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茶经》学生活
23242200000008

第8章 茶的品鉴(5)

紫阳县汉江两岸的近峡谷地区,层峦叠嶂,云雾缭绕,冬暖夏凉,茶园土壤多为花岗岩和薄层黄沙土,呈酸性和微酸性,矿物质丰富,有机质含量高,土质疏松,通透性良好,是茶树生长的适宜地区。另外紫阳县还是我国两个富硒区之一,因土壤中含硒量高,茶叶及其他植物中含硒量都十分丰富。硒是人体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具有抗癌、抗辐射、抗衰老和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经研究表明,有四十多种疾病的发生与缺硒有关,如心血管病、克山病等。

紫阳毛尖采用绿茶良种紫阳种和紫阳大叶泡,茶芽肥壮,茸毛特多。

紫阳毛尖的品质特点:外形条索圆直紧细、肥壮、匀整,色泽翠绿,白毫显露;内质香气持久,汤色嫩绿、清亮,滋味鲜爽回甘,叶底肥嫩完整,嫩绿明亮。

(18)古劳茶

产于广东省高鹤县古劳镇的丽水、茶山、麦水、下陆等地,是广东省的历史名茶,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

古劳镇所处海拔200~400米,这里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21.8℃,全年基本无霜,年降水量1700毫米左右,云雾笼罩,空气湿润。茶园绿树遮阴,碧草铺地,土层深厚,土地肥沃,有机质和矿物质含量丰富,非常适宜茶树生长。

古劳茶主要有古劳茶、古劳银针和古劳青茶三个品类。古劳银针为古劳茶的珍品,以丽水所产翠岩银针品质最佳。早在清初(公元1644~1735年)已负盛名,但到了光绪年间,古劳银针几乎失传。直到20世纪50年代后,这一古老的历史名茶才得以重生。

古劳茶树分青芽和红芽两种类型。前者称青蕊,后者称红蕊。红芽型鲜叶制成的古劳茶香气较低,青芽型鲜叶制成的古劳茶香气清高。高级占劳银针采用青芽型鲜叶加工而成,于春分前后采摘一芽一叶初展,芽叶长度1.5~2.0厘米,芽色黄绿,茸毛密披,称为“雪谷芽”;普通古劳银针清明前后开采,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初展,色泽深绿,称为“黑蕊”;古劳青茶采摘标准为一芽二、三叶,称为“劈蕊”。

古劳银针的品质特点:条索紧结圆直如针,色泽银灰显毫,香气高醇持久,滋味醇和回甘,汤色绿而明亮,叶底细嫩匀整。

(19)无锡毫茶

产于江苏省太湖之滨的无锡市郊,是江苏名茶中的新秀,于1973年由无锡市茶叶研究所、无锡市大浮林果场、原无锡市农林水利局等单位的茶叶研究人员历经7年协作研究而成。1979年通过科技鉴定,相继获得省、市重大科技成果奖,优质名茶称号。

无锡毫茶的主产区分布在沿太湖丘陵地带的十多个茶林场,这里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5℃,年降水量1400毫米左右,年相对湿度80%以上。土壤肥沃,土壤多为微酸性黄棕壤,有机质含量丰富。优越的地理环境,适宜从福建引进的无性大毫良种的生长。该品种茶有吐芽早,萌发力强,芽头肥壮,茸毫特多,内含成份丰富的特点。在茶农的科学精心的管理下,茶树生长茂盛,产量成倍增加,年产量已由1980年的一吨增长到1992年的41吨。

无锡毫茶鲜叶原料标准分为四级,一级以一芽一叶初展为主;二级以一芽一叶半开展为主;三级以一芽一叶开展为主;四级以一芽二叶初展为主。夏、秋茶以一芽二叶开展为主。一二级的芽长3~3.5厘米,加工一公斤一级毫茶需3~4万个芽叶。

无锡毫茶的品质特点:条索肥壮卷曲,色灰透翠,身披茸毫,香高持久,滋味鲜醇,汤色绿而明亮,叶底肥嫩。

(20)金坛雀舌

产于江苏省金坛县方麓茶场,是江苏省新创制的名茶之一。1982年由金坛县经营管理局和国营金坛县方麓茶场科技人员在总结传统茶叶和名茶采制经验的基础上研制而成。

金坛产茶历史悠久,据《金坛县志》记载:“金坛设县于隋,物产之特殊者有嵇稻、茶叶”。曹袋先于1750年在《句容县志(物产)》中记载:“乾茶,出乾元观”(乾元观列在金坛县境内)。1923年冯煦在《金坛县志》中记载:“茶叶出郁冈山者佳,出方山者尤佳”。如今,在罗村乡屯头村还保留着树龄约150余年的老茶树。

