,往往与该社会所处的生产力水平有关,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物质财富有限的情况下,人们职业理想的确定,往往以哪一职业收人较高,生活较富裕为转移。
第二,社会意识的影响。职业理想是社会意识的一部分,所以必然要受其制约和影响,而社会意识有相对独立的特点,使人们的职业理想确定不仅仅从该职业经济效益观念出发,而是从职业的社会地位等多方面因素来考虑。
第三,社会、家庭的教育影响。在学校及其他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过程中,一方面。教育者总是按照一定的目的教育学生,使青少年逐步掌握就业所需的文化科学知识与技能,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另一方面,社会上的各种人、社会舆论、社会风气,特别是父母亲属等的职业和职业态度,都会对学生的职业理想产生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青年的职业理想是在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下,从小萌芽,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才能正确判断未来职业的价值,提高为社会需要而选择职业的自觉性。
个人选择职业前,应明确自己的追求目标,确立职业理想,一般来说,每个人在选择职业前,都要先对自己能干什么、想得到什么、具有什么特长以及有何追求等方面有所考虑,然后在现实中寻找比较合乎实际的职业。由于每个人的人生价值观不同,对各种职业的社会价值的评价也不同,会作出种种不同的选择,这就需要有正确的职业理想作指导。
我们知道个人职业选择的出发点一般有下列三个方面:一是维持生活。即工作是为了赚钱,解决温饱问题。这是工作的最低动机。二是发展个性。要求从事适合于个人能力和爱好的工作,以充分发挥专长,提高自己的各种素质。三是承担社会义务。我们认为这三方面是可以统一起来的。承担社会义务应放在首位。因为,只有广大劳动者都从社会的整体利益出发,分别从事社会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职业,社会才能顺利地前进和发展。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广大社会成员,包括劳动者自身,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才能逐步获得个性的全面发展。所以,个人在选择职业时,应当有正确的职业理想作指导,提高为社会需要而选择职业的自觉性,并且对未来职业的价值的判断有客观的标准。
其次,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才能对未来职业有明确的追求和奋斗的目标。
职业理想作为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志向和追求,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未来要从事的职业,表示出的倾向性、希望或追求;二是在职业生活中追求的奋斗目标。中外古今,无数事实证明,在青年时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是后来成就事业的先导。青年学生一旦选择了目标,一定要顽强地奋斗,在争取成功的道路上焕发出更大的智慧之光。
再次,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才能更好地把个人理想建立在共同理想的基础之上,为实现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
社会理想决定或制约着职业理想,而职业理想从不同侧面直接或间接表现着社会理想。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社会理想就是建设民主、富强、文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它决定或制约着每个人的职业理想,而每个人的职业理想应当建立在共同理想的基础上,为这个共同理想的实现而奋斗。只有这样的职业理想,才称得上是正确的。
职业选择的前提是社会分工的存在。人类的职业,随着社会分工和生产的发展日趋复杂,经过无数次的分化和组合,才形成了现代社会千百种职业和行业。所以,社会职业只是分工的不同,并无高低贵贱之分。一个人的一生,在职业生活中留下什么样的业绩,不由职业岗位来决定,而是由每个人对待职业的态度和实际的贡献来决定。
在现实生活中,个人的愿望与社会需要之间可能出现几种情况:—是社会需要和个人愿望完全一致或基本一致;二是社会需要和个人愿望不完全一致;三是社会需要与个人愿望完全不一致,互相抵触。
(二)解决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途径和方法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人生中是不可避免的。但它既是人生烦恼的源泉,也是人生欢乐的契机。要解决这对矛盾,除了要有正确的人生态度之外,关键在于找到解决矛盾的途径和方法。
首先,既要坚信理想又要正视现实。只要我们选择和确立了科学理想,就要坚信不移执着追求,不管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保持理想的信念,从理想中吸取精神力量,净化自己的心灵,形成一股使人振奋、催人奋进的动力,不断充实自己成为生活的强者。爱因斯坦说过:"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风尚怎样,人总可以凭自己的高贵品质,超越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
其次,立足实践多于实事。俄国著名作家克雷洛夫曾说过:"现实是此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理想来源于现实,但不等于今天出现实。它只是具备变成明天现实的可能性,要把可能性变成现实性,必须通过实践,没有实践,理想不会变为现实,只能是空想。实践是解决理想与现实矛盾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第三,艰苦磨砺,不懈奋斗。艰苦奋斗是攀登高峰的云梯,也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由于理想与现实、主观与客观往往并不是一致的,因而在通向理想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要遇到这样或那样意想不到的艰难困苦,必将经历各种曲折复杂的斗争,只有意志坚定者的不懈奋斗,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目前,社会对劳动者的需求,出现一些新情况,例如,多种经济并存,经常出现某一职业对劳动者的需求与劳动者的提供量不相等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职业、确立个人职业理想时,应以社会的需要为基础,服从社会的需要。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具体情况各不相同,但只要我们所选择的职业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就是符合社会需要,不论什么岗位,都能为社会主义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马克思指出:"如果一个人先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善无疵的伟大人物。"马克思在这里指的"伟大人物",就是指那些具有为社会、为人类服务的高尚思想境界的人。每一个职业技术学习的学生,都想在自己的一生中作出一番成绩,成就事业,然而自己的立足点放在哪里呢?这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事业之路的起点,就在于各行各业的工作岗位上。每个人只有把立足点放在本职工作上,才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就,职业理想才能落到实处。
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从进校之日起,就基本上确定了自己未来的职业部门和职业种类,这是由职业技术教育的性质决定的。职业技术教育是直接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人才的,因而,在招生时,从招生人数到专业设置,基本上是根据社会需要来安排。每个同学都应当正确对待自己所学的专业,并在专业学习中逐步增强自己热爱本职、立足本职的思想。现在的学习,是将来走上职业岗位的准备,技术学习的直接目的就是为将来的职业生活打好基础,积蓄力量。只有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打下扎实的文化、专业知识基础,掌握从事本专业所应当具有的基本技能,牢固地树立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为基础的职业理想,才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活中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