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墨子》学生活
23211700000016

第16章 尚同(3)

所以古时候设置行政长官,是拿来治理人民的。就好像丝线有总头、鱼网有钢绳一样,他们是用来管束天下淫暴之徒,并使之与上级协同一致的。因此在先王的书中、老年人的话说:“建立国家,设立都城于是做帝王君王,但不能因而骄恣。用大夫师长辅佐,但不能因此逸乐。唯以普遍分别治理上天的公平之道。“这就是说古代天帝、鬼神建设国都,设置行政长官,并不是为了提高他们的爵位,增加他们的俸禄,使他过富贵淫逸的生活,而是让他给万民兴利除害,使贫穷的人富裕,安定危难,整治混乱的。古代的圣王就是这样的。

原文

今王公大人之为刑政则反此:政以为便譬、宗於父兄故旧,以为左右,置以为正长。民知上置正长之非正以治民也,是以皆比周隐匿,而莫肯尚同其上。是故上下不同义。若苟上下不同义,赏誉不足以劝善,而刑罚不足以沮暴。何以知其然也?曰:上唯毋立而为政乎国家,为民正长,曰:“人可赏,吾将赏之。”若苟上下不同义,上之所赏,则众之所非。曰:人众与处,于众得非。则是虽使得上之赏,未足以劝乎!上唯毋立而为政乎国家,为民正长,曰:“人可罚,吾将罚之。”若苟上下不同义,上之所罚,则众之所誉。曰人众与处,于众得誉。则是虽使得上之罚,未足以沮乎!若立而为政乎国家,为民正长,赏誉不足以劝善,而刑罚不沮暴,则是不与乡吾本言民始生未有正长之时同乎?若有正长与无正长之时同,则此非所以治民一众之道。

故古者圣王唯而审以尚同,以为正长,是故上下情请为通。上有隐事遗利,下得而利之;下有蓄怨积害,上得而除之。是以数千万里之外,有为善者,其室人未遍知,乡里未遍闻,天子得而赏之;数千万里之外。有为不善者,其室人未遍知,乡里未遍闻,天子得而罚之。是以举天下之人。皆恐惧振动惕栗,不敢为淫暴,曰:“天子之视听也神!”先王之言曰:“非神也。夫唯能使人之耳目助己视听,使人之吻助己言谈,使人之心助己思虑,使人之股肱助己动作。”助之视听者众,则其所闻见者远矣;助之言谈者众,则其德音之所抚循者博矣;助之思虑者众,则其谈谋度速得矣;助之动作者众,即其举事速成矣。

故古者圣人之所以济事成功,垂名于后世者,无他故异物焉,曰:唯能以尚同为政者也。

译文

现今的王公大人施政却与此相反:为政是依靠乖巧的小人、宗族父老兄弟和从前的朋友,把他们安排在身边做行政长官。百姓知道天子设立行政长官并不是真的为了治理百姓,因此大家都结党营私,不肯与上级保持一致。因此,上下级之间意见不统一。假如上下级之间意见不一致,那么给予奖赏荣誉就不能起到鼓励好人好事的作用,给予刑罚处分也不能收到震慑坏人坏事的效果。怎么知道是这样呢?回答说:假定处在上位、管理着国家、作为人民行政长官的人说:“这个人应该奖赏,我要奖赏他。”如果上下级之间意见不一致,上级所赏的人,正是大家所非议的人,于是大家就说:平日我们与他相处,大家都认为他不好。那么,这人即使得到上级的奖赏,却无法起到鼓励大家的作用!假定处在上位,管理着国家,作为人民行政长官的人说:“这个人应该处罚,我将要处罚他。”如果上下级之间意见不一致,上级所罚的人,正是大家所赞誉的人,于是大家就说:平日我们与他相处,大家都赞誉他好。那么,这人即使得到惩罚,但是不能够起到震慑坏人坏事的作用!假定处在上位、管理着国家、作为人民行政长官的人奖赏不能鼓励人心向善,刑罚不能够制止暴徒,那么不就与我前面所说过的“在人类刚刚出现时没有长官”的情况一样了吗?如果有行政长官与没有行政长官的时候一样,那么这就不是治理百姓、统一民众的正道了。

