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毋俞于人乎?”子墨子曰:“我将上大行,驾骥与羊,子将谁驱?”耕柱子曰:“将驱骥也。”子墨子曰:“何故驱骥也?”耕柱子曰:“骥足以责。”子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责。”
巫马子谓子墨子曰:“鬼神孰与圣人明智?”子墨子曰:“鬼神之明智于圣人,犹聪耳明目之与聋瞽也。昔者夏启开使蜚廉折金于山川,而陶铸之于昆吾;是使翁难雉乙卜于白若之龟,曰:‘鼎成三足而方,不炊而自烹,不举而自臧,不迁而自行。以祭于昆吾之虚,上乡!’乙又言兆之由曰:‘飨矣!逢逢白云,一南一北,一西一东,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夏后、殷、周之相受也,数百岁矣。使圣人聚其良臣与其桀相而谋,岂能智数百岁之后哉?师鬼神智之。是故日,鬼神之明智于圣人也,犹聪耳明目之与聋瞽也。”
译文
墨子对耕柱子很生气。耕柱子说:“我难道没有胜过别人的地方吗?”墨子问道:“我将要上太行山去,驾车的有良马和牛,你将驱赶睇一种呢?”耕柱子说:“我将驱赶骏马。”墨子问道:“为什么驱赶骏马呢?”耕柱子回答道:“良马足以担当重任。”墨子说道:“我也认为你足以担当重任。”巫马子问墨子:“鬼神与圣人相比,哪个更明智呢?”墨子答道:“鬼神比圣人明智,就好像耳聪目明的人比聋子、瞎子明智一样。从前夏启命令蜚廉在山上开发金属矿藏,在昆吾铸了鼎,于是叫卜人翁难乙用百灵的龟占卜,卜辞是这么说的:‘鼎铸成了,三足而方,不用生火它自己会煮熟,不用拾走自己会隐藏,不用迁移它自己会行走。用它在昆吾之墟祭祀,请鬼神享用。翁难乙又念了卦兆,说:‘鬼神已经享用了。蓬蓬白云,一会儿南北,一会儿西东。九鼎已经铸成功了,将要三代相传。’后来夏后氏失掉了它,殷人接受了它;殷人失掉了,周人又接受了它。夏、商、周三代互相接受九鼎,已经好几百年了。假使有一位圣人聚集他的贤臣,和他杰出的宰相共同谋划,哪能知道几百年以后的事呢?但是,鬼神却能够知道。因此说:鬼神比圣人明智,就好像耳聪目明的人比聋盲明智一样。”
原文
治徒娱、县子硕问于子墨子曰:“为义孰为大务?”子墨子曰:“譬若筑墙然,能筑者筑,能实壤者实壤,能欣者欣,然后墙成也。为义犹是也,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然后义事成也。”
巫马子谓子墨子曰:“子兼爱天下,未云利也;我不爱天下,未云贼也。功皆未至,子何独自是而非我哉?”子墨子曰:“今有燎者于此,一人奉水将灌之,一人掺火将益之,功皆未至,子何贵于二人?”巫马子曰:“我是彼奉水者之意,而非夫掺火者之意。”子墨子曰:“吾亦是吾意,而非子之意也。”
子墨子游荆耕柱子于楚。二三子过之。食之三升,客之不厚。二三子复于子墨子曰:“耕柱子处楚无益矣!二三子过之,食之三升,客之不厚。”子墨子曰:“未可智也。”毋几何而遗十金于子墨子,曰:“后生不敢死,有十金于此,愿夫子之用也。”子墨子曰:“果未可智也。”
译文
治徒娱、县子硕两个人问墨子说:“要行义,什么是最重要的事呢?”墨子回答道:“就好比筑墙一样,能筑的就筑,能填土的就填土,能挖土的就挖土,这样墙就可以筑成。行义就是这样,能演说的就演说,能解说典籍的就解说典籍,能做事的就做事,这样义事就可以办成。”
巫马子问墨子说:“你兼爱天下,没有什么利益:我不爱天下,也没有什么害处。功效都没有达到,你为什么只认为自己正确,而认为我不正确呢?”墨子回答道:“假如这里有个人在放火,一个人捧着水将要浇灭它,另一个人拿着火苗,将使火烧得更旺,都还没有做成,在这两个人之中,你看重哪一个?”巫马子回答说:“我认为那个捧水的人心意是正确的,而那个拿火苗的人的心意是错误的。”墨子说:“我也认为我兼爱天下的用意是正确的,而你不爱天下的用意是错误的。”
墨子推荐耕柱子到楚国做官,有几个弟子去探访他,耕柱子请他们吃饭,每餐仅供食三升,招待他们不优厚。这几个人回来告诉墨子说:“耕柱子在楚国没有什么收益!我们几个去探访他,每餐只供给我们三升米,招待我们不优厚。”墨子答道:“这还未可知。”没有多久,耕柱子送给墨子十镒黄金,说:“弟子不敢贪图财利违章犯法以送死,这十镒黄金,请老师使用。”墨子说:“果然是未可知啊!”
