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有一种智慧叫糊涂
23175800000009

第9章 处世——内精外钝,百忍成全(3)

每个人在每件事上都有自己的观点,我们无法让所有的人都认同我们的观点,况且,我们的观点也不一定就是对的。如果因为对方不能和自己统一观点,就斤斤计较,耿耿于怀,那么不是自伤其身,就要伤人,因为你可能总是在心里设计一个报复计划,抛开人品不谈,你的时间都因为这个人的一句话停止了,你的生命也在愤怒和报复中枯萎。

有些观点,我们可以吸纳,有些人,我们可以把他从对手转为同盟军。

1754年,已升为上校的华盛顿率部驻防亚历山大市,当时正值弗吉尼亚州会议选举议员,有一个名叫威廉·佩恩的人反对华盛顿成为候选人。

有一次,华盛顿就选举问题和佩恩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其间华盛顿失口,说了几句侮辱性的话。身材矮小、脾气暴躁的佩恩怒不可遏,挥起手中的山核桃木手杖将华盛顿打倒在地。

华盛顿的部下闻声而至,要为他们的长官报仇雪恨,华盛顿却阻止并说服大家,平静地退回了营地,言明一切由他自己来处理。翌日上午,华盛顿托人带给佩恩一张便条,约他到当地一家酒店会面。佩恩以为华盛顿会要求他进行道歉,以及提出决斗的挑战,料想必有一场恶斗。

到了酒店,大出佩恩之所料,他看到的不是手枪,而是酒杯。华盛顿站起身来,笑容可掬,并伸出手来迎接他。“佩恩先生,”华盛顿说,“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昨天确实是我的过错,你已采取行动挽回了面子。如果你觉得已经足够,那么就请握住我的手,让我们做个朋友吧!”

这件事就这样皆大欢喜地了结了。从此以后,佩恩成了华盛顿一个热心的崇拜者和坚定的支持者。

不同战线上的人产生矛盾,势所必然。遇到这样的情况,不妨使用糊涂的处事策略——宽容地看待对手。生活不是独角戏,谁能以宽容的心态面对对手,面对挑战,谁就能战胜自己,成为永远的赢家;谁无法接纳对手,或充当杀手,谁就难逃失败的厄运。

没有一定的容量,很难有至高的境界,没有至高的境界,很难有突出的成就。西方著名的《智慧书》里这样说道:并非人人都具备这种胸襟,皆因胸襟要求慷慨的气度。其首要之举就是即使对敌手也不吝赞美之辞,在行动上甚至更加宽大。

提高自己的立足点,与对手相处,做到宽容忍让,把糊涂的策略融会贯通。这不但是品质修养的需要,更是成人成事的条件。我们要容天下不能容之人,做天下不能做之事,才能得天下不能得之成!

受辱之时,要勇于忍

《左传·宣公十五年》载:“谚语说:所谓高下,应当放在心中,河流和沼泽容纳着污泥,丛山和草丛中藏着祸患,美玉隐匿着瑕疵,君王忍受一些耻辱,这是自然规律。”

很多才华横溢、名扬千古的人,都是能够忍受耻辱的人。韩信能受“跨下之辱”而能展奇才;张良能够受“圯上取履”之辱而得奇书;司马迁能忍宫刑之辱而作《史记》……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屈辱,可以成为泯灭一个人理想之火的冰水,也可以成为鞭策一个人发奋成功的动力。因此,有人说屈辱是坏事,但也能变成好事。心理学家认为:人有三大精神能量源——创造的驱动力,爱情的驱动力,压迫、歧视的反作用驱动力。屈辱就是一种精神上的压迫,它像一根鞭子,鞭策你鼓足勇气,奋勇前行。

茶陵郁山主是守端禅师的师父。一天,山主骑驴过桥,驴子的脚陷入桥的裂缝,禅师摔下驴背,忽然感悟,吟了一首诗:“我有神珠一颗,久被巨劳羁锁。今朝尘尽光生,照见山河万朵。”守端听了,很喜欢这首诗,就将之牢牢地记下来。

一天,守端禅师去拜访方会禅师。方会问他:“你的师父过桥时跌下驴背突然开悟,我听说他做了一首诗很奇妙,你记得吗?”

守端不假思索,完整地背诵出来。方会听完后,大笑一阵,起身就走。守端迷惑不解,愣在那儿。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急急忙忙赶去见方会,追问他笑的缘由。

方会问:“你见到昨天那个为了驱邪演出的小丑了吗?”守端点头称是。方会于是说:“你连他们的一点点都比不上呀。”守端听了更加迷惑,方会解释说:“他们喜欢人家笑,你却怕人家笑。”守端听了,当场就开窍了。

如果你不能接受一次嘲笑,将会受到别人更多的挑剔和攻击。人生中如果你不能忍一时之痛,那么你的痛苦将是长久的。

从另一个角度上说,愚、拙、屈、讷都给人以消极、低下、委屈、无能的感觉,完全是一副弱者的表现,使人难以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使人放弃戒惧或者与之竞争的心理,使人对它加以轻视和忽视。但愚、拙、屈、讷有时却是人为营造的迷惑外界的假象,目的正是为了要减少外界的压力,松懈对方的警惕,或使对方降低对自己的要求,而使自己轻松获益。

