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我们为你取个法号之后,你能否自行另取?可以。我们有内号、外号,你可以再取一个喜欢的名字。就像父亲为我们取的名字是用在身份证上的,而你学来学去之后,喜欢再弄个“老禅”或“不禅”的名号也行,端看己意。像弘一大师有百来个名字,他每题一个词,就取一个名,那都是外号,无所谓,而其内号便是“弘一”,此外还可另起别号。外号本是要让众人知晓的,内号则不予人知,至于另取的别号可以很多,如“八大山人”等等。像我自称大华严寺的“老园丁”,其他还有很多小园丁喔!名字可以就与你相印的部分去取,如前面所提的“菩提本无树”那般,你悟得的自己怎么取都可以,但在传灯上,一定要能延续下去。
接着简单谈一下五祖这一偈:“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因为以后较少用到这种偈子。这种传灯的偈子,说实在的,是果位上的境界,我们因地人还没开悟,往往摸不着边,不过我可以稍微解释其意义。“因地果还生”是讲因果,讲因之时便有果了,直接讲,即是因果同时之意,所以“有情来下种”是种因啊!一种因就有果了。既然前面讲“有情来下种”,下面就讲“无情既无种”,这叫“双破”,禅宗很重视这种语言表示法。
因为一讲“有情”,怕大家执著于“有”,所以忍大师就讲“无情”;既讲“下种”,他又用“无种”,将两个都破了,那到底是有还是无?自己去悟!讲“有”,你会著“有”,讲“无”,你会著“空”,但“空”、“有”两边都不对,必须双破,然后存一个中道。我们现在不开悟,一双破,两边都没啦,怎么办?所以遇有“双破”时,必须自己意会,才是关键。学佛,便是学那个方法,而非背偈诵、记意思,意义懂不懂无所谓,必须先了解其语言表达及使用方法为何,并且抓得到,将来便可常常运用。常运用并非表示有成就,但运用来训练开悟,会很快。一旦明其表示的方法后,要契入那个境界就快了,否则你会觉得:“禅宗老是讲那些!都听不懂!”
接着看第四句“无性亦无生”。前面讲“因地果还生”,是“有生”啊!所以忍大师再讲“无生”。至于为何说“无性”呢?因为惠能前面提到“何期自性”,此即表示“有自性”,所以忍大师说“无性”。因为有自性,才有“因地果还生”,所以忍大师用“无性亦无生”,如此便是破“因地”跟“还生”。后面三、四句即双破前面一、二句,这是禅宗常用的语意表达法,中观的理论也常举用。《心经》中谈到“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也是双破。“不生”,就应该有灭,可是它却是“不灭”;“不净”,应该有垢啊,但也“不垢”;“不增”,应该有减啊,可是它“不减”。这就是双破法,增减双破、净垢双破、生灭双破,让我们不产生执著。佛法很重视这种表达方式,各位能否体会呢?
【活学活用】
这是一种表达方式,学佛也在于学这个方法。当然方法有很多,现在解明后,希望各位能学得此方法的历练,将日常生活中、世间法中会执著的心性和习气,都借此破除掉。世间人常用二分法,譬如说:“夫妻恩爱是不好的。”这代表夫妻就得吵架吗?夫妻吵架是不对的,而夫妻恩爱,以世间法来看虽然很好,但过于恩爱会放不下,对于出离、了脱生死是个障碍。因此,慢慢体会佛法为何用双破,是为了避免你执著于任何一边。佛法“无边”啊!不是指佛法高远不见边际,而是不著右边,亦不著左边,两边都不执著。
你说,“不著有,不著空,那我停在中道上面可否?”若停在中道,即等于空有放一边,中道又放一边了,你仍旧执持一边啊!就连这样的两边还要再破掉,甚至“那我还要怎么办?”这句话、这个想法也不能执著。记得喔!空有两边都不执著,然后空有一边、中道一边的两边也不能执著,乃至于“不能执著”的这句话,也不能执著,甚至此语亦不受,最后这句话都不算。
自己去参吧!要这般一直历练进去,才能体会到佛法的精微之处、精华所在。心灵的东西绝非三言两语就能帮你打通,否则你的根基去惠能也不远了。问题是我们搞了老半天,光是“佛法”两字都解释不出来!
