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箴言文章中的马老师是一个随性、达观的人,他朴实、真诚、负有社会责任感,这些品质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梅老师龙卷风来了……这时,梅老师不禁也慌了,但她并没有乱。她清楚地知道,孩子们这样争先恐后地涌向门口,最终的结果,只会造成教室这条唯一的出路人为堵塞,从而……啊,太可怕了梅老师便一大步上前,把守住教室门口,同时,她嘶哑着嗓子,再次向学生们命令:“听着,按次序!谁也不准挤!谁挤谁最后一个出去!”
老师犹如军队里的将军,随着梅老师的声音响起,教室里一下子静了许多,那乱糟糟的局面也得到了控制,孩子们虽然免不了还要你推我、我拥你,可到底谁也不敢使劲往前钻了。
那呼呼又隆隆的龙卷风声音越来越近,越来越响,学生们一个连着一个,在有秩序地朝教室外撤离着。
突然,原来排在教室里最里边那个组的一个长得圆头圆脑、很健壮很漂亮的小男孩,似乎有些等不及了,又似乎有着充分的理由,只见他一窜上前来,很快就钻到梅老师的腋下,眼看着就能挤出去了。
但梅老师一把拉住了一只脚已伸在门外的男孩子,并狠狠地将他往自己身后一拽,说:“你!最后一个出去!”
小男孩不禁抬起泪眼望了望梅老师。其他学生这时也都将目光集中到了梅老师脸上,但梅老师似乎根本没看见这一切,只顾用嘶哑的声音喊着:“听着!按次序!谁也不准挤!谁挤谁最后一个出去!”
这里,四十五个同学中的四十四个,已双脚跨出教室的门槛了。于是,梅老师连忙拉过来一直站立在她身后的小男孩,并用力将他往外一推,然后——然而,时间就在这一刻停住了!天地就在这一刻合并了!随着一声闷闷沉沉的巨响,只听见几十个声音在同时惊叫:
“梅老师——”
“小刚——”
梅老师睁开眼睛的时候,已是第二天的下午。
梅老师睁开眼睛的时候,齐刷刷站立在她病床四周的四十四个孩子,同时叫了起来:“妈妈!”
听到这一声时,浑身上下都裹满了绷带的梅老师,不由得伸出抖抖的双手朝四周摸索着,并声音颤抖地寻找着:“小刚,我的小刚,你在哪里?”
回答梅老师的,便又是四十四个孩子那带着哭腔的同声呼叫:“妈妈……”
梅老师是妈妈。
妈妈是梅老师。
情感箴言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可能留给自己。伟大的奉献精神来源于心底的职责,来源于爱的牺牲。一句“妈妈”,包含着无限的真情。
最后一课天气转冷的时候,退休老教师郭绍言就病倒在床上了。这是他离开刘洼小学的第二年冬天。一年多来,这位孑然一身的老教师时刻都没有忘记他待了大半生的学校和那群可爱的孩子。如今,他老了,他不得不离开他一手创办的学校,可是他到底又舍不得走,他常常会一个人站在学校的院墙外,认真地听那些熟悉而又亲切的读书声。他想:孩子们真幸福他就是在教室外面听孩子们念书时突然栽倒的。后来,村长刘宝田跟几个老师拉着一辆板车,把郭老师送进医院。但诊断的结果,却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癌症晚期郭老师自己也感到情况不妙的时候,刘村长赶到他的身边,轻轻告诉他:“郭老师,您为刘洼小学操劳了一生,培养了那么多的人才,我们刘洼村人永远也不会忘记您!”停了停,刘村长又声音哽咽地说,“郭老师,您有什么要求就说吧。”
郭老师费力地笑了笑,眼睛有些潮润。他张了张嘴,郑重其事地说:“村长,如果您同意,我想再给学生们上一堂课,不知……”刘村长望着面前这位脸色灰白、憔悴的老人,不禁热泪滚滚。他说:“郭老师,我同意您再给同学们上一堂课!”说着,刘宝田就有些泣不成声了。
郭老师是由几位年轻人搀扶着走进教室的。全体同学刷地一下站了起来。“老师好!”声音亮亮的,让人听了很受感动。
“同学们好!”郭老师声音颤抖,强忍着才没让自己的泪流出来。他吃力地坐在一把扶手椅上,望着面前那些可爱的孩子,挥挥手,说道:“同学们坐下吧!”说完,郭老师就翻开课本,激动地讲起来了。
教室内一片肃静,刘村长也坐在后面听课。郭老师微弱的声音异常清晰,深深地感染了孩子们。