所以古代的圣王,只能实实在在地用与上级保持一致的人做各级行政长官。所以上下融洽,也就很容易沟通了。上级没有考虑到的好事,下级的人能够随时兴办,使他得到好处;下级有怨恨不平,上级能够主动为他消除。所以远在数千或数万里之外,如果有人做了好事,他的家人还未完全知道,他的乡人也未完全听到。天子就已知道并赏赐他:远在数千或数万里之外,如果有人做了坏事,他的家人还未完全知道,他的乡人也未完全听到,天子就已知道并惩罚了他。所以所有天下的人,都会战战兢兢,十分害怕,因此不敢做淫暴的事。说:“天子的视听术神奇了。”先王说:“这不神奇,只是能够使他人的耳目帮助自己看、自己听;使他人的嘴帮助自己说话,使他人的心帮助自己思考,使他人的四肢帮助自己做事。”帮助自己看、自己听的人多,那么他的所见所闻就远;帮助他说话的人多,那么他的好心所安抚范围就广阔了;帮助自己思考的人多,那么他出主意想办法就在点子上;帮助自己做事的人多,那么他所做的事情很快就能成功了。

所以古代的圣人之所以能够把事情办成、名垂后世,没有其他原因,只不过是用意见与上级保持一致的办法来行使政治教化罢了。

原文

是以先王之书《周颂》之道之曰:“载来见彼王,聿求厥章。”则此语古者国君诸侯之以春秋来朝聘天子之廷,受天子之严教,退而治国,政之所加,莫敢不宾。当此之时,本无有敢纷天子之教者。《诗》曰:“我马维骆,六辔沃若,载驰载驱,周爰咨度,”又曰:“我马维骐,六辔若丝,载驰载驱,周爰咨谋。”即此语也。古者国君诸侯之闻见善与不善也,皆驰驱以告天子。是以赏当贤,罚当暴,不杀不辜,不失有罪,则此尚同之功也。是故子墨子曰:“今天下之王公大人士君子。请将欲富其国家,众其人民,治其刑政,定其社稷,当若尚同之不可不察,此之本也。”

译文

所以先王的书《周颂》上曾说过:“拜见那个君王,寻求车服礼仪的文章制度。”这就是说,古代诸侯国的君主在春秋二季,到天子的朝廷来定期朝见,接受天子严厉的教诲,然后回去治理他们的国家,因此政令所到之处,没有人敢不服。在这个时候,根本没有人敢扰乱天子的教令,《诗经》上说:“我的马是黑色鬃毛的白马,六条马缰绳柔美光滑,在路上或快或慢地跑,在所到之处普遍地询访查问。”又说:“我的马是青黑色的,六条马缰绳像丝一般光滑,在路上或快或慢地跑,在所到之处普遍地询问谋划。”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古代的诸侯国君主听见或看到的不管好坏事物,都要赶快报告给天子。因此奖赏的是贤人,惩罚的是暴徒,不杀害无辜,也不放过有罪,这就是与上级保持一致的功绩。所以墨子说:“现今天下的王公大人士大夫君子们,如果确实想让他们的国家富有,人民众多,刑政治理,国家安定,就不可不考察尚同,因为这是施政的根本。”

解读

本篇与上篇一样,都是从“尚同”即服从天子的角度来治理国家。一个国家需要一个统治者来管理,要不然这个国家将成为一盘散沙,无法管理,最终这个国家只能消亡。因此,国君治理国家需要“尚同”,众所周知,意见太多,很难统一,而国家的治理需要的就是统一的观点。但“尚同”也不是凭空而来的,它同样需要的是“尚贤”,尊重贤者,把贤者的观点统一起来,让它为天子服务。

