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同意老板大部分的看法,那你更要对他所做的决定抱质态度。最危险的应声虫就是那些把老板的决定当圣旨的人,他们只会阻碍你对公司的政策及状况作出进一步审核。你和老板之间应该以彼此的长处互补(这也属于管理老板的一个内容)。“我替我公司的总裁做了三四年的事,”利敦微波公司的总裁威廉·乔治说:“当时我就觉得我所扮演的角色之一是协助他,使他更有效率。”“他是个企业家,一个创造的天才,不同凡响的推销员。而我没有半点这方面的特长。我只是个实业家,不折不扣的管理人,是个能贯彻所有细节,把工作完成的人。鲍伯非常善于发动事情,但他需要有人来完成它们。如果你有个弱点,而又是老板,你就该有个下属来帮助你撑起不足。这样,你俩看起来都是那么一流。”
老板的长处要好好利用。一般人有种自然、可以理解却很糟糕的倾向,那就是:只对他的老板提出肯定的成果和报告,希望既此在每季报告之前,掩饰工作上的缺点。其实,这么一来,只会有效地否定掉老板适时参与给你提供建议的机会,你也等于糟踏了专家意见的一个重要来源。另外还有一点:如果在解决问题时,你得有助于老板的参与,而将问题扭转成为成功,老板会由此得到一种属于他个人的强烈的欢愉,并对你进一步的成功,生出一种更密切的兴趣。除去可恶的上司,要能冷静地出手,才能成功,因欺君罔上而良心不安固然不可,一心以为自己理直气壮要为民除害也必败无疑。总之,要把上司当做有弱点、但隐藏得很好的对手。如果你想除掉可恶的上司,不妨试试以下几杀锏:
对拼命三郎型上司火上加油。
“三郎”即已决心拼命,身为部下的我们实在阻挡不了,为今之计只有推他一把,叫他快些拼掉他命。当他偶而请病假或事假,不要忘了打电话到他家说:“哎呀,科长不在,我们都慌了手脚。”最好是能使他重新披挂上阵,大耗元气,否则也要在他心中留些疙瘩,让他不能安心度假养病。一旦“三郎”病重住院,记得每周去看他一次,所有的主管都视自己的部门为地盘,久未坐阵,就会担心权势流失,针对这种心理,你时而说:“科长放心休养,科里有我们在,一切没问题。”时而说:“总经理最近常跟某科科长打高尔夫球。”又说:“有好几个客户来公司找你,听说你病了他们都很遗憾。”
捧杀自我膨胀的上司。
你不妨时常叹口气说:“像某某主任那么有实力的人,呆在这家公司太委屈他了,不但浪费了人才,也是国家和社会的损失。唉,可惜呀可惜。”这些表演不必当着上司的面做,只要一个月做几次,早晚上司会从侧面听到,这样效果更好。
总有一天上司会认真地想:“果真如此?”由于“自己是不是天才”是个很愉快的话题,一开头他会欲罢不能,想久了更是觉得理所当然,人类总免不了自我膨胀的毛病。其实,所谓“实力”只是“应付公司要求的能力,”各行各业需要不同的人才,一旦他萌发了“我在其他公司一定更有发展”的信心,他会做出许多冒险的动作来。
给上司“洗脑”。
对上班族而言,似最有用却无用的就是那些以畅销为目的的管理书籍了。这些大作常标榜简明易懂,事实上却为了简明,不惜以风趣、新奇、诉诸权威来代替复杂的分析,这些读物刚刚出版时,广告自吹自擂,仿佛它要一语道破时代的盲点,不料同类书籍一本接一本地出现,仿佛武侠小说中的武林第一高手是被更高的高手取代,叫人不知道看哪一个马头才好。但是,花钱买这些书的上班族却大有人在,原因何在?在于害怕自己跟不上潮流,不知道别人在想些什么。基于以上心理,各位要常常推荐“好书”给上司说:“这本书的观念不错。”或说:“这本书很有启发性。”当你的上司脑袋塞满了空洞文字,又担心部下读书时间比他多时,他的压力可想而知。
用问句和上司交谈。上司之所以是上司,在于他常要站在高位上判断,因此我们要大量提供各种问题让他烦心,再琐碎的小事都采取恭候圣裁的策略。譬如说:“您要搭出租车去还是坐公交车?”“中午要在中餐厅吃炒菜,还是吃火锅?”当然,婆婆妈妈久了,难免惹火对方,上司会说:“随便。”这时你就要不愠不火地说:“火锅的确不错,现煮现吃,滋味好,可是偶而吃一点道地的地方小菜也无防,萝卜干炒蛋您喜欢吗?对了,要不我们去吃日本料理?”在任何人耳中,你的话都是关怀备至,可是由于上司是一种对问句敏感的动物,这种说话方式保证能大耗他的元气。不知大家同意不同意?告诉别人你的上司是个吝啬鬼。
