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开国皇帝叫刘秀。刘秀显达之前的梦想是——“做官要做执金吾,娶妻要娶阴丽华”。执金吾和阴丽华,是少年刘秀在梦里近、眼里远的世上最美好的人和事。等到刘秀做了比执金吾更大的官,马上就娶了阴丽华。也许当时有人质疑,说阴丽华没有通过海选,不合程序。这些人不明白,少年时代向往的美好,是人一生的梦想。
和少年刘秀远距离结下的美丽姻缘,注定了阴丽华成为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后——一代国母。
1935年初春,一大群来自湖南、江西、福建山区的红色青年,在贵州遭遇了他们正处于危机之中的红色事业的一次大转折,获得了具有生死存亡意义的喘息之机。在中国现代史上,红军在贵州的这129天,是中国共产党的命运枢纽,也是中国的命运枢纽。
就在这100多天里,后来成为新中国缔造者的这一群红色青年,遇到了完全超出他们的美酒经验的一种酒——茅台酒。
茅台酒的“国酒”传奇,“缘起”要从这个时候算起。至于1949年之后的种种际遇,和阴丽华的美丽结局一样,乃是证果。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和当地红军会合,历时总共12个月,行走里程合1万多公里,平均每天行走30公里,这是一个成人每天10个小时的长途行走速度。也就是说,长征过程中主要是在走路。例外的是从1934年12月15日至1935年4月24日的这129天里,总共只走了1000多公里,平均每天不足10公里。
这129天,是红军整个长征路途中得以喘气休息、基本有吃有喝的唯一一段时间。毛泽东曾经把根据地比作“屁股”,说红军如果丢失了根据地,好比人没有了屁股,坐不下来,休息不成。在长征经过的8个省份里,在这129天里让红军能够坐下来休息吃喝的“屁股”,就是贵州。
进入贵州之前,红军的长征历时58天,前40天借道南岭,和广东陈济棠早有默契,慢吞吞地赶路。中间5天在湘江和白崇禧打了一场惨烈无比、减员大半的恶仗。剩下十几天一直被何键穷追,在湘黔桂边区边打边退,一路向西。
就在处境险恶到似乎一天也维持不下去的时候,12月15日,红军突破了黔军阻击,从湖南进入贵州黎平,31日到达瓮安,1935年1月7日占领遵义。中间打了几仗,都是和战斗力很弱的黔军交手,对手一触即溃,红军并无太大损伤。4月24日从黔西南兴仁县进入云南。总共在贵州活动近5个月,其中大多数时间是在黔北地区休息,中间夹杂川滇黔边区辗转作战,即“四渡赤水”。
红军1月7日进遵义,15日召开遵义会议,到1月底撤出,红军机关和主要干部住在城里,部队驻在郊区,在贵州第二大城市遵义待了半个月。
遵义是川黔商贸枢纽,商业比较繁荣。红军在这里的物质享受是长征途中的最高水平。新出版的《亲历长征——来自红军长征者的原始记录》中,有一篇何涤宙写的《遵义日记》。这几页日记写了干部团(红军大学)的几个红军干部在进入遵义城后的十天里,经常去饭店点菜吃饭,而店主因生意太好,炒辣鸡的质量越来越差。作者还利用空闲时间,把组织分配的打土豪获得的一件皮袍送去裁缝店改做皮衣,被贪小利的裁缝店偷工减料,生了一肚子的气。
除了过了几天好日子,更重要的是获得了给养。红军进驻遵义城后,没收了大小军阀在遵义城乡的一切财产。军阀、官僚在遵义的房产均被征用,盐行商人价值数十万大洋的盐也被没收。在黔军师长柏辉章的公馆,红军查获了不少银元。在遵义县三岔,对罗国臣、罗平章等十多家土豪进行清算,没收了肥猪30多头、稻谷50000多斤,还有不少衣服、被子、蚊帐、玉米、黄豆和烟土。
团溪是作战部队的主要驻地。这里最大的豪绅,是茅台酒的老板华之鸿。华家人在贵阳,他们在团溪的盐行也被没收。盐巴被六折贱卖,价款充实红军财政。
最大的收获来自桐梓。这个邻近遵义的黔北小县是贵州军阀集团桐梓系的老家。军阀家属们事先藏在山洞里的金银细软,还是被红一军团保卫局局长罗瑞卿起获。吴法宪在回忆录里写道:“桐梓县城不大,但却是众多贵州军阀的栖身之地。他们仓促逃跑时金银财宝没来得及都带走,我们在那里没收了大量的黄金和银元,好好地充实了一下我们的财库。”仅桐梓一县,就获得30多万银元和大批物资——大烟、粮食、枪弹等。