金坛雀舌茶区主要分布在金坛县西部方山、茅山东麓的丘陵山区,境内山峦起伏,苍松翠竹连绵,森林覆盖率达30.5%,水库塘坝密布,山青水秀,景色秀丽,茶园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富含有机质。生态环境良好,适宜茶树生长。

金坛雀舌于清明前后开采,采摘标准以芽苞和一芽一叶初展为主。特级茶以芽苞为主,要求芽长3厘米以下,细嫩匀整,色泽一致。一斤特级雀舌需4~4.5万个芽叶,采回的鲜叶进厂后要均匀地摊放在竹匾上,并要精细拣剔,剔除鱼叶、单片、紫芽等芽叶,并放在通风阴凉处摊薄3~4小时后,方可炒制。

金坛雀舌的品质特点:扁平挺直,条索匀整,状如雀舌,色泽绿润,香气清高、,滋味鲜爽,汤色明亮,叶底嫩匀。内含成分丰富,水浸出物中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含量丰富。

(21)九华毛峰

产于安徽省九华山以及九华山区的柯村、杜村、庙前、朱备、陵阳、南阳一带。

九华山脉位于青阳县城南,北临长江,南连黄山,方圆约200华里,主峰十王峰海拔高度1342米。此外千米以上的高峰还有14座。山间多奇峰、怪石、山泉、瀑布,林木茂密,竹海连绵。九华山区和黄山山区为安徽省两个主要毛峰茶产区,九华毛峰品质仅次于黄山毛峰,为安徽省主要历史名茶。

九华山产茶历史悠久,始于唐代,兴于宋代,初时为寺庙和尚所栽,只供坐禅驱睡和招待香客、游人使用。据南宋《九华山录》记载:“至化城寺,……谒金地藏塔,……僧祖瑛独居塔院,献土产茶,味敌北苑”。北苑茶产于建州(福建省建阳县),是当时的名茶,作者以此来赞誉九华山茶。

九华毛峰于4月中、下旬开采,采摘标准为一芽一二叶初展,按鲜叶芽叶组成分为三等。一等一芽一二叶占80%以上,无对夹叶;二等一芽一二叶占60%~80%,有少量对夹叶;三等一芽一二叶占40%~60%,有少量初展的一芽三叶。同时要求无表面水,无鱼叶、茶果等杂质。采回的鲜叶摊放待制。

九华毛峰的品质特点:外形条索稍曲,匀齐显毫,色泽绿润稍泛黄,香气高长,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鲜纯回甘,叶底柔软匀亮成朵。

(22)舒城兰花

产于安徽省舒城、桐城、庐江、岳西一带。以舒城晓天白桑园的产品最著名,为兰花茶的上品。

兰花茶名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是茶叶相连于枝上,形状好象一枝兰花草;二说采制时正值山中兰花盛开,茶叶吸附兰花香,故而得名。

舒城晓天一带地处大别山支脉,土壤属山地乌沙土,肥沃疏松,通气透水性好。茶园处于高山密林,碧草芳花之中,并常年在云烟飘渺、雾露笼罩下生长,加上茶农的精心培育管理,故而根深枝繁,芽叶肥壮。

兰花茶采摘从清明节开始,采摘标准为一芽二三叶,采回的鲜叶凉干表面的水分后,及时加工,力求现采现制。

兰花茶的品质特点:条索细卷呈弯钩状,芽叶成朵,色泽翠绿匀润,锋毫显露,兰花香明显持久,滋味甘醇,汤色嫩绿明亮,泛浅黄色光泽,叶底匀整,呈嫩黄绿色,梗嫩芽壮,叶质厚实,冲泡时似朵朵兰花盛开。

4.蒸青绿茶

杀青时以热蒸气高温处理,再进行揉捻、干燥,故称为蒸青绿茶。蒸气杀青是我国古代的杀青方式,唐朝时传到日本,沿用至今。我国现有蒸青绿茶品种不多,主要产于湖北、浙江、福建、安徽四省。