当我们说别人坏话时,听者常会紧张起来,可是当我们说某某人是一个小气鬼时,大家却能笑着接受。也许大家早在心中认定有权有势的人常很吝啬,也有可能“吝啬”是最温和的攻击字眼。因此,在和上司共餐、共搭计程车时,要抢先付钱,事后再以一副委屈的表情向同事说:“那家伙真大脾,又爱贪小便宜,每次都慢吞吞地掏腰包,要不然就是拿百元大钞付小费,我只好说,我有零钱。”大家听了哈哈大笑之后,便对这位上司产生了恶感,你就成功了。
老板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否则也无需你来管理他了。正因为老板是不完美的,所以在你对付他的时候要充分讲究技术,特别是在你希望改变他的主意的时候。人们通常会对告诉他们坏消息的人出气,不管这坏消息跟传递信息的人有没有关系。可是,有时候,又不得不传递坏消息,向上级及时传递消息是下级的义务和责任,坏消息也可能是有用的信息。所以,传递坏消息的任务着实需要一个下级格外谨慎小心。处理这种情况的一个办法是找个别的不相关的人来代劳。不要太依赖这种方法,因为这实在太难了。但如果你真能找到与此事无利害关系的某个代理人或某个外界团体,你当然可以加以利用。
更为靠得住的策略便是预测。
采取这种策略的第一步是预测将会有什么样的坏消息,而后,你就可以设计各种途径让你的老板预感并得知不利的情况。达到这种目的常用手段叫管理信息系统,这样的系统可以事先自动显示出老板需要了解的各种坏消息。应当尽可能使你的老板配备这么一个系统,并确保其能够提供必要的信息。如果没有这么一个全方位的信息系统和附件的帮助,那么求助于各种各样的标准化处理程序也会产生类似的效果。
可是,总有些时候,你不得不带着坏消息去面对你的老板。有三种办法可以减轻坏消息的副作用:
第一,降低坏消息的重要性,这是最显而易见的方法。例如,一家大会计事务所的雇员曾介绍说,当他没能做成一笔预约的生意时,他就告诉老板,他仍有其他重要的事情要做,而那个客户很麻烦,丢下其他事情也许得不偿失。但是,你要清楚,这种方法可能引你入困境,如果老板完全从不同的角度看这个问题的话。只有在合情合理的理由存在的前提下降低坏消息的重要性的方法才能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第二种常用战术是在汇报坏消息的同时也汇报好消息。有时候,这样的好消息可以直接从坏消息中分离出来。事实上,每一项不利的进展的背后,总是有一些启发性的东西,它们对未来的事业可能会有所帮助。所以同时要把有利因素和盘托出。
有两点要注意:要具体,而且别夸大好消息不应有的价值。当好消息和坏消息是两码事的时候,就出现了谁先谁后的问题。研究组织问题的学者、理论家克里斯·阿吉里斯在研究一家公司时发现:经理们总是向他们的总裁先报喜后报忧。可是,你在采用这条原则之前应该三思而行,有的时候相反的步骤也许会有更好的效果。
第三种策略是让老板选择。
设想你刚得知你的对手公司得到了本公司也希望的合同,先别忙着告诉上级,而应尽力拟定一些你或老板可以采取的补救方案或措施来减少损失。老板在面临危机时,有时会为显示气魄而铤而走险,如果你能提供一切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的话,就可以使他在心理上得到一些安慰,这样也有助于公司业务的开展。虽然在传递信息,甚至是十分紧要的坏消息的时候,你稍稍拖延一下时间以便衡量这个消息的影响并选择对策是允许的,也是合乎需要的,但是绝对不能因为害怕老板的反应而采用隐瞒消息的做法。如果对此置之不理,那么事情往往会变得更糟,谁都知道传递噩耗极其令人不快,而且有时还造成危险性,可是隐瞒却会对所有有关的人造成更大的灾难,而不是涉及到你个人了。最后,有一种坏消息是应当确保由你第一个向老板汇报,那就是该消息对你极为不利。这样,你就能在某种程度上控制局面,你甚至可以使老板产生你愿意承认现实,并急于让他掌握情况的好印象,至少你可以抢先观察他的反应,根据情况克服坏消息产生的不利后果。当你试图说服上级去干你所希望的事情的时候,他可以干脆拒绝你,然而,如果你试图阻止他去干他想干的事情,他可能会耿耿于怀。所以如果你试图改变老板的主意,就必须妥善而巧妙地加以处理。