原文
巫马子谓子墨子曰:“子之为义也,人不见而耶,鬼而不见而富,而子为之,有狂疾。”子墨子曰:“今使子有二臣于此,其一人者见子从事,不见子则不从事;其一人者见子亦从事,不见子亦从事,子谁贵于此二人?”巫马子曰:“我贵其见我亦从事,不见我亦从事者。”子墨子曰:“然则是子亦贵有狂疾也。”
子夏之徒问于子墨子曰:“君子有斗乎?”子墨子曰:“君子无斗。”子夏之徒曰:“狗豨犹有斗,恶有士而无斗矣?”子墨子曰:“伤矣哉!言则称于汤文,行则譬于狗豨,伤矣哉!”
巫马子谓子墨子曰:“舍今之人而誉先王,是誉槁骨也。譬若匠人然,智槁木也,而不智生木。”子墨子曰:“天下之所以生者,以先王之道教也。今誉先王,是誉天下之所以生也。可誉而不誉,非仁也。”
译文
巫马子对墨子说:“你行义,人不会见到了而帮助你,也没有见到鬼神赐福给你,但是你还在做,这是有疯病。”墨子回答说:“现在假使你有两个家臣在这里,其中一个见到你就做事,不见到你就不做事:另外一个见到你也做事,不见到你也做事,这两个人之中,你看重谁?”巫马子回答说:“我看重那个见到我做事,不见到我也做事的人。”墨子说:“既然这样,那么是你也看重有疯病的人。”
子夏的学生问墨子道:“君子之间有争斗吗?”墨子回答说:“君子之间没有争斗。”子夏的学生说:“狗、猪尚且有争斗,哪有士人没有争斗的呢?“墨子说道:“痛心啊!你们言谈则称举商汤、文王,行为却与狗猪相类比,痛心啊!”
巫马子对墨子说:“舍弃当今的人,却去称誉古代的圣王,这是称誉枯骨。好像匠人一样,知道干枯的木材,却不知道活着的树木。”墨子说:“天下之所以能生存,是由于先王的主张教导的结果。现在称誉先王,是称誉使天下生存的先王的主张。该称颂的却不去称颂,这就不是仁了。”
原文
子墨子曰:“和氏之璧、隋侯之珠、三棘六异,此诸侯之所谓良宝也。可以富国家,众人民,治刑政,安社稷乎?曰:不可。所为贵良宝者,为其可以利民也。而和氏之璧、隋侯之珠、三棘六异,不可以利人,是非天下之良宝也。今用义为政于国家,国家必富,人民必众,刑政必治,社稷必安。所为贵良宝者,可以利民也,而义可以利人,故曰:义,天下之良宝也。”
叶公子高问政于仲尼曰:“善为政者若之何?”仲尼对曰:“善为政者,远者近之,而旧者新之。”子墨子闻之曰:“叶公子高未得其问也,仲尼亦未得其所以对也。叶公子高岂不知善为政者之远者近也,而旧者新是哉?问所以为之若之何也。不以人之所不智告人,以所智告之。故叶公子高未得其问也,仲尼亦未得其所以对也。”
译文
墨子说:“和氏璧、隋侯珠、三翮六翼的九鼎,这些都是诸侯所说的良宝。它们可以富国家、众人民、治刑政、安社稷吗?人们会回答说:不能。之所以认为是贵重良宝的原因,是因为它们可以使人得到利益。而和氏璧、隋侯珠、三翮六翼的九鼎,不能给人利益,所以这些都不是天下的良宝。现在用义在国家施政,国家必然富欲人口必然增多,刑政必然得到治理,社稷必然安定。它们之所以称为贵重良宝,是因为它们能利人民,而义可以使人民得利,所以说:义是天下的良宝。”
叶公子高向孔子问施政的道理,说:“善于施政的人该怎样呢?”孔子回答道:“善于治政的人,要亲近疏远的人:对故旧,要待之如新,不厌弃他们。”墨子听到了,说:“叶公子高没能得到需要的解答,孔子也不能正确地回答。叶公子高难道会不知道,善于施政的人,对于处在远方的,要亲近他们;对于故旧,要如同新交一样,不厌弃他们吗?他是问怎么样去做。不以人家所不懂的告诉人家,而以人家已经知道了的去告诉人家。所以说,叶公子高没能得到需要的解答,孔子也不能正确地回答。”
原文
子墨子谓鲁阳文君曰:“大国之攻小国,譬犹童子之为马也。童子之为马,足用而劳。今大国之攻小国也,攻者,农夫不得耕,妇人不得织,以守为事;攻人者,亦农夫不得耕,妇人不得织,以攻为事。故大国之攻小国也,譬犹童子之为马也。”
子墨子曰:“言足以复行者,常之;不足以举行者,勿常。不足以举行而常之,是荡口也。
