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养“帮闲”的事例虽不足取,但他“大才大用,小才小用”,把适当的人放到适当的位置上得到现代经营者的共识。要能够看到人的另一面,要能从人的不好中看出好来,关键是要有一个通达的眼光,要有一副容人的胸怀,简单地说,就是要有一双火眼金睛。
胡雪岩就是这一副将人往好处看心肠。比如他对庞二在上海丝行的档手朱福年,就尽量往好处看。朱福年实在有些心术不正。胡雪岩与庞二已经联手销洋庄,他觉得这票生意一旦做成,庞二与胡雪岩的联盟就将牢不可破,自己在庞二生意上所占的分量就要受到影响,而最终将要受制于胡雪岩。出于保住自己地位的目的,他在这单生意中吃里扒外,暗下绊子要将生意搅“黄”。本来胡雪岩与洋人几番谈判,已经定好了价格,他却自己私自找到洋人,让洋人尽管杀价,他说胡雪岩是一个空架子,做丝生意的本钱都是借来的,需要尽快脱货求现,经不起拖延。他甚至告诉洋人,说新丝已快上市,胡雪岩怕新丝上市之后陈丝跌价,因此,无论洋人开出什么价格,他也会出售,因为他要将自己的陈丝尽快脱手。这样一来,早先谈好的价格,洋人也不认了。这实在是一个吃里扒外的小人。
而且,朱福年还挪用东家的本钱做自己的生意。这种做法,行话叫做“做小货”就更显出他的不地道。他在钱庄开一个私人户头,不时将庞二用于丝行周转的资金,或者收回的货款,先存入自己的帐号,周转一道自己的生意,再调回公家户头,以此自营牟利。“做小货”是生意场上帮人做伙计最犯忌的事情,也是所有商家最痛恨的事情。因为“做小货”是拿东家的银子来运作,赚了钱归自己,而蚀本却是蚀东家。
就是这样一个人,胡雪岩也不愿意敲他的饭碗。当庞二得知朱福年在生意上捣鬼,并且知道他的帐目不清,要彻查他的时候,胡雪岩甚至还回护他。在查出朱福年的问题以后,胡雪岩也没有揪住不放,而是开诚布公,告诉朱福年,过去的事情都不必说了,自己做生意一向抱定有饭大家吃,不但吃饱,还要吃好的宗旨。所以,他决不肯敲别人的饭碗,不过做生意跟打仗一样,须得同心协力,人人肯拼,才会成功。他甚至向朱福年表示:“你倒看得起我,将来愿意跟我一道打天下,只要你们二爷肯放,我欢迎之至。”
胡雪岩如此对待朱福年,自然也是施展自己笼络人才的手腕。但这里也恰好表明胡雪岩并不只是看到朱福年“小人”:行事的一面,他也同时看到他是生意好手的一面。如果他不是生意好手,当初庞二就不会让他在上海全权主事。事实上,在胡雪岩介入庞二的生丝生意之前,庞二在上海的生意,被朱福年打理得井井有条,而且也不断地有所扩展。除此之外,当然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他也相信朱福年不会执迷不悟,也还是一个能够“打落牙齿往肚里咽”的有廉耻的人。
这也即是将人往好里看。胡雪岩说“没有本事才做坏事,有本事一定做好事”,这话当然并不一定对。生活中,有很多做坏事的人,恰恰就是有本事的人。没本事的人,好事做不成,坏事其实也做不大。但胡雪岩由此出发,确定了一个将人往好处看的原则,却是很能给人以启发的。能有将人往好处看的胸怀,才有可能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看出对象的长处。才有可能为自己发现意想不到的可用之才。而且,更重要的,能将人往好处看,还显示着一种容人的胸怀。有这样一种胸怀,也才能不仅能够发现人才,更能留住人才。
