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高手用一根枝条也能使出必杀技。外表的华丽并不能代表真正的实力,真正重要的是你内在的能力,而不是你手中的道具。
只要你认为“能”
一位直销业的创办人特别爱送自己下属一只大黄蜂形状的胸针。因为大黄蜂这种昆虫,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它体重以及翅膀载重量的比例,其实是不能飞行的。但是它还是飞起来了,为什么呢?
因为大黄蜂认为自己可以飞行,所以它就飞起来了!
就像这位创办人当初创办这个行业时,他身边的许多财务专家都告诉他不可行,但他还是乐观其成。因为他认为“协助他人”这个职责,大过于所有的创业危机。
Barry·J·Farber在其著作《聚焦法则》中写到一则故事。
天才小提琴家马莎寇蒂丝患有癫痫症,一直以服药控制病情。直到有一天连药石都枉然,迫使医生为其割除一部分的脑叶。
她动过许多手术,奇怪的是,每一次手术都没有影响她的演奏能力。后来医生才发现,原来从她很小的时候起,她的大脑早就遭到破坏,原脑叶的能力早就被其他脑叶所取代。
意志力强的人,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他相信一切都是足以超越的——只要你认为“能”,就一定“能”!
长短线
一位搏击高手参加锦标赛,自以为稳操胜券,一定可以夺得冠军。
出乎意料的是,在最后的决赛中,他遇到了一个实力相当的对手,双方竭尽全力出招攻击。当对打到了中途,搏击高手意识到,自己竟然找不到对方招式中的破绽,而对方的攻击却往往能够突破自己防守中的漏洞。
比赛的结果可想而知,搏击高手惨败在对方手下,他失去了冠军的奖杯。
他愤愤不平地找到自己的师父,一招一式地将对方和他搏击的过程,再次演练给师父看,并请求师父帮他找出对方招式中的破绽。他决心根据这些破绽,苦练出足以攻克对方的新招,决心在下次比赛时,打倒对方,夺回冠军的奖杯。
师父笑而不语,在地上画了一条线,要他在不能擦掉这条线的情况下,设法让这条线变短。
搏击高手百思不得其解,怎么会有像师父所说的办法,能使地上的线变短呢?最后,他无可奈何地放弃了思考,转向师父请教。
师父在原先那道线的旁边,又画了一道更长的线。两者相比较,原先的那道线,看来变得短了许多。
师父开口道:“夺得冠军的关键,不仅仅在于如何攻击对方的弱点,正如地上的长短线一样,只有你自己变得更强,对方就如原先的那条线一样,也就在相比之下变得较短了。如何使自己更强,才是你需要苦练的根本。”
想击败对手,就必须使自己变得更强大,而不是苦心去寻找对手的弱点。如果你强大了,对手也就会相应地弱小了。
最后一课
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经常云游四海,孜孜求学,并把自己积累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人,他走到哪里都带上学生约克。整整10年了,跟着苏格拉底,约克在哲学界已经小有名气。
日子一天天过去,约克觉得自己该学的都学了,再学下去已经没有多大意义,况且老师所教的已经没有什么新鲜东西了,他就有了离开老师的想法。
这一天,苏格拉底又要去很远的地方拜访一位学者,约克不愿再跟随了,他想出师,便趁机说:“老师,那位学者我们已经拜访过五次了,我实在不想再去,我已经学好了,应该到出师的时候了吧?”
苏格拉底没有回答约克,而是带着一个大瓦罐,让约克随他来到河边。他告诉约克说:“你去河里捞一些石头,装在瓦罐里,一直到装不下为止再来见我吧!”
很快,约克就抱着满满一罐石头上了岸,看来实在是装不下什么东西了。
“已经装好了吗?实在装不下了吗?”苏格拉底问。
“是的,已经装满了。”约克举起了瓦罐。苏格拉底摇摇头,随手在沙滩上抓起一把沙子,让沙子慢慢进入瓦罐,直到装不下为止。
“已经装不下了吗?”苏格拉底又问。约克有些丧气地回答:“是的,瓦罐已经装不下了。”苏格拉底不满地摇摇头,递给约克一个杯子,说:“你去河里灌一杯水过来吧!”
约克很快取来一杯水,只见苏格拉底又将水倒进了瓦罐,约克惭愧地低下了头,请求老师原谅自己的浅薄。
“你终于醒悟,应该出去独自闯一闯了。”苏格拉底微笑着说。
人生有涯而学无涯。其实,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这是苏格拉底给学生上的最后一课,也给我们所有人上了一节生动的人生课。
莺鸟的长喙
在南太平洋的一座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叫声动听悦耳的美丽小鸟,人们称它为莺鸟。它们长着形色各异的喙,岛屿上物产丰富的日子,莺鸟们靠吃多种草籽为生,活得悠哉游哉。但是饥饿来了,干旱袭击了岛屿,整个大地好像是刚刚凝固的炽热火山,赤红的土地上看不到一丝绿色。科学家找到从前研究过的莺鸟,它们的腿上拴着铁环,观测结果发现莺鸟们的体重大减,挣扎在死亡线上。原因是食物奇缺,能吃的都被吃光了,唯一剩下的是一种叫“蒺藜”的草籽,它浑身是锋利的硬刺,锐不可当,在深深的内核里隐藏着种仁,好像美味的巧克力被封死在铁匣中。蒺藜还有一个名字叫“铁星”,寓意难以攻克,在拉丁文里它的意思是“挤压和疼痛”。
莺鸟用自己柔弱的喙,啄开一粒铁星,先把它顶在地上,又咬又扭,然后顶住岩石,上喙发力,下喙挤压,直到筋疲力竭才能把外壳扭掉,吃到活命粮草。
岛上展开了残酷的生存之战。没有刀光剑影,唯一的声音就是嗑碎铁星的噼啪声。很多莺鸟被饿死了,有些则顽强地生存下来。科学家想,同样是莺鸟,为什么有些可以活下来,而另外一些则被饿死?
