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不生病的养生细节
22988500000012

第12章 中医养生:注重天人合一,阴阳平衡(1)

1.中医养生,因人而异

为什么有的人长得高大威猛而有的人长得短小精悍?为什么有的人喝水也能长肉,而有的人油浸都不肥呢?这些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实际是不同的体质差异现象。体质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体验、生存质量,中医很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体质。

中医将人的体质详细分为9种,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血淤质、特禀质。除了健康的平和质外,居于前4位的则是气虚质、阴虚质、湿热质和气郁质。我们重点谈谈这4种常见体质如何进行养生。

1.气虚质。形体消瘦或偏胖,面色苍白,语声低怯,常自汗出,动则尤甚,容易疲乏,精神不振,舌淡苔白。气虚质的人宜补气养气,因肺主一身之气,肾藏元气,脾胃为“气生化之源”,故脾、胃、肺、肾皆当温补。平时可以进食人参莲肉汤等药膳补养,中药宜选择金匮薯蓣丸等。

2.阴虚质。体形瘦长,手足心热,平素易口燥咽干,口渴喜冷饮,皮肤偏干、易生皱纹,眩晕耳鸣,睡眠差。这种体质的人可以从食物入手,多吃银耳、甲鱼、百合、黑芝麻等滋阴食物。其中,海参百合羹(海参1条,猪肉末150克,百合50克,鸡蛋2个、冬菇5朵、冬笋一块、葱、姜适量,用这些材料一起煮羹)就是一款非常适合阴虚者食用的美食。运动锻炼应重点调养肝肾之功,如选择太极拳、八段锦等功法。

3.湿热质。形体偏胖,面部总是油光光的,容易长痘,舌质偏红,舌苔黄腻,容易口苦口干,身体感到沉重,大便干燥,或黏滞,小便短赤。湿热质的人养生宜以清热利湿为主。平时可多吃鸭肉、鲫鱼、乌骨鸡、冬瓜、丝瓜、黑木耳、香菇、银耳、蘑菇等食物。忌用辛辣燥烈、大热大补的食物,如辣椒、生姜、大葱、大蒜等。

4.气郁质。形体瘦者为多,平素忧郁面貌,胸肋胀满,睡眠较差,大便多干,舌淡红,苔薄白。这样的人平时可吃些荞麦、高粱、蘑菇、柑橘、萝卜、洋葱、苦瓜、丝瓜、菊花、玫瑰花、海带等,可理气解郁、调理脾胃。运动项目可以选择大强度、大负荷的练习,如跑步、登山、游泳、打球、武术等,有鼓动气血、疏发肝气、促进食欲、改善睡眠的作用。

细节提示:

养生专家指出,患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有些是阴虚质或气虚质、淤血质、痰湿质;高脂血症患者多是阴虚质;糖尿病患者则多表现为阳虚质、痰湿质。因此,这些患者在进行养生时应多从以上方面入手。

2.抵抗衰老是养生的关键

养生的根本目的就是延年益寿、健康无疾。人自胎元初孕直至婴幼、丁壮、老迈,只要一息尚存,都需要养生,且养生的要求亦因其情况不同而异。

如何通过养生来抵抗衰老呢?《黄帝内经》指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上古的人会养生,能够“度百岁而去”,完全在于他们能够“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但现代人的生活没有规律,经常酗酒纵欲,这样就耗尽自身的精气,散失了真元。他们不知道保持精气充沛,蓄养精神的重要性,他们只贪图一时的快乐,逆天而行,背离养生真正的乐趣,久而久之就会生病。

因此,现代人要想通过养生来延长寿命,“度百岁而去”,也应该像上古之人一样“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做到生活起居有规律,顺应大自然来养生。

细节提示:

《黄帝内经》指出“生之本,本于阴阳”,又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因此,调和阴阳则精神充旺,邪不能侵,得以健康。调和的办法是,顺时以养阳,调味以养阴,使阳气固密、阴气静守,达到内实外密、健康长寿。

3.顺应人体生物钟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有时全身懒洋洋的,身重如山?有时又有几天精神抖擞,身轻如燕?截然不同的两种情况是为什么会在同一个人身上发生的呢?其实,这只是我们体内的生物钟在作怪。

生物钟就像是我们生物体内的一种无形的“时钟”,控制着人体的生物节律。老年人有老年人的生物节律,年轻人有年轻人的生物节律,但其总规律是保持一致的。

那么,我们如何根据生物钟进行合理养生呢?国外有科学家进行了多年的研究,结果如下:

1.上午8点至11点。这时可以进行一些创造性思维活动,如进行写作、思考问题等。我们可以把一天中最艰巨的任务放在此时完成。此外,这段时间疼痛最不敏感,最好去看牙医。

