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即同一个动作,重复27天,就变成习惯性动作;同一个想法,被重复验证21次,就会变成习惯性想法。度过了90天的稳定期,这项习惯就成了你生命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野狼断掌”的启事
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社交、业余生活和饮食起居诸方面,都有自己的习惯。细想想,这些习惯无一不是一点一滴慢慢形成的。不同只在于坏习惯的形成往往是不知不觉的,好习惯的形成则需要通过较长时间的主观努力。坏习惯形成了,改掉颇不易;好习惯形成了,一旦松懈下来,却比较容易丢掉。
当然,改变坏习惯也许要花更大的力气,甚至需要有一种“野狼断掌”的精神,但只要不放弃,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改变。
在山间,一只野狼误踏进猎人设置的索套之中,挣扎了很长时间,都没能使自己的脚掌从索套中解脱出来,眼见猎人一步一步逼近,野狼一怒之下,奋力挣断了这条被套住的脚掌,忍痛逃离了这危机四伏的地带。
坏习惯难以改掉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决心不大、毅力不强。美国着名科学家富兰克林说:“习惯就利用轻忽,嗜好有时比理由还强硬。”比如对于抽烟这个坏习惯,不少烟民朋友都想改,但为什么有的改掉了,有的改不掉?关键是不仅要认识到坏习惯的危害,而且要痛下决心去改。这样,诸如吸烟、酗酒、随地吐痰等等不好的习惯,都是可以改掉的。
人们通常说,习惯很难根除。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习惯不可能根除,只能够被替换。换句话说,你只能够替换、而不是抹去一个坏习惯。替换,而非抹去,二者之间的区别很重要!因此,我们在着手改掉坏习惯之前,必须仔细地思考究竟应该选取哪些好习惯来替换它们。
你也许听说过,一些瘾君子在戒烟之后,转而开始暴饮暴食了。结果是饮食过量,体重骤然攀升。尽管烟民戒烟后频繁出现的暴饮暴食现象的原因还不太清楚,但是,显然,在改掉某种习惯之后,必然会产生某种必须填补的空白。因此,有目的地选取好习惯来取代坏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一个坏习惯刚离开,另一个坏习惯又接踵而至。
如果你有目的地选取了好习惯去取代坏习惯,那么,改掉坏习惯将变得容易许多。我的一个朋友,他的坏习惯则是晚上要躺在床上看着电视入睡。为了改掉这个坏习惯,他决定用看书取代看电视,直到自己睡意袭来后入睡。这无疑说明,有目的地选择新习惯来取代旧习惯,将极大地提高改掉坏习惯的可能性。
反之,有目的地培养和构建某种好习惯,将有助于我们认识到自己其实也在同时取代其他的习惯。例如,你希望每天早晨起床后自己能先收拾床铺,那么,你一定意识到了你其实每天起床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其他方面的。再比如说,你希望自己养成积极倾听的习惯,那么,你必然已经意识到,你以往没有能积极地倾听别人的习惯。而不善于倾听可能意味着,你的思维总是被自己要说的下一句话占据,而无法去思考他人正在说的话。如此一来,你必然会错过别人试图与你沟通的许多信息,因为你总是在想你应该如何回答。导致你不善于积极倾听的原因,也可能是你在与他人谈话时,总是习惯性地把思绪转到其他你必须完成的事情上了。
开始一个习惯并不算数,保持一个习惯才算数。开始的时候做一些新的事情可能比较难,但是重复几次后就变得简单了,并且最终就成了自觉的了。作为奖励,你可能达到一点,那时你发现这种新行为不在困难了。实际上它令你感到愉快。你现在渴望吃一些好吃的时令性的水果作为饭后甜点,而不是把它作为糖果之外的第二选择。
改变习惯不是完全的抛弃。在这段时间找些替代品可以帮助你,因为很多习惯都与其他的活动相联系,比如,学习的时候吃东西。如果不打个盹的话就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到你的书上时,你可能想躺着。因此不要完全地放弃吃东西,而是把糖果或者爆米花改为水果或者膨化食品。
在用一个习惯替换另一个习惯的过程中,你需要留心。即使形成新习惯的目标是让它们变得自主化,但是当你在改变的过程中时,你要时刻想着它们。当你不注意的时候你最有可能终止这种改变。