也因此,受辱之时的忍耐,才能突出人的境界,也才能体现人与人相处的智慧,才能够深刻表现“难得糊涂”的髙超智慧。

学会守愚,参透糊涂

智和愚对人一生命运的影响极大。“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是说聪明人有时也会办蠢事;“大智若愚”,是说真正聪明的人往往表面上愚拙。真人不露相,这是一种智慧人生。而“聪明反被聪明误”,则揭示了耍小聪明者的报应。

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中说:“力辞于未及之年,退托以不能而止,大勇若怯,大智若愚。”我们可以理解为对于那些不情愿去做的事,可以以智回避之。本来有大勇,却装出怯懦的样子,本来很聪敏,硬装出很愚拙的样子,如此可以保全自己的人格,同时也可不做随波逐流之事。真正的大智大勇者未必要大肆张扬,徒有其表,而要看其实力。李贽也有类似的观点:“盖众川合流,务欲以成其大;土石并砌,务以实其坚。是故大智若愚焉耳。”百川合流,而成其大;土石并砌,以实其坚,这才是大智若愚。

《论语·为政》中讲孔子的弟子颜回会“守愚”,深得其师的喜爱。他表面上唯唯诺诺,迷迷糊糊,其实他在用心功,所以课后他总能把先生的教导清楚而有条理地讲出来,可见若愚并非真愚。大智若愚的人给人的印象是:虚怀若谷,宽厚敦和,不露锋芒,甚至有点木讷。其实在“若愚”的背后,隐含的是真正的大智慧大聪明。大智若愚,实在是一种智慧人生!

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四处可见,在不少旅游点,他的这幅字到处悬挂,但真正懂得这句话的含义并不容易。对于郑板桥来说,正因为他看得太明白、太清楚、太透彻,却又对于个中缘由无法解释,倘若解释了,硬生烦恼,于是便装起糊涂,或说寻求逃遁之术。

假如能像济公那样任人说他疯,笑他癫,而他本人则毫不介意,照样酒肉穿肠过,“哪里不平哪有我”,专替穷苦人、弱者寻公道,我行我素自得其乐,这种癫狂、半醒半醉、亦醉亦醒,也不失为一种“糊涂”。这种糊涂真正是“参”透、“悟”透了。所以当你面对现实,要学会像笑容可掬的大肚弥勒佛,“笑天下可笑之人,容天下难容之事”,那就会进人一种超然的境界。

暂退一步,海阔天空

记得这是一位外国学者的话,意思是说:会生活的人,并不一味地争强好胜,在必要的时候,宁肯后退一步,做出必要的自我牺牲。

清河人胡常和汝南人翟方进在一起研究经书。胡常先做了官,但名誉不如翟方进好,在心里总是嫉妒翟方进的才能,和别人议论时,总是不说翟方进的好话。翟方进听说了这事,就想出了一个应付的办法。

胡常时常召集门生,讲解经书。一到这个时候,翟方进就派自己的门生到他那里去请教疑难问题,并一心一意、认认真真地做笔记。一来二去,时间长了,胡常明白了,这是翟方进在有意地推崇自己,为此,心中十分不安。后来,在同僚中间,他再也不去贬低而是赞扬翟方进了。

如果说翟方进以退让之术,转化了一个敌人,那么王阳明则依此保护了自身。明朝正德年间,朱宸濠起兵反抗朝廷。王阳明率兵征讨,一举擒获朱宸濠,建了大功。当时受到正德皇帝宠信的江彬十分嫉妒王阳明的功绩,以为他夺走了自己大显身手的机会,于是,散布流言说:“最初王阳明和朱宸濠是同党。后来听说朝廷派兵征讨,才抓住朱宸濠以自我解脱。”想嫁祸并抓住王阳明,作为自己的功劳。

在这种情况下,王阳明和张永商议道:“如果退让一步,把擒拿朱宸濠的功劳让出去,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假如坚持下去,不作妥协,那江彬等人就要狗急跳墙,做出伤天害理的勾当。”为此,他将朱宸濠交给张永,使之重新报告皇帝:朱宸濠捉住了,是总督军们的功劳。这样,江彬等人便没有话说了。

王阳明称病休养到净慈寺。张永回到朝廷,大力称颂王阳明的忠诚和让功避祸的高尚事迹。皇帝明白了事情的始末,免除了对王阳明的处罚。王阳明以退让之术,避免了飞来的横祸。

以退让求得生存和发展,其中蕴涵了深刻的哲理。《菜根谭》中指出:“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此是涉世一极安乐法。”这句话旨在说明谦让的美德。在道路狭窄之处,应该停下来让别人先行一步。只要心中经常有这种想法,那么人生就会快乐安详。

表面上让点步看上去有点糊涂,但结果是获得的比失去的多。这是一种圆熟的、以退为进的做法。书中说:“人情反复,世路崎岖。行去不远,须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远,务知三分之功。”今日的朋友,也许将成为明日的仇敌;而今天的对手,也可能成为明天的朋友。世事一如崎岖道路,困难重重,因此走不过的地方不妨退一步,让对方先过,就是宽阔的道路也要给别人三分便利。这样做,既是为他人着想,又能为自己留条后路。

一条小路若大家争先恐后就显得越发狭窄,谁也过不去;若是让别人先行一步,那么自己也许会有较宽的道路可以轻松地通过。两相比较之下,为什么不选择利于自己的做法呢?更积极的做法是:“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