陈世龙外号“小和尚”,原是一赌场街头,吃喝玩赌无所不精的“混混”。这样的人在别人眼里自然是不值一提的。郁四就很有些不喜欢他,当胡雪岩提出要将他带在身边帮忙时,他就劝胡雪岩:“你把他带出去要受累。”
但胡雪岩对“小和尚”颇为欣赏,认为他虽不是做档手的材料,却是一个跑外场的好手,因而决意要毅培、再造他。
胡雪岩主要是欣赏“小和尚”的三个优点:
第一,这小伙子很灵活。胡雪岩与”小和尚“认识,其实很偶然——是他在湖州先认识的恒利丝行档手让“小和尚”带他去找郁四,才使他与这小伙子有了一面之缘。但就这一面之缘,胡雪岩发现他与人交接不露怯,对胡雪岩提出的问题,既对答如流,又合适得体。胡雪岩对他的第一印象就是“这后生可以造就”。
第二,这小伙子不吃里扒外。这是胡雪岩在郁四那里了解到的。郁四虽然认为“小和尚”太精,而且吃喝玩赌样样都来,但对他不吃里扒外倒是给了相当公正的评价。而说“小和尚”“太精”,又恰好证明了胡雪岩认为这小伙子很机灵的第一印象不错。
第三,最难得这小伙子还很有血性,说话可以算数。这是胡雪岩自己试出来的。胡雪岩在正式决定将“小和尚”收到自己身边之前,和他谈了一次话,临分手时给了他一张五十两的银票要他拿去随便用。此前,“小和尚”已经答应胡雪岩要戒赌,胡雪岩知道好赌的人身上有钱手就会痒痒,他要试试这小伙子是不是心口如一。“小和尚”虽然忍不住当晚还是到赌场转了一转,但终归还是拒绝了别人的蛊惑没有下场,这一点便更让胡雪岩看重。胡雪岩本来就有一个说法,看一个人怎么样,就是看他说话算不算数。
在胡雪岩看来,一个小伙子吃喝玩赌,都不要紧,只要有上面这三条,也就有了很大的再造的余地。吃喝玩赌,人很滑头,这自然不是什么优点,但他却也从反面说明这个人在场面上还“玩”得转。而他能心口如一,说明他还是有向善之心,这短处也就可以促他改。
掉。比较而言,培养一个人的外场能力,比促一个人改掉毛病要难得多。
胡雪岩就这样把世龙带到了自己的身边,让他跟古应春学“洋文”,让他给自己跑外场,为他撮合了与阿珠的婚事,的确很下了一番功夫和本钱,也终于造就了一个自己生意上的好帮手。
胡雪岩对陈世龙的现造,实在可以给人启发多多:首先,这件事告诉我们,看人不能只看一面,要能从表面的不好看到可以加以顺势改造的地方。其次,要看人的根本,本质不坏,也就有再造的可能。第三,要能因势利导,顺性再造,向他最有发展前途的方向培养。其实,胡雪岩对我们已经多次提到的那个“败家子”刘不才,但是采取的顺性再造的方法。
成功语录:我的奇计也很多,大小由之,大才大用,小才小用,只看对方自己怎么样。
以诚招人,用人不疑
胡雪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就是他具有很强的延揽人才、收服人心的本领。而胡雪岩延揽人才,收服人心的本领,概括起来,首要的一点,也就是“诚”。
胡雪岩也不是一开始就懂得全套的延揽人才、使用人才的技巧的。
比如他对湖州丝行开办起来之后投到自己门下的刘不才、黄仪,就拿不定主意怎样用他们好。刘不才是芙蓉的叔叔,虽然懂药店的生意,胡雪岩也准备开药店,但他为自己管药店,胡雪岩实在不能放心:一是他的经营管理能力有限,二是还怕他旧病复发“拆烂污”。好在他还有一项“长处”,即花花公子的那一套赌玩吃喝的板眼都会。对于胡雪岩来说,虽然也有究竟将他放在那个位置上的问题,但比较而言,对他还好办一点——可以让他替自己去应酬那些富家子弟。对于黄仪,则更麻烦一些。黄仪是胡雪岩在湖州丝行开办时聘请的“档手”。由于当时时间很紧,来不及细致考察,直接就用了他。这个人眼光手腕其实都差了点,用胡雪岩的评价,本事实在有限,且心胸狭窄、办事专横,和在湖州料理丝行生意的老张、陈世龙都相处不好。胡雪岩一向不主张人一不好用用就请他走路,他只是想另请一个丝行档手,而将黄仪带出来跟着自己。但终究用他干什么实在很有些费踌躇。
