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雪隐寻踪——厕所的历史经济风俗
2303000000044

第44章 厕所建筑中的风俗与风水(1)

中国的民居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由于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的不同,以及季节气候的差异,各地区、各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的居住习惯和居住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要求和审美习惯,所以,中国的民居,形式多样,风格各异,真个是争奇斗艳,五彩缤纷。在这多姿多彩的背影里,却有一点是基本的、共同的,就是中国的民居非常讲究风水,这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什么地方能盖房子,什么地方不能盖;什么地方对主人有利,什么地方对主人不祥;什么地方吉,什么地方凶,大门朝哪个方向开,都有很多方案可以选择,但同时又有许多看不见的规则在制约。

其实,把风水学作为封建迷信一棍子打死过于简单,把它奉如神明又非常可笑。同任何事情一样,对风水和风水学,人们需要的是一颗平常心。风水作为一种风俗习惯也罢,作为一种学问也罢,既然能够存在几千年,就有它存在的理由。现在,很多人已经从地球物理、磁场干扰、太阳光线、放射物质的射线伤害等方面为风水学找到了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理论根据。笔者认为最简单直接的应该是心理学方面的根据。以住宅前方有两条河或路相交成夹角为例,风水学认为此宅不吉。换一颗平常心,想想就明白了:每天打开门,往前方一看就是一个牛角尖。天天钻在这个牛角尖里,心里能舒服吗!心理上有了障碍做事想要顺当也难。说了这么多题外话,只是为后面要写的内容作一个伏笔,因为古人在厕所建筑中也非常注重风水的问题,我们只是在介绍这方面的历史,而不是要宣传提倡什么东西。

清人张宗法在一本研究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著作《三农记》中曾专门讲到农民住宅的建筑问题,指出在修建厕所时应该注意以下方面:“忌当前门、后门及屋栋柱,不可近灶、近井。出入当讳,扫治洁净。”这里对修建厕所提出了一些基本要求,告诉人们应当忌讳避免哪些做法。表面上看,张宗法在这里讲的是风水方面的宜忌,实际上,如果从居家过日子的角度考虑,它首先涉及的是人们的一个心理接受能力的问题。毋庸讳言,由于厕所本身的特殊用途,它的不洁的形象、它发出的不雅的气味,等等,使它给人们留下了一个肮脏、厌恶、会给人带来晦气和噩运的印象,迫使人们对它疏远。这样一个处所如果正对着或正挡着前门后门,一开门看到的就是厕所,一出门要经过的就是厕所,这肯定会在人们的心理上留下阴影。同理,梁柱都是房屋的核心构件(俗语“顶梁柱”可见一斑),让一个厕所日日夜夜对着它们会对房主人产生什么样的心理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至于不可近灶近井就更容易理解了,因为这不仅有个心理问题,还有个卫生问题。要吃到嘴里的饭菜是在粪坑旁边做出来的,有几个人会不恶心?厕所的气味、苍蝇蛆虫都会影响厨房的卫生,不能近井当然是担心厕所渗漏,污染水质。所以,风水学实际上是祖先千百年生活生产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但因为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们还无法说清其中的科学原理。为了让人们信服并照着去做,而不得不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同样,因为没有办法解释很多自然现象和对自然力量的恐惧,人们也就自然而然地陷入了迷信与虚幻。因此,对风水学首要的是研究分析,取其科学,去其迷信。简单的肯定或否定都失之偏颇。

风水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自然界中风和水对人类居住环境的影响的学问。风是气候环境,水是生命的源泉,这两者对生活在农耕时代的人们性命攸关。也正因为风水对人们的生活的影响重大,所以,表现在厕所的安置问题上,就有了一些基本原则:一是要安置在房屋的次要地位,不要喧宾夺主;二是不能正对堂屋大门;三是不要处于风口上;四是不可正对后门;五是不能对着正屋的梁柱;六是要远离锅灶水井。如果厕所安排的位置不当,就有可能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厕所要是设在八卦中的“生”位,就会亵渎冲撞吉星,那当然是大大不利。厕所破败也会给主人带来灾难疾病。宅子前面挖有粪池则主人会患水痘生毒疮,甚至会因此而死——“来脉设厕痘疮死”。说它是经验原则,是说这是祖先在成千上万年的生活与生产实践中的经验总结;说它是基本原则,是说这是我国无论南方还是北方,东部平原还是西部山区都奉此为圭臬。风水下的南北差异

也是因为风水,南北方对厕所与住宅的方位就有一些微妙的区别。四合院里的厕所

北方典型的传统民居是四合院,过去四合院中的厕所通常被安排在院子的西南角。在这个大前提下,各家会有一些小小的变通。有的人家会安排在外院的西小跨院,有的会修建在里院的西南角——走廊拐角处的盝顶处。东、西厢房与分院矮墙或游廊之间的耳房叫“盝顶”。“盝”的本意是盒子,可以想见盝顶的面积之小。它可以作仆人住的下房,也可以作厕所。东边的一问盝顶通常作厨房。以恶治恶的实践

