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的方法有很多,但孕妇由于情况特殊,不能随便乱用。在这里,我给大家推荐一款简单的食谱:100克黑米,20克莲子,再加少许冰糖煮成粥,可以每天早上当早餐,也可以下午午睡醒后当点心,既不会影响正餐的食欲,还能滋阴养心补肾。为什么呢?中医讲,“黑入肾,肾强则青春焕发,精力充沛”。黑米兼有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民间俗称“药米”、“月家米”,是作为产妇和体虚衰弱的病人用的滋补品。
不过,现在很多女人年轻的时候拼事业,等到事业根基稳定了,这时再考虑生孩子。我们知道,女人生孩子的最佳黄金年龄是20~28岁之间,这期间身体各项指标都达到最高值,生下的孩子当然健康。我有一个朋友就是这样,她快40了才生孩子,历尽千辛万苦怀上了,可一直都有流产迹象,虽然医院采取了各项措施想保住这个孩子,但孩子最终和她无缘。而这也许是她人生当中唯一一次做母亲的机会。
从中医角度来解释,“肾主生殖”,肾之阴阳是受孕的基础,而卵母细胞的减弱,正是肾气渐消的一个表征。所以,肾虚直接影响孕育。高龄孕妇由于年龄原因难免肾气衰或气血不足,阴血偏虚,阳气上亢而导致眩晕;或因气血不调,运行不畅影响胎儿的健康发育。前不久,各大报纸和网站报道的高龄产妇陈慧琳痛失双胞胎孩子,就是一个例子。
高龄准妈妈多伴有气血不足、肾气不足的情况,在这里,我给大家推荐一道食谱:党参15克、当归10克、枸杞20克、桑寄生15克、砂仁5克、杜仲10克、大枣15克,再加排骨适量。最好将这些药材装在纱布包中炖。这道食疗方中,党参补气,当归补血,枸杞补肝肾,桑寄生养肾,砂仁和胃安胎,杜仲补肾强腰,大枣补血,这道汤对调理气血和安胎有一定的功效,口感也不错,很适合孕妈妈。不过,患感冒的孕妈妈慎喝此汤。
有时候,一个人没事的时候,我就会很感慨:一个卵子和千千万万个精子相遇,然后开花结果,茁长成长,这期间要历经多少磨难啊!身为妈妈,给新生命提供温床的基地,就得基础稳定——营养充足的饮食和情绪的稳定。这两样根基打好了,生命才会越来越健康,越来越强大。
避免“五劳七伤”是养肾气的关键
明代医学家张介宾在《景岳全书·论虚损病源》中分析到:“劳倦不顾者,多成劳损……或劳于名利……或劳于色欲……或劳于疾病。”但最常见的缘由还是“过劳”,即过度劳累。
最近这几年,各大报纸、网站和书籍到处宣传养生学,补血、补气、补肾等各种疗法,如雨后春笋般浮现出来。但是,大家忽视了重要一点,保持健康最关键的一点是养肾气,而养肾气最关键的是要避免“五劳七伤”。
首先来说“五劳”。“五劳”是指《黄帝内经》中所说的“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一、久视伤血:是指人长时间用眼视物,不仅会双眼疲劳,视觉能力下降,而且会导致人体“血”的损伤。中医认为肝主血,由于肝脏的经脉联系于目,人的视力又有赖于肝气疏泄和肝血滋养,故有“肝开窍于目”、“目为肝之外候”、“心主血脉”之说。因此,眼睛过度疲劳会伤肝,进而影响血的调节,就是“久视伤血”,比如说天天上网,盯着电脑看,就会造成肝和心的损伤。
二、久卧伤气:指人长时间卧床,老躺着不动,就会导致精神昏沉、萎靡不振,引起气的散乱,得不到凝聚,久之则气散,无力化神,则人更是萎靡不振,神疲乏力,形成恶性循环,所以说“久卧伤气”。
