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习惯的力量
22995400000018

第18章 完善自我的良好职业习惯(5)

有一年,他在动物保护协会的协助下,在东西两岸各捉了10只羚羊,把它们送往对岸。结果,运到西岸的10只羚羊一年后繁殖到14只,运到东岸的10只剩下3只,那7只全被狼吃了。

这位动物学家终于明白了,东岸的羚羊之所以强健,是因为在它们附近生活着一个狼群,西岸的羚羊之所以弱小,正是因为缺少这么一群天敌。没有天敌的动物往往最先灭绝;有天敌的动物则会逐步繁衍壮大。

2004雅典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中国女排在先失两局的不利情况下连扳三局,击败俄罗斯女排获得冠军,这也是中国女排继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夺冠以来第二次在奥运会女排比赛中摘金。

最扣人心弦的当属第五局,也就是决胜局的最后一球,当时全场所有人都屏住了气息,排球场上的紧张气氛上升到了最高潮……随着一声哨响,俄罗斯队发出了球,中国队轻松接住,传球,迅速扣球。俄罗斯队奋力接住,接着反传扣球,被中国队成功拦网,俄罗斯队全力护球,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强力将球击出,中国队奋力将球接住,斜传,二号位一记重扣,俄罗斯队拼死接住,并将球推了过来。这次,二号位抓住机会,瞄准俄罗斯队空位,将球全力击出……中国队赢了,赢得是那样“完美”,是那样令人信服。

在先失两局的情况下,中国队凭借着优秀的心理素质,顶住巨大压力,并化之为动力。一局、两局,最终在最后一局扭转乾坤,赢得了举世的尊敬。因为她们明白:(1)她们全队技术实力在俄罗斯队之上;(2)她们曾完胜过对手;(3)她们知道只要胜了三四局,一切压力都会留给对手;(4)只要她们胜利了,她们便创造了奥运历史上的又一个巨大奇迹……

历史见证了她们,见证了她们将压力转化为动力的英雄式的成功。

及时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一天,一个农民的驴子掉到了枯井里。那可怜的驴子在井里凄惨地叫了好几个钟头,农民在井口急得团团转,就是没办法把它救起来。最后,他断然认定:驴子已经老了,这口枯井也该填起来了,不值得花这么大的精力去救驴子。

农民把邻居请来帮忙填井。大家抓起铁锹,开始往井里填土。驴子很快就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起初,它只是在井里恐慌地大声嗥叫。不一会儿,令大家都不解的是,它居然安静下来。几锹土过后,农民终于忍不住朝井下看,眼前的情景让他惊呆了。

每一铲砸到驴子背上的土,它都做了出人意料的处理:迅速抖落下来,然后狠狠地用脚踩紧。就这样,没过多久,驴子竟把自己升到了井口,随即自己纵身跳了出来。

其实,在奋斗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也会像沙土一般落到人的头上,要想从这些深渊中脱身而出,走向财富的大门,只有将它们统统都抖落在地,重重地踩在脚下,使它们成为我们创造财富过程中的一块垫脚石。

天津武清的农民张大军,做了4年生意,赔了两年的钱,到2003年年初他已赔得倾家荡产。那些日子让他至今心有余悸。张大军后来说:“每天根本就没有寒冷这种感觉,天天就想怎么能够弄到钱,上哪儿找钱。”

让张大军赔钱的就是不起眼的花生。2001年,张大军求亲戚告朋友借了15万元,找到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朱立国,两个商量要一起干一番大事业。张大军说:“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有一个镇子,有专门做散货、做炒货的,有松子、怪味豆、多味花生、瓜子,咱们做分装吧。”朱立国也认为:“有别人给我们代加工,我们只出包装,这样的话我们就能节约大量的投资,咱们各投50%吧。”

随后张大军低价租了个偏僻的仓库做厂房。在刚投入生产的半年时间里,为了节约资金,张大军和朱立国两人又当老板又当工人,天天吃住在车间。那时周围一会儿爬出一条蛇来,一会儿一个大刺猬,一会儿天上哇啦哇啦,不是喜鹊就是乌鸦。

那时候的张大军满心都是事业初创的喜悦,根本就没有想过他要走的是一条吉凶未卜的创业路。按照张大军最初的想法,他的产品不走低档消费的路线,而是把精挑细选、打过包装以后的各种干果以每一小包两角钱的利润,送进规模大一些的超市。张大军觉得对于像他这样没多少钱可赔的人来讲,卖货走超市比走批发市场利润要高,是一条快速积累财富的捷径。可是事实远非如此。他们的产品打进了天津三家大型超市,但每个超市都卖不动货。他们给一家超市送了40箱货,但4个月后就退回来36箱。产品从他们的库房转移到超市的库房就停止了。到保质期时,就给退了回来。

