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有一种智慧叫糊涂
23175800000002

第2章 人生——心头洞明,抱朴守拙(2)

对于有着出污泥而不染之高雅品格的郑板桥来说,本来就对这些三拐子之类的奸佞之人痛恨至极,而今却要被迫陷入泥淖,要他违背自己的做人准则和处世理念,显然是对其人格的扭曲,心灵的折磨,他自然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做到的。然而,如果表现出深谙官场上的丑恶,而不接受这个“礼盒”,无疑会惹祸上身,引来不必要的麻烦。此时,他聪明地意识到:自己既然抗争不过官场的黑暗势力,又不愿意昧着良心同流合污,不如索性选择“由聪明转入糊涂”,选择“不识时务”。郑板桥不但坚守了自己的节操,也让对方无法发难。

郑板桥的糊涂实在不是“痴”和“愚”,更不是圆滑世故,而是对于为人之道、为官之道的大彻大悟,是洞明人生的大智慧。

过分自得,人见人恨

人不可没有傲骨,但不可有傲气。骄傲往往惹人讨厌,若因为某一丁点优势而洋洋自得则更让人鄙夷。不要随时摆出一副“大人物”的架子,这是很令人憎恶的,也不要因为有人羡慕而不可一世,更不要时时都是一种教训人的口吻,平易近人更容易让人接受。

自满自得不是明智的表现。自信是好事,但是过分地自我感觉良好实际上是一种无知,很可能导致名誉扫地;才高也是好事,但如果处处显摆、自以为是就会伤人伤己,不受人欢迎;权重也是件好事,但如果骄傲自大,盛气凌人,远离群众,则惹人厌烦。所以,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谦逊低调,放低姿态做人。处处显示出高人一等,那么无形之中就打击了他人的自尊和自信,更是对他人自我意识的一种挑衅,敌意也就不自觉地产生了。因此,即使双方都不是有意的,但一方盛气凌人的表现可能会摧毁一座本可建成的友谊之桥。

好钢用在刀刃上,有能力、有地位、有名望尽可显示在应该用到的地方,而不是把它作为自高自大、盛气凌人的资本,去惹人讨厌,招人嫌弃,即使确实有能力、有资格,也不要使别人感到自己相形见拙,低人一等,成为自己的陪衬。

在交往中,低调、谦和的态度无疑表达了自己对对方的礼貌和尊敬,是个人修养的体现。

据说英国大文豪萧伯纳从小就很聪明,且言语幽默,机灵善辩。但是年轻时的他自恃口才了得,知识丰富,神态盛气凌人,言语尖酸刻薄,凡是跟他有过交往的人,对他的知识和口才都非常佩服,但是对于他的言行举止、行为作风却很不以为然。时间一长,跟他交往的人便越来越少,人人对他都避而远之,怕被他用尖酸的言辞奚落。

后来,他的一个长辈看不过去,私下对萧伯纳说:“你说话幽默,言辞风趣,常常会让人喜笑颜开,这是优点。但是大家觉得,如果你不在场,他们会更快乐、更轻松。因为别人都觉得比不上你,而且你有一贯喜欢讽刺别人的缺点,有你在,大家都不敢轻易开口,怕在你跟前丢丑。你的知识、口才确实比他们高明,但时间一长,你的那些朋友都将弃你而去。你有没有仔细地想过,那会是什么样的后果?”长辈的这番话使萧伯纳幡然醒悟,他开始明白,如果长时间这样,而不彻底改变以前的行为作风,整个社会都将不再接纳他,又何止是失去朋友这么简单呢?所以他立下决心,从此以后,再也不讲尖酸刻薄的话了,对人要低调谦和,即使对方有什么错误需要纠正也要言语委婉,态度诚恳。要把能力发挥在擅长的文学上。这一席谈话不仅改掉了萧伯纳的做人处世作风,而且坚定了他的人生方向,为他后来在文坛上的地位奠定了基础,他谦和低调的为人也受到了广大人民的欢迎,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

