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山海经》学生活
23242500000012

第12章 东山经(2)

诸钩山

原文

又南水行五百里,曰诸钩之山,无草木,多沙石。是山也,广员百里,多寐鱼。

译文

岐山再往南经五百里水路,就到了诸钩山。这座山上光秃秃的,寸草不生,遍地是沙子和石头。这座山方圆百里,山中有水,水中有很多寐鱼。

中父山

原文

又南水行七百里,曰中父之山,无草木,多沙。

译文

诸钩山再往南经七百里水路,就到了中父山。这座山上光秃秃的,遍地沙石,寸草不生。

胡射山

原文

又东水行千里,曰胡射之山,无草木,多沙石。

译文

中父山再往东经一千里水路,就到了胡射山。这座山很荒凉,没有一草一木,遍地都是沙子和石头。

孟子山

原文

又南水行七百里,曰孟子之山,其木多梓桐,多桃李,其草多菌浦,其兽多糜鹿。是山也,广员百里。其上有水出焉,名曰碧阳,其中多鳣鲔。

译文

胡射山再往南经七百里水路,就到了孟子山。山上生长着梓树、桐树、桃树、李树以及菌类植物和蒲草,生长的野兽主要是麋鹿。这座山方圆达百里。山上有水流出,这就是碧阳水,水中有很多黄金和金枪鱼。

跂踵山

原文

又南水行五百里,曰流沙,行五百里,有山焉,曰跂踵之山,广员二百里,无草木,有大蛇,其上多玉。有水焉,广员四十里皆涌,其名曰深泽,其中多蠵。有鱼焉,其状如鲤。而六足鸟尾,名曰鱼合鱼合之鱼,其名自。

译文

孟子山再往南经五百里水路,是一片流沙地,再走五百里,便到了跂踵山。这座山方圆二百里,山上光秃秃的,没有一草一木,但有很多巨蛇出没。山上还有很多玉石。这座山上有个大泽,方圆约四十里,都是从地下奔涌而出的水。这个大泽名叫深泽,泽里有很多蠵龟。水中还有种鱼,形状似鲤鱼,但长有六只爪,尾似鸟尾,这种鱼名叫鱼合鱼合(hé音蛤)鱼。这种鱼不时发出叫声,就像叫喊自己的名字。

踇隅山

原文

又南水行九百里,曰踇隅之山,其上多草木,多金玉,多赭。有兽焉,其状如牛而马尾,名曰精精,其呜自。

译文

跂踵山再往南行九百里水路,就到了踇(měi)隅山。这座山上有很多草木,还有很多金矿石、玉石,以及红色的土。山上还有一种兽,身形似牛,但尾巴似马。它名叫精精,就是根据它的叫声起的。

无皋山

原文

又南水行五百里,流沙三百里,至于无皋之山,南望幼海,东望榑木,无草木,多风。是山也,广员百里。

凡东次三经之首,自尸胡之山至于无皋之山,凡九山,六千九百里。其神状皆人身而羊角。其祠:用一牡羊,米用黍。是神也,见则风雨水为败。

译文

踇隅山再往南行五百里水路、三百里流沙,就到了无皋山。站在无皋山巅,行往南可远眺幼海,往东可远眺扶桑。无皋山上寸草不生,经常刮风,黄沙弥漫,这座山方圆达百里左右。

综观东山第三列山系,北自尸胡山,南到无皋山,总计九座山,绵延六千九百里。这九座山的山神,身形都似人,但都长有羊角。祭祀这些山神时,牲畜用一只公羊,精米用黍米。这九座山的山神,一旦什么时候出现,就会有暴风骤雨,就会有水灾毁坏农作物。

北号山

原文

又东次四经之首,曰北号之山,临于北海。有木焉,其状如杨,赤华,其实如枣而无核,其味酸甘,食之不疟。食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海。有兽焉,其状如狼,赤首鼠目,其音如豚,名曰猲狙,是食人。有鸟焉,其状如鸡而白首,鼠足而虎爪,其名曰鬿雀,亦食人。

译文

东部第四列山系最北端的山名叫北号山。这座山濒临北海。山上生长有一种树木,形状似杨树,花是红色的,果实似枣,但果实里没长核,味道酸中带甜,吃了这种果实就可以防治疟疾。食水就发源于北号山,从山涧流出后便向东北流入大海。北号山上有一种野兽,身形似狼,脑袋是红色的,眼睛似鼠,不时发出如小猪一样的叫声。这种野兽名叫猲(xié)狙(jū音居)。这是一种吃人兽。北号山上还生长有一种鸟,身形似鸡,脑袋是白色的,脚似鼠,爪子似虎。这种鸟名叫鬿(qí音祈)雀。这种鸟也吃人。