尚同的说法,虽然在墨子的主观愿望上,以为“尚同”是上帝和鬼神的意志,是最公平合理的,但在客观上,这种尚同于天下的说法,乃是帮助当时王公大人巩固在人民面前已经动摇的威信。

墨子说:“今天下之王公大人士君子,请将欲富其国家,众其人民,治其刑狱,定其社稷,当若尚同之不可不察,此之本也。”墨子认为尚同是为政的根本,他认为尚同可以避免灾祸,使国家富强。而他所提倡的“尚同”思想乃是以天志说为基础的。认为一切都必须听从于上天的安排。

活学活用

墨子说尚同是一个国家为政的根本,也就是只有大家都统一于一个观点,凝聚一心,国家才能更好地更容易地治理。只要是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就应该万众一心,共同改革。

上下同欲,理念共识

《墨子·尚同》中有:

“上之所是,必亦是之;所非,必亦非之。上同而不下比者,此上之所赏,而下之所誉也。”

意思是说,上级认为是正确的,大家都必须认为是正确的;上级认为是错误的,大家都必须认为是错误的。与上级保持一致,而不与下级朋比结党,这是上级所要赞赏的,而且也是下级所要称誉的。

这其实就是企业管理的原则,墨子的“尚同”思想与孙子的“上下同欲者胜”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对于企业而言,企业领导者要使员工具有同样的企业思想,自动配合组织行动,这就要求企业领导者传播远见和抱负。

领导者必须明白自己在朝什么方面前进,然后你才能简洁、清楚地为别人指明方向,而且你必须满腔热情地保持自己的方向。所有这些都可以归结为远见和抱负,即简洁地描绘或陈述出企业及全体员工正在朝什么方向前进,以及为什么他们应当为此而感到自豪。

传播远见和抱负是非常重要的,许多企业并非没有远见和抱负,而是领导者忽视了传播远见和抱负的重要性。识别装置公司总裁比尔·穆尔在接任总裁职务的时候,该公司已濒临破产。但他只用了几年时间就实现了扭亏为盈的根本转变。比尔·穆尔在接受财经杂志记者采访时谈到了怎样实行领导:

(1)领导人必须有远见卓识,知道你正带领公司朝什么方向前进。

(2)你必须能够把自己心目中的公司远景在大家面前展示。

(3)主管经理的常犯错误是不敢站起来当鼓励队长或拉拉队长。

(4)假如有一个角色是公司主管、主要负责人或总经理应当扮演的,那就是“总推销员”。

(5)如果问到“你们公司的经营目标是什么?”搞生产的人和搞市场营销的人通常回答的不一样。但是,如果你坚持简单明了且直截了当,你就有可能让他们以及其他人保持互相理解。

(6)简单明了地直接交换意见应成为领导者的准则。当领导者过分迷信计划时,必然会把企业经营搞得过分复杂,以至于一般人无法理解。

在此,比尔·穆尔把传播远见卓识放于首位。其实,即使是小企业,远见和抱负以及就此在企业内进行宣传教育也是一件头等大事。除此之外,导致成功的远见和抱负又必定是现实的、可行的,而不是自己胡思乱想的。大多数强有力的领导者,不管是什么行业、什么领域,总是为自己设定充满挑战性而又有可能实现的远大目标。即使在最不利的时候,也会坚持自己的远见和抱负,当然,他们或许会做一点小的改进。

智慧金言

领导的艺术,不仅在于远见和抱负的具体内容,还在于传播远见和抱负的重要性,以及始终不渝并满怀激情地朝它迈进。而如何实现一个成功的远景往往取决于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必须因地制宜。

建立自己的“智囊团”

《墨子·尚同》有:

