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代言情故乡,一曲清远的笛
23286600000020

第20章 温暖如花(2)

往边上是祖父和祖母的单人照。祖母的照片是五十岁生日的时候拍的。那时候村里不实新过生日,流行照相。刚刚出现在乡村的彩色照片让村里的老老少少都感到新奇,照相馆里总是人满为患。祖父的一生中只有两张照片,一张是和祖母的结婚照,一张遗照。一个人的一生,竟只缩影在两张小小的黑白照片中。在村里,走了的人都拍黑白照,时光消散,一切都变得清明澄澈,原始的黑白记载真实、祥和、平静。

眼睛移到下一排,成了父母的一生。

中间也是结婚照,已经是花花绿绿的彩色照片,所有的细枝末梢都在上面,看上去似祖父祖母的那张黑白照上涂上了色彩。父亲的单人照和祖父的一样,都是走后才拍的,乍看去和祖父的照片几无差别,国字脸,鼻梁高耸,一脸安详。一张照片就隔开了两代人,又是两代人之间不可抹擦的联系。

祖父走了一年,父亲就走了。看着祖父和父亲并排的遗照,家里凄凉了许多,生活的热情好像镶嵌进照片里的笑容,虚幻而遥远。祖母经不住这样的打击,不久也辞世而去。相框里又添上祖母的遗照。

褪漆的相框就那么小小的一点空间,却装着两个世界。我们生活在这边,看到相框就见到远去的亲人,就能回到那些充满温情的岁月;祖父、祖母,还有父亲,也在看着我们,看着我们忧愁欢喜,匆忙闲适,我们的喜忧好似让照片里的他们也变换着表情。

看着相框里的照片,有时恍惚觉得他们就在身边,并没有走远。祖父还在院子里暖烘烘的阳光下抽旱烟,祖母还忙着喂鸡呢,远处的工地上闪着父亲的身影,汗流浃背的他看到了我,还要回头笑笑才上工干活去。太阳转了个身,那些鲜活的形象又黯淡下来,生活真真切切的呈现在眼前,连背影都已不见,只剩下了淡黄的照片。

相框里剩下的照片全是我和妹妹的,看着照片就可以从童年数到现在。

两张最早的是我和妹妹一岁时照的。那时邻居家买了一个小沙发,村里人给孩子照相都要借用。坐在沙发上的我和妹妹眼中有些惊恐,母亲说起,总是微微一笑:“你们两离不开你婆(祖母)。”妹妹比我小两岁,细看照片能发现,妹妹坐的沙发旧了许多,外面的****也裂着口。剩下的有上小学,中学时照的,也有高中时的。等我们上大学时,相框里的照片都满了,母亲将我们高中时的两张照片取下来,换上我们在大学门口照的新照,年少时的一脸稚气全写在脸上,母亲却很喜欢。

生活慢慢好起来了,照片也多了,母亲拣重要的照片放进相框,换下以前的老照片。换下的照片母亲放进了一本相册。不知母亲什么时候买的相册,样式很老了,夹进去的照片也不少,不像挂起来的相框那么正式,有母亲的,有我们的,也有亲戚朋友的。

闲的时候给母亲照了好多照片。有在田里劳作时的照片,也有烧火做饭时照的。母亲看着照片,微微一笑,说:“我都一把老骨头了,还照什么相,你们照就行了。”脸上却溢出了笑容,似被风吹皱的湖面。

母亲的笑容和她生活中的一切都充实而真切,没有一点虚假。后来,我把母亲安睡时的笑容留在的照片里,也是那样恬静祥和,眉头舒展,嘴角微扬,那是滤去生活的庸碌烦躁时才能呈现出的表情。