下面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名优蒸青绿茶:

(1)仙人掌茶

创始于湖北省当阳县玉泉山的玉泉寺,创始人是玉泉寺的中孚禅师,中孚禅师俗姓李,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族侄。中孚禅师不但喜爱饮茶,更制的一手好茶。每年春天春茶萌芽的时候,中孚禅师就采摘玉泉山上的细嫩茶叶,精心制作扁形如掌、清香甘醇的好茶。有一年,中孚禅师云游江南,在金陵(现南京)恰遇其叔李白,中孚就以随身携带的茶作为礼物送与李白。李白品饮后,觉得此茶如掌,清香芬芳,与自己品饮过的不少名茶相比,别有一番滋味。又因是中孚禅师创制,遂命名为仙人掌茶。并作诗称赞此茶。

玉泉山远在战国时期就被誉为“三楚名山”,山势巍峨,山间云雾弥漫,溪流纵横,山花烂漫,翠岗起伏,仅树木品种就多达300余种。生产仙人掌茶的玉泉寺长住和尚1000余人,如今这里办起了玉泉寺茶场。1981年开始恢复仙人掌茶的制作,一举成功。

仙人掌茶分为特级、一级和二级,制作特级仙人掌茶要求采摘一芽一叶,芽长于叶,多白毫,芽叶长度为2.5~3厘米。制作讲究,分为蒸汽杀青、炒青做形、烘干定型三道工序。

仙人掌茶的品质特点:外形扁平如掌,色泽翠绿,白毫显露。冲泡之后,芽叶舒展,嫩绿纯净,似莲花朵朵立于水中,汤色嫩绿明亮,清香幽雅,沁人心脾,滋味醇厚爽口,初啜清淡,回味甘甜,继之醇厚鲜爽,弥留于齿颊之间,令人心旷神怡,回味隽永。

自1981年开始,仙人掌茶多次被评为湖北省的优质名茶。凡来玉泉山观光的游客,必尝此佳茗,饮后赞不绝口。

(2)恩施玉露

产于湖北省恩施市东郊的五峰山。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云雾缭绕,土质深厚肥沃,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但促进了茶叶生长,而且茶树内含的叶绿素、蛋白质、氨基酸和芳香物质,特别丰富,为制造优质的玉露茶创造了天然的条件。远在宋代,这里就已经生产茶叶了。恩施玉露的制作,相传始于清康熙年间,因茶的味道鲜爽,外形翠绿,豪白如玉,格外显露,故名为“玉露”。

玉露茶的品质特点:外形条索紧圆光滑、纤细挺直似针,色泽苍翠绿润。汤色嫩绿明亮,香气清爽,滋味醇和。

(3)中国煎茶

产于浙江、福建、安徽三省,主要销往日本。

中国煎茶的品质特点:外形条索细紧、挺直、呈针状,色泽鲜绿或深绿油润有光泽,冲泡后,有清香,滋味醇和稍涩,茶汤呈浅黄绿色,叶底青绿。

红茶种类

红茶,以适宜制作本品的茶树新梢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艺精制而成。因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得名。

红茶出现于绿茶之后,红茶与绿茶相比,无论外形、色泽,还是香气、滋味都大不相同。首先,加工红茶时,鲜叶不经过杀青,而是先萎凋,使其失掉一部分水分和青草气;接着进行揉捻、发酵,使鲜叶里的化学成份发生变化,从而使绿色变成红色,香气物质由原先的50多种,增至300多种;最后通过适时干燥,使茶叶停止发酵,制成成品茶。

由于红茶制作方法不同,成品茶的品质风格也有所不同,分为工夫红茶、红碎茶和小种红茶。

1.工夫红茶

工夫红茶是我国特有的红茶品种,也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因制造工艺讲究、技术性强而得名。加工中特别强调:发酵时一定要到绿叶变成铜红色才能烘干,而且要烘出香甜浓郁的味道才算恰到好处。我国有19个产茶省,其中有12个省先后生产工夫红茶。我国工夫红茶品种多、产地广。主要工夫红茶花色品种有产于安徽祁门一带的祁红,产于云南西双版纳、临沧、风庆一带的滇红,产于福建闽北一带的闽红,江西一带的宁红,四川的川红,湖北的宜红,湖南的湖红,浙江的越红等。下面向您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工夫红茶。