三、久坐伤肉:伤肉其实伤的是脾。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种人,就是所谓的懒人,她站着都觉得累,自称站着不如坐着,坐着不如躺着。中医认为这种人脾湿特别重,由于缺乏运动,她的脾的运化功能也很弱,才会出现这种现象。对于每天久坐办公室的人来说,那样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说到底是对脾的伤害。脾主运化,如果运化不好,就带不走水谷精微,这样就造成了脾虚或者脾湿气太重,然后逐渐会感觉吃饭也不香了。另外,长时间地坐着,这实际上也在消耗元气。有人会问,我们没动怎么也耗散元气?其实,天天坐在那儿不锻炼也会损伤元气,这叫暗耗元气。这一点,我在前面第二章已经讲过了。
四、久立伤骨:如果老站着,就会伤骨。伤骨实际上就是伤肾。如果总站着的话,就会伤到的腰、腿、胫这些部位,所以这叫久立伤骨。
五、久行伤筋:久行的话就会伤筋。比如长时间行走,必然使下肢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腱、筋膜等软组织受伤或受损,这也就是为什么人走路多了下肢会酸痛、乏力的原因,所以说“久行伤筋”。伤筋就是伤了肝。如果人体过分劳动,过分地锻炼就会伤肝。
说完“五劳”,我再说说“七伤”。“七伤”是指:
一、太饱伤脾:如果吃得太饱,就会伤脾。因为这样会增加脾的运化负担,让它无形中又调出很多的精气来。
二、大怒气逆伤肝:人在大怒的时候就会对肝脏损伤很大。大怒会伤肝,憋着、忍着也会伤肝,而凡事不动情,又不可能。这其中的尺度,还要靠个人的智慧和修行。
三、房劳过度,久坐湿地伤肾:房事过多会伤肾,如果长期坐着,臀部都溻出汗了,则会伤肾。肾伤则气短、腰腿痛、下肢寒冷。
四、过食冷饮伤肺:现在很多人喜欢喝冷饮,而且是大口大口地喝,这样很容易伤到肺。肺伤则气少,咳嗽鼻炎等病症就会随之而来。很多小姑娘、小伙子脸上有痤疮,也是因为过分喝冷饮造成的。还有的人说她天天喝冷饮,但是脸上的痤疮却不明显。这是为什么呢?就是说她的胃经的(阳明)燥火都已经生不出来了,不是说她没有胃寒,而是她的攻出的燥火不够。
现在,有一个病叫“溃疡性结肠炎”,这种病让西医很头疼,其实它也与“过食冷饮伤肺”有关。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如果过度食用冷饮,先是伤肺,然后就伤到大肠。用西医治疗的话,最先用的就是抗生素,但只会越来越造成大肠菌群的紊乱,到最后只好上激素。可上了激素后,又会造成骨头的病变,结果就会越来越糟。
很多人不明白激素为什么会伤骨头呢?在中医看来,激素就是提前抽调元气。如果病人元气尚足的话,还是能有一定效果的。但如果元气太虚,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因为元气就藏于肾,而“肾主骨”,调着调着就调空了,要么是股骨头坏死,要么是暴死,很多西方常年服激素的运动员就是这样。
五、忧愁思虑伤心:过分忧愁思虑的话就会伤心神。
六、风雨寒暑伤形:如果在穿衣服这方面,不知道调试的话,就会把形体伤了。伤形对身体的危害是很大的。
七、恐惧不节伤志:一个人如果成天到晚害怕,不知道节制,就会伤了肾,把志气给伤了,恍惚不乐,心神不宁。
由此可见,视、卧、坐、立、行,情绪、饮食等活动都影响着人的身体健康。
很多人一听我这么说,就立刻持反对意见了,“你这也不让做,那也不能太过,那我不是什么事情都不能做了?我干脆天天干坐着吃得了,对了,还不能久坐,久坐也伤身体。”我说,你要这么想就错了,中医讲究的是一个中庸之道,讲究样样做到,但不能太过,过犹不及,也就是一个“久”字。
你可以照样工作,照样生活,但是要懂得调节,别太拼命。从古到今,没有一个养生大师,长寿老人,会过分挥霍自己的健康,身心平和,修心养性,劳逸结合,才能健康长远。