年初回家,母亲取下相框,细细地擦了一遍,又指着照片说了好多话。母亲再取出那本相册,一页一页翻过去,过去的岁月一一呈现在眼前,久久挥之不去。

那些静止的相片联系了我们三代人,现在,三代人的血脉相连只有在照片上和心底才可以看到,慢慢体味和回想。

临走的一天,阳光很好,透窗而入的光束洒进相框,三代人在相框里一起露出了微笑。

温暖,如花绽放

农历九月初的天气,一早一晚已倍感凉意,可那半晌的太阳却着实让人喜欢。

难得的好天气,天空如洗般蔚蓝清澈。半晌的阳光透过窗子,一条条直射进屋内。喜欢这样的天气里,打开窗子,让热情的光线钻进每一个她所能触及的地方。

不能浪费了这温暖的阳光,把被子搬出去,晾晒在院里的绳子上,让它们也尽享今天这美好的阳光吧。

儿子跟着父亲到地里种麦去了,家里因为少了儿子的嬉闹而安静了许多。

一个人坐在电脑前,听着赵咏华的“最浪漫的事”,一绺阳光抚在身上,一丝温柔钻进心里,心莫名的恬静,莫名的温暖。

母亲昨天来过了,她惦记我的病情,丢下手里的活儿,特意过来看我。问我是不是感觉好点了。我说,嗯,好多了,不那么疼了,就是吃饭的时候还不舒服。母亲叮嘱说,多喝水记得。我说,嗯,我知道了,你别惦记了,我会照顾好自己的。母亲无语。说着话的时候,我不敢抬眼直视母亲的眼睛,真怕那瞬间的对视会击溃心里用倔强支撑的那道坚强防线。即便如此,我还是清晰感觉到了母亲那滚烫的爱在话语间慢慢渗透,凝结,终化成爱的雨露,一滴一滴,滴在我已是汪洋一片的心。

决不能在母亲面亲落泪,空增她对我的记挂。

母亲没留多久就走了,我知道家里还有一大堆活儿等着她去忙。临走时,母亲还不停地叮嘱,多喝水多休息。我点头一一应着,把母亲送出门口,看着她沧桑的背影拐出巷子,消失在视线里。心被一股暖流填充着,如沐浴着今天半晌时分的阳光,周身暖暖的。

挂着QQ,设置在“离开”状态。不想闲聊,只想一个人静静地享受这九月初暖暖的阳光,一份难得的宁静和一缕可贵的温暖……

没来得及回过神,耳朵里传来儿子欢快的脚步声,我忙起身迎了出去。“回来啦,臭臭。”“嗯,妈妈我回来了。”儿子眯缝着眼笑着说。“哎?咋就你自己哎,爷爷呢,没和你一块儿回来啊?”没看到父亲的身影,我问儿子。“回来了,回来了。”父亲听到我的问话,忙应着从东屋走了出来,儿子亲昵地钻进他怀里。“都种上了吧?”我问。“嗯,种上了都。”父亲蹲在屋门口,边点上一锅烟边说。。我回身进屋拿了两个烘软了的柿子,到院里给了父亲和儿子。儿子抢过柿子,嘻嘻笑着,没来得及剥皮就开吃了。父亲手里衔着烟,看着吃得香甜的儿子,知足地笑着,在晃眼的阳光下,额头的皱纹更深更弯了。看着眼前这祖孙俩,晒在晌午暖暖的阳光下,吃着笑着,多美好的时刻啊!我也笑了,心里依旧暖暖的,进到厨房里准备午饭去了。

想着今天的一切,心里的温暖,如待放的花骨朵一般,在阴凉处蜷缩了许久,竟在今天这个艳阳高照的好天气里静静地绽放了,那种久违了的幸福感,也随之尽情地绽放了。这美好的幸福时光啊!

一直以来,把自己淹没在生活的琐碎里,渐渐淡忘了,这琐碎里有的不光是无奈的爱情,更有那一直不曾远离的温暖亲情和可遇不可求的珍贵的友情;这琐碎里有的,不光是凝重暗淡的心事,更有那煦暖秋阳下如花绽放的美丽的风景。这,还不足以让自己好好活着吗?!

嗯,就这样,真好!

烟花三月,难忘师恩

这个烟花三月,依旧青葱而美好,缤纷的花事握一指温暖的轻风,拈一朵粉嫩的桃红,在如雪的阳光里铺开一纸素笺,让静静舒缓的岁月留下一道浅浅的印痕。回望一路走过的点点滴滴,许多亲切熟悉的面容和名字在心头微澜迭涌,如高山拨动流水的琴弦,旷世的音韵犹如天籁。丝丝缕缕的感动漫过三月的天空,一份心情在文字的馨香里沉醉。