子墨子使管黔游高石子于卫,卫君致禄甚厚,设之于卿。高石子三朝必尽言,而言无行者。去而之齐,见子墨子,曰:“卫君以夫子之故,致禄甚厚,设我于卿,石三朝必尽言,而言无行,是以去之也。卫君无乃以石为狂乎?”子墨子曰:“去之苟道,受狂何伤?古者周公旦非关叔,辞三公,东处于商盖,人皆谓之狂,后世称其德,扬其名,至今不息。且翟闻之:‘为义非避毁就誉。’去之苟道,受狂何伤?”高石子曰:“石去之,焉敢不道也?昔者夫子有言曰:‘天下无道,仁士不处厚焉。’今卫君无道,而贪其禄爵,则是我为苟陷人长也。”子墨子说,而召子禽子,曰:“姑听此乎!夫倍义而乡禄者,我常闻之矣;倍禄而乡义者,于高石子焉见之也。”
译文
墨子对鲁阳文君说:“大国攻打小国,就像小孩以两手着地学马行。小孩学马行,就会导致自己的脚很累。现在大国攻打小国,防守的国家,农民不能耕地,妇人不能纺织,以防守为事;攻打的国家,农民也不能耕地,妇人也不能纺织,以攻打为事。所以大国攻打小国,就像小孩学马行一样。”
墨子说:“言论可付之实行的,应推崇;不可以实行的,不应推崇。不可以实行而推崇它,就是空言妄语了。”
墨子让管黔推荐高石子去卫国做官,卫国国君给予高石子的俸禄很优厚,安排他在卿的爵位上。高石子三次朝见卫君,都竭尽其言,但是他说的都没有被采用。于是高石子离开卫国到了齐国,见了墨子说:“卫国国君因为老师的缘故,给我的俸禄很优厚,安排我在卿的爵位上,我三次入朝见卫君,必定把意见说完,但卫君却毫不采纳实行,我因此离开了卫国。卫君恐怕会以为我发疯了吧?”墨子说:“离开卫国,假如符合道的原则,承受发疯的指责有什么不好呢?古时候周公旦驳斥关叔的谎言,辞去三公的职位,住到东方的商奄生活,当时的人们都说他发狂;但是后世的人却称誉他的德行,颂扬他的美名,直到现在还不停止。况且我听说过:‘行义不能回避诋毁而追求称誉。’离开卫国,假如符合道的原则,承受发疯的指责有什么不好呢?”高石子说:“我离开卫国,哪里敢不遵循道的原则!以前老师说过:‘天下无道,仁义之士不应该处在厚禄的位置上。’现在卫君无道,如果去贪图他的俸禄和爵位,那么,就是我只图吃人家的粮食了。”墨子听了很高兴,就把禽滑氂召来,说:“姑且听听高石子的这话吧!违背义而向往俸禄,我常常听到;拒绝俸禄而向往义,从高石子这里我见到了。”
原文
子墨子曰:“世俗之君子,贫而谓之富则怒,无义而谓之有义则喜。岂不悖哉!”
公孟子曰:“先人有,则三而已矣。”子墨子曰:“孰先人而日有,则三而已矣?子未智人之先有后生。”
有反子墨子而反者,“我岂有罪哉?吾反后。”子墨子曰:“是犹三军北。失后之人求赏也。”
公孟子曰:“君子不作,术而已。”子墨子曰:“不然,人之其不君子者,古之善者不诛,今也善者不作。其次不君子者,古之善者不遂,己有善则作之,欲善之自己出也。今诛而不作,是无所异于不好遂而作者矣。吾以为古之善者则诛之,今之善者则作之,欲善之益多也。”
译文
墨子说:“世俗的君子,如果他贫穷,别人说他富有,那么他就愤怒,如果他无义,别人说他有义,那么他就高兴。这不是太荒谬了吗!”
公孟子说:“先人已有的,只要效法就行了。”墨子说:“谁说先人有的,只要效法就行了。你不知道人出生在前的,比更在其前出生的,则是后了。”
有一个先与墨子做朋友而后来背叛了他的人,说:“我难道有罪吗?我背叛是在他人之后。”墨子说:“这就像军队打了败仗,落后的人还要求赏一样。”
公孟子说:“君子不创作,只是阐述罢了。”墨子说:“不是这样。人之中极端没有君子品行的人,对古代善的不阐述,对现在善的不创作。其次没有君子品行的人,对古代善的不阐述,自己有善的就创作,想让善的东西出于自己。现在只阐述古代善的而不创作的人,这跟不喜欢阐述古代善的却喜欢自我创作的人就没有什么区别的。我认为对古代善的则阐述,对现在善的则创作,希望善的能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