这么一解释,很多人也就想开了。但是有一些人,特别是高级知识分子,在岗位上担任重要职位的人说,也不是自己想要过得这么辛苦,也不是自己想要把自己弄得这么疲劳,而是一旦在这个位置了,就停不来了。如果强硬停止,恐怕要被社会淘汰的。疲劳,中医称之为“懈怠”、“劳倦”、“疲乏”,属“虚劳”、“虚损”范畴,认为疲劳是身体虚弱的表现,“有以劳倦,形气衰少”。虚指人体脏腑气血亏损,“精气夺则虚”。
引起疲劳的原因有多种,明代医学家张介宾在《景岳全书·论虚损病源》中分析到:“劳倦不顾者,多成劳损……或劳于名利……或劳于色欲……或劳于疾病。”但最常见的缘由还是“过劳”,即过度劳累。《济生方·诸虚门》认为:“五劳六伤之证……多由不能摄生,始于过用。”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劳伤是因为不能保养好身体,过度消耗体能引起的。用一句白话解释就是:你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你总在和别人比较,你之所以太疲劳,是因为你的贪念太多。
当然,身为凡夫俗子,总得要生活,总得有点自己的价值体现,在这里,我给大家送十二个字:“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做到这个境界,活到八十、九十也不是什么难事。
另外,我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养肾气的体操,操作非常简单。首先保持身体直立,两手叉腰,然后慢慢向右转头,眼看后方,复原,再慢慢向左转头,眼看后方,再复原,如此反复多遍。这套体操可使精血充足,神气宁静,以治五劳七伤,还可以防治颈椎病。需要注意的是,转头时,身体不动,保持正直。向后看时吸气,复原时呼气。
叩齿咽津,女人自有养肾气的“甘露”
《红炉点血》曰:“津既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养神,在肺助气,在肾生津,自然百骸调畅,诸病不生。”可见咽津不仅能补益肾精,而且能调养五脏,增强脏腑功能,滋养肌肤。
我这个人闲不住,一有时间就喜欢背着包旅行,去的地方和大家不一样,喜欢追寻一些古老的踪迹:比如老街老巷,老房子,老家具,总之一切怀旧的东西都是我喜欢的。
有一年夏天,我到江苏如皋,听说那里是长寿老人之乡,我便孤身一人去探个究竟。当晚,没有找到合适的旅店,便借宿到一户人家。吃晚饭的时候,家里人都齐齐地坐到桌子上,我也十分好奇这长寿之乡的人们晚餐到底吃的什么?
只见桌子上每人一碗白粥,一盘凉拌萝卜,一盘炒花生,再加一盘豌豆炒雪里红,看上去十分寒酸。最让我惊讶的是,主人家将近90的老太太竟然也吃花生,而且还吃得嘎嘣嘎嘣响。我冒昧地问,“老人家,看不出来你这牙口还挺好。”老太太听不懂我的话,她的孙女连忙解释说,她奶奶牙齿一直都很好,豆子、花生之类的都能吃。我就问是不是当地有什么特别的保护牙齿的方法?她孙女笑笑说,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很多比她奶奶年纪还小的人,牙齿都落光了,唯独她奶奶的牙齿特别好。过一会儿,她孙女好像又想起什么了,就自言自语地说,大概和她奶奶每天晚上和早晨醒来做的牙齿运动有关。
我问她做的是什么牙齿运动,她说,就是上下牙齿叩击。开始时轻叩十几下,以后增加叩击次数和力量,达到每次叩击五十次左右。刚开始的时候,一家人都比较反感这个牙齿叩击的声音,后来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
这就对了。每天坚持叩齿,能增强牙周组织纤维结构的坚韧性,促进牙龈及颜面血液循环,使牙齿保持坚固。叩齿后咽下唾液也有利于养生。