也许相遇相知原本就是命定,当我怀着一份对文字的喜爱和憧憬,无意之中走进网易,走进博客,走进轻松自在书写感怀或心境的心灵后花园时,才发现,原来我不经意间走进的,竟是一片落满真情、温馨和感动的萋萋芳草地。这片青草地上如春景一般繁花似锦,五彩纷呈。

在这个自然构就的平台里,所有人摘掉面具和一切繁文缛节,还原我本自我那份使然的天性。大家轻松随意地在彼此喜欢的文字中穿行,没有丝毫夸饰和顾忌,没有任何功利之心,闲闲淡淡,游走在文字的边缘。或留下一行深深浅浅的足迹,或信手写下一段长长短短的雅评,或依据心情发一个表情符号,或贴心送上一杯暖融融的咖啡。

行走在宁静而温婉的字里行间,品读一份心情的潮起潮落,聆听一份诗意萌动的梦想和希冀,呼吸一份文字散发的唐风古韵和墨香,感受一份独特而蕴藉的思绪和情感,闪烁着荧光的屏前因此有了金属质地的温暖,心与心的距离伸手便是咫尺,万千相隔的山水从此不再天涯几重。

犹记得战战兢兢登陆自己的博客,为不知道怎样书博发博而心下狐疑,遂天马行空,乱跑一通,自恃一两分小聪明,颇以为是地跟帖。未曾想倒是歪打正着地最先结识了晓旭昱昱、凤城湖、雪域阳光三位资深作家兼诗人,也因此而结下了一段文字的不解之缘。

晓旭昱昱老师潇洒而倜傥,儒雅而文采斐然,吟风弄月,思绪翩翩,最擅现代自由新诗,尤其白话诗作更显卓尔不凡。立意新巧,句式齐整,讲究韵律,往往神思泉涌,佳作连连,诗句新奇清新有趣。尤为难得的是晓旭老师为人随和,坦然而淡定,感性与理性并存,绝不自视清高或是陋视他人。

每逢我或其他博友刚有涂鸦,必前往探视。对我则更是包容和宠溺,从不因言辞陋朴、文笔稚嫩而以为嗤,总是持鼓励和赞赏的态度,细心跟帖,并通过消息的形式予以校正一些纰漏。即便百忙之中,或是外出学习参观都会抽时间对我的小作进行评阅,并辅以中肯的提议。其耐心及细致之至,实是令人感动。如果说我现在恋上博客,恋上文字,恋上及时书写自己的心情和思绪,那么,一切都要归功于晓旭老师。是晓旭老师的激励和赞许,引领我走向文学这片茵茵芳草地,因此,深以为谢!

凤城湖老师乃河南商丘人,家住美丽的凤城湖岛,是多家报社的记者,编辑,以新闻创作为主。已发表200百多万文字作品,先后有30多篇作品获奖出版有《优秀新闻评介》、《凤城湖诗集》等文集,近期主要从事文学创作。如此资深的一位前辈,却能对我这个小女子加以关注和欣赏,实乃幸运之至。

先生文笔细腻温婉,情感执着热烈,诗句灵动,语意翩飞。品先生的文字,如沐春风,如染花香,眼前犹似见到先生徘徊在凤城湖畔,对着钟灵毓秀的湖岛浅唱低吟,风姿翩翩。先生很忙,经常参加诗会或者文学类活动,但是笔耕不辍,勤于创作。尤为难得的是先生每次上线,总不忘来探访,即使夜深仍会细细评阅我的文字和点滴心情。有时是一支玫瑰,有时是一串诗行,有时是一声感慨,有时是一声夸赞。先生很细心,每每见到我措辞不当,必以消息告知,那份体贴和关爱令人动容。如此一位大家,却能如此平和地呵护晚辈,加以关注,实属我平生之幸也!