【智慧金言】
惠能直接契入本性,而祖师亦当下与他印证,这两人的交易很公平啊,对不对?神秀在忍大师身边这么久,仍无得道,即使告诉他此偈,他大概也不甚懂。他或许会觉得很奇怪:“怎么前面那样讲,后面却又这样讲?”纵使将意思搞通了,搞通的也只是意思而已,真正要的是那个方法、境界,也就是“何期自性”的那个境界。
22.自悟自解
【原文】
祖复曰:“昔达摩大师初来此土,人未之信,故传此衣,以为信体,代代相承。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惟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衣为争端,止汝勿传。若传此衣,命如悬丝。汝须速去,恐人害汝。”
能曰:“向甚处去?”
祖云:“逢怀则止,遇会则藏。”
惠能三更领得衣钵,云:“能本是南中人,久不知此山路,如何出得江口?”
五祖言:“汝不须忧,吾自送汝。”
祖相送直至九江,驿边有一只船子,祖令惠能上船,五祖把橹自摇。惠能言:“请和尚坐,弟子合摇橹。”五祖云:“合是吾渡汝。”能云:“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度名虽一,用处不同。惠能生在边方,语音不正。蒙师付法,今已得悟,只合自性自度。”
祖云:“如是如是。以后佛法,由汝大行。汝去三年,吾方逝世。汝今好去,努力向南。不宜速说,佛法难起。”
【释讲】
忍大师将偈子传给惠能以后,接着说:以前达摩大师初到此地,一般人都不信他的法,“故传此衣,以为信体,代代相承。”稍微留意一下,虽然《坛经》这里写“信体”,但应该要说信的“相”,因为“衣”不是本体,只是一个形相、代表而已。因为大家都不信,达摩大师便用“衣”来做一个代表,称为“信体”,勉强说得过去,但应该是一种表相而已,如此代代相传。“法则以心传心”,至于论法,就要“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这句很重要而且很麻烦,很多人喜欢“以心传心”这句话,由于无所根据,所以也可自言某某将心传给我了,问题在于“自悟自解”,自己要去悟得。
某次餐会,有人介绍一个名为“宇宙能”的会,说他们能助人打通穴道,七个穴道可以打通六个,只有一穴不通。这可真是一窍不通喔!我感觉到,这在佛法中确实是件很麻烦的事。一个人若想道业有成,本应拥有健康的身体,这是一般人都接受的观念,但也往往因此本末倒置,为维护色身而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假如利用修道以外的时间来训练,并不为过,所以佛门中有个“出坡”,目的不在于生产,而在于运动,让大家劳动一下筋骨。然而,假如只为健康而放弃修行,那就不对了。
【活学活用】
有个好身体的确便于修行,可将它视为助缘,但切勿把追求健康的身体当成究竟的目标。身体再坏也能修行,端看你的愿力啊!有将死之人发大宏愿:“只要让我活过来,将此身心奉尘刹。”结果病马上好了,死都死不掉,还怕什么病啊!愈怕死的愈容易死。人到头来总要死,不可能怕死就不必死,那人人都怕死就好了嘛!我们对这点要有所认识,但不容易啊!所以这个“自悟自解”,以此为例,将它开展来看,好多地方我们可能都误会了。
