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墨子》学生活
23211700000055

第55章 贵义(2)

原文

子墨子谓公良桓子曰:“卫,小国也,处于齐、晋之间,犹贫家之处于富家之间也。贫家而学富家之衣食多用,则速亡必矣。今简子之家,饰车数百乘,马食菽粟者数百匹,妇人衣文绣者数百人。吾取饰车食马之费与绣衣之财以畜士,必千人有余。若有患难,则使百人处于前,数百于后,与妇人数百人处前后,孰安?吾以为不若畜士之安也。”

子墨子仕人于卫,所仕者至而反。子墨子曰:“何故反?”对曰:“与我言而不当,日‘待女以千盆’,授我五百盆,故去之也。”子墨子曰:“授子过千盆,则子去之乎?”对曰:“不去。”子墨子曰:“然则非为其不审也,为其寡也。”

译文

墨子对公良桓子说:“卫国是一个小国,处在齐国和晋国之间,就像一个贫家处在两个富家之间一样。贫家如果学富家的穿衣、吃饭、多花费,那么贫家必定会很快就破败了。现在看看您的家族,装饰的车子有数百辆,吃菽、粟的马有数百匹,穿文绣的妇人有数百人。如果把装饰车辆、养马的费用和做绣花衣裳的钱财用来养士人,必定可以养一千人还有余。如果遇到危难,就命令几百人在前面,几百人在后面,这跟让几百个妇人站在前后,哪一个安全呢?我以为不如养士人安全。”

墨子派人到卫国做官,去做官的人到卫国后却回来了。墨子问他说:“什么原因返回来呢?”那人回答说:“卫国与我说话不算数。说:‘给你粮食一千盆’,实际却只给了我五百盆,所以我离开了卫国。”墨子又问道:“给你的粮食超过一千盆,那么你还离开吗?”那人答道:“不离开。”墨子说:“既然这样,那么你回来并不是因为卫国说话不算数,而是因为俸禄少。”

原文

子墨子曰:“世俗之君子,视义士不若负粟者。今有人于此,负粟息于路侧,欲起而不能,君子见之,无长少贵贱,必起之。何故也?曰:义也。今为义之君子,奉承先王之道以语之,纵不说而行,又从而非毁之,则是世俗之君子之视义士也,不若视负粟者也。”

子墨子曰:“商人之四方,市贾倍徙,虽有关梁之难、盗贼之危,必为之。今士坐而言义,无关梁之难、盗贼之危,此为倍徙,不可胜计,然而不为。则士之计利,不若商人之察也。”

译文

墨子说:“世俗的君子,看待行义之人还不如一个背粮食的人。现在这里有一个人背着粮食,在路边休息,想站起来却不能起来。君子看见了,不管他是年长的、年少的、高贵的、低贱的,必定帮助他站起来。为什么呢?说:这是因为义。现在那些行义的君子,承受先王的学说来告诉世俗的君子。世俗的君子,即使不高兴去实行也就罢了,可他们又随后加以非议、诋毁。这就是世俗的君子看待行义之士,还不如一个背粮食的人了。”

墨子说:“商人到四方去,买卖的价钱相差一倍或数倍,即使有通过关卡那种艰难,碰见盗贼那种危险,也必定去做买卖。现在士入坐着说义,没有通过关卡的艰难,没有遇到盗贼的危险,这样做所获得利益的倍数,是无法算得清的;但是却不去做。那么士人计算利益,不如商人明察了。”

原文

子墨子北之齐,遇日者。日者曰:“帝以今日杀黑龙于北方,而先生之色黑,不可以北。”子墨子不听,遂北,至淄水,不遂而反焉。日者曰:“我谓先生不可以北。”子墨子曰:“南之人不得北,北之人不得南,其色有黑者。有白者,何故皆不遂也?且帝以甲乙杀青龙于东方,以丙丁杀赤龙于南方,以庚辛杀白龙于西方,以壬癸杀黑龙于北方,若用子之言,则是禁天下之行者也。是围心而虚天下也,子之言不可用也。”

子墨子曰:“吾言足用矣!舍言革思者,是犹舍获而攗粟也。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犹以卵投石也,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不可毁也。”

译文

墨子往北到齐国去,遇到一个卜卦先生。卜卦先生说:“历史上的今天,黄帝在北方杀死了黑龙,你的脸色黑,不能向北去。”墨子不听,竟继续向北走。到淄水边,不能顺利渡河而返了回来。卜卦先生说:“我告诉过你,不能向北走。”墨子说:“淄水南面的人不能渡淄水北去,淄水之北的人也不能渡淄水南行,他们的脸色有黑的有白的,为什么都不能顺利渡河呢?况且黄帝甲乙日在东方杀死了青龙,丙丁日在南方杀死了赤龙,庚辛日在西方杀死了白龙,壬癸日在北方杀死了黑龙,假如按照你的说法,这是禁止天下所有的人来往了。这也是困蔽人心,使天下如同虚无人迹一样。所以你的言论不能用。”

墨子说:“我的言论足够用了!舍弃我的学说、主张而另外思虑,这就像放弃收获而去拾别人遗留的谷穗一样。用别人的话来否定我的言论,这就像用鸡蛋去碰石头一样。用尽天下的鸡蛋,石头还是这个样子,是不会毁坏的。”