就在一个月以前,红军差点被湘江惨败打掉了士气。从湖南到贵州的路上,逃兵众多。到了遵义,不见兵少,只见兵多。红军干部中的知识分子居然有暇和遵义的学生打篮球比赛,跳舞联欢。抽烟的干部抽上了在江西根据地也抽不上的白金龙、哈德门。军队的士气也格外高涨。
一年之后,同样的运程转折发生在另外一支红军部队身上。
这支部队本是偏师,由中央苏区派出的红六军团和原在湖北洪湖地区的贺龙红三军(后改称红二军团)在黔东汇合而成。1934年7月,红六军团受命向西发展,主要目的是牵制国民党围剿的兵力,减轻中央苏区的压力。但在湖南没站住脚,只好一路向西,辗转从湘桂边境进入黔东南。10月在印江会合从洪湖突围出来、正在黔东休整的夏曦、贺龙部队,黔东成为这两支疲师暂时可以休息的“屁股”。短暂休息之后,部队恢复了战斗力,重新进入湖南,在湘西经营了大半年。中央红军在遵义打土豪补给养的时候,红二、六军团在湘西靠抢当地股匪的地盘,经营出了后来被叫做“湘鄂川黔苏区”的局面。
1935年11月,红二、六军团退出湘鄂川黔根据地。撤退的方向依然是贵州。至于目标是哪里,萧克回忆说:“到湘黔边境或黔东地区建立新的根据地,但并没有想到要过长江、渡金沙江,更没有想到要长征到陕北。”
1936年1月,红二、六军团再次进入黔东,并按照张国焘的指示,以割据黔西北为战略目标。割据没有成功,但利用追剿的主力滇军的避战心理,在黔西北大县毕节和大方获得了一个多月的喘息时间。之后复制了中央红军的北进策略,佯向昆明,实际则直奔金沙江,于4月底到达滇北藏区。6月穿越今天的香格里拉地区,到达甘孜,与一直在指挥他们的张国焘、朱德会合。(红二方面军长征没有经过赤水河地区,但恰恰是二方面军的一个将领,50年后帮了茅台酒一个大忙。)
毛泽东的诗《长征》介绍了长征的主要路线:“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其中,乌蒙指代贵州。实际上,毛泽东在贵州长征路上的主要活动地区是黔北大娄山地区。乌蒙山是红二、六军团的长征路线。
红军有三大系统:红一、二、四方面军。红一、二方面军两个系统的命运中转在贵州完成。红四方面军虽然人枪最多,势力最强,结果却最不好——进入七届中央委员会的将领最少。主脑张国焘被赶出权力中心,最终投奔蒋介石,做个下属的下属。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重庆握手会谈的时候,张国焘给蒋的幕僚准备背景资料。不知张是否偶尔会想到,他的队伍长征没有经过贵州。
贵州是毛泽东的人生转折之地。长征之前的两年,他一直是权力的对立面,在长征中地位逐渐提升为在野派,可以在会上提意见,但不能作决定、签署命令。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终于进入了军事指挥的司令部并且在气势上压过了拥有签署命令权力的周恩来。有人认为,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真正的命运大转折应该是1936年底的“西安事变”,当然正确。但没有贵州这个运程拐点,有没有“西安事变”则未可知。
在贵州,红军上演了为毛泽东赢得此后在军事上的绝对威信的经典剧目。
中国寺庙常常会用一个铜盆盛上水,香客摩擦盆沿,振动的力量激荡出水花甚至水柱,这个仪式叫做“转运”。科学昌明之后,明白共振原理的人多了,“转运盆”被淘汰出了正规寺庙,沦落为旅游区为小孩服务的玩具。到了21世纪初,中国兴起“城市营销”浪潮,“转运”概念也被重新开发利用。在这个浪潮中,遵义给自己做的广告就是:“转运之城”。
遵义转运同样依靠的是水,不过不是一盆水,而是一江水,这一江水叫做赤水河。遵义会议之后,红军既定的目标是从赤水县入川南,北渡长江,寻求会师张国焘,但在土城(贵州习水)被川军追上,打了一仗之后,1月29日,从土城附近西渡赤水河进入四川古蔺、叙永地区,后在彝族地区扎西(今云南威信)集结。是为“一渡赤水”。
