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雪隐寻踪——厕所的历史经济风俗
2303000000011

第11章 地位财富的象征——家庭卫生间(1)

前面我们已经介绍过了厕所的起源和个人卫生器具,要在马桶等个人卫生器具和家庭厕所之问画一道界限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还会看到马桶后来曾经行使过家庭厕所的职能。但是毕竟家庭厕所和个人卫生器具之间还是有所区别的,在只呵意会不可言传之际,我们当然不能强作解人,枉费口舌,还是把意会的权利留给读者诸君为妙,我们且来介绍家庭厕所。讲究到奢华的王公贵族厕所虽然不登大雅,但它对人们正常生活的重要性足不言而喻的。所以,王公贵族之家,对厕所的建造和使用是相当讲究的。

1.设计奇巧

《后汉书·李膺传》:“再迁河南尹。时宛陵大姓羊元礼罢北海郡,臧罪狼藉,郡舍溷轩有奇巧,乃载之以归。”(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李膺传》,中华书局,1997年缩印版,2192页)一个家用厕所建造得那么好,以至于让一个权贵富豪爱不释手,也不怕别人说三道四,最后干脆把它装到车上拉回家了,可以想象它有多么豪华漂亮,可惜我们不知道它的结构奇巧是怎么个奇巧法。

2.装饰豪奢

晋代的石崇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穷奢极欲之徒,讲到荒淫奢侈,挥霍无度,人们总是要把他拉出来作为典型,鞭他一把尸。他的厕所自然也非同一般。《裴启语林》卷四:“刘寔诣石崇,如厕,见有绛纱大床,茵蓐甚丽,两婢持锦香囊。寔遽反走,即谓崇日:‘向误人卿室内。’崇曰:‘是厕耳!’寔更往,向两守厕婢所进锦囊实筹。良久不得,便行出,谓崇日:‘贫士不得如此厕。’乃如他厕。”这段话的意思说,刘寔有一次到石崇家去玩,恰好内急就进了主人家的厕所。哪知道一进门却看到里面装饰考究,陈设齐全,绛纱大床上,铺着华丽的被褥。里面还站着两个长得千娇百媚,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婢女,手捧着锦香囊在等着伺候人。这般华丽的处所把刘寔着实吓了一大跳,他以为走进了石崇的卧室。赶紧掉头就走,一脸尴尬地对石崇说:“非常抱歉,我跑错了,跑到你们夫妻俩的房问里去了!”石崇说:“没错,那就是厕所啊!”刘寔这才放下心来,再去上厕所。守候在厕所里的女婢向他奉上了装在锦囊里的厕筹。刘寔当然不是平民百姓,也算得上是有头有脸,见多识广之人,但这么好的厕所却是闻所未闻,至少是从来没用过,这就有了心理障碍,在厕所里呆了半天,就是拉不出来。没办法,只好提上裤子出来了,酸溜溜地对石崇说:“我这穷酸汉实在不习惯用你那厕所!”一边说,一边脚不点地地另找厕所去了。另一段史料还记载,石崇以奢豪矜物.“厕常有十余婢侍列,皆丽服藻饰,置甲煎粉沉香汁之属。无不毕备。又与新衣著令出,客多羞不能如厕。王大将军(王敦)往脱故衣穿新衣,神色傲然。”(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汰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1月第1版,456页)厕所里光女婢就十来个,而且是精心挑选的漂亮女子。梳妆台上,胭脂口红,花粉香水,应有尽有。衣橱里还备有各式衣服,凡上厕所的人出来时都要把原来的衣服脱掉,换上新衣服。这样的卫生标准即使在两千年后的今天,也是很难做到的,更不用说厕所里的床铺蚊帐一应俱全,奇香异粉无所不备了。干枣避臭

