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士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那是他们不断努力,持之以恒的结果。你一旦有了这个发现,你就不会因为没能在一夜之间取得成功而灰心失望。美国纺织品零售商协会的一项研究指出,最初的努力不成功,几乎能令一半的推销失败。请看以下统计数字:48%推销员找过一个人之后不干了。25%推销员找过两个人之后不干了。15%推销员找过三个人之后不干了。12%推销员找过三个人之后继续干下去(80%的生意是这些推销员做成的)。正如马萨森说的:“我们获胜不是靠辉煌的方式,而是靠不断努力。”下面这个人的人生道路表明了勇气与坚持不懈的价值(右边是每件大事发生时他的年龄):22岁〖〗竞选州议员失败〖〗23岁〖〗生意再次失败〖〗24岁〖〗当选州议员〖〗25岁〖〗情人去世〖〗26岁〖〗精神崩溃〖〗27岁〖〗竞选州议长失败〖〗29岁〖〗当选州议长〖〗31岁〖〗竞选国会议员失败〖〗34岁〖〗当选国会议员〖〗37岁〖〗国会议员连任失败〖〗39岁〖〗竞选参议员失败〖〗46岁〖〗竞选副总统失败〖〗47岁〖〗竞选参议员再次失败〖〗49岁〖〗当选美国总统〖〗51岁
没有人能保证成功会马上到来。一夜成功的人,大多数是经过多年努力才取得那些成就的,他们是那种深信不气馁便能成功,于是不断努力的人。
人与人的差别只是一点点,但这小小的差别却有极大的不同。小小的差别是思维方式,极大的不同是,这思维方式究竟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成功人士的首要标志是他思考问题的方法。一个人如果是个积极思维者,实行积极思维,喜欢接受挑战和应付麻烦事,那他就成功了一半。
一个人能否成功,就看他的态度了!成功人士与失败者之间的差别是:成功人士始终用最积极的思考,最乐观的精神和最辉煌的经验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失败者刚好相反,他们的人生是受过去的种种失败与疑虑所引导和支配的。
说到底,如何看待人生,由我们自己决定。纳粹德国某集中营的一位幸存者维克托·弗兰克尔说过:“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中,人们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巴布科克说:“最常见同时代价也最高昂的一个错误是认为成功有赖于某种天才,某种魔力,某些我们不具备的东西。”可是成功的要素其实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成功是正确思维的结果。一个人能飞多高,由他自己的态度所制约。我们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生的成败:我们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我们;我们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我们。我们在一项任务开始时的态度决定了最后有多大的成功,这比任何其他因素都重要。人们在任何重要组织中地位越高,就越能找到最佳的态度。难怪有人说过,我们的环境——心理的、感情的、精神的——完全由我们自己的态度来创造。只有伟大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他们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决心做出伟大的事。
我们之所以地位低贱,错不在于我们的星宿,而出自于我们的内心出自于我们的决断。只要决断正确,你就能够发挥潜能,就能成为伟人。我们并未给你建造出天堂,也未建造出人生,更未建造出不朽。因此你要用选择的自由和光荣,把自己当成一个雕塑自己的工匠。尽可能塑造出自己喜欢的样式。你将拥有想象不到的判断能力,使自己重新生成更高层的生命,那个神圣的生命。顶尖潜能学家安东尼·罗宾说的好:“更好地发挥潜能和你的价值观是分不开的。许多牺牲自己的价值观,去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这就是他们不能发挥他们潜能的原因。”该做老师的人做了企业家,该做企业家的人却跑去当老师;该做管理员的跑去做推销员,该做律师的跑去当医生,应该做医生的却自己创业做老板——这种错行的人太多了。他们注定要失败,因为他们没有选择能激发潜能的生活……马斯洛说过:“音乐家作曲,画家作画,诗人写诗,如此方能心安理得。”每个复杂的体系,不论它是一部机器,或是一台电脑,其各部分的结构都得协调一致,相互支持,方能达成最佳的动作;如果各行其是,没多久便会停机。