(1)祁门红茶

主产于安徽省祁门县,是我国传统工夫红茶的珍品。据历史记载,清朝光绪年间,祁门生产绿茶,品质优良,后有安徽黟县人余干臣,从福建回乡经商,仿照闽红试制红茶,并设立茶庄销售,获得成功。由于茶价高,销路好,人们纷纷效仿,逐渐形成了祁门红茶。

祁门县地处安徽南端,境内河流山溪纵横,山势陡峻,林木繁茂,土质肥沃,腐殖质含量较高,结构疏松,透水、透气性好,保水性强。早晚温差大,特别是春夏季节,由于雨雾弥漫,空气极其湿润,日照时间短,使茶树的持嫩期得以延长。

祁红于每年的清明前后至谷雨前采摘,以一芽两叶为主,其制作除基本的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的初制过程,还要经过挑选、筛分、审评、提选、分级、复火、拼配等精制工序,才能形成形质兼优的成品茶。

在国际市场上把“祁红”和印度大吉岭茶、斯里兰卡乌伐红茶并列为世界公认的三大高香茶,并将祁红誉为“王子茶”、“茶中英豪”、“群芳最”。

祁门红茶的品质特点:外形条索紧细秀长,芽毫显露,锋苗秀丽,色泽乌润,汤色明艳清澈,叶底鲜红明亮,香气浓郁高长,似蜜糖香,又似蕴含兰花香,滋味醇厚,回味持久,在国际市场上被誉为“祁门香”。

(2)滇红工夫

简称滇红,产于云南南部与西南的临沧、保山、风庆、勐海、昌宁、云县等地。

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主要茶产区所处位置被科学家称为“生物优生地带”。境内山岭纵横,河谷渊深,地貌错综复杂。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5~18℃之间,昼夜温差平均超过10℃以上。雨量充沛,常年云雾缭绕。森林茂盛,落叶枯草形成深厚的腐殖层。土壤肥沃疏松,茶树芽壮叶肥,即使长到5—6片叶,仍质软而嫩。

滇红工夫因采制时期不同,其品质具有季节性变化。一般春茶较好,夏茶稍差,秋茶最差。春茶条索肥壮,身骨重实,净度好,叶底嫩匀。夏茶正值雨季,茶叶生长快,虽芽毫显露,但净度较低,叶底较硬。秋茶因茶树生长代谢作用转弱,成茶身骨轻,净度低,嫩度差。

滇红茸毫显露为其品质的一大特点。其毫色可分为淡黄、菊黄、金黄等类。产于凤庆、云县、昌宁等地的滇红,毫色多呈菊黄色;产于勐海、临沧、普文、双江等地的滇红,毫色多呈金黄色。同一茶园春季采制的一般毫色较浅,夏茶较深。

滇红的品质特点:条索肥壮紧结、重实匀整,色泽乌润,茸毫特多。香气浓郁,但因产地不同,香气有所差别,一般以滇西的云县、昌宁、凤庆所产为好,不但香气高长,而且带有花香。而滋味则以滇南的工夫红茶为佳,具有滋味醇厚、刺激性强的特点。

(3)宁红工夫

宁红工夫是我国最早的工夫红茶之一,主要产于江西省修水县。修水产茶距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宁红的制作始于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年),清光绪十八年(1893年)宁红已成为著名红茶,大量外销。光绪三十年(1904年)宁红被列为贡品。

宁红茶产区峰峦叠嶂,林木苍翠,雨量充沛,土质肥厚,气候温和,在春夏之间,正当茶树发芽之时,常云凝深谷,雾罩山岗,浓雾日达80~100天,相对湿度80%左右,茶树生长根深叶茂,茶芽肥硕,叶肉厚软,内含化学成份丰富。

宁红的品质特点:条索紧结,圆直多毫,锋苗挺拔,略显红筋,乌黑油润,汤色浓亮红艳,滋味醇厚甜和,香高持久似祁红。

(4)川红工夫

产于四川省宜宾等地,是二十世纪50年代产生的工夫红茶,是我国高品质工夫红茶中的后起之秀,以色、香、味、形俱佳而畅销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