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手工艺文化
22970000000038

第38章 漆艺(3)

漆线雕是厦门独具特色的民间工艺品,它集景德镇陶瓷、福建脱胎漆器和北京景泰蓝于一体。其主要原料是由漆树上割取下来的天然生漆,实际上就是漆树上分泌出的树脂。古人有“百里千刀一两漆”之说,意思是行百里路,割千刀后才能收到一两漆,可见漆之珍贵。这种漆不仅有光泽而且坚固、防腐耐热,并能与万物粘合在一起。漆线雕每一件作品均为纯手工制作,精细的漆线经条、盘、缠、堆、雕、刻等数十道特殊工序后,制作出各种金碧辉煌的人物及动物形象,尤以民间传统题材为多,如龙凤、麒麟、云水、缠枝莲等。

近十几年来,经过艺人们的创新开拓,集中国传统工艺材料与技艺于一体的漆线雕,成功实现了蜕变,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有的将漆线雕发展到装饰瓷器、玻璃上,还有的将漆线染成各种颜色,使漆雕人物、盘、瓶、炉、小屏风颜色更加丰满。这种新艺术品每一件均为纯手工制作,将中国民俗艺术、宗教艺术、宫廷艺术中的礼器、祭器、贡品兼收并蓄。

二、制作工艺

(一)备料

漆线雕的材料采用天然大漆、砖粉等多种材料混合而成。砖粉经与天然漆等材料混合后,经过几个小时的捶打,就形成像面团一样软硬适中,可搓、可塑的漆线团料。

(二)搓线

为了表现各种图纹、形状,辅以特别的搓板,用手工搓成各种粗细不同,柔软而且有弹性的漆线。

(三)盘绕形体

以连绵不断的线紧密地盘绕,做出层次丰富而繁复的纹样,并且重重叠叠,在光照下成立体状。用这种纹样制成的卷云、柔水、繁花、缠草,令人叹为观止。

(四)表层贴金

将金箔(据了解,这些金箔是自制的,一万张金箔需用500克黄金捶打而成)贴在已绕出纹样的漆线上,这样一件金碧辉煌、富丽堂皇的漆线雕就完成了。

§§§第八节 干漆夹苎:制作考究程序繁

“干漆夹苎”是为各种制品外表装饰和保护的一种独特的技术。它是用天台本地的原始生漆、苎麻、五彩石粉、桐油等13种原材料,通过层层包粘,进行反复打磨,涂上朱砂等各种辅助材料,再贴上金箔,经过工艺处理后完成的作品。它的整个制作过程全是手工操作,在取材和用料上十分的讲究,制作的成品具有经久不被虫蛀、不开裂、不变形,而且色彩鲜艳、光泽润亮。

一、历史渊源

“干漆夹苎”工艺是天台民间工匠应用较早的一项优秀的传统手工技艺。天台县位于浙江省的中东部,境内有天台山、大雷山两大山脉,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82%,森林覆盖面积占总面积的67.2%,山峰高耸、树木茂密、物产丰富。自古以来,手工业较为发达。

以山漆、苎麻、香樟木为主要原料的“干漆夹苎”工艺,早在东晋以前就已在民间应用,并流传到周边地区。据史料记载:东晋时期,戴逵(336—396年)父子就在天台山一带将民间的“干漆夹苎”工艺用于寺院的木雕佛像制作。