郭老师讲完课,就让同学们自己朗诵课文。在一片童稚的吟诵声中,郭老师仿佛又回到了从前的日子里。他的心里豁然明朗起来,他欠了欠身子,竟然站起来,离开讲台,走向学生中间。教室里所有的人都呆住了,他们几乎同时给郭老师鼓起掌来。但是大家万万没有想到郭老师突然栽倒在地。掌声戛然而止,教室里一片寂静。刘村长第一个冲上去,抱住郭老师使劲摇晃着“郭老师,郭老师……”郭老师静静地躺在刘村长的怀里,头低垂着,一动不动。刘村长直直地望着郭老师,发现他的嘴角浮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郭绍言老师在满足和幸福中安详死去了。
刘村长让人把郭老师抱到讲台的椅子上,然后声泪俱下地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你们再送送郭老师,再读一遍课文给他听吧!他想听哩,他……他没有死!”学生们全都站了起来,他们一个个把小手缓缓地举过头顶,深情地喊了一声,“老师!”然后就一起泪流满面地念起了课文。
开始,声音很小,很细,不一会渐渐大起来,充满了整个教室。
情感箴言教师把全部的心血贡献给了他热爱的三尺讲台,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是一种深情的眷念,更是不舍的追求。生命固然有限,但教师用生命谱写的乐章却永远在每个人心头回响。
第十一位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有一所学校,因为各方面条件极差,一年内已陆续走了七八位教师。
当村民和孩子们依依不舍地送走第十位教师后,就有人心寒地断言:再不会有第十一位教师留下来。
乡里实在派不出人来,后来只好请了一位刚刚毕业等待分配的女大学生来代一段时间课,不知女大学生当初是出于好奇或是其他什么,总之很快和孩子们融洽地生活在一起。
三个月后,女大学生的分配通知到了。村民们只好像以往十次那样带着各家的孩子去送这位代课教师。
谁知,无法预料的情形发生了——那天,代课老师含泪走下山坡的那一瞬间,背后突然意外地传来她第一节课教给孩子们的古诗: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那背诵的声音久久回荡,年轻的代课教师回头望去,二十几个孩子齐刷刷地跪在高高的山坡上——没有谁能受得起那天地为之动容的一跪。孩子们目光中蕴含的情感,顷刻问使她明白:那是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和纯真而无奈的挽留啊代课教师的脚步凝重了。她重新把行李扛回小学校。她成了第十一位老师。往后的日子她从这所小学校里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孩子去读初中、高中、大学……这一留就是整整二十年。
我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正是女教师患病送往北京治疗的时间。我一直想去探望她,但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去成。
我终究没能见到这位乡村女教师。当我终于有机会来到这所小学校时,已有一位男教师来接她的班。新来的教师对我说:她患了绝症,从北京回来的只是她的骨灰。我看到她的骨灰装在一个红色的木匣里,上面没有照片。
临行时,这位男教师还告诉我,这所学校没有第十二位教师的说法。无论以后谁来接班,永远都是第十一位。这是所有能在这里工作的教师的光荣,他说。还有就是这所小学校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是什么,他没有立即告诉我,当时只是微笑着对我说:“明大早晨,你就会知道。”
第二天,我早早从距小学校几里远的招待所起来,刚刚爬到院墙外那座高高的山坡,就远远地听到白居易那首熟悉的诗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想起,今天是新生开学的第一课。
