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有一天,那是一个北风呼啸的冬日,石匠的家里非常冷,他的女儿要洗脸。石匠就端着盆子一趟又一趟到外面撮雪,然后再捧进屋,生火、化雪,最后他拿起一条柔软的毛巾,仔细地擦净女儿的小脸。
石匠的心境是悲凉的,大手是粗糙的,但这丝毫没有减损他对女儿的爱,在没有妻子的日子里,他一样把生活调理得有板有眼,有滋有味。
他虽然一无所有,但是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能把大山凿穿。”
试问一个能凿穿大山的人,谁敢言其卑微?
当一个人把爱倾注在生命里,灵魂的高度就逾越了一切障碍。只要肯拿出积极向上的态度去开拓,什么样的高度也能踩在脚下。
卧倒
德国一家电视台曾开展高薪征集“十秒钟惊险镜头”活动。许多新闻工作者为此趋之若鹜,该活动一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诸多参赛作品中,一组名叫“卧倒”的镜头以绝对的优势夺得了冠军。拍摄这十秒钟镜头的作者是一位刚刚踏入新闻界的年轻人。对于这个作品,每个人都想一睹为快,几个星期以后,获奖作品终于在电视的强档栏目中播出。
那天晚上,许多人都坐在电视旁观看了这组镜头。最初是等待、好奇或者议论纷纷,十秒钟后,每一位观众都热泪盈眶。毫不夸张地说,德国在那十秒钟后足足肃静了十分钟。
镜头是这样的:在一个火车站,一个铁路扳道工正走向自己的岗位,去为一列徐徐而来的火车扳动道岔。这时在铁轨的另一头,还有一列火车从相反的方向进站。假如他不及时扳岔,两列火车必定相撞。
这时,他无意中回过头一看,发现自己的儿子正在铁轨那一端玩耍,而那列开始进站的火车就行驶在这条铁轨上。是抢救儿子,还是扳道岔避免一场灾难——他可以选择的时间太少了。那一刻,他威严地朝儿子喊了声:“卧倒!”同时,冲过去扳动了道岔。
一眨眼的工夫,这列火车进入了预定的轨道。那一边,火车也呼啸而过。
车上的旅客丝毫不知道,他们的生命曾经千钧一发,他们更不知道,一个小生命卧倒在铁轨中间。火车在轰鸣着驶过,孩子毫发未伤。那一幕刚好被一个从此经过的记者摄入镜头中。
人们猜测,那个扳道工一定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后来,人们渐渐知道,那个扳道工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他唯一的优点就是忠于职守,没有误过一秒钟的工。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儿子是一个弱智儿童。
他告诉记者,他曾一遍一遍地告诉儿子说:“你长大后能干的工作太少了,但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儿子听不懂父亲的话,依然傻乎乎的,但在生死攸关的那一秒钟,他却“卧倒”了——这就是他在跟父亲玩打仗游戏时,唯一能听懂并做得最出色的动作。
一个人在遇到危险突然来临时,一定要争分夺秒,不能浪费每一秒可能发生奇迹的时间。在平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也要有一种紧迫感,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你走向成功。
谁杀了陈佗
有一个人想拜见县官求个差事。为了投其所好,他事先找到县官手下的人,打听县官的爱好。
他向县官的随从问道:“不知县令大人平时都有什么爱好?”
“县令无事的时候喜欢读书。我经常看到他手捧《公羊传》读得津津有味,爱不释手。”随从告诉他说。
这个人把县令的爱好记在心里,胸有成竹地去见县官。县官问他:“你平时都读些什么书?”
“别的书我都不爱看,一心专攻《公羊传》。”他连忙讨好地回答说。
县官接着问他:“那么我问你,是谁杀了陈佗呢?”这个人其实根本就没读过《公羊传》,不知陈佗是书中人物。
他琢磨了半天,以为县官问的是本县发生的一起人命案,于是吞吞吐吐地回答:“我平生确实不曾杀过人,对于陈佗被杀之事更是一无所知。”
县官一听,知道这家伙并没读过《公羊传》,才回答得如此荒唐可笑。县官便故意戏弄他说:“既然陈佗不是你杀的,那么你说说,陈佗到底是谁杀的呢?”
这人见县官还在往下追问,更加惶恐不安起来,吓得狼狈不堪地跑出去了,连鞋子也来不及穿。别人见他这副模样,问他怎么回事。
“我刚才见到县官,他向我追问一桩杀人案,我再也不敢来了。等这桩案子搞清楚后,我再来吧。”他边跑边大声说。
一个人应该用诚实、谦虚的态度去对待知识,对待别人。不懂装懂、自欺欺人的做法既会妨碍自己的进步,又会贻笑大方。
独身男人
有一个男人,他一辈子单身,因为他在寻找一个完美的女人。
当他七十岁的时候,有人问他:“你到过很多地方,从喀布尔到加德满都,从加德满都到果阿,从果阿到普那,你一直在寻找,难道你就没有发现一个完美的女人吗?”