千百年来,经过历代工匠的不断传承、革新,使这项工艺逐步走向成熟,唐代中期,僧人思托就用此法在日本制作了一尊“鉴真”坐像,现已成为日本的国宝。

“干漆夹苎”工艺对天台山的佛教文化发展有一定的推进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天台山佛教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从原料选取、加工提炼,到工艺制作,程序复杂,每一道工序都有一定的要求,都凝聚了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包含了丰富的科技内涵,是一份极其宝贵的历史遗产,在现代修复古建筑、古文物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干漆夹苎”技艺一直只限于民间工匠的师承相传,技艺的传授靠的是师徒的口传身教,没有形成文字,全凭悟性和长期实践的体会才能掌握。历史上未能形成较大的制作规模。解放以前,由于战乱不断,民不聊生,民间的“干漆夹苎”的工匠纷纷改行,使得这门工艺处于几乎失传的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天台的工匠们振作精神,用“干漆夹苎”工艺制作佛像,为天台山佛教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0世纪80年代,得以此法传承的高级工艺美术师汤春甫组织工匠,对散落在民间的、濒临失传的“干漆夹苎”工艺进行挖掘、整理。他用该法制作的作品,被东南亚和欧美等49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宝馆和宗教部门所收藏。1999年制作的“千手观音像”为故宫博物馆收藏。

二、制作工艺

(一)原料

它的主要原料全是天台县本地的特产:生漆(天台街头镇一带)、苎麻(天台南平乡一带)、五彩石粉(天台苍山宝华林场的石矿)。

(二)质量

“干漆夹苎”工艺是一项古老的传统手工艺,制作考究,质量上乘。它世代相传,是民间工匠长期积累出的一种独特的装饰技艺。它的整个制作过程全是手工操作,因此技术要求相当高,在取材和用料上十分讲究,制作的成品具有经久不被虫蛀、光泽润亮、不开裂、不变形的特点。

(三)工艺

该工艺全部采用天然材料,制作程序全是手工操作。它使用的天然原材料有13种,以野生苎麻、原始生漆、古瓦粉、火山灰、防火石、朱砂、五彩石等原料,用传统加工方法加以提炼后,还要经过原始烘干、打磨、夹苎、灰漆、水磨、贴金、砑金、罩金等48道工序才完成。

它广泛应用于民间的寿棺制作、祠堂庙宇柱梁等外表装饰、寺院的佛像制作。最能体现它成就的是用“干漆夹苎”工艺制作的佛像,造型优美、线条流畅、神态典雅。

§§§第九节 鎏金:金光闪闪耀光彩

鎏金工艺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技术。鎏金也叫“火镀金”或“汞镀金”,就是把黄金剪碎后,与水银按1:7的比例在400℃的温度下使金熔化于水银之中,冷却后即成“金泥”。把金泥涂抹于器物表面,再用无烟炭火温烤,使水银蒸发,黄金就固留在器物的表面了。战国时期我国就已发明了鎏金技术,是在世界上最早使用这一技术的国家。

一、历史渊源

鎏金是把金子和水银合成“金汞齐”,将“金汞齐”涂在铜器的表面,加热使水银蒸发后只剩下金子留在了铜器的表面而不脱落。

传统的鎏金工艺技术,在战国中期已发明,但尚未发现有文字记载。从已出土的文物证实,在战国时期古人已掌握了鎏金技术。从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楚大官糟钟”来看,它的鎏金技术已相当的成熟。鎏金技术不是一下子就能掌握的,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中通过开创研究、不断探索总结才创造出了这项工艺。从信阳长台关楚墓出土的“鼎”来看,造型有战国早期的风格特征,该墓出土的鎏金铜带钩等也为战国早期的器物。所以,有的专家学者认为鎏金工艺初始时间应定于春秋末期或战国早期。

到了汉代,《汉书》“外戚传”记载:“……居昭阳舍,其中庭彤朱。而殿上髹漆,切皆铜沓(昌)黄金涂,白玉阶,壁带往往为黄金缸……”陕西茂陵一号从葬坑出土的鎏金竹节熏炉,炉盖外侧及圈足均刻有与“外戚传”大致相同的铭文一一“内者未央尚卧,金黄涂竹节熏卢(炉)一具。”从这两个可看出对这项技术的称谓基本一致,只是“黄金涂”与“金黄涂”之差。

唐代称镀金。《唐六典》中称金有十四种,即销金、拍金、镀金、披金……另见《唐摭言·矛盾》:“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鎏金一词出现较晚,就目前所知,鎏字最早见于宋代丁度等人修订的《集韵》中:“美金谓之鎏。”