“使人之耳目助己视听,使人之吻助己言谈,使人之心助己思虑,使人之股肱助己动作。助之视听者众,则其所闻见者远矣;助之言谈者众,则其德育之所抚循者博矣;助之思虑者众,则其谋度速得矣;助之动作者众,即其举事速成矣。”

意思是说,用别人的耳目帮助自己视听,用别人的嘴帮助自己言谈,用别人的心帮助自己思考,用别人的四肢帮助自己动作。帮助视听的人多,那么他所见到的和看到的就广远;帮助他言谈的人多,那么他的善言所安抚存恤的范围就广大;帮助他思考的人多,那么他的考虑就会很快有所得;帮助他行动的人多,那么他办事就会很快成功。

墨子在此是主张领导者要有一个“智囊团”,让“智囊团”帮助自己视听、言谈、思考和行动。

任何一个企业的领导者都需要“智囊团”的指点与帮助,以避免决策的失误,提高工作的绩效。“智囊团”的出谋划策可以让企业拥有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比起领导者一人的智慧,更胜一筹。

所谓“智囊团”,就是选择一些学有专长、富有知识和才干的各类人士,把他们组织起来,为领导决策当参谋、出主意、想办法。这些智囊人物参与决策,有领导者和其他人不可替代的优势。

他们有广博的专业知识,掌握现代科学方法和先进技术,可以集中时间和精力去收集充足的信息资料,对决策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多方面比较;

他们所处的特殊地位,使他们观察处理问题时容易做到客观、公正;

他们既能为领导者决策提供一系列经过定性、定量分析和可行性论证的可供选择的方案,又能为领导者设计和调整实施和决策的具体方案;

他们既能收集、分析、筛选、整理信息,使有价值的信息迅速而准确地反映给领导者,又能进行科学预测,向领导者适时提出战备性的建议。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智囊团”已成为现代领导科学决策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没有“智囊团”参与的决策不可能是最科学的决策。不仅高层领导者的决策如此,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在重要问题决策中也是如此。

“智囊团”与其他组织和机构相比较,具有以下明显的特殊性:

(1)“智囊团”不是行政机构

“智囊团”虽然可以作为企业的一个部门或机构,但它不承担日常行政事务,不介入日常管理工作,也不能对下发号施令。它的职能是为领导者决策服务,是向领导者提供信息、建议、方案,它的主要精力用于研究重大、长远的问题。因此,不能把“智囊团”人员当成行政人员看待,不能对他们采取同其他部门一样的领导方式。

(2)“智囊团”不是领导者的秘书班子

“智囊团”是由各方面专家组成的“谋士”班子,是领导者的“外脑”、“思想库”,是专门为领导出谋划策的,完全不同于秘书班子。秘书班子是以领会和贯彻领导意图为使命的,并以领会和贯彻的准确性作为评价其工作优劣的基本准则。而“智囊团”是以客观、科学的研究成果为领导者服务的,能提出多少真知灼见是评价他们工作优劣的根本标准。如果“智囊团”只会看领导者的眼色行事,不敢指出领导者的错误主张,就不能成为“智囊”。

智慧金言

要注意的是,“智囊团”最后的建议并不能代表领导的决策。如果“智囊团”的意见每次都百分之百地被领导采纳,说明这个“智囊团”不是越权就是代庖,或者说这个领导者能力低下。领导者对“智囊团”的意见既要认真听取,积极采用,又要审慎处理、分清正误、自有主张。

原文

子墨子言曰:“知者之事,必计国家百姓所以治者而为之,必计国家百姓之所以乱者而辟之。”然计国家百姓之所以治者,何也?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何以知其然也?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是明于民之善非也。若苟明于民之善非也,则得善人而赏之,得暴人而罚之也。善人赏而暴人罚,则国必治。上之为政也,不得下之情,则是不明于民之善非也。若苟不明于民之善非,则是不得善人而赏之,不得暴人而罚之。善人不赏而暴人不罚,为政若此,国众必乱。故赏不得下之情,而不可不察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