那时没有抽水马桶,再好的厕所里也难免有些味道。治本无方就治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魏晋豪门就在厕所里放些干枣,供人如厕时用来塞在鼻孔里挡臭味。即使是上流社会,也有很多人不知道这些,常常会闹出一些笑话。《世说新语·纰漏》里就记载了这样一件事:“王敦初尚主,如厕见漆箱盛干枣,本以塞鼻。王谓厕上亦下果,食遂至尽。既还,婢擎金澡盘盛水,琉璃盌盛澡豆,因倒箸水中而饮之,谓是干饭。群婢莫不掩口而笑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汰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1月第1版,473页)大将军王敦第一次到舞阳公主家里去,上厕所时,看到里面有个油漆得很漂亮的箱子,箱子里盛放着一些干枣,这些干枣本来是用来塞鼻子堵臭味的。王敦不清楚它的用途,却认为王室之家在上厕所时也有进食蔬果点心的习惯,他觉得难拂公主的一番高洁雅意,就把这些于枣吃了个精光。等他忙完公事走出厕所时,婢女们早就捧着盛满水的金光灿灿的盆子,端着装有澡豆(肥皂粉)的琉璃碗伺候在一边了。王敦认为这是主人家考虑客人刚才在厕所上吃了干枣而没有喝水,可能会口干而特意准备的,就把澡豆(大将军大概也不知道澡豆为何物)倒进水盆里,一饮而尽,一边喝一边还说,这是“干饮啊!”王敦出了这么大一个洋相,搞得一帮小婢女忍俊不禁,“掩口而笑”。

以王敦大将军这样地位身份的人尚且没见过这样的排场,可见这样高标准的厕所在当时也是凤毛麟角。鹅毛隔味

明朝人顾元庆在《云林遗事》中介绍过一种厕所,其装饰虽不如前二者的豪华,排场也小多了,但其构思之巧,创意之奇则是让人不能不佩服的。顾元庆说那厕所:“以高楼为之,下设木格,中实鹅毛。凡便下,则鹅毛起覆之,一童子俟其旁,辄易去,不闻有秽气也。”那个时代的高楼,本来就是鹤立鸡群,其通风采光条件无需赘言。把厕所设在这样的高楼上,其居高临下的感觉,一览无余的视野,如厕者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可以说是妙不可言。良好的空气流通环境使异味很容易被驱散,设计者再辅以鹅毛遮蔽,效果应该是非常理想的。实为德便

清朝人德静山在任巡抚时,手下人为他在衙署中修建了一个厕所。厕所是一座小楼,真正是画梁雕栋,玲珑剔透。最让人眼热的是厕所的四面都是玻璃窗——那个时代的玻璃属于稀有商品,是高档进口货。厕所里面当然是锃光瓦亮,用当时人的话说就是“光明洞澈,略无纤翳”。这样的厕所凡是看到的人都想要进去享受享受,开开眼界也是好的。怎奈厕所的大门一天到晚都是铁将军把门,一把大锁把所有人都挡在门外,只有德静山来时才打开。时间一久,别的人倒也罢了,德静山的幕僚们就有些不平衡(这些人可不是善与之辈!),众人一商量,为这个厕所题写了一个匾额:“实为德便”——实实在在是为了你德静山老人家一个人的方便啊!酸葡萄之情溢于言表。(清·李伯元:《南亭笔记》,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4月第1版,46页)但不管怎么说,这个厕所在外观上一扫传统厕所的矮小卑微,灰暗沉闷,而给人一种清新明快、气朗神清的感觉,在新建筑材料的使用上,也可以说是领风气之先,走在时代的前面。