二、制作工艺

(一)加工金泥

加工金泥俗称“杀金”。鎏金需要用成色最好的金子。金的化学元素符号是Au,原子序数为79,延展性较好;不溶于酸和碱,易溶于王水(硝酸与盐酸的混合液)、氰化钠或氰化钾的溶液中。首先,把金子锤打成极薄的金叶,锤打加工得越薄越容易溶化。锤打加工时,将赤金块(约百克左右)用长把铁钳夹住,放置旺火中烧红,夹出后待凉,使用开锤锤打(开锤就是打铜用的铁锤,一头是凸圆平面,直径约5厘米,另一头宽约1厘米厚度,长约5厘米,称侧开面)。用开面锤打金块的中间,2厘米宽的块,从中间开打,不需使用太大的劲,要一锤挨着一锤地打,往两边开打。打完一遍,放到火中再接着烧,红后夹出放凉接着锤打。打过几次后,再往宽里打,这样金子会越打越薄。打好的金叶,用稀硝酸涂抹,把金面上污黑的旧样洗除干净,用清水冲洗;把洁净的金叶用剪刀加工剪成细丝。将加工好的细丝松软地团在一起,放人石墨坩锅中加热,然后倒入汞。

汞,俗称水银,是在常温下唯一的液体金属,易流动。它的比重是13.54,沸点为356.90,在常温下不被空气氧化。金与汞的重量比约为1:7。加热至700℃—800℃,使用较坚硬的约20厘米长的木棒搅拌。杀金的关键是看火候,凭经验,金化开后立即倒入清水中,就成了金泥。水中的金泥用手捏沙沙的,把金泥放入容器中,用清水浸漫过金泥使其封护严密。

(二)涂抹金泥

往打磨光细的铜器面涂抹金泥,主要用的工具是金棍(直径0.6—0.7厘米、长15厘米的紫铜棍)。两头锤打后锉成铲形,一头大,一头小,大头稍微弯,打磨细腻。用金棍蘸上硝酸(古代用盐、矾等混合物液体)剜金、银泥涂抹在需要鎏的铜器表面,均匀地涂抹,涂抹时要平实周密。花纹处,使用金棍的小头涂抹,尤其是精细的花纹处更要细致,反复多次涂抹金泥,要把整个器物全部抹均匀。抹完后器物发出白色光泽,用棕刷(刷油漆用的一种工具。用时将栓皮的一头切开,露出1—2厘米的棕毛)。在铜器抹好金泥的地方轻轻地擦磨、刷扫,把金泥均匀附在器物的表面。然后用热开水冲洗器物,其目的是为了将硝酸冲洗掉,然后把器物浸泡在清水中24小时,有条件的可在蒸馏水中浸泡。

(三)烘烤金泥

烘烤金泥:浸泡的器物从水中取出后,应尽快烘烤。烘烤需要用一种比较优质的木材烧制的木炭,把器物架放在炭火上,不停地转动,让金泥中的汞在火中蒸发掉。器物在烘烤转动中,时儿离开火,用棕刷子把金泥轻轻地按、蹭、顿、磨。当器物上有水银亮时,用棉花球将金泥擦擦,如果发现有小金疙瘩时必须要擦抹掉。器物移人高温炉火中烘烤,注意到受热一定要均匀,一般温度达到300多摄氏度时,汞就会不断蒸发,器物由银白色变成了金黄色,均匀地全部变成金黄色后停火,让器物自然慢慢地降温。

(四)刷洗压光

刷洗压光:鎏金器物降温后清泡刷洗,使用质地软些的盆,如木质盆,最为适宜。使用细黄铜刷子,蘸皂角(一种树上结的夹,起白色泡沫,可去污)浸泡的水,刷洗器物表面的浮黄。器物会越刷越亮,发出闪闪的金色光泽。最后为使鎏金器增加光亮,还需要使用硬度较高的玛瑙压子(一种在硬器物上压光的压子),玉质的也可以用。蘸着皂角水蹭压,横竖走向要有顺序,用力要均匀,能压出细微的光亮。

一件理想的鎏金器往往需要重复涂抹几次金泥、烘烤几次,如果金子丰厚,就要进行三至五次或更多遍的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