从没做过生意的张大军不知道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于是他天天泡在超市里,一个星期后终于发现了原因:同类产品太多了,不论是跟别人比品牌,还是比价格,都不具备优势,怎么能卖得好呢?食品跟别的产品不一样,像锅碗瓢盆,今年卖不了明年还可以再卖,食品是有保质期的,最后很多产品不得不倒掉了,光包装袋就损失了几万元。

张大军算了笔账,从2001年年底到2002年6月,30万的投入因为产品滞销已经赔进去了15万,更让他发愁的是剩下的钱也不在他手上,全压在超市那里了。因为超市有一个结账期,也许一个月,也许两个月,最长的也有三四个月,这样无形中就对供货商的资金要求相当高,而他们作为初创企业根本没有那么多资金。

30万赔的赔、压的压,到最后张大军连进货的钱都没有了,2002年7月厂子被迫停产。可这时如果让张大军放弃,他也不甘心,况且他也无路可走。跟合伙人商量后,两个人意见达成一致:想尽一切办法弄些钱来继续生产。可是钱从哪来?想来想去,两人把各自家的房子都给抵押了。

抵押了两处房子,张大军一共贷到了20万元。这让他又看到了一丝希望,他拿着这些钱准备回去马上恢复生产。当时他只是想,再坚持几个月,自己分装的那些炒货或许会在市场上慢慢卖火,可没曾想银行信贷员的一句话,让他彻底打消了这个念头。信贷员说:“你要是做果仁还不如做花生呢?我在杨村吃过一种花生,那花生做得色、香、味都挺好。”

信贷员随口一说,张大军却听到了心里。以前他也做过花生的分装,但是质量、口味自己不能把握。如果信贷员说的这种花生真的好卖,那就不如自己生产花生,而放弃原来赔钱的分装生意。他接着就去了批发市场,连续呆了5天看行情,发现那种花生确实卖得好。

张大军当时的直觉就是这回找到了路,可真要转产这种花生,又得花钱建车间、买设备。他粗略算了一下,至少得花六七万,再加上进花生原料的费用,刚贷来的钱一下子就得花去一多半。自己算算都舍不得,更别说合作伙伴了。可朱立国的意见却让张大军实在意外。朱立国说:“花生在市面上没有几个主导品牌,特别是垄断市场的强势品牌没有。这应该是一个市场空白点,我们的机会应该到了。”

朱立国的鼓励让张大军迅速开始行动,他从市场上打听到这种花生的生产厂家在福建,就马上赶去福建学习制作工艺和方法。可无论他怎么跟对方说,人家始终坚持一个态度:不教。没办法,张大军就回来自己琢磨,天天在车间里煮花生、吃花生,过了半年他发现自己已经琢磨出一个口感不错的花生配料。接着,张大军从湖北、东北等地大批购进花生,开始大规模投入生产。为了使每一颗花生都能充分入味,他在生产过程中用的是镂空的吊炉,他也因此给自己的花生取名“吊炉花生”。

当时已是2003年1月,张大军期待着这些花生能尽快改变他们只赔不赚的现状。在花生烘干的过程中,他天天盯在车间里。眼看还差一天花生就要出炉了,可就在这天晚上,一股飘过来的糊味让他意识到这下完了。

炉火大了花生会糊,火小了又费煤、费时间,必须想办法来准确控制炉温。那一天张大军想了一夜也没有结果,第二天一大早他来到车间发现朱立国早到了。原来朱立国学过电子,他利用自己的特长给烘干炉加了一个电子控温设备,这样就避免了人工控制炉温难免出现的误差。朱立国试着又烘了一吨花生,正如他所想的,恒温仪奏效了。

解决了所有的技术问题,生产开始顺利进行,可这时张大军意识到原来搞分装时商场欠他的货款到现在还没有还。看来眼下生产的花生再按照原来的销售模式去卖是行不通了,自己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又抓生产又要欠款。怎样才能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呢?张大军想找代理商来替自己跟商场打交道,可他找了一个月都没有结果。他正发愁时突然接到了天津地区较大的一家商贸公司的负责人要代理他们产品的电话。张大军这才想起自己半个月前曾联系过这家公司,并留下了几袋样品。当时他没抱任何希望,可正是这几袋花生改变了张大军的处境。

这家公司专门代理一些全国知名的食品品牌,有着多年的从业经验和密集的销售网点。本来他们不会考虑吊炉花生这种没名气的产品的,但那家公司发现他们的花生的确不错。

三个月的时间里,张大军利用这家公司的销售网络让自己的花生在整个天津市遍地开花了,大到国际卖场,小到街边小店,都能看到他的花生。张大军跟这家公司合作时正是2003年春节前夕,这段时间正是各种食品销售的黄金时期,张大军借这个机会打了个翻身仗。

找准了市场卖对了货,张大军的花生销售开始一路看好,到2003年年底张大军就还清了所有的欠款,他还通过找代理商的方法打开了全国的市场。

花生不愁卖了,张大军又开始琢磨出新品种了,2004年他研制了芥末花生、番茄花生。2005年他又推出了水煮花生,仅这一年他就消耗花生1600多吨,他发现这花生里的文章越做越大。