雪域阳光老师(漆明)是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当代著名诗人,上世纪80年代尝试文学创作,先后发表过各类作品数百篇(首)。有诗集《梦中的红灯笼》、长诗《诗献琴台》出版发行。近年创作了大量诗歌,诗风成熟凝练。尤其是长诗《诗献琴台》已经入选《当代十名诗人诗歌今选》,由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出版。如此一位当代名人大家,亦能平和地给与我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小女子耐心细致地关注,三生何其有幸也。

先生是位高产诗人,有时候一个晚上都能写出好几篇佳作。诗风凝练,短小而精悍,文笔独到、深刻,诗意绵长悠远。品先生的诗作,犹如为自己的灵魂和思想来一次深刻的洗礼。先生怀一颗诗者之心,一颗国者之心,每每为一些社会弊端而堪忧,乃触景成诗,字句如刀,针针见血,如一把利剑,剖析事物本质。

先生为自己取名为雪域阳光,是要让自己的文字带给诗坛一缕阳光,擦亮蒙尘的诗的圣峰,点亮现今有些拙劣泛滥的文风,还原诗的洁净和文字的魅力。先生很忙,每天要写大量的诗作和诗评,任多个诗刊的编辑和文学网站的编辑,还要参加各种诗会和作家协会组织的活动,日程被安排得满满的。但即便是这样,先生仍不忘百忙之中利用小憩时间来评阅我的文字,每每见到便会关切地问我最近有无新作,如果有,必定要我发给他细看,然后回复一些建议和需要修改的地方,同时不断鼓励和引导我如何形成自己的文风,有时候还会不绝地赞叹我“才华横溢”。如果说我现在每天都不忘写一点自己的文字,而且颇有自己的风格,这都要归功于雪域阳光老师,正是他的鞭策和激励,才让我不敢懈怠,勤于阅读和写作。

就是这样一位盛名的诗人,还极其谦虚,不让我称老师,说充其量是“笔友”而已,大家一起相互学习和交流而已。每每听至此,我不免长吁感叹:愈是大家,愈是平和,愈是不骄不躁,愈是保持那份低姿态,缓缓地行走在文字之间,然后用自己的感悟和体会,把一份诗意传递到你、给我,给他,给热爱文字的每一个人。

面对这样的关爱和呵护,面对这样的包容和鼓励,我只能在三月的天空里打开如诗如画的明媚和芳菲,借盈绿盎然的生机铺开一地繁华似锦。此刻,我坐在春天温软的窗台,任暖风轻轻拂过心海,一缕浅淡的花香穿透思绪,游离在文字之外。而我,在桃红李白撩拨的馨香里,把一份感动和祝福化作云淡天清,让三月的天空与我一同唱响一支深情的骊歌:愿给我鼓励、支持、关注和引领我成长的老师安康、幸福、快乐!同时愿他们文思泉涌,佳作连连,诗心永驻!

玉兰花开

周末的早晨,正逢阳光灿烂,春暖花开。于是,我突然有了兴致,动员全家到乡下的一个亲戚家去做客。吃过午饭,闲着无事就陪着几个孩子在院子里玩耍。突然迎面扑来一阵清香,沁人心脾。我禁不住迎着香气走上前去,抬头一看,原来是一树高大的的玉兰花花开正灿烂。明媚的阳光下,一朵朵硕大的玉兰花在绿叶的衬托下翘首蓝天,她那洁白的花瓣,明亮而不刺眼、灿烂而不招摇,显得那么的高贵、无暇。微风中,阵阵馥郁的花香随风弥漫,顿时,心旷神怡,芬芳明朗。

“妈妈,我想要一朵玉兰花。”女儿拉着我的手,指着树上的玉兰花对我说。

“我也要……我也要……”几个孩子争先恐后地嚷了起来,并一起向我围拢了过来。

为了博得孩子们的欢心,我也顾不得许多了。在亲威的帮助下,我顺利掰下了一根树枝,上面整齐地绽放着四朵洁白如玉的玉兰花。三个孩子迫不急待地一个人分得一朵,开心地去一边玩了。剩下的一朵当然就成了我的至宝了。仔细欣赏着这朵玉兰花:好一朵纯白、娇艳硕大的花朵,是那么的饱满而圆润,是那么纯洁与傲然。托起一片玉兰花瓣,芳香淡雅,甜而不腻的花香泌入心扉。闭上眼睛,细细品味着她清新的花香,深深吸一口气,仿佛自己整个身心都置身于大自然之中。

长这么大了,这是我第一次这样近距离地欣赏玉兰花。虽然童年时欣赏过无数次的玉兰花,但从没有如此的亲近过玉兰花,清清楚楚看到过这硕大的花朵是如何美丽,真真切切闻到过这花香如何沁人心脾。她洁白如玉,绚而不艳,美而不俗,她是高贵与圣洁的象征,为赏心悦目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