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习惯的力量
22995400000017

第17章 完善自我的良好职业习惯(4)

机遇的每一次到来,都不会提前跟你打招呼,它总是悄悄地来,试图让你发现它、抓住它,如果你是有心人,就会理智地抓紧它;如果你懵懵懂懂,机遇即使在你面前,你也会视而不见,眼睁睁地看着它离去。生活中有很多人,对机遇总是抱着守株待兔的态度,等待不到就开始怨天尤人,慨叹自己是上帝的弃儿,但实际情况却是太多的机遇就在他们的等待过程中与他们擦肩而过了。

在圣诞节前夕,美国曼尔登公司的一位经理从芝加哥去旧金山进行市场调查。在火车上,一位身穿圣诞节礼服的女郎格外惹人注目,同车的少女甚至中年妇女都目不转睛地看着她那件礼服,有的妇女还特地走过去打听这件礼服是从哪里买到的。这位经理看在眼里,灵机一动,觉得赚钱的机会来了。

当时已是12月18日,离圣诞节仅一周时间,圣诞节礼服在这段时间一定是热门货,在一个火车上就有那么多妇女喜欢那位女郎的金装圣诞节礼服,推而广之,整个美国该是多么庞大的市场!于是他非常礼貌地向那位女郎提出拍张照片作为留念的请求,那位女郎欣然应承。拍完照片后,那位经理便中途下车,向公司发出传真电报,要求公司务必在12月23日前向市场推出1万套这种服装。

曼尔登公司接到经理的传真电报后,立即召集公司的设计师,按传真过来的服装照片式样设计,并于当晚23点25分,向所属的服装加工厂下达投料生产指令,以最快的速度,日夜加班,生产出1万套“圣诞节金装女郎礼服”。

12月22日下午2点,1万套“圣诞节金装女郎”礼服同时出现在曼尔登公司的几个铺面,立即引起妇女们的兴趣,她们争先恐后地购买,到12月25日下午4点,1万套“金装女郎礼服”除留下两套作为公司保留的样品、1套赠给火车上那位女郎外,全部销售一空,公司纯赚100万美元。

“金装女郎礼服”成功的经验说明,要想成功必须善于观察日常生活,捕捉和利用各种信息,从而发掘机遇。

其实,不是机遇没有到来,而是你缺乏捕捉机遇的那种敏锐。没有了这种敏锐,即便苹果接连不断地落下,将你砸得头破血流,你也发现不了科学定律;没有了这种敏锐,即便你身经百战,你也总是成就不了功名;没有了这种敏锐,即使有人慧眼识才,你也觉得他是庸人一个,让他带着失望离开你。总之,在你寻找机遇的时候,也许它就在你的身边。你之所以没有发现它,是因为它出现得太意外了。只有不站着等待,而是主动地去捕获那些意外的机遇,才能取得成功。

克里斯蒂安娜·阿曼波尔的姐姐报名参加了一个新闻培训班,可是才两个月的时间她就再也不想接触新闻了。阿曼波尔觉得姐姐这样是一种浪费,便独自一人跑到学校去,试图讨回姐姐所交的那些学费。可是意外的是,校方不肯退还学费。阿曼波尔心想:交了学费却不来学习,太不划算了。于是,她便代替姐姐去上了这个新闻培训班。

后来,阿曼波尔成了世界上着名的女记者,成功后的她说:“说起来这就像一次盲目的约会演变成了一场真正的恋爱,完全是一个意外。”的确,如果没有了那一次意外,也许这个世界上就少了一个着名的女记者。她的成功是因为她及时抓住了命运在她前进的道路上给她的那个机遇,而后钻进去,拼命努力,最终获得了成功。其实有时我们很多人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却没能抓住机会。

人生并不缺少机会,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机会常常会轻轻地敲你的门,只是它们来临的时候,常常是百无聊赖的你正处于昏昏欲睡的状态,你忽略了那一声声轻微的,但却足以决定你命运的声音,所以对于许多人来说,最缺乏的常常是善于发现机会的能力。很多的机会好像蒙尘的珍珠,让人无法一眼看清它华丽珍贵的本质。踏实的人并不是一味等待的人,要学会为机会拭去障眼的灰尘,然后将机会和自己的能力对比,合适的赶紧抓住,不合适的学会放弃。用明智的态度对待机会,也使用明智的态度对待人生,人生脱颖而出的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机会表现自己!