旄山

原文

又南三百里,曰旄山,无草木。苍体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展水,其中多鱼,其状如鲤而大首,食者不疣。

译文

北号山再往南三百里有座山,名叫旄山。这座山上连一棵草都没有,光秃秃的。苍体水就发源于这座山,流出山涧后便向西流入展水。苍体水中有很多(qiū)鱼。这种鱼形似鲤鱼,鱼头较大。人吃了这种鱼就不会长赘疣。

东始山

原文

又南三百二十里,曰东始之山,上多苍玉。有木焉,其状如杨而赤理,其汁如血,不实,其名曰芑,可以服马,泚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海,其中多美贝,多茈鱼,其状如鲋,一首而十身,其臭如蘪芜,食之不米费。

译文

旄山南邻东始山,相距二百三十里。东始山上有很多苍玉。山上生长有一种树木,形状似杨树,纹理是红色的,从树干中流出的汗似血一样。这种树没有果实。树名叫杞,流出的树汁可以用来涂在马身上以使马驯服。泚水就发源于这座山,流出山涧后便向东北流去,汇入大海。泚水中有很多壳纹好看的贝,还有一种紫色的鱼,形似鲋鱼,长有一只脑袋却有十个身子,身上散发出一种香气,人吃了这种鱼可以医好米费病。

女烝山

原文

又东南三百里,曰女烝之山,其上无草木,石膏水出焉,而西流注于鬲水,其中多薄鱼,其状如鳣鱼而一目,其音如欧,见则天下大旱。

译文

东始山再往东南三百里有座山,名叫女烝(zhēng)山。这座山上光秃秃的,没生长一草一木。石膏水就发源于这座山,流出山涧后便往西流去,汇入鬲(lì)水。石膏水中有很多薄鱼,形状很像黄鳝,但只长有一只眼睛,不时发出如人呕吐的声音。一旦发现这种鱼,便预示天下将有大旱出现。

钦山

原文

又东南二百里,曰钦山,多金玉而无石。师水出焉,而北流注于皋泽,其中多鱼,多文贝。有善焉,其状如豚而有牙,其名曰当康,其鸣自叫,见则天下大穰。

译文

女烝山再往东南二百里有座山,名叫钦山。这座山上没有普通的石头,但有很多金矿石和玉石。师水就发源于这座山。师水流出山涧后便向北流入皋泽。师水中有很多鱼,还有很多带有花纹的贝。钦山上生长有一种野兽,形似小猪,长着牙,它名叫当康,叫声就像在叫自己的名字。这种野兽一旦出现,就预示天下将有好收成。

子桐山

原文

又东南二百里,曰子桐之山。子桐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余如之泽。其中多鱼骨鱼,其状如鱼而鸟翼,出入有光。其音如鸳鸯,见则天下大旱。

译文

钦山再往东南二百里有座山,名叫子桐山。子桐水就发源于这座山,流出山涧后便向西流入余如泽。子桐水中有很多鱼骨鱼。这种鱼长有一对鸟翅膀,在水面飞上飞下,且闪闪发光,不时还发出如鸳鸯一样的叫声。这种鱼一旦出现,便预示有严重的旱灾出现。

剡山

原文

又东北二百里,曰剡山,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彘而人面。黄身而赤尾,其名曰合窳,其音如婴儿,是兽也,食人,亦食虫蛇,见则天下大水。

译文

子桐山再往东北二百里有座山,名叫剡(shàn音扇)山。这座山上有很多金矿石和玉石。这座山上有一种野兽,身形似猪,但长着一副人样的面孔,全身是黄色的,尾巴是红色的,这种野兽名叫合窳(yǚ音禹),叫声如婴儿哭声。这是一种吃人兽,也吃虫和蛇。这种野兽一旦出现,天下将有严重水灾危害百姓。

太山

原文

又东北二百里,曰太山,上多金玉,帧木。有兽焉,其状如牛而白首,一目而蛇尾,其名曰蜚,行水则竭,行草则死,见则天下大疫,钩水出焉,而北流注于劳水,其中多鱼。

凡东次四经之首,自北号之山至于太山,凡八山,一千七百二十里。

译文

剡山东邻太山,相距二百里。太山上有很多金矿石和玉石,还生长有很多桢树。山上有一种野兽,身形似牛,脑袋是白色的,只长有一只眼睛,尾巴似蛇。它名叫斐(fěi)。这种野兽在水中行走,水便要枯竭;在草中行走,草便会枯死。它一旦出现,天下便将发生瘟疫灾害。钩水就发源于大山上,从山涧流出后便向北流去,汇入劳水。钩水中有很多鱼。

综观东部第四列山系,自北号山至太山,共计八座山,绵延一千七百二十里。

以上所述东部山系,共计四十六座山,绵延一万八千八百六十里。

活学活用

关于《东山经》的地理位置,似乎没有明确的特征指示它的方位,无法确定它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也无法确定它在南方还是在北方(里面偶尔会有提及北海)。