胡雪岩在苏州巧遇嵇鹤龄,便向嵇鹤龄请教——胡雪岩虽然是一个生意人,但对读书人一向心存敬意,因而也结识了不少读书人朋友。这嵇鹤龄就是一个书读得很不错的书生,很有一些见识,但屡试不第;得了个候补知县的头衔,却由于很有些读书人不奉上的“拗”脾气,因而也从来没有得到过督抚的赏识,从来没有得过什么实缺。胡雪岩在帮王有龄解决平定新城县饥民暴乱的危机时结识了嵇鹤龄,两人也结成了很好的朋友。
有胡雪岩的请教,于是也就有了嵇鹤龄对胡雪岩说的上面引作题记的那番话。
嵇鹤龄的话,涉及到生意场上延揽人才应该注意的三个要点:
第一,要在内心明确人才对于自己的重要,这也就是“有钱没有用,要有人。”
第二,自己不会做生意不要紧,要懂得敬重人。有那些懂行的人诚心诚意帮助自己,即使自己不是一个商人,也能做出大生意。这也就是“自己不懂不要紧,只要敬重懂得的人。”
第三,不怕用人没有本事,关键要能博得一个肯用人的名声,有了这一个名声,就不愁揽不到有本事的人。这也就是“用的人没有本事不妨,只要肯用人的名声传出去,自会有有本事的好人,投到门下来”。
嵇鹤龄虽不是生意人,但凭他读书人对于世道人心的明达,确实说到了延揽人才的最重要的三个原则。从用人者主观上来说,只有从思想上、理性上明确了人才对于自己的重要,才会真正去理解人、重视人,才会去下功夫研究如何用人,去动心思思谋怎样才是恰当的用人。从延揽人才的态度上说,首先要懂得敬重人。懂得敬重人,那些才智之士才会乐为己用。这一点尤其重要。有人以为我拿钱聘用人,此人就该为我做事,用人者和被用者之间就是一种类似主仆的雇佣关系。这其实是一种糊涂想法。对人来说,特别是对于那些真正的才智之士来说,许多时候钱并不是最重要的。胡雪岩对于下属就从来没有这种想法,在他眼里,跟着他做事的人,都是他请来帮自己的,互相帮忙自然就是合作的朋友。从延揽人才的具体方法上说,则必须以肯用人之实,扬肯用人之名,吸引人才投到自己门下。吸引人才既靠必要的物质待遇,也靠肯用人的名声。其实,许以优厚的物质待遇,本身就是博得肯用人的名声的一种措施。
“光棍一点就透”。胡雪岩对嵇鹤龄提出的这三点,也是心领神会,他甚至立即有了自己的打算:弄个舒舒服服的大地方,养班吃闲饭的人。如此做去,不就把肯用人的名声扬出去了么?胡雪岩自然更有生意人的眼光,在他看来,这帮闲人也不会白养,除了为自己扬名之外,他们毕竟还可以帮自己做事。而用胡雪岩的话说则是:“三年不做事不要紧,做一件事就值得养他三年。”
胡雪岩常说:要勤、要快,事情只管多做,做错了不要紧!有我在错不到哪里去的。阿珠的父亲老张在妻子和女儿的鼓动之下,接受胡雪岩的延聘,回到湖州开丝行。老张本来就是一个老实本分、没有经见过什么场面的人,回到湖州既知道怎么打开局面,也不敢拉开架式,就连胡雪岩几番催促,要他赶紧寻找一间气派宽敞而临街的房子搬家的事,也一拖再拖,直到胡雪岩二下湖州,他们一家还住在地处偏僻深巷的狭窄老屋里。老张不肯搬家,一是考虑搬家是一件麻烦事,需要时日,二来更是因为怕搬家之后,架式拉大了,弄得轰轰烈烈,而自己却照应不来,以后难以收场,因而也下不了决心。胡雪岩就此开导老张,告诉他生意上的事,贵在勤、快二字,如今时日已在四月末,离开秤收丝没有几天了,更是要抓紧将该办的事尽快办好,不然就真的要误事了。事情只管多做,不要瞻前顾后、犹疑不定,也不必事事都等着东家来拿主意,想到了就自己作主去做就是了。“做错了不要紧!有我在错不到哪里去。”