首先你应当有足够的理由说明老板的主意很糟糕。你的老板也许觉得他的做法可以得益更多。你不仅应摸清老板究竟想干什么,而且要弄清楚他为什么要这么干,他的理由是什么。整理、综合、分析你所了解的一切材料,下一步的任务是提问。你的提问可以引出更多的信息,而且能间接向上级对计划或项目提出你的反对意见。措辞要谨慎诚恳,使他理解你的意思而不对你发火或戒备。
有一位成功的下级就是运用这种手段的老手。因为在美国涉足政坛多年的缘故,他出色地同所在州的执政党内的形形色色的领导人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并最终使他自己成了该州历史上最年轻的党派领袖。这个奇特的家伙几乎从不与他人争执,无论是上级还是下级。他的脸上几乎每时每刻都带着微笑,并且总是提着问题。每当他的工作即将结束时,他却能把本人对计划的工作方针、安排的异议放到桌上,让它们的提出者去考虑。而且,气氛总是那么热忱、友好。当你提问题后,老板可能不为之所动。这时,你只能把注意力集中到他所要干的事情的价值上去。纵然这个主意在你看来不怎么样,但老板在决定它的过程中可能倾注了他的情感和期望,你决不能漫不经心地对待这种投入。无论你对这个想法是怎么看的,你都应该忠实地向老板汇报,而不是有意掩饰你的怀疑。假如老板的想法真如你认为的那么糟糕,那么在许多细节上你都能暗示你的异议。当老板理智地接受了你的看法并改变了他的主意的时候,你万不可自鸣得意而忘形。无论如何,这都是使老板不愉快的事情。如果你没能成功阻止老板改变错误的想法,你应怎么办?除非老板的所为是不合法、不道德的或是显然要威胁到你或你的下级组织本身的话,你仍应坚持与老板同舟共济而不是破罐子乱摔。你不可能随时都保证老板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以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去认识,他不是完美的人,所以有时他难免会对你有误解。如果老板因此而给你穿小鞋怎么办?
首先你应确认老板是不是果真对你不满意。假如老板还依靠你为他做事,那么就算失去了他的宠爱,但还不是滑得太远。但是如果你不再被委派许多事务,尤其是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或你也不再被邀请参加与你位置相称的办公会议,这时你同老板的关系就亟待改善。许多时候,老板对你发了脾气,但可能并不是有意那么做。
如果你有足够的证据显示老板对你不满,你必须找出原因。可以由你的好友或别的什么人替你调查一下。也可有直接的方法,如,当你意识到老板生你的气的时候,你可以走到他面前说:“我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你是否能解释一下呢?”然后洗耳恭听,你要注意控制情绪。当老板说完之后,你可说:“现在我对情况更加了解了,为了扫清障碍,我想我们可以这么做。”你要表示并无责怪任何人的意思。但是,也许老板并不喜欢这种小胡同里赶猪——直来直去的方式,你就得另觅它法。
你可以把下一项任务做得出色,或者,你可以投其所好地以他所喜好的方式完成你的工作。
你也可以采取曲线救国的方式,同老板所尊敬或喜爱的人建立友谊,请他们在老板的面前美言几句,促使你们冰释前嫌。当你和老板之间的误会并不是很深的话,你可以采用另一种策略,即暂时保持一定的距离。你可以选择度假,暂时离开,或要求出差等等,这样也许能使老板发热的头脑逐渐冷静下来。有时,一次恰到好处的缺席不仅可以融洽暂时疏远的情感,还可以改善正在恶化的关系。
一位编辑几乎是在开始工作的同时与她的老板产生了矛盾。主要因为两个人对她的权力范围有不同的观点。为了摆脱这种尴尬的局面,她决定离开。以后的一年中,她在办公室外办事的时间远比呆在办公室多。她在全国各地推销出版社的书籍并和作者签订出版新书的合同。她的努力出了硕果。她的老板听到的是对她出色工作的表扬,结果她因此而获得提升。当老板有意或无意地给你小鞋穿时,无论如何不要立刻做出过激的反应。如果你处理得当,老板就会主动把小鞋换成大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