那老人显得十分忧伤,“不错,我的确遇到了一个完美的女人。”他说。
“你们为什么不结婚呢?那么后来发生了什么?”那个人问道。
他变得更加忧伤,说:“我也没有办法,她也正在寻找一个完美的男人。”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人,完美只是相对而言的。用宽容而不是挑剔的眼光去看待别人,你会发现别人有许多优点;反过来,别人也会用宽容而不是挑剔的眼光去看待你,发现你有许多优点,从而你可以和别人融洽地相处。
斑马与狮子
有这么一则童话,说的是斑马埃里克在一次逃避狮子的袭击中,本能地向后一踢,恰好踢中狮子的额头,狮子应声倒地,一会儿工夫就命归西天。于是斑马群中就流传着埃里克是上帝派来的保护马群的天马的说法。
在大家的推崇之下,埃里克成了草原上斑马的领袖,狮子们也知道它们同伙中一名骁将就命丧于它的铁蹄之下,自然谁都不敢贸然主动前去找埃里克的麻烦。
一年后,埃里克在幸福安逸中发福了。庞大的体形配上油光发亮的毛皮,一眼就看出这是“马中之尊”,加上慢悠悠的走路姿态,俨然一个至尊的领袖。
一天,一头从外地流浪到此的狮子,见到斑马群就垂涎三尺,它决定用择其弱者一口定乾坤的捕食原则。主意已定,它搜觅了一下斑马群,见弱者不少,但不是骨瘦如柴,就是小如羔羊,实在不够填自己的狮口。
正犹豫不决时,它的眼睛突然一亮,一匹体态臃肿、油光发亮、走路胜似闲庭信步的斑马钻进它的视野。凭它的经验,它断定这匹马虽不年迈,但绝对没有奔跑力。想到这里,这头流浪狮子喜不自禁,于是纵身向那匹斑马袭去。
埃里克也已发现这头狮子向它袭来,除了加快速度夺路逃窜之外,还使出它曾经踢死一头狮子的杀手锏,抬后腿频频向狮子踢去。可这头狮子狡猾地一偏头躲了过去,并趁斑马放慢了速度之际,一口咬断了它的喉管。众斑马见它们的领袖被一头很一般的狮子未费多大力气便捕获了,个个停止奔跑瞪起惊异的眼睛。
草原上斑马领袖埃里克成了一头很一般狮子的口中美味。作为低等动物的斑马,未必能找到真正的症结所在,但作为高等动物的人来说,再找不出症结所在可能就是笑话了。作为斑马,埃里克一蹄踢死一头狮子应当算是绝妙无比的成功。但也得承认,埃里克那次绝妙的成功只是偶然所得,并非必然结果。假如埃里克比较聪明的话,就应明白:既然大家推崇自己当了领袖,就要以此为契机,苦练奔跑能力和求生技巧,而绝不能贪图安逸,自高自傲。
斑马埃里克经不起一丁点儿的虚荣诱惑,自己幼稚地养肥了膘,用血肉之躯填饱了狮子的肚子。它的悲惨结局从反面告诉人们:一次偶尔的绝妙成功算不了什么,真才实学还得靠自己在生存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而得到,来不得半点骄傲自满,这样才能夯实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否则,一次偶尔的绝妙成功,说不定就会导致自己永远的失败。
猴子逞能
吴王乘船顺着长江游览,兴之所至,停船上岸,登上一座猴山。众多猴子见了吴王一行,都十分害怕地逃避,跑到荆棘丛中去了。唯有一只猴子,从容地在树上跳来跳去,在吴王一行人面前炫耀它的机灵。吴王操起弓箭来射它,它能敏捷地接住飞来的箭矢。吴王大怒,命令随从们一齐射,那只猴子被射了下来,死了。
吴王回过头来,对他的友人颜不疑说:“这只猴子呀,自恃它身手灵巧,行动敏捷,来对我表示藐视,是自找的,走上死路。你不要对人表现出骄傲的神色来啊。”颜不疑陪吴王旅行归来之后,立即去请教贤人董梧,来改变他的神情气质,远离声色,拒绝荣显,三年之后,得到了京城中人们的普遍赞誉。
人不可有傲气,不要仗着自己仅有的一点本事就目中无人。殊不知,这些本事在别人眼中只不过是雕虫小技而已。要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太“牛”的人结局总是不太“牛”。“满招损,谦受益”是永不过时的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