就在幕僚们妒忌德静山那个光明的厕所的同时,西方人已经在广泛推广并使用抽水马桶了。抽水马桶的发明

历史上最先想到设计抽水马桶的,是伊丽莎白女王的教子哈林顿爵士。他曾因传播一则所谓有伤风化的故事而被判处流放。1584—1591年之间,他在流放地凯尔斯顿盖了住房,并设计出世界上第一个抽水马桶,它与储水池相连,装置在这座房子里。哈林顿爵士对自己的这项发明颇为自豪,就将其称之为“埃杰克斯”。埃杰克斯是荷马史诗中的一位英雄的名字。他写了‘一本名为《埃杰克斯》的小书。书中他用图描绘了一个带阀门的抽水马桶,并说这个设计是他从印度人那里学来的。哈林顿为伊丽莎白女王在她的里士满宫中试修了一个抽水马桶,据说效果很好。不过,哈林顿的这一项发明并没有被公众所接受。抽水马桶的完善世界上第一种普遍使用的抽水马桶,是1775年由伦敦的钟表匠克明斯研制出来的。这种抽水马桶整体用金属制成,上方有一只水箱,一个拉手柄,打开阀门,水就流下;同时打开滑阀,把马桶里的粪便冲入粪坑。在克明斯的抽水马桶的基础上,人们不断加以改进。1778年,家具匠布拉玛给抽水马桶装上一种较好的阀门,能把出口封住。1870年,英国陶瓷工匠泰福德设计出整体陶瓷马桶,更易清洗且成本较低。它有一条蛇形排水管,管内的存水可堵住粪坑的臭气。马桶用自来水冲洗。1889年,英国水管工人博斯特尔发明了冲洗式马桶,采用了储水箱和浮球阀,结构比以前简单。至此,抽水马桶的结构形式基本上定了下来。

但是,欧洲人发明抽水马桶的说法遭到了挑战。2004年,考古学家在在河南省商丘的一座2000年前的西汉王墓室中发现了世界上已知最早的抽水马桶。一个石头做的抽水马桶有马桶座和扶手,可以用水管的水冲刷。考古学家说:“这个高级的马桶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也就是说,中国人最早使用抽水马桶。”这个抽水马桶是否和现代抽水马桶是一回事,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国人初识西洋景

中国人最早知道抽水马桶是在欧美的轮船上。张德彝的《航海述奇》描写往返于天津上海之间的英国火轮船“行如飞”号的厕所日:“两舱之中各一净房,亦有划门(即移门)。入门有净桶,提起上盖,下有瓷盆,盆下有孔通于水面,左右各一桶环,便溺毕则抽左环,自有水上洗涤盆桶。再抽右环,则污秽随水而下矣。”抽水、排水都用开关,这点和今天抽水马桶略有不同。总理衙门章京志刚是中国第一个外交使团的成员,同治七年(1868)访问美国,他写的《初使泰西记》(比张德彝那则日记晚了两年)中也讲到了抽水马桶:“其器如箱,平板为盖,揭而倚诸壁,则见木板中孔,下接白瓷盎而无当。当以铜页托箱,右偏竖铜条勾其端。盎中存清水二寸许。用时坐臀于盎口之板,粪落于盎,即提勾斯,闻水声淅沥而下。起而视之,则屎溺皆无,惟盎底空洞,而清水细流,犹自盎口板缝旋转而下,并秽浊之气味亦吸而去矣。及放勾条,则铜托上抵,旋流之余,又存清水二寸许矣。充世道也,凡世间污浊,皆当有以涤之,何但用之屎溺乎哉!”志刚见到的抽水马桶只有一个开关,但马桶底部却有一个可活动的志刚称之为“当”的铜页。

知道是一回事,认同又是一回事,要引进又是一回事。所以,中国这块土地上最早出现的抽水马桶只能是在洋人的房间里,在洋人的租界里。洋人带来洋马桶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敢于吃螃蟹的中国人开始追求西方的生活方式。在建筑房屋时模仿甚至照搬外国的样式,在室内装饰和布置上力求西方化,甚至不少四合院房屋的布置也模仿西式格局,把厨房、锅炉房、配餐室、餐厅布置在一起,室内有地板,护墙板、水汀、吊灯。设备则有抽水马桶、电话等。也就是说.中国人开始在自己的房间里安装并使用抽水马桶了,显然,还是属于凤毛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