盛气凌人者,多半自我感觉良好,骄傲自大。即使比别人多点儿优势,不一定就非要显摆给他人知道,时间自然能证明一切。因此,低调一点儿,学会守拙,更易获得别人的好感。

学会收敛,大愚处世

《红楼梦》中有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事洞明”是指在为人处世中要洞察世事之缘由,“人情练达”是指人情世故熟练通达。这是封建时代所推崇的处世哲学,当今社会行世也需要这样的为人技巧。芸芸众生共同编织着一张复杂的社会关系网,要想不被人情关系旋涡所吞噬,必须要学会自我保护。而“大愚中有大智,木讷中有精明”无疑给我们指出了一条自救的捷径,那就是学会收敛,大愚处世。

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高官贵族,都要懂得这个道理。大千世界,每个人都想超越别人、出类拔萃,但是别忘了,有句话叫“枪打出头鸟”。如果一个人功髙盖世、能力超群,却不懂得收敛锋芒,祸端也离他不远了。所以说有了才华固然很好,但是懂得运用才是重中之重。

太有才华的人很容易遭人嫉恨和非议,招惹祸端。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这种例子并不少见。

有这样一个年轻人,他毕业于名牌大学,拿了很多能拿的证书。凭着自己的才华和善辩,他轻松被聘人一家单位工作。可到工作单位以后,他自以为有才学有文凭,在不了解实情细节的情况下就开始对公司各种规章制度指手画脚,品头论足。有一次开会的时候,领导提出了一个方案,他立即对该方案进行反驳,并提出了很多意见。上司表面上很高兴,还赞赏他“积极上进”,但内心却对他非常不满,没过多长时间,公司就找了个借口把他辞退了。由此可见,外露的聪明远不如深藏的智慧有实际意义。

人们往往更喜欢忠实的听众,厌恶喋喋不休的人。静静地听人诉说,默默地在内心思考,把握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事情的缘由。沉默是金,出言过于随便,往往给人一种不可靠感和不信任感。说了千言万语,也许还不如动一下手的作用大,所以说有时候语言是一种很卑贱的东西,多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肤浅的行为,而适当地保持沉默则是涵养的象征。

人际交往中,一定要多思考,遇事多个心眼,少一些言语。这样才会处世通达,左右逢源。如果一味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侏儒,那么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处处碰壁。

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人爱耍小聪明,卖弄才情,这样的人很容易招致祸端。经常耍小聪明的人总有一天会被人识破,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没有人愿意和经常耍小聪明、自以为是的人一起做事。耍小聪明的人常常不会谦虚谨慎脚踏实地地干事,他们只会滔滔不绝、夸夸其谈,耍个小技巧,最终也成不了大气候。而真正聪明的人能恰到好处地运用聪明和智慧,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过分地“聪明”会坏事。过分地外露才智会给自己带来不利。因为“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

所以,还是不要太自以为是,以谦虚谨慎,不耻下问的心态做人,以大愚中有大智,木讷中有精明的方式处世才是明智的选择。

居安思危,乐于“露怯”

真正智慧之人,往往会显得很“傻”,会对现在的安逸表现出足够的敬畏,从而被别人嘲笑为杞人忧天,为不知享受现在的糊涂蛋。

《伊索寓言》里面有一个“蚂蚁和蝈蝈”的故事,反映的就是这种居安思危,乐于“露怯”的意识。

在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一群蚂蚁忙得热火朝天,干劲十足地忙着搬运食物,都顾不得休息一会儿。而在路边不远处凉爽的树阴里,一只蝈蝈却悠闲自得地唱着自编的歌儿,陶醉在自己的歌声中。

这只蝈蝈看见蚂蚁这么辛苦,整天劳碌奔波,觉得他们很傻,就问道:“你们这是为什么呢?大热天的,不休息,不喝水,不唱歌,搬来搬去,瞎忙活什么呀!”蚂蚁说:“我们在夏季里辛苦劳作,为的就是在冬天里有足够的粮食,不至于挨饿。”

蝈蝈很奇怪:“冬季的粮食?现在用得着搬运么?这儿有的是食物,青草、露水,可以充饥,又能解渴,怎么会挨饿?再说,冬季还早着呢!现在就动手,何必呢!你们实在太傻了,这么热的天,也不懂得休息娱乐,享受生命!”

