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迈克的父母被老师叫去学校。母亲着急地问老师,是不是迈克在学校打了架。老师笑着说,没有。原来迈克与孩子们在篮球场上打球,那几个经常欺负他的孩子便设法戏弄他,但迈克没有像往常一样站在那里忍受,而是叫他们停止,但他们不听,迈克只好把其中两个紧紧抱在篮球场上,并没有打他俩。后来,迈克和两个孩子都各自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握手言和。从此,迈克身上再也没有发生过那种以强凌弱的事件,他成为班上最受欢迎的人。在以后的日子里,迈克不仅再也没有被人推来推去过,而且还成为了无数球迷崇拜的英雄——迈克·乔丹。
也许,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类似迈克·乔丹小时候的遭遇,此时有人会建议我们忍让,也有人会叫我们还击,而事实上,生活的内容远非如此简单。因为,就人与人之间来说,重要的不是忍让,不是争斗,而是相处。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与人为善,也应该学会维护尊严和权利。要做到二者兼顾,就需要把握好分寸,这才能使自己充满力量,而这种力量将会是我们走向成功人生的开始。
现在很多年轻人容易为一些非常小的事情烦恼,把问题过度放大。仔细想一想,这些可能都是一笑了之的小事。比如有个陌生人无意中踩痛了你的脚,你不但无法释怀,继续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反而确信自己应该生气。之后还会把这件事告诉别人,无法一笑置之。
关键是,不管你的忍耐度在哪里,当你遇到你不能轻易原谅的情况时,你可以选择让生气主宰你的生命,你也可以选择忘记生气,放它走,不再受生气的控制和束缚。一直紧抓着生气不放,会让人筋疲力尽,但是只要忘掉生气,就能让你精力充沛。不论你有多牛气,或是遇到多么不可原谅的事情,放它走是你给自己最好的疗伤礼物。
忘记生气,放它走的过程,对每个人而言都不同,你可以想象生气就在你的背包里,而你正背负着沉重的负担,然而每走一步你就一点一点放走生气,减轻重量负担,直到生气完全消散,你的生气背包将不再成为你未来旅途的阻碍。如此运用想象的方法,逐渐在脑海中产生对你最有意义的视觉景象,只要能放走牛气,任何你创造出来的心理图像都可以。这个想象的过程最重要的原则是,你选择忘记生气的想象一定要能够让自己感觉舒服和放松,那么就放它走吧!
一位木匠师傅带了徒弟几个月后,徒弟出山了。第一个月,一个中年人抱怨椅子做得大了,徒弟无言以对,师傅忙解释道:“椅子大了,您不仅坐着舒服,放在客厅,也显得大方。”中年人听了高兴而去。
第二个月,来了个青年人,瞧了瞧:“这椅子是不是小了点儿?”徒弟无语,师傅微微一笑:“这样一是替您节约成本,再者小而精致,可以点缀任何东西。”青年很乐意。
第三个月,徒弟小心谨慎,谁知农民来了埋怨做工太长,徒弟一脸无奈,师傅走过来说:“为您,我们拿出了自己最好的技术,不过欲速则不达,但为了您满意,我们会尽心尽力。”农民听罢,怒气全消,满意而归。
第四个月,徒弟小心谨慎的同时加快了速度。第四个客人是个商人,他感叹做工太快。师傅又一次兴奋地说:“我们不愿意浪费您的时间,对您来说,时间就是金钱,所以我们速战速决。”
第五个月,徒弟疑惑地问师傅:“你为什么处处为我辩解?”师傅顿了顿道:“凡事都有两面性,就如同出门,如果向左走是一死胡同,向右走也许能走出阳光大道。无论我说什么,都是为了顾客满意,更是为了鼓励你,激励你,教育你!”从此以后,徒弟不仅钻研技术,使技术精益求精,为人处世更游刃有余,生意蒸蒸日上!
师傅几句话化解了顾客的不满,温暖了徒弟的心。无论他说什么,关键在于他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要,梳理了人际关系。我想无论你在哪儿,无论对谁,尽量多地给你以外的人多一些愉悦和满足,给你的朋友和下属制造一些宽松的环境,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如果你向左走不通,请向右走!