解读

《贵义》这篇文章,是墨子通过自己的一些言论,即主要说“义”的问题。墨子提出,万事没有比“义”更珍贵的了,人们的一切言论行动,都要从事于义。墨子自己就能够自苦行义。他批评世俗君子嘴上能说仁义,实际上却不能实行。

墨子认为现在所谓的“君子”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义”,他们看待“义”还不如看到一个背粮食的人。看到背粮食的人背不动还会伸手去帮忙,但对待“义”却常常是视而不见,甚至恼怒帮助他实现“义”的人。这些人使用自己的身体还不如商人使用一个钱币谨慎。

墨子在游说楚国时,使穆贺大喜,但穆贺说:“你的主张是很好,但这都是平庸百姓的想法,国君不会采纳。”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第一,墨子是小生产者的代表,他的所有的思想都是建立在劳动人民的基础上。第二,墨子所提出的思想是很切合实际的,很适合国家的发展,但只因自己的思想很贴近小生产者,符合小生产者的利益,因此使上层阶级不满,而不加引用。

活学活用

墨子推荐人去卫国做官,那个人又返回来,墨子问他为什么又回来了,他说他们不守信用。因此作为一个国君如果不守信用的话,自己身边的亲信就会减少。

陈平短长

周勃、灌婴等人对汉王说:“陈平虽然外表俊美如装饰帽子的秀玉,但腹中却未必有什么真才实学。我们听说陈平在家时曾与他的嫂子私通;为魏主做事时因不能被容纳而选奔楚国;在楚国依然得不到信用,就又逃奔来降汉。现在大王您却这么器重他,授给他很高的官职,命他来监督各部将领。我们获悉陈平接受了将领们送的金钱,谁给他送的钱多,谁就能得到较好的待遇,金钱赠得少的人就会遭到极差的待遇。如此看来,陈平是个反复无常的乱臣贼子,望大王您明察!”汉王于是对陈平有了猜疑,便召见他的引荐人魏无知前来责问。魏无知说:“我推荐陈平时,说的是他的才能,陛下现在所责问的,是他的品行。现在有人虽有尾生、孝已那样的品行,却无决定胜负的才能,陛下又哪会有什么闲心去重用他啊!现今楚汉抗衡,我举荐有奇谋异计的人,只是考虑他的计策是否对国家有利,至于私通嫂子、收取贿赂,又有什么值得去怀疑的呢!”汉王随即又召陈平来见,并责问他说:“你事奉魏王意不相投,去事奉楚王而又离开,如今又来与我共事,守信义的人都是这样三心二意吗?”陈平说:“我事奉魏王,魏王不能采纳我的主张,所以我才离开他去投项羽;项羽不能信任他使用的人才,他所任用、宠爱的人,不是项家族人,就是他妻子的兄弟,即便有奇谋的人他也不用。我听说汉王能够用人,因此才来归附大王您。但我空手而来,不接受金钱就无法应付开销。倘若我的计策确有值得采纳的地方,便望大王您采用它;假如毫无价值不堪使用,那么金钱还都在这里,请让我封存好送到官府,并请求辞去官职。”汉王于是向陈平道歉,重重地赏赐他,任命他为护军中尉,监督全军所有的将领。众将领从此不敢再对陈平说三道四了。

惟义是守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为了辅佐刘备成大业,同时保住刘备的甘、糜二位夫人,关羽曾暂时归降曹操,并被封为偏将军。曹操为留住关羽,待之甚厚,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并“累送美女金帛”。然而,当关羽知道刘备的下落后,便“挂印封金”,护送着甘、糜二位夫人,过五关斩六将,义无反顾,决然回归。

明代大臣左光斗因奏疏弹劾魏忠贤而被诬下狱,受尽酷刑而死。清人方苞在《左忠毅公逸事》中记载,左的学生史可法到狱中探望时,见左光斗“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禁不住“前跪抱(左)公膝而呜咽”。左光斗闻声,“以指拨眦,目光如炬”,慷慨陈词,正气浩然。日后,史可法每谈及此事,都流着泪说:“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也。”

关羽视荣华富贵如粪土,临利欲诱惑不动心,这种惟义是守的高尚风范,为世人所敬仰。左光斗正气浩然斗奸佞,身罹磨难心愈坚,其舍生取义,惟义是守的凛凛志节,感人至深。能惟义是守的人,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中,也能严以自律,安贫乐道,积极进取。孔子的得意弟子颜回即是典范。颜回在别人无法忍受的恶劣生活环境中,勤奋治学,潜心修炼,怡然自得,“不改其乐”(《论语·雍也》),后人因此尊称他为“复圣”。

智慧金言

惟义是守的人,身处优越的环境,仍能谦和待人,贵而不骄,戒奢节俭。唐代公主大多骄奢狂傲,以至后来连下嫁都成了难题,但宗室之女楚媛却谦恭俭素,遵从妇道,与夫家众人和睦相处。一些喜好攀比的宗室女子,曾讥笑她生活俭约、自甘勤苦,而她却正色道:“自古女子,皆以恭俭为美,纵侈为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