古代人把口中的津液称之为醴液、华池、玉泉、琼浆等,认为口中津液为肾中精气所化,咽津能滋阴降火。《灵枢·根结》曰:“少阴根于涌泉,结于廉泉。”中医藏象学说认为,“齿为骨之余”,“肾藏精,主骨生髓”。牙齿是人体中最坚硬的部分,叩齿能够强肾壮骨。明代《修龄要旨》中介绍长寿经验时说“每晨醒时,叩齿三十六遍”;清代《玄机口诀》中说“叩齿法,简而易行,能令齿根坚固,至老而不脱落”。清朝尤乘的《寿世青编》说:“齿为筋骨之余,宜常叩击,使筋骨活动,心神清爽……”
现代医学认为,经常叩齿能强肾固精,平衡阴阳,疏通局部气血运行和经络畅通。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齿的坚固与肾有关,所以,常叩齿还有助于肾气充盛,叩齿能充盈肾精,故可聪耳明目,对预防腰痛和耳聋目肿等也有一定作用。
我问老太太是怎么知道这叩齿法的?她孙女回答说,老太太自己也不清楚,反正她奶奶的上一辈人甚至上几辈人好像都把这个当做顺口溜一样,传下来了,那句话听起来还文诌诌的,叫“白玉齿边有玉泉,涓涓育我度长年”。
中医理论认为:唾液从口腔壁涌出后,经舌根、咽喉,肺转肝脏,进肾经,贮于丹田,再化津还丹,遂成精气,起到和脾健胃,濡润孔窍,润泽四肢五脏,强肾补元,滑利关节,补益脑髓的作用。叩齿咽津是活了160岁的老子的养生法,他认为灵丹妙药虽好,但也不如自己的津液(即唾液)有益于自身。后来,这一方法,受到唐代的孙思邈的肯定,也受到明代龚居中的赞扬,乾隆皇帝也总结了“津常咽”的养生秘诀。
叩齿咽津的做法也很简单,具体做法如下:
一、预备式:姿势采用静坐、静卧、静站均可。宁心静气,调匀呼吸,鼻息口呼,轻吐三口气。
二、叩齿:口唇轻闭,首先,上下门牙齿叩击9次,然后左侧上下牙齿叩击9次,右侧上下齿叩击9次,最后上下门齿再叩击9次。
三、搅舌:即用舌头贴着上下牙床、牙龈、牙面来回搅动,顺时针9次,逆时针9次,左右各18次,古代养生家称之为“赤龙搅海”。
四、漱津:搅舌后口中津液渐多,口含唾液用两腮作漱口动作36次。
五、咽津:漱津后,将津液分三次缓缓咽下,注意在吞咽时,要注意守丹田,好象把唾液送到丹田一样。
叩齿咽津是一种非常容易掌握的自我保健方法。一般可于每天早上晨起及晚间睡眠前练习,也可以在午间休息、上班休息时间择时而习,或于上班乘车途中,排队办事之时偷闲而习。这一健身方法简便易行,不占用专门的时间,也不用任何器械。每天坚持下来,便能达到一定效果。
很多女人,特别是对自己的形象在意的女人听说我这个养生法,都抱着谨慎的态度,认为大庭广众之下叩齿有失大雅。这也是一个问题,如果觉得在人多的地方不太方便,那么就找一个清静的地方,独自进行,长久下来,必然会收到应有的效果。
为什么那个老人家快九十岁的人了,牙齿还非常坚固。这其中是有说法的。中医认为,牙齿的生长与脱落,与肾中精气的盛衰有密切关系。而叩齿可以刺激牙齿,改善牙齿和牙周的血液循环,使牙齿坚固,加强肾精的作用。同时,中医上还有“肾液为唾”之说,认为肾的盛衰关系到唾液的盈亏,而唾液能起到滋补肾精的作用,肾精充足,则能内养五脏,外润肌肤,使皮肤细嫩有光泽。《红炉点血》曰:“津既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养神,在肺助气,在肾生津,自然百骸调畅,诸病不生。”可见咽津不仅能补益肾精,而且能调养五脏,增强脏腑功能,滋养肌肤。
你看,就是这样一个非常简单的叩齿法,却能给你的身体带来这么多的灵丹妙药。你又何必费尽心思花大价钱去求保养的灵丹妙药呢?最好的灵丹妙药其实就在你身上,关键是看你如何做?能不能坚持下去?
枸杞,自古就是众所皆知的养肾气宝物
《本草经疏》记载:“枸杞子,润而滋补,兼能退热,而专于补肾、润肺、生津、益气,为肝肾真阴不足,劳乏内热补益之药。”
关于枸杞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