不要常常指责或轻视别人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与人共存的,你对待别人的态度就是将来别人对待你的态度,你觉得别人无足轻重,别人也会对你的事情漠不关心。
很奇怪,我们对自己过错的审视,往往不如看待别人所犯的过错那么严重。正如德国神学家肯比斯所言:“我们很少用同样的天平去衡量邻居。”我想,这大概是因为我们对导致过错的背景了解得很清楚,以至于我们对于别人的过错不能原谅,对于自己的过错就比较容易原谅,从而使我们常把注意力集中于人家的过错上。即使我们有时不得不正视自己的过错,也总觉得它们是可以宽恕的,这是因为,无论我们自己是好是坏,我们只能容忍自己。
可是轮到评判他人时,就完全不同了。我们会用另外一副眼光去品评他们,往往使旁人体无完肤,一点也不留情面。举一个小小的例子,假使我们发现旁人说谎,我们的谴责是何等严酷啊,可是,我们有哪个人能说自己从没说过一次谎,也许还不止100次呢。
一个夏天的早晨,一个自认为有修行的人跟着穆罕默德到清真寺去做晨祷。回来的路上,他们看见了许多人正在睡觉——有在大街上睡觉的、有在屋子里睡觉的。看到这些睡得非常香甜的人,那位自以为有修行的人非常自大地对穆罕默德说:“灾难会降临到这些罪人的头上,他们竟敢不做晨祷而睡懒觉……”面对这个昨天早晨还睡懒觉今天就谴责睡懒觉的人,穆罕默德平静地说:“你回去吧,我得再回清真寺做晨祷,因为你的缘故,我的晨祷白白浪费了。至于你,记住永远不要再来清真寺了,你还是和那些人一样睡觉的好,至少他们不是罪人,而你已经是了,你的祷告只做了一件事……给了你谴责他人的资本。”
许多人都习惯这样想这样做了:昨天自己还是个平民,今天有出息了,就会瞧不起平民;早晨买东西排队时还加塞,下午自己排队了就会指责前面加塞的人……这是一种特殊的浅薄,也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浅薄。治愈的办法非常简单,想一想自己的过去!
人性中掺杂着伟大与渺小、善与恶、崇高与卑微。我们彼此都差不多。也许有些人性格较强,机会较多,因此可以更自由地表现天性,但在骨子里,人性是相似的。就以我个人来说,我绝不比大多数人更好或更坏,假使要我把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举动,以及脑海中的每一个意念都记录下来,世人一定会惊讶我是堕落败坏的魔鬼了。明白了以上道理,会使我们容忍他人,如同容忍自己一样。既然责己不必太严,对于他人的过错,即使是名闻天下的贤达,也可以带几分幽默感的。
不要自作聪明,以为自己比别人总多一点智慧,自以为是的人永远都会伤害别人的自尊心。谦虚一点,听听别人的意见,肯定会让对方感到满意,这样,你就有机会影响对方了。
在一架自纽约起飞的班机上,一名中年白人妇女被安排坐在一名黑人旁边。她对身边的黑人怒目而视,黑人则用微笑回应了她的不友善。于是白人妇女气势汹汹地把空姐叫来。“请问有什么问题吗?”空姐微笑着问道。
“你们把我安排坐在这里,我受不了坐在这种令人倒霉的人旁边,再给我找个位置!”几分钟后,空姐回来了。她说:“女士,很抱歉,经济舱已经客满了,不过在头等舱还有一个空位。”不等白人女士说话,空姐接着说:“在这种情况下将乘客提升到头等舱,的确是我们从未遇到的情况,但是我已经获得机长的特别许可。”空姐继续说,“机长考虑到这个特殊的情况,他认为要一名乘客和这么令人讨厌的人同坐,真是太不合情理了。”空姐转向那名黑人,“因此,如果您不介意的话,我们已经准备好头等舱的位子了,请您移驾过去。”
周围的乘客这时都报以热烈的鼓掌,那名黑人在一片掌声中挥着手走向了头等舱。
不要人云亦云
遇事,能从自己的头脑中滤出个是非曲直,有个果断的认定,并在众人面前表现出自己自信的风格和特有的方式,这种人格是让人称赞的。生活中不少人慨叹:做人难,难做人。自然,优柔寡断,没有自己的主见,缺乏自信的人,遇到事情就不能果断地做出评判,人云亦云,有时还担心“转”得不够快,老是跟在别人后面做戏,活得可真够累的。这种“墙头草”式的俗人,我们身边比比皆是,也反映出他们人格的一大缺陷。
但许多人却往往有着浓重的从众心理,表现为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邯郸学步,亦步亦趋,随大流,缺乏个性和自信。他们就像墙头上的草随风倒,又像失根的兰花,追逐的浮萍,飞舞的秋莲,或因风四散的蒲公英。
有一则故事说:元代大学者许衡一日外出,因为天气炎热,口渴难耐。正好路边有一棵梨树,行人们纷纷去摘梨解渴,只有许衡一个人不为所动。这时候有人就问他:“为什么你不摘梨呢?”许衡就说了:“不是自己的梨,怎么可以随便乱摘呢?”那人就笑他迂腐:“世道这么乱,管它是谁的梨。”许衡说:“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随时随地都会面临选择。做人如果不想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永远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走,就必须有主见。许衡的做法乍看是迂腐,实则是一种非常难得的做人准则。人生有多少机会,就会面临多少诱惑。面对诱惑不动心,身不被物役,心不被金迷,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并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做到的。这是一种难得的定力,没有一定的精神支柱,没有一种良好的心态,没有高超的做人修养,是很难坚持的。
人这一生,可以没有权,可以没有钱,但就是不可以没有主见。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讲过一个关于没有主见的寓言,很有哲理:一个老人带着孙子去集市卖驴。开始时,孙子骑驴,爷爷走路,有人指责孙子不孝;爷孙二人立刻调换了位置,结果又有人指责老头虐待孩子;于是二人都骑上了驴,一位老太太看到后又为驴鸣不平,说他们不顾驴的死活;最后爷孙二人都下了驴,徒步跟驴走,不久又听到有人讥笑:看!一定是两个傻瓜,不然为什么放着现成的驴不骑呢?爷爷听罢,叹口气说:还有一种选择就是咱俩抬着驴走,可这样一来,岂不更让人笑掉大牙?