胡雪岩的这番话虽然主要是在鼓励老张,其实也是他在用人上一直奉行的又一个重要原则,即放手使用、用而不疑。一般来说,除非是那些必须他拿主意的关系生意前途的重大决策,在一些具体的生意事务的运作上,胡雪岩总是放手让手下去做,决不随意干预。比如即使在阜康钱庄开办之初,当他认定自己延聘的钱庄档手刘庆生可以料理生意事务之后,也几乎是完全放手让他去做。他只是规定了几条大的原则,诸如只要是帮朝廷的忙,即使亏本的生意也可以做;放款要看对象,不能将款子放给到太平军占领的地方去做生意的商人等等。其它的事情,则全部由刘庆生自己作主。而生丝销洋庄的生意,他也差不多将找买主、谈价钱、签协约等一揽子事务都交给了古应春,而自己则把精力投入到刚刚开始的军火生意上,正是在第一桩生丝生意紧张运作的时候,他还好整以暇地到湖州为郁四解决家事问题,到苏州解决了松江漕帮与其它帮派的冲突。
从商务运作的角度看,放手让自己的帮手作主办事,其实是十分必要的。商场如战场,竞争激烈且瞬息万变,所有的机遇几乎都是稍纵即逝。因此,搏战于商场之上,就必须牢牢把握一个又一个的机遇。不能及时抓住机遇,要想获得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不用说,要抓住机遇,既要有敏锐的眼光和准确的判断,更要有果断地决策和迅速地行动。而要做到果断决策、迅速行动也并非易事,它不仅要求决策者具有如此的素质,许多时候更需要那些手下人有敢于任事、创造性地开展具体事务运作的能力。一个简单的事实就是,如果那些伙计们光知道事事看老板的脸色、等着老板的指令来运作,而不能放开手脚发挥自己的能量,当老板的不仅会在事事躬亲的繁忙中累杀,而且必定会因为办事者的犹豫延误,放过许多可一不可再的机会。
而就识人用人而言,放心放手,实际上也是延揽人才、使对方诚心办事,且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将事情办得圆满的一个重要前提。生意场上,老板和雇员的关系,当然是“东家”和“伙计”的关系。伙计的主要职责,就是圆满完成东家交给的任务。但这种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并不意味着仅仅只是发号施令与遵守服从的关系。伙计只有具备条件能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才干,才可以真正达到用人的目的。不用说,如果用而不能放手,被用的人总是处于一种被动地位,他的能量也就没有办法得以发挥,事实上他也不敢让自己的能量充分发阵。更重要的是,人都需要有一种成就感,即使被雇佣时也不例外。而且,越是有能力的人,越是希望能够尽量发挥自己的才干,使自己能够在一种成就感中获得某种心理满足。这样的人,如果不能放心放手地使用,以至于让他总觉得自己没有一点能够显示自己的能力的主动性,使他觉得自己根本就无法真正发挥自己的作用,要想留住他诚心为自己办事,事实上也是不可能的。
现代人更讲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用而不疑、放心放手,对于今天的生意人能否真能得才智之士而用之,也显得更为关键。
成功语录:有钱没有用,要有人。自己不懂不要紧,只要尊重懂的人。用的人没有本事不妨,只要肯用人的名声传出去,自会有本事好的人,投到门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