譬如,刚才提到《金刚经》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不论古今,未见性之人都能说上这么一两句。研究科学的人也喜欢这样说:“这张桌子看似静静地都没动,其实它的分子已经开始变化,五百年后就会坏掉。”然而经过五百年,它还屹立不摇,你倒是先坏了!到底哪个才是如梦幻泡影?这种依附科学方法的解释不真实。的确,在时间的洪流里,不管经过多长远,总是不离成、住、坏、空,但这是世间的推理,而佛法所讲的,即刚才提的那种情况,为何如梦幻泡影?因为没有进入实相境界,你从表相上,五根接触五尘境界,马上交给第六、第七、第八意识,如此循环而得的答案,根本是六、七、八识的产物,和本来那个东西已毫无关系,你所看到的“它”,已沦为影子了。
进入未开灯的屋子里,你说:“乌漆抹黑的,什么都看不到。”这可是第一个妄语喔!你看到一片漆黑,竟还说没看到?灯光打开后,你说:“桌子、椅子、蒲团、佛像、壁画,都看到了。”这是第二个妄语。事实上你看到了吗?根本没有!不管你有没有看到它,它本来就在那里,你看到的,只是个影子,它经过你的眼根后,就开始交给第六、第七、第八意识,回过来了,那个东西还在,但没有进入你心里,你看到等于没看到。不管你有没有开灯,它都在那里,你看与不看,根本毫无意义。
这个东西的存在本身就是个因缘组合,而眼根又是另外一个加进去的因缘了,当这两组因缘再重新组合时,是否变成另一组因缘来?这时,要用“慧眼”来看,即智慧之眼。很多佛像额头上有一颗眼睛,那就是慧眼,并非真的多了一个眼睛喔。“慧眼”的作用即在于观照、照住、照见,当这组因缘与眼根的因缘相接触时,能观照得到此众缘和合而生的新生命,那个才叫“实相”。我们现在都没看到实相,只看到它这组因缘所抛出的影子而已,那个就在我们的六、七、八意识里起作用。
再举一个天文学的例子,方便大家了解。天空的星星,今日利用天文望远镜可以观赏而得,然而星星的本体可能在几十亿年前便已毁灭,而它毁灭之时所投射出来的光,一直在宇宙洪流中向前奔进,现在我们只捕捉到它的光而已。天文学家对此不会感到迷惑,我们却以为它真的是一颗存在的星星,其实它可能早已不在了。七夕所见的牛郎织女星,或许两颗星皆已坏灭,但星光依旧在,如今眼前所见,不知是几十亿甚或几百亿年前所投射出来的光。
我们眼中看到的东西亦复如是,它投射出来的尘相被我们捕捉了,但所捕捉到的只是它的境,一如那个星光,而非其本体。我们现在与面前的花相距甚短,你看到它的“光”与看到其“本身”,并无差别,假如将它移到如星星那般遥远,你看到的只是花所放出来的光而已,这是不是如梦幻泡影?本来就是梦幻泡影!
这一点很多人弄不清楚,为了解释,只好用世间的推理,找了很多世间的例子,如此一来,佛法都讲成世间法了。佛法的目的在于使人觉悟,故觉悟的方法即佛法,我们所说的一切都在于促使你觉悟,你能觉悟至此,才谓之佛法。假如还用世间推理来论,顶多叫科学法。你说:“这块木头放在室内,大概几千年后就会腐烂,假如放在户外风吹雨打,可能几十年就烂掉了。”这是世间法的科学求证,佛法不作这般解释。很多人喜引用科学资料来解释佛经,那是错误的,或许一时之间尚能自圆其说,进而让人接受佛经所言,但这绝非佛法的真谛。
因此,以心传心,必须“自悟自解”,觉悟到真实的部分。解,是了解心灵的部分、了解我们生命的实质性;悟,即悟到宇宙的真理性,此谓“自悟自解”。“以心传心”,并非叫你跪着,把你摸一摸头,帮你加持灌顶,然后由我这边传送能量给你。这叫以手传头啦!自悟自解,是指你内心能了解到生命的真实性,体会到宇宙的真理性;而当徒弟具足自悟自解的能力后,师父再对徒弟的能力与方法予以肯定,就叫“以心传心”。假如对此有所误解、偏差,以邪命当作真理、手段、目标,或把世间的解释当作佛门中的究竟义,师父认为这种方法与能力不对,那就不传心了!