古代有“鹦鹉学舌”的典故,其中学舌的原意是模仿别人说话。鹦鹉嘴比喻的是没有主见,别人说什么就跟着别人也说什么。后来,比喻有的人就像鹦鹉学人说话那样,呆头呆脑地照本宣科,人云亦云。宋朝释道原在《景德传灯录》中说,禅宗慧海禅师有一天不让他的弟子念经,小和尚们好奇地问道:“老师,您为什么不让我们诵经呢?”禅师回答说:“你们诵经就像鹦鹉一样,鹦鹉只学人的话语腔调,却不能领会人话语中的含义。佛经传达着佛的旨意,你们诵经的时候不领会佛的意境,而只是口上朗朗上口,这是学着说佛经话,并不上心呀。”
鹦鹉可爱,是因为鹦鹉没有自己的思维,唇舌却非同凡响;人若是没有主见,只有鹦鹉嘴似的非同凡响的唇舌,那还叫人吗?比如你身为一个部门主管,在听候老板用语言安排任何任务时,你先是听他耳提面命,接着照本宣科地向下属传达他的指令,无奈你根本没有领悟他所言的精神实质,结果鬼使神差地把好端端的话给传变了。
为什么好好的人非要跟鹦鹉似的学人说话呢?也许胆小求稳是其最根本的原因。因为胆子小,自然怕担事,更怕担责任,只求自己能四平八稳地当一个老好人。要是这样不说话也就罢了,问题是还有一怕——怕因为不说话而遭人冷落,于是就不得不张嘴说说话。说什么话呢?张三传了个绝对新闻,李四报了个最新消息,后面还有王五、马六尚未知晓,跟着传吧,反正有“原版”可证,传者不用承担什么责任。鹦鹉嘴在平常就喜欢叽叽喳喳,没事“说着乐”。但对他人而言,就是说得越多,人家越犯困。如果鹦鹉学舌、人云亦云地把一个消息说了好多遍,那么这个消息即使再惊奇,也会变得毫无光彩、平淡无味。
但凡鹦鹉嘴者脑细胞组织储存的尽是声像的条件反射,这和人类所倡导的独立思维相去甚远。太多的人吃过祸从口出的亏,这种教训足以让一些人诚惶诚恐地管好自己的嘴,别人没做过的事莫做,别人没说过的话莫说,逢人遇事只当自己从着众人鹦鹉学舌、人云亦云,充当传达者、跟呼口号者,只要道德犹在,精神与意志的沦丧算不了什么。这类人看似管好了自己的嘴,实质上只能算是一只比鹦鹉肥硕,却无观赏价值的无聊肉身。
别以为鹦鹉嘴不会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就算你只会人云亦云,因为你没有分析能力,所传之语又均有“出处”(亦即出于他人之口),所以恰恰是有了你这种鹦鹉嘴,才会把一些本是“有聊”之事传成了无聊之事。有谚语说“流言止于智者”,意思就是说,人是有脑子的,既然有脑子,就要用自己的脑子去了解事实真相,不要像鹦鹉那样,只会跟着别人说什么,否则,社会上就会四处布满流言飞语。
有位哲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到处是站着睡觉的人。意思是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人,看似醒着,其实都睡着了,尽管他们也在工作、吃饭,并辛苦地做着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