为什么要安排在西南角?因为西南角是八卦中的煞位,是大名鼎鼎的恶神白虎星呆的地方,也被认为是比较容易给主人带来灾祸的地方。中国有用污秽之物避邪镇恶的习惯做法,在凶位上设厕所正是此种理论的运用。以人们排出的污物秽气镇在煞位上,是一个以恶治恶的省力办法。不仅如此,据说这样做还可以逢凶化吉,去祸添福,大概也是负负得正的意思吧。设在西南角,也符合厕所设置方位的基本原则:不在主位,不对正门后门,不近灶井等。这个方位也比较隐蔽,一般少有人涉足,有客来访,人从东南角的院门进来,西南角正好是来人的视线死角,免得让人家一进院门就看见不洁之所。

人们在参观阜成门内西三条21号的鲁迅故居时会发现院内厕所不在西南角,而在前院的西北角。因为西南角没有独立的小院,且与南屋相连的房屋做了客人的客房,让客人傍着厕所居住显然不大合适,所以,厕所只能安排在比较僻静的西北角。但本院的正房后面有宽敞的后院,厕所并没设在后院,所以这种布局还是大体符合古人的设厕原则的。(高巍:《四合院》,学苑出版社,2003年7月北京第1版,35页)西南西北的争论

当然,也有人说厕所安置在四合院中的西北角才是正格,才符合风水学的基本原理。因为老北京人盖房讲究风水,以东南角为最吉,所以厨房一般设在东厢房;以西北角为大凶,茅房一般被安放在西北角这个不祥之地。以恶治恶,以臭治凶,以污秽治妖邪,本来就是祖先们朴素的哲学思想。把厕所放在西北角这个大凶之所,正是以恶治恶理论的最好实践。

西北也凶,西南也恶,厕所放在西南角有理,放在西北角也有理。同样一个北京城,关于风水的论述竟然如此大相径庭,真让人有些手足无措。可见风水之学原不过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把戏。

在河北农村,很多农家的四合院里的厕所一般也是按照上述原则安排的。农家四合院里没有城里那么多房子,除了正宅之外就是仓库、鸡舍、猪圈、厕所这样一些辅助设施。通常的布局是猪圈安置在西南角,紧挨着猪圈靠西院墙的是厕所,然后是仓库、鸡舍。在猪圈下的南墙根有一道小排水沟通往院墙外。南方沿海的风水

南方城市看上去大都是先人们率性而为的产物,不像北方城市那样横平竖直,方方正正,而是乱七八糟,毫无规章。从主要街道到巷子弄堂,基本元方向感可言,也没有如四合院那样中规中矩,四平八稳的居民住宅。所以,民居里的方位要求当然也就不会有西南还是西北的争议,符合前面所说的基本原则就行。

南方农村很少有四合院式的建筑,一般家庭就是正屋加厨房、畜禽舍、厕所,单独的仓库建筑都很少有。南方农家的厕所一般不会安排在主屋的南面,而多数都是在主屋的东北角或西北角,一般情况下会在主屋的偏后位置,而不会偏到前面去,甚至厕所的前房檐也不会和主屋的前房檐并列。也会有些人家干脆把厕所安排在主屋的后面。风就是风水就是水

北方的厕所在主屋之南,而南方的厕所在主屋之北,这不仅是一个居住习惯问题,还是一个风水问题,是严格意义上的风和水的问题的影响。南方多南风,尤其在春夏秋三季,通常以东南风西南风居多,而北方多北风。南方人要是把厕所建在主屋的前面,风一起,主人岂不是要坐在家里闻臭气,北方亦然。前面我们说过,风水之风实际上是个大气候对小民居的影响,如果风水学不与自然环境气象气候相关,那么,因为八卦的方位是一定的,所以南北方的厕所必须在同一个方位才对。东北一些农村的情况又有不同,他们把猪圈放在院内的西南角,而把厕所放在院子的西北或东北角,这可以说和河北农村是大同小异。

再说水。水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南方多雨,成为水乡,北方干燥,多为旱田。这样,在肥料的使用上,南北方就形成了各自的耕作方式。南方主要使用水肥,即使是化肥也要用水溶解后再浇洒到田地里,粪肥当然是以水肥为主,使用灰肥的机会很少。北方主要使用干性肥料如灰肥,即使是人畜粪也要晾干后捣成颗粒状,然后洒到庄稼地里。反映在厕所问题上,南北方的农家厕所在规格形制和建筑上都有很大的区别。南方水厕的建造