人类也不例外。我们的行为若无法与内心最重要的愿望相符,那么便会在内心产生对立,成功也就遥遥无期了,更甭谈什么发挥潜能了。如果一个人正在追求某件东西,但在内心里却与是非黑白的信念相冲突,那他就会陷于内心混乱的地步。我们若想发挥潜能,若想能改变成长、兴盛,就得清楚自己以及他人的法则,同时确实知道衡量成败的标准。否则,我们只是个富有的乞丐。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有积极态度的人都能充分享受生活。但战胜失败、摆脱失望的人就会享受到无往不胜的更大的人生乐趣。他们更有能力追求自己的梦想,获得成功。
1490年西班牙国王费迪南德和王后伊莎贝拉委任一个皇家委员会,审查哥伦布找寻传闻中印度群岛的捷径的计划。这个由西班牙最著名的地理学家和学者组成的委员会审查了哥伦布的计划,把结果提交国王和王后。他们说哥伦布的计划是行不通的,认为这个计划无法实现。幸亏国王、王后尤其是哥伦布本人在这个关键时刻保持了信心。他们不理会专家的意见,“尼娜”、“平塔”、“圣玛利亚”号扬帆启航。哥伦布证明地球不是平的,而是圆的。他发现了新大陆,改写了人类历史。专家们认定本来不可以做到的事成为事实,这种故事在历史上俯拾皆是。
他们能做到,你也能做到。没有好的眼睛看不清楚,没有远见成不了大事。瞎子心中的世界局限于他的触觉,文盲的世界局限于他的点滴知识,伟人的远见有多广,了解的世界就有多大。对同时代人影响最深远的是那些看得比别人多、比别人远的人。换言之,成大事者是具有远见的人。《韦氏新世界英语词典》给“远见”一词下的定义是:“被认为并非用眼睛看见的东西……感知到肉眼看不见的东西的能力(例如通过敏锐的头脑,先见之明等)……想象的力量或本领。”
从字面上说,“见”是看到物体的能力。我们说一个人视力好,是能把眼前的物体看得清楚。如果他视力超常,就能看见远距离的东西。当我们用比喻的方式谈到“远见”时,意思就不一样了。“远见”并非是看到摆在眼前东西的能力。远见指看到了别人未看到的重大事物的能力,是看到机会的能力。远见也指看到将来的能力。我指的不是神秘或预言方面的,而是想象方面的东西。作家乔治·巴纳说:“远见是在心中浮现的,将来的事物可能或者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图画。”
让我举个例子:富有远见的沃尔特·迪斯尼想象出一个地方:那里想象力比一切都重要,孩子们欢天喜地,全家人可以一起在新世界探险,小说中的人和故事在生活中出现,触摸得到。这个远见后来成为事实,首先在美国加州迪斯尼乐园,后来又扩展到美国的另一个迪斯尼公园,还有一个在日本,一个在法国。没有远见的人只看到眼前的、摸得着的、手边的东西。相反,有远见的人心中装着整个世界。远见跟一个人的职业无关,他可以是个货车司机、银行家、大学校长、职员、农民。世界最穷的人并非是身无分文者,而是没有远见的人。
凯瑟琳·罗甘说:“远见告诉我们可能会得到什么东西。远见召唤我们去行动。心中有了一幅宏图,我们就从一个成就走向另一个成就,把身边的物质条件作为跳板,跳向更高、更好、更令人快慰的世界。这样,我们就拥有了无可衡量的永恒价值。”远见带来巨大的利益,打开不可思议的机会之门。远见增强一个人的潜力。人越有远见,就越有潜能。
所有梦想都是有代价的。为了实现你的远见,就要作出牺牲,其中一个涉及到你其它的选择。你不可能一面追求你的梦想,一面保留着你其它的种种选择。这个观点尤其不容易被美国人接受。美国文化很强调选择的自由。整个自由市场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多种选择是好事,可以提供机会。但对于想取得成功的人,有时他必须放弃种种小选择来交换那个唯一的梦想。这情形有点像一个人来到十字路口,面临几种前进的选择。他可以选择一条路通往目的地,他也可以哪一条都不走,可是这样永远达不到目的地。
没有一件事是没有问题的,假如你每天被问题所困扰的话,那你就是自找苦吃。有两个非常要好的同学,一叫甲,一叫乙。甲先生从小非常乐观,不他遇到什么事都认为没有问题,然而乙先生非常悲观,不论遇到什么事他都告诉自己问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