循序渐进,小处不可随便
苏联着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名言:“神经体不仅可以有天赋的反射,而且在活动的影响下也有掌握新的反射的能力。”这说明经过教育,经过培养,人是可以形成新的习惯、新的反射的。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训练来矫正自己的不良习惯。
当然,矫正不良习惯一定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改变一个习惯与意志力并没有重要的联系,相反耐心和策略却非常重要,不要妄想在一天内改善你的饮食习惯、锻炼方式或者思考模式。有些人误以为自己能一步登天,一口吃个胖子,所以常梦想一举成名,一下成为一个成大事者。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一是由于你的能力并不够,二是由于成大事必须经过长久磨炼。因此,真正的成大事者善于化整为零,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
有人说,我将来长大要做一个伟大的人物,这个目标太不具体了。目标必须具体,比如你想把英文学好,那么你就订一个目标,每天一定要背10个单词、一篇文章,要求自己在一年之内能看懂英文书报。由于你订的目标很具体,并能按部就班地去做,目标就容易达到。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把人分成两组,让他们去跳高。两组大概个子都差不多,先是一起跳了6尺,然后把他们分成两组,对其中一组说:“你们能跳过6尺5寸。”而对另一组只说:“你们能跳得更高。”然后让他们分别去跳。结果第一组由于有6尺5寸这样的一个具体要求,他们每个人都跳得高,而第二组因为没有具体的目标,所以他们只跳过5尺多一点,只有少数人跳过了6尺5寸。为什么呢?就是因为第一组有一个具体目标。
有的人看上去好像是一举成功的,但如果你仔细研究他们的经历,你会发现他们以前就已经奠定了许多牢固的基础。那些像泡沫式成功的人,永远是靠不住的,他们没有任何牢固的基础,最终会轻易地失去一切。
约翰是一位拥有出色业绩的推销员,可是他一直都希望能跻身于销售最高业绩的行列中。但是一开始这不过是他的一个愿望,从没真正去争取过。直到三年后的一天,他想起了一句话:“如果让愿望更加明确,就会有实现的一天。”
于是,他当晚就开始设定自己希望的总业绩,然后再逐渐增加,这里提高5%,那里提高10%,结果顾客却增加了20%,甚至更高。这激发了约翰的热情。从此他不论碰到什么状况,任何交易,都会设定一个明确的数字作为目标,并在一两个月内完成。
“我觉得,目标越是明确越感到自己对达成目标有股强烈的自信与决心。”约翰说,他的计划里包括“我想得到的地位、我想得到的收入、我想具有的能力”,然后,他把所有的访问都准备得充分完善,相关的业界知识加上多方面的努力积累,终于在第一年的年终使自己的业绩创造了空前的记录,以后的年头效果更佳。
约翰自己得出一个结论:“以前,我不是不曾考虑过要扩展业绩、提升自己的工作成就。但是因为我从来只是想想而已,不曾付诸行动,当然所有的愿望都落空了。自从我明确设立了目标,以及为了切实实现目标而设定具体的数字和期限后,我才真正感觉到,强大的推动力正在鞭策我去达成它。”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们都会有自己的目标,达到目标的关键在于把目标细化、具体化。
一幢建筑是由一砖一瓦砌成的,每块砖每块瓦本身显得并不重要。同样的道理,成功者的一生是由无数个看上去微不足道的小方面构成的。要时刻牢记这样一个问题:这有助于我实现自己的目标吗?用它去评价你做的每一件事,如果回答是不,即回头;反之,则要继续向前。
美国着名作家赛瓦里德说:“当我放弃我的工作而打算写一本25万字的书时,我从不让自己过多地考虑整个写作计划涉及的繁重劳动和巨大牺牲。我想的只是下一段,不是下一页,更不是下一章如何去写。整整6个月,我除了一段一段地开始外,我没想过其他方法。结果书自然写成了。”
“循序渐进”的原则对赛瓦里德起了重要作用,对你也会一样。获取任何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都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许多人做事之所以会半途而废,并不是因为困难大,而是与成大事者距离较远,正是这种心理上的因素导致了失败,把长距离分解成若干个距离段,逐一跨越它,就会轻松许多,而目标具体化可以让你清楚当前该做什么,怎样能做得更好。