这里的水厕不是指城市意义上的水冲厕,而是仅指粪坑里积储大量水源的农家厕所。南方因为施用水肥(农民自己称之为“薄水粪儿”),粪坑通常都很大,坑体多为圆柱式或圆鼓式,坑底则是一个倒置的圆锥体,只不过锥尖不那么尖细罢了。厕坑是用砖头石灰砌成。因为厕坑不能有渗水漏水的现象,故对操作工的技术要求比较高,砌的时候也很细心。砌的时候在厕坑里操作的瓦工不能说话,据说他要一开口说话,砌成的茅坑非漏不可。在砌好厕坑里的最后一块砖头后,主人家还会端上满满一碗热腾腾的红烧肉(哪怕是自己家的人砌的也会有如此一碗肉),让瓦工就在厕坑里吃完。这样,主人家就会财源滚滚,大发大旺,养的猪又肥又大,种的庄稼就会苗壮子满。如果砌的茅坑有渗漏现象,那不仅是肥源的流失,更是家道不兴旺的象征,乡村俗语常用“钝灶漏茅坑”(钝灶是说灶砌得有问题,做饭烧水既费时又浪费柴草)来形容一户人家日子过得艰难,事事不顺,且没有前途,家道景象黯淡。

有些南方地区的人家图省事,干脆就买一个大水缸埋到地上作茅坑。不过这种缸质量要求也不是很高,通常人们会买那种缸上有一些瑕疵,甚至有几条闷缝的,因为这种缸价格会便宜很多,在实践中也不影响使用。南方水厕的使用

厕坑设计成这样的体形非常有它的科学道理。哪怕是满满一坑粪,只要用粪勺在坑里多搅动几下,就能把满坑的粪便上下搅和得很均匀,而不至于上面太稀,下面太稠,坑底也容易清空。每次清空后,都要挑上半坑的坐缸水,以便粪肥在里面沤制。这样的存储方法有个很大的优越性,就是当粪便没有发酵时,因为坑里的水量很大,就没有什么气味外溢。事实上,粪坑里的肥料很快就会发酵,冬天时间长些,夏天只要几天。而发酵之后,粪坑上面就会有厚厚的一层悬浮物,这样,粪便的气味就封在这个悬浮层下面,也不显得刺鼻。由于它和猪圈相连,而猪圈的地面铺得稍有坡度,倾斜向粪坑,这样,猪的粪便可以直接流入粪坑,和人粪搅和在一起,夏天人们还会扔些绿草在里面一起沤制发酵。这样的粪坑,小的可以盛二三十担水,大的能装五六十担水(三个立方左右),由于经常要挑水往里倒,坑上面多半没有遮盖。早先,有的地方的人们就直接蹲在坑边上大便,因此晋侯那样的悲剧不断地重演,尤其是老人和孩子以及癫痫病人,一不注意,就会陷入灭顶之灾。细心的家庭主人会在粪坑边上适当的地方立一根牢固的木桩,然后在桩上系一根结实的绳子或带子,老人和孩子上厕所时拉住这根绳子就能够安全些。很多人家喜欢在厕所的房檐前栽一排树,房主人就把绳子直接系在树上。为防止粪水溅到屁股上,有些人家还会在粪坑里漂上一块板,想办法固定在人蹲的下方。这就有了一句歇后语:“茅坑的块板——等死(屎)。”后来,很多人家学公共厕所的样子,也做一个大便槽,人就跨蹲在槽子上大便,危险就没有了。很多地方是在茅坑上专门建一个架子,再做一个坐椅式的东西连在上面,椅面上掏一个圆孔,人坐在上面方便,既安全又舒适。架子以外的地方全部封闭,雅观而且卫生。北方农家的旱厕

北方一些农村的厕所与南方的有很大的区别。北方的农家厕坑一般而言是长三尺左右,宽二尺左右,深二到三尺的一个长方体,也有四方形的。厕坑用砖头或石头砌成,因为不存在漏不漏水的问题,要求也就不那么高,只要表面尽量平整就行。东北一些农家的厕坑干脆就是一个不加雕琢的土坑。厕坑上面铺上木板,现在也有人家铺水泥板的,中间留出一道五六寸宽的空档,人就踩在两边的板上解手。掉在坑里的粪便通常会用木灰盖起来,以防异味向外飘散。实际上这样做是极不科学的,因为草木灰和人粪尿碰在一起会起化学反应,降低肥料的肥效。有人向农民指出这一问题,但几千年形成的习惯让农民最终还是选择了传统的做法。厕坑里的粪便草木灰一般几个星期就要清除一次,用铁锹铲到院子外面,那儿紧挨着猪圈有一个堆放粪土垃圾的固定地方。

和厕所一墙之隔的是猪圈,但相互间是隔绝的,而不像南方的那样有便槽相连。猪小便通过墙下的排水沟流出去,猪粪便需要人定期用铁锹铲出墙外,和人粪在一起用土拌和后堆起来,发酵风干,待开春再运到地里去作基肥。东北农家的猪圈略有不同,他们把猪圈分为两部分。小部分是休息睡觉的地方,主要部分是活动场所。如果养两头猪的话,活动场所的面积约在二十个平方左右,实际上是一个深有一米的大坑,猪粪尿都在里面,人们隔三差五的往里垫些土。每年起一次坑,而不是像河北农家那样经常起坑。起出来后的处理方法基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