白领丽人王玉梅就是这样一位善于抓住机会展现自己魅力的人。当初她之所以坚定地离开那家大公司,不顾上司、同事的极力挽留,是因为她看到了第一家进驻上海的外资房产代理公司的招聘广告。到了新公司,王玉梅还是负责广告业务。新公司没有让她失望。上班的第二天,王玉梅就接到了棘手的任务——为一个营销失败的楼盘收拾残局。

这是一个新的挑战,但是王玉梅热爱挑战。她是一个不服输的女孩子,在她的字典里没有退缩,没有做不到,没有畏惧。这是一个大规模的高层建筑小区,楼宇外观很漂亮,也有一个很诗意的名字——樱园。但是,前期广告诉求却犯了致命的错误。创意总监选择了隐喻含蓄的广告手法,炫耀着脱离实际的创意。那些手法固然都是广告界十分成功的范例,但是用在了不恰当的地方,因此不可避免地在营销中败北了。所以,当整个楼市热热闹闹,其他的楼盘可以在开售三天后即达到98%的销售率的时候,具有同样品质、投入同样巨额广告费用的樱园却迟迟不见动销。

为了收拾残局,激活这个原本相当不错的楼盘,王玉梅显露出了“拼命三姐”的本色。

第一个礼拜,她泡在工地上。因为她需要实地了解本案、寻找灵感。当时正值上海的盛夏,太阳热辣辣地,王玉梅戴着安全帽,和工人们一起爬上爬下。短短七天,王玉梅一身细腻雪白的皮肤由白转红,再经历晒伤、脱皮,最后蜕变成酷酷的古铜色。

第二个礼拜,她频频出现在全市各大楼盘的售楼现场,操着一口大学时练就的上海话,冒充客户,到处收集第一手资料。

第三个礼拜,一整套全案策划就送到了老板手里,包括分析入微的重新定位建议、所有的媒体广告策划、整体费用预算,最令老板意外的是其中一套活动策划案。王玉梅根据大众对樱园不了解、不认同的心态,特别制定了一个邀请业主担任质量监督员的活动。而接下来的操作事实证明,这项活动不仅成功引起了大众的注意,而且被媒体争相报道,更重要的是,大大增加了人们对樱园的信心,销售额一下飙升至60%。

王玉梅一下刷新了这家公司的升职纪录:三个月,她完成了从试用期员工到创意总监的过程。

王玉梅的故事十分典型地诠释了有魄力就会有魅力这一道理。与她做法相反的李童则从反面印证了这一点。

李童是一所重点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生。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大型公司的系统集成部,专业对口,待遇也不错。这份工作做了2年多,李童感到了疲倦。工作中重复的、毫无创新的劳动让他逐渐难以忍受,工作的热情也减退了。

几经考虑,他跳到了一家民营企业做软件工程师。虽然薪水福利没有原来的好,但这次是遂了心愿了,李童重新感受到了工作的激情和成就感,在工作上的进步也是突飞猛进的,客户的好评让他深深地体会到工作带给他的快乐。当然,这一切也成为他晋升的重要砝码,3年后,他已经升为部门经理,离副总经理只有一步之遥了。

去年年初,公司因为牵涉到一起恶意的诽谤,导致很多业务无法正常开展。公司陷入危机,这让高层头疼不已。作为部门经理,李童除了对合作客户解释个中原委,尽力维护公司在客户心目中的形象之外,工作所剩无几。

3个月后,公司借助主动的反击,形势终于有了变化,媒体上的负面情绪已经转为同情。月底时,报纸上的公开道歉终于让这一场危机圆满化解,公司恢复了正常运转,然而,李童晋升副总经理的梦却破碎了。因为在化解这场危机的过程中,同事李丰给出了重要的反击策略而让上司赏识有加,破格从行政部经理升为总经理。要知道,平时工作中,李丰并没有什么突出的引人注意的地方,偶尔还会因为一些私人问题和同事有些小的积怨。这次李丰的突然晋升是李童怎么也想不通的。

李童没能晋升的原因,在于他的失误,其中失误之一是在危机处理上,没有显示出应有的魄力。因为危机既是危险,又是机会。作为企业的一员,是和企业在一条船上航行的,当企业遇到危机时,每个人都要采取直面的、积极的态度去正视它,要挺身而出,表现出主人翁的精神,而不是被动消极地去面对。

面对危机,李童没能采取主动的态度直面危机。这对于企业最高层领导来说,要这样的人做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是个很冒险的决定。危机管理不是只有当危机出现了以后才开始的管理。从这个角度来看,同事李丰的晋升就不难理解了,相对于企业的存亡,内部管理上的高明与否就是次要的了。而在对待这个问题上,李童的软肋很明显地表现了出来,而李丰则表现出了很强的适应力,变危险为机会。

失误之二是在对公司战略目标的把握上、参与上。一般情况下,公司的战略目标是决定整个公司前途命运的核心,是否参与到其中来,对于你在公司的位置、晋升速度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参与到关系公司命运的大环境中来,你才能变成真正意义上的重要人物,成为不可替代的人,才能被关键人物列入晋升候选人名单,最终得到升迁。

李童在公司多年,还没有完全把自己融入公司,不清楚公司上层的发展目标,不知道什么对公司而言是最重要的。在公司面对危机、关系公司存亡的关键时刻,他没有挺身而出,相反,李丰却能主动参与进来,并给出了重要的反击策略,为公司转危为安立下了汗马功劳,在这个紧急时刻,他成为不可替代的人物,被关键人物列入晋升候选人名单也就理所当然了。