蚂蚁听了很不髙兴:“等到冬天来了,大雪纷飞,那时再找食物就来不及了!现在你贪图玩乐不劳动,不居安思危,就等着冬天饿肚子吧!”说罢,蚂蚁背着粮食走远了。蝈蝈看蚂蚁走远了,心里嘀咕着:“我才不担心呢,我可不像你们那么傻到家呢。”于是又继续唱起歌来,快活自在地歇着。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夏天结束了,秋天来临了,转眼秋天也即将过去了,可蝈蝈仍在唱歌玩乐,不肯准备过冬的食物。他总是说:“还早呢,早着呢!”

冬天终于来了。树叶落尽,小草枯黄,一场大雪过后,大地白茫茫一片,蝈蝈再也找不到食物了。寒风吹来,冷飕飕的,蝈蝈饥寒交迫,不停地打着哆嗦,他想:“还是到蚂蚁那儿要点食物过冬吧!”于是他挣扎着来到蚂蚁的家门口,向蚂蚁求援道:“蚂蚁大哥,我快饿死了,给我点粮食吧!”

蚂蚁开门出来,看了蝈蝈一眼说:“你怎么不准备过冬的粮食呢?夏季里你只顾唱歌,不准备粮食,到了现在,才知道没有食物过冬。告诉你,不懂得居安思危,永远不可能得到长久的安乐!”

蚂蚁身上反映出的即是一种忧患意识和忧乐情怀,除了故事里所讲的“粮食储备”的未雨绸缪之外,还表现在“下雨搬家”的居安思危上。在别人眼里,这些举动似乎是愚蠢、糊涂的,殊不知这才是真正的智慧。蚂蚁尚且如此,作为最伟大的生灵——人,就更应该知道这个道理。

居安思危”不是杞人忧天、不懂得安享太平,而是一种获得更稳妥成功的智慧老子有言:豫兮若冬涉川。说的是修道有成的人在安闲的时候也十分的小心。于我们获得的&些小成功,就更不应该沉迷自乐,忘乎所以,还是安乐时如履薄冰地前进为好。

吃糊涂亏,积无量福

一个人的幸福与否,往往取决于他的心境如何。如果我们用外在的东西,换来了心灵上的平和,那无疑是获得了人生的幸福,这便是值得的。

不少好朋友,或者事业上的合作伙伴,由于种种原因,后来反目成仇了,双方都搞得很不开心,有的竟然还大打出手。

有个人却不一样,他与朋友合伙做生意,几年后一笔生意让他们所赚的钱又赔了进去,剩下的是一些值不了多少钱的设备,他对朋友说,全归你吧,你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留下这句话后,他就与朋友分手了。没有相互埋怨,给人的感觉是这人真糊涂,自己的一分也不要了。其实,这叫“好合好散”。生意没了,人情还在。

有人问李泽楷:“你父亲教了你一些怎样成功赚钱的秘诀吗?”李泽楷说,赚钱的方法他父亲什么也没有教,只教了他一些为人的道理。李嘉诚曾经这样跟李泽楷说,他和别人合作,假如对方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么李家拿六分就可以了。

李嘉诚的意思是,他吃亏可以争取更多人愿意与他合作。你想想看,虽然他只拿了六分,但现在多了一百个合作人,他现在能拿多少个六分?假如拿八分的话,一百个人会变成五个人,结果是亏是赚可想而知。李嘉诚一生与很多人进行过或长期或短期的合作,分手的时候,他总是愿意自己少分一点钱。如果生意做得不理想,他就什么也不要了,宁愿吃亏。这是种风度,是种气量,也正是这种风度和气量,才有人乐于与他合作,他也就越做越大。所以李嘉诚的成功更得力于他的恰到好处的处世交友经验。

吃亏是福,乃智者的智慧。不管你是做老板也好,还是做生意场上的伙伴也罢,手下的人跟着你有好日子过、有奔头,他才会一心一意与你合作,给你干。因为他知道老板生意好了他才会好。生意场的伙伴同你做生意不能赚钱,才会朝三暮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