情感箴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希望的播洒也是一样?在“第十一位”这个永恒不变的数字之后,谁能不感慨生命的伟大与生活的恩赐,又有谁不对师恩表示无限的敬意呢风雪夜中亮着一盏灯我家对面有一座山,山腰上有一所小学校。童年我就在这里上学。记得有一年冬天来得特别早,天气格外冷。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我早早就钻进了铺得软软的被窝。一觉醒来,我又习惯地向对面山腰望去,透过纷纷扬扬的雪花,张老师的窗口像往常一样闪烁着灯光,在这沉沉的雪夜,这灯光显得格外明亮、耀眼。
我猛然想起,张老师的木柴已经烧光了,这样冷的天,张老师拿什么取暖?我急忙翻身下床,悄悄地爬上小阁楼,把大哥留着大年三十炖猪头的好木柴背了一捆,向对面山腰跑去。
赶到老师窗下,我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寒风夹着雪花,顺着窗板的缝隙往里落,年久失修的窗户也在风中不停地颤抖着。张老师手握红笔,正在批改作业,她不停地跺脚,还不时放下笔,往手上哈着热气,灯光照着她疲惫的面庞和冻得发青的嘴唇……看着这一切,我的心里就像吞进了铅块,难受极了。我贴着窗户,轻轻地叫了声“张老师”。她吃惊地抬起头来,认出是我,便急忙打开了门……学校门前的桃花开了又落了;一批批同学来了又去了。张老师窗上的灯光无论风霜雨雪,暑往寒来,每天都亮到深夜。她是在用青春和心血点燃着知识的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情感箴言老师是一盏灯,在风雪夜中照亮学生前行的路。呕心沥血、孜孜不倦的教师,失去了青春,却为无数人前进的路点燃了永恒的希望。
红叶情我沿着潮湿的、铺满落叶的山问小道,拨开荆棘和野草,吃力地攀登着。头顶,蓝天一线,悬崖如壁;脚下,千尺深谷,幽深莫测。十点多了,太阳还没个影子。山谷里弥漫着淡青的烟雾,谷底青翠墨绿中的小村落,仿佛在朦胧夜色中的隐蔽下沉睡着。
在半山腰,恰有一束橙黄的阳光从锯齿形的峰口投射下来,照得浑身暖洋洋的。我坐在路边一块青石上休息,随手掏出那封奇异的信——信瓤无一纸一字,只是几片深红色的,还带着露珠水迹的梨叶。这是秦老师叫我捎给他的小儿子的。
他三十岁不到,在这个一天只能见到三四小时阳光的深山绝谷里,工作十一个年头了。这是一所简陋得无以复加的山村小学:两间教室,一间办公室兼宿舍、伙房、储藏室……三个年级,一共才十五名学生,他们都是祖祖辈辈目不识丁的山民的孩子。不要说火车、汽车,自行车也很少见过的呀!可是,他们会赤脚爬上高大的栗树,帮大人们收栗子;他们能像山羊一样攀上绝壁,采集草药,换书换本……秦老师深深地爱着这些生性勤劳勇敢的孩子们。孩子们也深深地爱着他们的秦老师。是他,给他们插上知识的翅膀,带他们飞过崇山峻岭,去认识伟大的祖国,厂解大干世界……午后三点阳光就被山峰遮住了,山谷里立即幽暗下来了,秦老师不得不开了灯继续给学生讲课。放学了,当他点着柴灶做饭的时候,从书里拿出一张照片递给我。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稚嫩的圆脸蛋儿充满甜甜的笑意,胸前挂着一片枫叶。这,是秦老师的爱子“聪聪”。
“这小家伙伶俐得很呢!”秦老师仰起清瘦的面孔,朗朗地笑着、夸耀着,“他搂着我的脖子问:’我为什么姓秦?祖父为什么姓秦?他们怎么想姓秦呢?……‘瞧,他会把你问得哑口无言啊!”
胸前的枫叶,是去年国庆节秦老师领他在公园的枫林里寻觅到的。虽然半红半黄,他已经高兴得不行。穿了根线挂在胸前,回家冲着妈妈喊:“奖章,奖章!……”
前几天,刚上学的聪聪,写来一封字体歪七扭八的信,约他国庆节还回去摘红叶。为了搭伴,秦老师留我多住一宿。我们商定:明天上午动身回县城。
哪知,他又变了!吃过晚饭,他到几个学生家里补习功课,哼着小调儿回来的时候,在屋外就嚷:“伙计,明天你一个人走吧!”