张大军的故事印证了这一真理:挫折与困境对于创业的人们来说,可说是家常便饭。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区别往往就是,如何看待失败、挫折与困境,如何选择合适的道路继续走下去。出师不利对做生意来说,有时并不是坏事,因为开始做生意碰到困难险阻,日后必定会倍加谨慎。如果一开始做生意就赚了一大笔,日后就会凡事都想得简单,结果一定败得不可收拾。

每个人一生中会有很多时候是在逆境中奋斗,有勇气者在逆境中前进,无勇气者在逆境中失败。大部分看起来满盘皆赢的人,都可能遭遇过满盘皆输的困扰;几乎每张成功的笑脸背后,都有失败的泪脸,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最终他们都擦干眼泪,爬起来,继续战斗了。因此,在面对失败时,一定要善于从中吸取教训,让失败成为一次积极的锻炼,成为人生的一笔财富。

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只能等死而已。但是粮水断绝,众叛亲离的哥伦布,竟发现了美洲大陆;在冻、饿、病三重压迫之下,莫扎特写下了安魂曲。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是的,道路是需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竞争失败后是一蹶不振,还是总结教训以图东山再起,把困难与挑战作为前进的契机,值得每一个人深思。

很多人整天抱怨条件比人差,运气没有别人好,没有出生在好的家庭里……其实,这些都不足以限制你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关键还在于你的想法,是你把自己限制在一个小圈子里。

一夜之间,一场雷电引发的山火烧毁了美丽的“森林庄园”,刚刚从祖父那里继承了这座庄园的保罗·迪克陷入了一筹莫展的境地。他经受不住打击,闭门不出,茶饭不思,眼睛熬出了血丝。

一个多月过去了,年已古稀的外祖母获悉此事,意味深长地对保罗说:“孩子,庄园成了废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眼睛失去了光泽,一天天地老去。一双老去的眼睛,怎么能看得见希望?”

保罗在外祖母的说服下,走出了庄园。他没有目的地在街上闲逛,在一条街道的拐弯处,他看到一家店铺门前人头攒动。原来是家庭主妇正在排队购买木炭。那一块块躺在纸箱里的木炭忽然让保罗的眼睛一亮,他看到了一线希望。

在接下来的两个星期里,保罗雇了几名烧炭工,将庄园里烧焦的树木加工成优质的木炭,送到集市上的木炭经销店。结果,木炭被抢购一空,他也因此得到了一笔不菲的收入。然后他用这笔收入购买了一大批新树苗,一个新的庄园初具规模了。几年以后,“森林庄园”再度绿意盎然。

在人生的旅途中,不尽如人意的事情经常发生,每个人都没有悲观的必要,失败乃是成功必经的过程,关键要有决心和耐力。昨天或今日的失败,并不意味着最后的结局。着名作家海明威曾经说过:“一个人可以被击败,却不可能被战胜。”只要我们选择坚强,即便失败一千次,我们还可以在第一千零一次爬起来。当挫折出现,我们要挺直腰;当厄运降临,我们要昂起头;当痛苦来临,我们要展开花一样的笑容,勇敢面对生活中的狂风暴雨。

踏平崎岖成大道

生活就是这样,随时随地充满了变化。有时它会让你突然掉入危机之中,让你感到整个世界都对你如此不公;有时它又会让机遇突如其来地降临在你的身上,这时你大概又要感叹上帝对你是多么厚爱了。但是,对于一个具有积极应变能力的人而言,无论是困难,还是危机,他都能从容应对。

除了智商、情商外,近年来又流行一个新概念:挫折商AQ。IQ、EQ、AQ并称3Q,成为人们获取成功必备的不二法宝。有专家甚至断言,100%的成功=20%的IQ+80%的EQ和AQ。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事业成功必须具备高智商、高情商和高挫折商这三个因素。在智商都跟别人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挫折商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爱迪生经过10000次的实验,才发明了电灯;贝多芬在耳朵失聪和感情备受折磨的困境下,仍然“扼住命运的咽喉”创作出伟大的《命运交响曲》;屈原放逐,而作《离骚》;司马迁受刑,乃成《史记》……可以说,一部成功史就是一部血泪史、心酸史!一部成功史就是一部不断与孤独、不幸、失败、痛苦、委屈和打击、疾病、折磨、绝望、死亡拼搏的历史!一部成功史就是一部超越自我、超越环境的超越史!

高AQ可以帮助产生一流的成绩、生产力、创造力,可以帮助人们保持健康、活力和愉快的心情。有研究显示,AQ高的人手术后康复快,销售业绩也远远超过AQ低的人,在公司中升迁的速度也快得多。

突如其来的危机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拒绝的,人们所应做的只能是坦然地接受危机。也就是说,有危机并不可怕,没有危机才是可怕的,而没有危机意识更是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