失误之三是在危急关头没能把握好权力分寸和权限。说到越权越级,大家往往有抵制情绪。职场中的人往往是明哲保身,不属于自己分内的事情一概不管,只是一心经营自己的一亩三分田。殊不知,很多机遇就这样与你擦身而过了。因为中低层人员做事,高层“做人”,看你这个人能否做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如果不能洞察先机,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机会从身边溜走。

李童和李丰代表了两种不同类型的人,他们的结果也大相径庭。当危机来临时,李丰没有把自己的工作和职责分得一清二楚,适当地巧妙跨越权限,向上司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谋取晋升路,而李童把自己的管辖范围分得太清了,固守自己的责任,不懂得变通,从而错过了晋升的最佳时机。

其实,在高层管理往往并不因责任而工作。企业中讲究职责分明,权限清晰,但是在危机处理过程中,最忌讳把责任分得清清楚楚。

所以,一个成功者,应该具有当机立断、把握机遇的能力。他们只要自己把事情审查清楚、计划周密,就不再怀疑,立刻勇敢果断地行事,充分展现自己的工作魅力。

把压力转化为成功的动力

压力是现代生活中很平常的一部分,只要有工作,压力就会存在,它其实是你工作中无法回避的组成部分。压力大与小,能不能承受与舒解,关键在于面对压力时,你自己的习惯与应对的方法。因为个性、经历的不同,每个人的解压方式也有所不同,关键是要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去接受它,并且积极地解决它,亦即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承认压力,正视压力,进而冲破压力,这是强者的风范。选择压力,坚持往前冲,就能成就自己。

1832年,林肯失业了,这显然使他很伤心,但他下定决心要当政治家,当州议员。糟糕的是,他竞选失败了。在一年里遭受两次打击,这对他来说无疑是痛苦的。

接着,林肯着手自己开办企业,可一年不到,这家企业又倒闭了。在以后的17年间,他不得不为偿还企业倒闭时所欠的债务而到处奔波,历经磨难。

随后,林肯再一次决定参加竞选州议员,这次他成功了。他内心萌发了一丝希望。认为自己的生活有了转机:“可能我可以成功了!”

1835年,他订婚了。但离结婚的日子还差几个月的时候,未婚妻不幸去世。这对他精神上的打击实在太大了,他心力交瘁,数月卧床不起。1836年,他得了精神衰弱症。

1838年,林肯觉得身体良好,于是决定竞选州议会议长,可他失败了。1843年,他又参加竞选美国国会议员,但这次仍然没有成功。

林肯虽然一次次地尝试,但却是一次次地遭受失败:企业倒闭、情人去世,竞选败北。要是你碰到这一切,你会不会放弃?放弃这些对你来说是重要的事情?

林肯没有放弃,他也没有说:“要是失败会怎样?”1846年,他又一次参加竞选国会议员,最后终于当选了。

两年任期很快过去了,他决定要争取连任。他认为自己作为国会议员的表现是出色的,相信选民会继续选举他。但结果很遗憾,他落选了。

因为这次竞选他赔了一大笔钱,林肯申请当本州的土地官员。但州政府把他的申请退了回来,上面指出:“做本州的土地官员要求有卓越的才能和超常的智力,你的申请未能满足这些要求。”

接连又是两次失败。在这种情况下你会坚持继续努力吗?你会不会说“我失败了”?然而,林肯没有服输。1854年,他竞选参议员,失败了;两年后他竞选美国副总统提名,结果被对手击败;又过了两年,他再一次竞选参议员,还是失败了。

林肯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他一直在做自己生活的主宰。1860年,他当选为美国总统。

人要图生存、求发展,就必然要承受各种各样的压力。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适度的压力能使人挑战自我,挖掘潜力,富有效率,激起创造性,把压力转化为动力,可以促进工作,提高质量。当然,这种压力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比如,百舸争流,你不用劲划,就会落后,而落后就要挨打。在这里形成的压力多是正面的。而负面的压力多表现为被各种不正当因素压制。许多人顶着这种压力,本可以做出更大的贡献,结果却只能忍辱负重以待时日。显然,无论是来自哪方面的压力,都在考验着当事者的人生取向。面对正面的压力,人们固然可以奋发图强;而面对负面的压力,强者也可以在有限的范围内寻找突破口,从而取得相应的成就。在这里,只要当事者端正了对压力的态度,就可能变压力为动力,从而体现出人生的价值。像司马迁含垢忍辱发奋着作《史记》、曹雪芹于穷困潦倒中在“绳床瓦灶”上写作《红楼梦》,都是千古佳话。很多成功人士的成长实际上都是和压力相伴的。在这里,压力对成功者的造就,也构成了人类历史风景线上的一大奇观!

一位动物学家对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奥兰治河两岸的羚羊群进行过研究,他发现东岸羚羊群的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强,奔跑速度也不一样,每分钟要比西岸的快13米。

对于这些差别,这位动物学家曾百思不得其解,因为这些羚羊的生存环境和属类都是相同的,饲料来源也一样,全以一种叫莺萝的牧草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