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坛经》学生活
23244300000051

第51章 付嘱流通(4)

师言:“汝等谛听,后代迷人,若识众生,即是佛性;若不识众生,万劫觅佛难逢。吾今教汝,识自心众生,见自心佛性。欲求见佛,但识众生。只为众生迷佛,非是佛迷众生。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汝等心若险曲,即佛在众生中;一念平直,即是众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汝等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故经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吾今留一偈,与汝等别,名‘自性真佛偈’。后代之人识此偈意,自见本心,自成佛性。”偈曰……

【释讲】

开元元年八月三日,惠能大师于国恩寺斋毕,对众人道:“大家按大小次序坐好,我跟你们告别。”这师父很慈悲喔。法海很会请法,问道:“师父留什么法给后代,让子孙得见佛性?”惠能一如往常快人快语,简单说道:“汝等谛听,后代心迷之人,如能识得众生,即是佛性。”我们现在是众生、是迷人,是迷惑颠倒的凡夫,一学佛,就一直追求佛性,结果不但连佛性没弄清楚,连迷惑颠倒的众生也不认识。

【活学活用】

想得智慧,先把无明看清楚,无明是什么?你想了解佛性的话,先认识众生——众生为何迷惑颠倒?何谓迷惑颠倒?他为什么是个众生?众生是什么?先把错误的环境弄清楚,觉悟是什么自然就清楚了。你连迷惑颠倒都不知,怎么去了解觉悟呢?迷惑颠倒没弄清楚,即使把觉悟的东西给你,你也把它变成迷惑颠倒了。所以惠能才说“若识众生”,若能识得众生为何,便知佛性为何。并非离开众生另外有佛性,亦非众生在佛性之外,没有!虽是无明,无明不离觉性,迷惑颠倒不离真如,都在法界内。

假如你不认识众生,不知道众生为何,“万劫觅佛难逢”,纵经千万劫想要与佛相遇,你也找不到。想要见佛闻法很简单,先弄清楚自己现在为何是迷惑颠倒的众生。

“吾今教汝”,现在我教你们,“识自心众生,见自心佛性”,这个“识”即是了解,必须能见到、了解到自心众生、自心佛性。“欲求见佛,但识众生”,只要认识众生,就可以见到佛了。“只为众生迷佛,非是佛迷众生。”所以说,我们迷惑颠倒,即使到得了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也会变成娑婆。

“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己若能悟得自性,那么众生即是佛了;自性若迷,佛便是众生,所以不要迷了自性。谈修行,第一件事,即为“引出佛性”;发心,发什么心?发引出佛性之心。看能否引出佛性?将迷掉的那部分引出来,使之不迷,那便是佛了;你原本是佛,可是迷掉了,那就变成众生。

“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能否感受到自性平等?能,众生即佛;你为人邪险,脑筋一动,就有害人的歪念头,那就是众生。“汝等心若险曲,即佛在众生中;一念平直,即是众生成佛。”心若是弯弯曲曲的,那么佛就迷了、不在了,变众生了。“一念平直”即是直心,众生便成佛了。这些都指出最关键之处,你说深,其实也不深,说出来人人皆知,说它简单,却又做不到。这真的是感受的层面。

“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我们心地本来就是佛,自佛才是真佛。不假外求啊!外面找的佛,都是成住坏空、生住异灭的。譬如外在有个极乐世界,那个极乐绝对是成住坏空,而自性所显现的世界,绝对是华藏世界,那是真如的一真法界,无有成住坏空。你称它为常寂光土,或称华藏世界、一真法界都好,它是不坏的,那才是真正的永恒。

“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你若没有佛心,能到哪里求真佛呢?向外求就不对了。“汝等自心是佛,更莫狐疑”,他老人家对着我们执迷众生开示,所以说“你们(汝等)”,而我现在跟大家说,只能用“我们”,我们自心是佛,不要再怀疑了。

“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向外,没有一物能够建立,都是我们的心生万种法。“故经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生灭皆由心,能够不生不灭那就对了。外无一物而能建立,那你看,心生心灭是什么?就是刚才讲过的,物我一对立,主客体一对立,就生了;将那客体灭了,认为这样就没了,主客体就不对立了?不对!凡夫都这么做,既然台北空气污染、水污染,于是跑远一点,这就是想把外境灭掉。有没有办法灭呢?绝对没办法,因为你换了地方,心又生了,一定再产生不如意的事。心与尘境接触时,假如能够不生对立的客体性存在,那就一切都没了,不生不灭;因为不生,那个“生”是指造成对立现象。

我们脑筋专门在制造对立,那么能否不制造对立?那就不要用脑筋。所以说,要由“知道”转入用“生命感受”,才能够交融,那时候不对立。脑筋见到任何事一定会去区别、分别,如此才好记忆;脑筋是记忆用的,你不分别,它无法记忆,就像文件不加以分类,电脑无法储存一样。脑筋专门储存,但用生命感受就不同了。感受过了就好,就像出外旅游,见到极致的景色,马上去感受它,感受即可,换了情境,那就换嘛!