2.上午11点至12点。这时是开会的最佳时间,此时人们最为清醒。这段时间易用于解决问题和进行一些复杂的决策。

3.中午12点至下午2点。这时一天中快乐的情绪达到了高潮,适宜进行商业社会活动。

4.下午2点至4点。此时会出现“下午低沉期”,易出现困乏现象,最好午睡片刻。

5.下午4点至6点。此时思维又开始活跃,可把一天中较重要的工作放在此时做。并且这是进行长期记忆的好时光。

6.下午5点至7点。此时人体的体温最高,可做一些体育运动有助于你在晚上顺利入睡,并提高睡眠质量。

7.晚上7点至10点。这时可就一些较严肃的家庭话题进行讨论,也适宜学习。

8.晚上11点至12点。人体准备休息,各脏器活动极慢,进入梦乡。

细节提示:

一个人的情绪对生物钟也是有影响的,因此平时一定要维持愉快的心境,以防不良心境对生活规律的干扰与破坏。

4.护心健脑,养生要旨

中医认为,“脑为元神之府”,“心为君主之官”。可见,心、脑对人体的重要性。因此养生的首要任务是护好心、健好脑。

脑是精髓和神明高度汇聚之处,人的视觉、听觉、嗅觉、感觉、思维记忆力等,都是由于脑的作用。这说明脑是人体极其重要的器官,是生命要害的所在。

要养脑,先要学会节欲。脑为髓海,肾主精生髓。若肾精满盈则髓海充实,故积精可以健脑。积精之法,在于节欲。要养脑,还要学会养神。脑藏神,精神愉快则脑不伤。

平时还要进食补脑的食物,如芝麻、核桃、动物脑等。经常进行各种体育运动,如打太极拳、练健身球等都有较好的健脑作用。

《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在我们五脏六腑当中,就相当于一个君主。如何养心呢?养心先静心。心气不足的人平时要减少运动,少出汗;平时要多静坐,静则安神。可在树阴下或屋内静坐30分钟;也可以采取听轻音乐、钓鱼、打太极拳等方式来入静。平时还要保持情绪愉快。

细节提示:

美国科学家指出,红酒不但能预防中风,还能降低中风患者的大脑受损程度。这是因为,红酒在酿制的发酵过程中能产生白藜芦醇,而白藜芦醇可以保护神经细胞免于损害。一般来说,一个人平均每天饮用100毫升红酒可起到保护心脑的作用。

5.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黄帝内经》中这样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中医认为,“得神”即“有神”,它表现为精神饱满,人体呈良好的健康状态;“昌”是指生机旺盛。“失神”即“无神”,它表现为精气不足,血脉虚弱,或正气已伤,病情深重;“亡”是说生命消亡。其大致的意思是,神的存在标志着人体的昌盛,而神的消失则说明人体的死亡。可见,神与人体的生死盛衰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现代医学的解释是,所谓有神、无神,主要表现在精神好坏,意识是否清楚,动作是否协调矫健,反应是否灵敏等方面的情况。

由于目“为五脏六腑之精气之所注”,“神藏于心,外候在目”,因此观察一个人的眼神变化是判断有神、无神的重要标志。如果一个人的两眼明亮,灵活、鉴识精明、语言清楚,即为得神;相反,如果他的目光晦暗、瞳仁呆滞、精神萎靡、反应迟钝者,则称为失神。失神的人表明身体正气已伤,病情严重,预后不好。

为了预防疾病,保证身心健康,我们平时一定要注意养神。养神的关键是要避免七情刺激。因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过甚都会伤神。所以,我们要保持良好的情绪,乐观的精神以及豁达的胸怀。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神定自若,悠然自得。

细节提示:

思虑过多则劳神费力。一个人如果对所有的事物都不分轻重主次,全部塞满头脑,必然造成思维紊乱,耗费精力。因此,如果对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记忆犹新,未必是一件好事。如果能把一些不必要记忆的事遗忘掉,则是件值得庆幸的事情,它可以使人减少那些多余的思考。

6.人活就活一口气

人们常说“人活一口气”,可究竟什么是气呢?

气是构成世界最基本的物质,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气的运动与变化的结果。气也是构成人体及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及最重要的物质,并构成人体脏腑及经络生理功能。它是维护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精微物质,是推动人体脏腑组织机能活动的动力,它既是物质的代称,也是功能的表现。

气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和营养的作用。《类经》说:“人有此生,全赖此气”。这说明,人体的生长、发育、衰老、死亡和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与气的盛衰、运动变化有关。正如《难经·八难》中所说:“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

可见,“人活一口气”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细节提示:

补气类食物有很多,如马铃薯、红薯、香菇、山药、栗子、红枣、鸡肉、兔肉、猪肚、牛肚、牛肉、桂鱼、泥鳅、大米等。但有些补气食物在使用时,有时易致气机壅滞,出现胸闷、腹胀、食欲不振等现象,可适当配用行气类食物如橘皮、砂仁等同用。