【智慧金言】
“以心传心”,现在话叫“相应”,更流行的用语是“来电”,师徒间能否来电?能来电就是“以心传心”嘛!倘若两人不来电,一个往这边画个圆,一个往那边画个圈,两心不相应,怎么传心?关键在此,而不是怎么传的问题。如同本经文,惠能提出“菩提本无树”一偈及“何其自性本自清净……”等六句,那些都是他所体悟到的,是他自悟自解的能力,当他展现出那般境界后,忍大师再认可其见解与能力,用现代话来说即是:“你讲得对!可以代表我讲经说法,汝意即吾意,有人说你错,叫他来找我。”这就是以心传心!要弄清楚这个意义。
23.依止善知识修学
【原文】
“……自古佛佛惟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衣为争端,止汝勿传。若传此衣,命如悬丝。汝须速去,恐人害汝。”
能曰:“向甚处去?”
祖云:“逢怀则止,遇会则藏。”
【释讲】
“自古”两字是中国的俗话,照文字上解释,当然是“自古以来”,以佛家语言之,即“有佛以来”。“佛佛惟传本体”,佛与佛之间只传本体。“佛佛”,以我们的解释,即觉悟与觉悟只传本体,是觉悟的那个本体在相应于本体。“师师密付本心”,师徒之间互传的便是本心——我的方法、你的方法。
所以,修行大概不离两者:第一,像六祖一样自悟自解,然后找弘忍大师认可。忍大师教了惠能什么吗?大约就只有那晚三更教他而已,弘忍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连《金刚经》的一半都还没讲到,惠能便开悟了!因此可说惠能是自悟自解,忍大师只是由此与他印证:“你那个能力没错,境界是对的。”如此而已。这是第一个方法,端看你有无善根,否则这条路行不通。
第二,必须依止善知识来学,这是一般人修学佛法要走的路。至于如何做呢?这就是关键了。你一旦依止善知识,便必须完全遵照其教导。他教导你什么?就是要将你完全改造。假如你自认慧根足够,属中上根器之人,可以在与他相处时,取其跟你相应的部分。然而,这会变成什么情况呢?你无法就他的本体进行一种转移,而是从这个本体当中分岔出来,这好比是“接枝”的方法。你有那种根性,所以可以另出机杼,另辟蹊径,但你所成就的,不会和原来善知识的那部分一样。接枝,其成就或许会比原来的更好,但有时也不见得完整,利弊得失端看当时的因缘。
最近有一种接枝的水果,长得像桃子,却是李子的皮,吃起来又不好吃,这算不算接得成功?有的接枝很成功,情况不一,端看本身的成就如何。然而,中下以下的人最好将自己彻底摧毁,在善知识的指导下,重新建立一个新的基础,如此一来,所成就的才会与善知识完全一样,他有何成就,你就有何成就。学成以后,你再从这个基础上发挥自己的部分,此时的果实才会更甜。
【活学活用】
依止善知识来修学,可说是当今学佛人的一个正途。现在很难找到像惠能这般,自己早就臻至觉悟边缘,只差一句话便开悟的人。我们碰到的大都是问这类问题:“我在诵经时,为什么笑不停?”我看这人有问题啊!“我在念佛时,却又唱起歌、跳起舞,这样可以吗?”可以啊,至于会不会出问题,自己负责。念佛就念佛,怎会念到唱歌、跳舞去了?你说:“有飞天啦!”当然也对,但飞天只是唱歌,没有说他在念佛啊!若你说极乐世界法音流宣也是如此,那等你到极乐世界再讲嘛!这种人通常自以为此现象是将成就未成就的征兆,就等着忍大师对他说:“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那是“误解”,而非“悟解”。
“密付本心”,其实没什么秘密。世间人一直以为师父藏有秘密,可是教授他人怎能有秘密、怎能藏私呢?社会上传言中国人最会留一手,师父不愿传授绝招,让徒弟永远跟不上自己。那种人不配当师父,只有当傻瓜的份!师父都希望徒弟超越自己,那才有面子嘛!也因此才有所谓传承、宗脉源流等等。如果老是留一手而教出一些窝囊货,那个师父想必也不怎么样。既如此,佛门中怎又确实存在这种不良的情形?这是由于制度上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