可是用脑筋的话,就非得看个仔细,弄清楚为什么这么美、这么舒服?流水声特别清澈,你马上反应:“哎呀!什么都带,就是没带录音机。”你拿着照相机、摄影机,拼命捕捉、记录,那都是脑筋的活动。倘若静静在那边听、在那边看:“这朵花之所以漂亮,是因为……哎哟!这朵怎么突然开了,它也很高兴喔……”用这种推理,也属脑筋活动。脑筋用太多,生命会萎缩,那毫无意义。修行让我们认知到这一点。

你能否停下来,不加以分别,纯然用生命去迎接,然后让整个情境变成生命的一部分?这时你消失了,物我之间不再有隔阂了,于是生命能量增长了。那个增长不是慢慢来的,而有如爆炸般地整个展开,我们的生命将幡然改观,是谓脱胎换骨。

生、灭就是指不在根、尘间产生对立性,没有那个界限。这世界之所以麻烦,就是有那个界限,所以我们这世界有须弥山,极乐世界没有须弥山。极乐世界不是《无量寿经》上所说的那些东西,若用识性去分别,也弄错了。极乐世界没有须弥山,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产生分别意识作用,所以极乐世界没有须弥山。我们这个世界,须弥山就在你、我之间,在你、我的界限与对立上。

【智慧金言】

极乐在哪里?就在此处——根尘相接,不产生隔阂障碍,不生物、我对立。“不生不灭”四个字很简单,生了就灭,不生就不灭,任谁都懂,但就是不懂其中的情境。

“吾今留一偈,与汝等别”,这个礼物相当好,能跟随这位师父真不错。“名《自性真佛偈》。后代之人识此偈意,自见本心,自成佛性。”他所说的成佛关键都靠自己。不管是谁,能够认识这个偈的本意,就自见本心、自成佛性,不必靠他人了。自己悟,自己成,不要想“师父走了,以后靠谁?”靠你自己啊!

8.是魔是佛看自心

【原文】

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见三毒是魔王;

邪迷之时魔在舍,正见之时佛在堂。

性中邪见三毒生,即是魔王来住舍;

正见自除三毒心,魔变成佛真无假。

【释讲】

惠能大师这偈子可以写成座右铭,浅显又白话,而且文字转得真美。

【活学活用】

“真如自性是真佛”,这是个总说、总定义。“邪见三毒是魔王”,此为演变出来的反面。我们如果邪迷,魔就到了,正见时,佛即在旁;佛、魔皆由自己做。“性中邪见三毒生,即是魔王来住舍”,你有邪见,三毒便产生,魔王就来了。“正见自除三毒心,魔变成佛真无假”,正见当中将三毒祛除,这时魔就变佛了。但必须自己除,不是叫佛来帮你除。所以是魔、是佛,端看自心。

9.不要一直向外追求

【原文】

法身报身及化身,三身本来是一身;

若向性中能自见,即是成佛菩提因。

本从化身生净性,净性常在化身中;

性使化身行正道,当来圆满真无穷。

【释讲】

你要成佛,关键在这里——你能不能向自性中,自己找到自性。不要一直向外追求,那都叫外道。向自性里面追求,能自己见到的话,就是成佛的菩提因。“本从化身生净性”,“化身”是指我们这个色身,清净的本性常在化身之中;你别以为这色身臭皮囊没什么用,就尽量虐待它,高兴时一天吃三餐,不高兴时一餐都不吃,甚至任凭它受风吹雨淋。净性常在化身中,所以不要虐待它喔!

【活学活用】

修行,一定得掌握住分寸,切莫扭曲人性。能自我约束并没有错,它可让人不产生贪欲,然而并不是要把自己虐待得不成人形。端庄不是很好吗?不要扭曲掉了。

“性使化身行正道,当来圆满真无穷。”你能在目前这个色身、化身上来行正道的话,当来圆满真无穷。

淫性本是净性因,除淫即是净性身;

性中各自离五欲,见性剁那即是真。

“淫性”指贪欲,在此则泛指一切贪瞋痴。这三毒之性,原本皆为净性之因。这种讲法,比较容易容易产生语言上的错觉,应该说:淫性、三毒之性也不离觉性,三毒只是外显的相,它并未离开觉性、本觉。本觉被压抑后所现出来的种种怪相,包括三毒,通通未离本觉。以垃圾为例,又臭又脏,是没用的东西,任谁看到都会头大,谁能整理好,谁就是大功臣。它可说是人见人厌,但它不离地球。总不可能收集所有垃圾,丢到外太空去罢?垃圾在地球做个转换之后,又变成了我们的依据。大地不离垃圾,垃圾经过腐化还原成大地,又变成万物滋养之所。说不定我们这色身前辈子还是垃圾呢!所以垃圾不离地球这个本体。同样的,显现出来的贪瞋痴,你一转,它就是净性了,此即不离本觉之意。“除淫即是净性身”,能够将不当的相除掉,就变成净性身了。

“性中各自离五欲,见性刹那即是真。”后面这两句话,就如刚才所举的例子,一旦贪着对立,五欲便生;只要不生对立,五欲便离开。

今生若遇顿教门,忽悟自性见世尊;

若欲修行觅作佛,不知何处拟求真。

若能心中自见真,有真即是成佛因;

不见自性外觅佛,起心总是大痴人。

现在遇到这个顿教,忽悟自性,那就可以见到世尊。“若欲修行觅作佛”,假如你想修行来作佛,那就应该知道怎么处理了。假如不知怎么修,“若能心中自见真”,他最后还是谈到自心里面来,自己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