7.让人自信的心理年龄

当你在人生路途中不断地去寻求种种养生方法时,倒不如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养身先养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也就说,让你的心理年龄保持年轻,就可获得长寿与健康。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心理压力开始不断增大,很多人常常会凸现出未老先衰的疲惫心理。如果要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中的压力,那么不妨摘掉成年人的面具,我们便能发现那种不可思议的、自发的感觉,而那些宝贵的感觉往往在我们长大的过程中,逐渐失去。

你可以通过以下这些途径,帮你找回自信的心理年龄:

1.每天都要保持愉快的笑容。如果最近发现自己的笑容少了,就要检视一下自己,是否对某些发生的事情看得过于认真了。

2.有幻想才有快乐。保持适度的幻想会给我们带来激励,在生活中表现得富有创造精神。

3.学会面对现实。尽管我们有了一些能力去支配一些东西,也有了一些能力去改变一些环境,但我们不可能要求事事遂心。

4.拿出你的信任。如果你对周围的人总保持着一种不信任的态度,它会引起你内心的矛盾与痛苦。只要你是坦诚的,对方那颗跃跃欲试的心也会感受到你的淳朴心怀。

总而言之,一个人不管到了多大年龄都要保持年轻的心理年龄,它会让你变得更自信、更有激情。这正所谓“人老先从心上老,人老心不老,何愁不年轻”。

细节提示:

如果你是一个老气横秋的人,最好多接触一些开朗的年轻人,尝试着走进他们的生活。久而久之,你就会感觉自己变年轻了。

8.话多易伤气

生活中很多人爱唠叨,尤其女性朋友和老年人。女人爱唠叨仿佛是天性,而人上了年纪,话就会不由自主地增多,遇事就爱唠叨。俗话说“言多必失”。就是说,话说多了一定有失误。其实,话多了不仅会出现失误,还会伤人的气。正所谓“话多伤气”。

中医认为,语音出于肺而根于肾,又因心而主神志,管理语言的表达有“言为心声”之说。所以,话说得太多,既会损伤肺肾之气,又会耗损心神。

因此,我们凡事都要往开了想,要少说、多做。对于家庭、工作上的琐事,要少说;对于老人的生活,要少说;对于儿女的生活,要少干预。这样既有利于双方和睦,还有利于自己的身体健康。

细节提示:

中医认为,“大小便时宜闭口勿言”。这是因为,我们在排便需要用力,如果此时再张口讲话,会使正气耗损增多。如果有便秘,用力排便还会显著升高血压,这是很危险的事,很容易诱发脑血管意外。

9.德行不羁命先没

人生在世,都想活得有声有色,健康长寿,因而注重饮食调养、体育锻炼等,然而却忽视了“德行”这一自我保健方式。

传统养生家认为,人的寿命长短与其德行素养是有一定关系的。我国大思想家孔子早就提出了“仁者寿”的观点,并强调“大德必得其寿”。唐代名医孙思邈也曾指出:“百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暇年;德行不克,纵有玉液金丹未能延寿。”如果一个人的德行不好,就是有再好的药也不一定能长寿。

美国科学家在以“社会关系如何影响人的死亡率”为课题的研究中发现,一个乐于助人且和他人相处融洽的人,其预期寿命显著延长,在男性中更是这样。相反,那些心怀恶意、损人利己,和他人相处不融洽的人其死亡率比正常人高出1.5~2倍。

巴西医学家马丁斯也曾调查过500多名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的贪官与同样人数的清廉者达10年之久的健康状况。结果发现,前组有60%的人生病或死亡,后组生病或病亡的人数仅占6%。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呢?这是因为,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必然是“无私天地宽,心底坦荡荡”。而良好的心理活动、融洽的社会关系能使自身体内分泌出有益的物质,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系统功能,使人免受各种疾病的侵袭。

那些贪得无厌、损人利己、贪污受贿、盗窃抢劫杀人害命者则不然。他们的犯法犯罪行为有的虽一时侥幸没有败露,但这些人内心难免会受到良心的谴责,再加上社会舆论的压力、国法的威严,使他门惶惶不可终日。长期处于这种情况下,必然造成精神崩溃,引发心身反应,不良情绪的刺激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紊乱,生命节律失衡,机体免疫力下降,各种疾病自然相继而来。这是我们常说的“恶有恶报”。

由此看来,“养德”与“养身”是密不可分的。

细节提示:

注重道德修养,既是做人之本,更是自我保健中的重要基石,正如《黄帝内经》所说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10.有病早治,无病预防

《黄帝内经》中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防病养生谋略,可以说是至今为止我国医学界所遵守的“预防为主”战略的最早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