而要改掉一个人的习惯或一家企业的习惯更得如此。中国有句谚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你可能很希望一下子就能改掉好几个坏习惯,但这并不是一个好主意,因为实际的效果往往是欲速则不达。其实,很多时候只需要改掉一个坏习惯,你的生活便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要知道,小习惯能带来小成果,小成果又将造就大一些的习惯,接下去得到更有意义的成果。而大成果通常比较微妙,也更难以预料,但是,它们对于生活的影响也无疑是更为深远的。
因此,不要尝试一次就改变你所有的习惯。一个伟大的戒烟、戒酒、不吃垃圾食物,同时进行的计划可能注定你的努力会失败。选一个习惯然后集中精力应付它。决定拿一个最能鼓励你的习惯开始,即先掌握最难得或最简单的。而当新的习惯形成之后,再着手解决下一个。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改掉习惯需要调动聚焦的力量。关于聚焦的威力,我们可以用光线聚焦的例子来类比说明。
我们都知道,漫射的光线谈不上任何威力。但是,通过聚焦后,我们却可以获得巨大的能量。太阳光线通过放大镜后,聚焦的光线完全可以点燃纸张或干草。进一步聚焦光线,例如激光光束的聚焦,它的威力甚至可以切断钢铁。
在改掉坏习惯方面,聚焦的威力同样巨大。集中我们的显意识,一次只改掉一个习惯,我们将获得对潜意识“编程”的强大能量。一次改掉多个习惯的企图,势必分散我们的精力,并彻底毁掉我们改掉坏习惯的能力。
凯禅是传统的日本禅哲学,该哲学提倡“一点一点地实现大目标”。莫里博士说,虽然这听起来不可思议,凯禅却是一个任何人都可以用来改变习惯的有价值的工具。确定你想要改变的习惯,然后把过程分成几步小到看起来只需要一点努力或者不需要努力。例如,冥想一分钟或者每天多喝一杯水。莫里说:“这么做使你处于正确的思维框架下,大脑和身体会开始形成这个习惯。”小的精致的步骤常常可以使你更快地实现你的目标。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习惯指长期重复地做一些事情,逐渐养成的不自觉的活动。西班牙有一句着名的谚语:“习惯开始是吐丝,随后不久就结成大网。”许多事情你反反复复做就会变成习惯,人的许多行为习惯都是做中养成的。只是看到了好的行为和听到了好的思想不等于是你的好行为和思维,就像武术动作虽然好看,但不经过演练那个动作你做不来一样。即使你把汽车如何驾驶的技巧烂熟于心,你不亲自去上车操纵,也终究学不会开车。习惯的建立在于重复,包括思维和行为。重复可以建立起一种习惯。
但是人一旦养成了一种习惯,要想改变就难了。正如英国着名生物学家、《物种起源》的作者查尔斯·达尔文所感慨的:“习惯的力量如此巨大,这恐怕早已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了。”而《信仰的力量》的作者塞缪尔·斯迈尔斯更发出这样的长叹:“甚至是教会的教义改革,以及国家的宪法变革,都比改掉我们身上哪怕最细小的坏习惯容易得多。”
从前有一头骡子,自小就在磨房里拉磨,日复一日绕着石磨兜圈子,十几年如一日,勤勤恳恳。有一天,它终于老得再也拉不动石磨了。主人觉得它劳苦功高,决定把它放养到旷野之中,让他在绿草地里自由自在地度过余生。但这头骡子从来就没有享受过蓝天白云下的自在生活,它已经失去了作为动物融入大自然的天生本领。在如此宽阔的天地中,这头骡子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吃饱以后,绕着一棵树不断地兜圈子,直到最后死在这棵树下。我们很多人,过着和这头骡子一样的生活。从小我们就养成了各种各样的习惯,并且被这些习惯所左右,不假思索地按照自己的习惯去做事情。有人说性格就是命运,其实习惯才是决定命运的关键。人是顺着自己的习惯活动的,就像物体顺着自己的惯性运动一样。人在习惯之中生活有一种很舒服的感觉,而且这种感觉和生理上的舒服直接相关,就像抽烟和吸毒一样,很容易上瘾,明明知道这样下去对自己没有好处,却依然经不住诱惑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