“你不是想你的聪聪了吗?”
秦老师掏着兜,稍带惋惜地说:“你把这几片梨叶替我带回去吧。这里没有枫叶,橡子叶还没红呢。我不回去了,要在假期给几个学生好好补习一下功课!”……我在遐想中猛醒过来,凝视着手中这几片椭圆形的梨叶,它们还没有完全红透,叶尖上还有点儿浓绿和淡黄,红的部分也不像深秋里的枫叶那般猩红惹眼。但这鲜亮的深红色,却像紫玉般的润泽可爱,似乎蕴藏着不尽的情意。我越发感到它们沉甸甸的,有异乎寻常的分量……情感箴言片片红叶,代表着一个父亲未尽责任的惭愧,同时也代表着一个教师火热的心。师恩中蕴藏着不尽的深情,那是老师对学子一往情深的爱,是人性的光辉。
跨世纪的酒葫芦“跨世纪的酒葫芦”是我们送给周老师的雅号。老师挺高兴,我们也高兴。
周老师不喝酒,他的葫芦里装的是“酒”;周老师爱喝“酒”,却醉翁之意不在酒。
周老师把我们几个叫到办公室,眨巴着眼睛不说话,害得我们好一阵儿纳闷,他的葫芦里到底装的啥酒?终于倒出来了,要我们每人出一份试题,同他“三七”开做一笔交易。星期天试题都交齐了,老师却很“懒”,把它公布于众,于是大伙拼命翻书。从考场出来,大家一拍大腿:“上当了,好个酒葫芦给我们’七三‘开了。”后来渐渐醒悟了,老师是让我们读书不绕指挥棒转。
周老师的酒葫芦又倒出酒来了。他弄来一批历届毕业生名单,有在各岗位工作的,还有在学府深造的;他发下信纸信封,让我们与他们通信。不久,回信便陆续地收到了,谈学习谈理想谈人生,我们高兴得不得了。原来是周老师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让我们尽早接触社会,认识社会,让老大做我们的领路人。
假期里,周老师让我们完成一份儿连《康熙字典》也查不到的作业——“一物一文”。解释后,才晓得是捡一物或造一物,然后写一篇文章。天哪,这算什么作业,害得我们吃不好饭睡不好觉,连走路都伸头探脑的,人家还当我们行为不轨呢!“一物一文”汇报课真是琳琅满目:物者,或树根或石块或动物残骸造型;文者,或记叙或说明或议论,有情有理,浮想联翩,海阔天空。事后,我们理解了,美的心灵才有美的发现,美的发现才有美的想象,美的想象才能培养我们的审美观。至今,我的窗台上还放着一个根雕的睡美人呢!周老师说得好,我们是捡回上帝赋予的而又被人类遗忘了的物,我们捡的是希望,是诗。
周老师葫芦里装的酒确实多,常倒出来让我们尝。像什么“红军餐”,我们野炊只带七根火柴一个金色鱼钩一块盐巴,自己觅食自己吃;像什么“本我”、“自我”、“超我”,要我们尽快从“自我”转化为“超我”,等等。果然,毕业这学期我们班捷报频传,几乎囊括了全校所有的金牌。
周老师葫芦里的酒是陈酿是玉液是琼浆,喝得我们越喝越想喝,喝得我们似醉非醉似梦非梦,老师说醉是醒着的梦,梦是睡着的醉,这种现象是一种极好的境界。
周老师是我初中的老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现在,我也登上了讲台,听说周老师退休了,五十五岁就退休了,这个跨世纪的酒葫芦只好让我来挎了,不知能醉多少学生。
情感箴言“酒葫芦”中流淌出来的是心血与智慧融合的醇香的酒。平凡的教师是天才的设计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建造出世界上最完美的良心工程,培育出无数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