赤水河发源于云南省镇雄县,为长江支流,流经云、贵、川三省接壤地区,经贵州省赤水市至四川省合江县流入长江,全长523公里。“四渡赤水”的地区在茅台至土城之间的赤水河中游地区,总长50公里。
这条河秦汉时称“鳛水”,因其流域为西南夷之一的鳛部而得名。唐天宝十年(751年)鲜于仲通征讨南诏,在为南征造势的檄文中第一次出现“赤虺河”的名称。吴国伦有一首《赤虺河》诗云:“万里赤虺河,山深毒物多。遥疑驱象马,直欲捣岷峨。筏趁飞流下,樯穿怒石过。劝郎今莫渡,不只为风波。”把赤水河说得十分险恶。
其实赤水河下游山茂林丰,飞瀑银练,是贵州著名的风景区。中游河段固然多险滩急流,但洪、枯流量变幅非常大,丰水期最大流量9890立方米/秒,枯水期最小流量33.2立方米/秒。赤水河在汛期就像吴诗描述的,水如奔马奔象,气势可比虎跳峡,枯水期则婉静如处子。
和流量差别一样大的,是河水的颜色。赤水河名曰赤水,其实一年只赤4个月,从农历端午节开始;到了重阳节,河水就变清,年复一年,变色有常。
从树立权威的意义上讲,赤水河的意义比遵义会议更重要。对于红军将士,这条河是救命河;对于带着他们兜圈子渡河的毛泽东,这条河是转运河。
“四渡赤水”发生在冬天。在这个季节,并不宽阔的赤水河不算天堑,有的河段可以轻松徒涉。毛泽东借用的主要是人堑——赤水河走向迂折,中段是川黔界河,西岸是四川境,东岸是贵州境,西北是云南境。红军在应付国民党军追剿时,之所以能依托赤水河,靠来回渡河摆脱追兵,天然屏障的作用在其次,主要是在策略上利用川、滇、黔军不协同的薄弱环节。一渡赤水之后,红军在一个叫做“鸡鸣三省”的小村庄待过。四渡赤水的关键,策略上在于利用中国文化中的“鸿沟”政治传统——楚河汉界,门前自扫。鸡鸣三省闻,三省鸡和应;号角三省闻,三省无人应。技术上在于强大的无线信号监侦和密码破译能力,保证红军能够提前知悉敌方调动。
19天之后,红军从太平渡、二郎滩东渡赤水河,重回贵州,于24日占领桐梓,并继续南下,于28日再次占领遵义。是为“二渡赤水”。此时的行动计划已改为在川滇黔发展,暂不北渡长江。
第二次撤出遵义后,3月15日在仁怀县鲁班场与国民党追剿军主力发生战斗,16日从茅台地区西渡,进入四川古蔺的大村、铁厂地区。是为“三渡赤水”。今天茅台酒厂旁边河岸上设有“毛泽东从此渡河”标牌。5天之后,毛泽东派一部兵力向西佯动,主力则从太平渡、二郎滩地区再次东渡,进入仁怀和遵义之间的崇山峻岭,是为“四渡赤水”。3月28日红军主力突破堵截进入乌江北岸金沙县境内,31日渡过乌江,从此离开黔北地区,也甩开了追剿军中的中央军。
毛泽东摸准了追剿军总指挥、云南军阀龙云防中央军胜过红军的心理,同负责在贵州西部追剿的滇军将领孙渡默契共谙,大步穿过黔中地区,从滇黔边区的平彝(今云南富源)进入云南后,佯向昆明,实际上直奔金沙江地区。先渡金沙江,后渡大渡河,在泸定翻越雪山之后,进入川西草地,从此脱离了和国民党军的军事接触。整个过程仅不到70天。
败中求胜,是兵家的高难动作。太平天国的石达开没有做到,中共南昌起义的指挥员叶挺、贺龙、朱德没有做到,广州起义的指挥员叶剑英也没有做到。“四渡赤水出奇兵”,是弱小的共产党在武装成长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金蝉脱壳。它为毛泽东赢得了军队的宗教式拥戴,“主席”从此开始成为专指一人的称谓。对于毛泽东取得号令全党、全军的“实君”地位的关节点是什么事件,人们争论不休。在我看来,“四渡赤水”就是这个关节点。
“三渡赤水”的地方是赤水河上游的一个小城镇——茅台,产茅台酒的地方。
赤水河是当代中国著名的酒河。当代名优白酒茅台酒、郎酒、习酒三大酒厂就分布在红军四渡的赤水河中游两岸50公里范围内。但当时只有茅台酒有规模,有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