在蛛丝马迹之中,我们找到了一个极端古怪的例证,然而我已经没有勇气给这个例证下一个结论。东次二经“余峨之山。有兽焉,其状如菟而鸟类喙,鸱目蛇尾,见人则眠,名犰狳,其鸣自,见则螽蝗为败”。

存在两种犰狳,一种是分布于美洲的贫齿目犰狳科(Armadillo),见过Armadillo的人会不约而同地有种感觉,这小东西的确很像兔子,尤其是一对长耳朵。另一种是记载于东山经中的犰狳。山经中的犰狳与Armadillo是如此地惟妙惟肖,体形像兔子,一个尖嘴,一条像蛇一样的尾巴,甚至连习性也与Armadillo不差分毫。Armadillo是种有甲的动物,一旦遇到危险,它就会缩成一团,这岂不是惟妙惟肖的“见人则眠”?

有很多人认为犰狳可能是一种穿山甲,实际上穿山甲怎么看都不像兔子,因为它没有兔子一样的耳朵,体形差距也比较大。

那么,是谁把Armadillo翻译成“犰狳”的?这个问题极度艰难,我在耗费几个月的时间后不得不放弃追问。始作俑者大概是1922年出版的《动物学大辞典》(杜亚泉主编,此人是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一书的编者,由于年代错裂,资料匮乏,已经无从考证。

另外一个比较新鲜的论点是一个英国人、英国前海军军官、业余历史学家孟席斯(Gavin.Merlzies)提出的,他的观点是“郑和先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他有一些非常有趣的证据,“郑和从1405~1433年间7次远航,1430年出版的《异域图志》中画有各大洲特有的动物,如印度的狮子和大象、非洲的斑马和长颈鹿、南美的犰狳、美洲豹和磨齿兽”。

不幸的是,我没有机会见到《异域图志》中犰狳的画像,所以孟席斯的观点无法成为我的证据。

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尴尬,我们老祖宗的《山海经》记述了一种亚洲大陆上不存在的类似Arnxadillo的小动物,这绝对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要么我们这块大地上曾经存在过那种类似兔子的小东西,要么我们的老祖宗莫名其妙地去美洲考察过。

无独有偶的是,一位类似旅游者的美国人亨利·艾特·墨兹,她徒步走过了一条条山脉,得出一个怪异的结论,她说东山经在美洲。(详见其《淡淡的墨痕》,即《PALEINK》,中文译著名为《几近褪色的记录》。)

第一列山脉,起自今美国怀俄明州,至得克萨斯的格兰德河止,共12座山。将古华里换算为英里,与《东山经》中第一列山的距离完全相符。

第二列山脉,起于加拿大的曼尼托巴的温尼泊,止于墨西哥的马萨特兰,共17座山。距离与《东山经》第二列山脉相合。

第三列山脉是沿海岸山脉的太平洋沿岸,完全走太平洋海岸,起于阿拉斯加的怀尔沃德山,至加州的圣巴巴拉,共9座山。距离也与《东山经》所列第三条山脉相符。

第四列山脉,起于华盛顿州的雷尼尔火山,经俄勒冈州到内华达州北部,共8座山,距离与《东山经》第四列山相合。

对照中国地图出版社的《最新世界地图集》,可以认为亨利艾特·墨兹的考证基本上是符合东山经的。不过东山经第一列山脉,亨利艾特·墨兹承认有将近200英里的误差,不是完全相符的,而这段译文有些不太准确。我认为亨利·艾特·墨兹的考证是错误的,我大致估计在阿拉斯加的布鲁克斯山脉,山脉总长八百余公里,与东次四经“八山,一千七百二十里”相符,而且山脉走势基本上是东南方向,与《山海经》相符,最重要的是“东次四经之首,曰北号之山,临于北海”。亨利艾特·墨兹认为起始于华盛顿州,这和“临于北海”是相悖的。顺便再重申一次我们不断提及过的犰狳,它只产于美洲。(注:地图集中的山名(译音)与亨利艾特·墨兹标注的山名(译音)稍有差距,不过还是可以很容易看明白的。)

另外,在东次三经中,这几乎是一个航海或者水运的经典案例,“南水行八百里,曰岐山”、“南水行七百里,曰诸之山”、“南水行七百里,曰中父之山”、“东水行千里,曰胡射之山”、“南水行七百里,曰孟子之山”。

“凡九山,六千九百里”,完全是水行,古人简直在毫不掩饰地展示他们在水运方面的高超技巧。他们是用竹筏子航行千里吗?他们是顺水漂流吗?还是他们在梦中神游见到了类似小兔子的动物?

也许保持沉默是我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