他们经过详细的研究,发现喙长11毫米的莺鸟,能够嗑开铁星;而喙长10.5毫米的莺鸟,就只能望“星”兴叹,无论如何也叩不开戒备森严的生命之门。
0.5毫米之差,就决定了莺鸟的生死存亡!
莺鸟的喙天生有多长就是多长,而我们的“喙”——思想、智慧、经验、体力……可以一天天地积聚,渐渐地磨炼增长。如果我们放弃学习、思考、锻炼……那将会有着和短喙莺鸟同样的命运。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只有不断地调整自己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你是老虎而非山羊
一只小老虎被一头山羊收养,小老虎喝山羊的奶,跟小山羊玩,尽力去学做一头山羊。
然而,尽管这头老虎努力去学,它仍不能变成一头山羊。
它的样子不像山羊,气味不像山羊,无法发出山羊的声音。其他山羊开始怕它,因为它玩得太粗鲁,而且它的身体太大。这头老虎退缩了,它觉得被排斥,觉得自己差劲,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一天,突然发出一声地动山摇的巨吼!山羊四散奔逃,只有小老虎端坐在岩石上不动。
突然,一个庞然大物靠近了它,它身体强悍,目如铜铃,它分明是一头巨兽。
“跟我来!”入侵者以一种不容抗拒的口吻说。
小老虎跟着巨兽走入丛林中。最后,它们来到一条大河边,巨兽低头喝水。
“过来喝水。”巨兽说。
小老虎也走到河边喝水,它在河中看到两头一样的动物。
“那是谁?”小老虎指着自己在水中的倒影问。
“那是你——真正的你!”
“不,我是一只山羊!”小老虎抗议道。
突然,巨兽拱起身子来,又发出一声巨吼,整座丛林为之动摇,等声音停止后,一切都静悄悄的。
“现在,你也吼一下!”巨兽说。
最初很困难,小老虎张大嘴,但发出的声音像呜咽。
“再来,你可以办到!”巨兽说。
最后,小老虎感到有东西辘辘作响,一直下到它的小腹,逐渐涌向它的全身。
“吼!”这时它再也忍不住了。
“现在!”那头大孟加拉虎说:“你是一头老虎,不是一只山羊!”
小老虎开始了解到,为何自己跟山羊玩时总感到不满意,它没有认识到自己原来是一只老虎。
从此以后,它再也不在羊群里混了,开始了它飞黄腾达的老虎生涯。
“你是老虎不是山羊”!这里头包含着深刻的哲理。
人们常常会被人认定是个什么样的,却无视于这样的认定是否正确,正是这种认定,却对许多人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难以想象,这头老虎如果一直被认为是一只山羊,那么,它可能会在羊群中混一辈子,碌碌无为,甚至赶不上一只山羊。然而,最后它改变了对自己的认定,成就了自己。
在生活中,你可能一直尝试做些改变,可是一再失败,那一定是你所希望的改变跟你的自我认定不符所致。自我认定只是一种模式,这种模式是可以改变和扩展的。
自我认定的转换很可能是人生中最有趣、最神奇和最自在的经验,当你换了一种自我认定,撕掉贴在身上的旧标签,你很可能就此超越了过去。
生命的立起
一只很小的虫子,能在没有水分的茫茫大漠一代一代生存繁衍,它们靠什么活着?
清晨,沙漠中的小虫们早早起床,打开房门,一只接一只地从沙丘底部它们的家爬上来,在沙丘顶上列队,一大排地立起身子,把它们光滑的背甲对着同一个方向,在太阳还没有升起的时候,会有一阵清风从这个方向吹来,抚过沙丘的表面,爬上小虫的身体。
风缓缓地、软软地、悄悄地来,小虫长时间一动不动,在它们的背甲上也悄悄地凝起了水珠,这是晨风带来的仅有的一点湿润,水珠越聚越大,它们相互融合,终于,成了一颗水滴。
水滴从小虫的背上流下来,流过它的脖子、脑袋、鼻子,最后流到它的嘴边,成了这只小小的甲壳虫一天赖以维系生命的甘露。
这是一个自然的故事,也是一次“有组织有预谋”的求水活动,它发生在一种极其渺小、卑微的小生命的身上,它们每天都要重复着这样的劳作,靠这一滴小水滴一次次地将自己的生命垫起,再垫起!
小虫仅仅为了一滴水,一滴要用来活命的水,静静地在沙丘上立起。这无疑让我们对它们生出几分崇敬来。这些极其渺小、卑微的小生命,其生存力量之强,不得不让人类叹服!
母亲的话
乔治·康贝尔患有先天性白内障,他一出生时,双眼就看不见东西。虽然如此,由于乔治父母乐观的态度,他的生活仍然过得相当精彩。由于年纪太小,他还不明白自己失去的东西。
然而,在乔治6岁时,发生了一件他所不能了解的事。一天下午,他正在和另一个孩子玩耍。那个孩子忘了乔治看不见东西,他把一个球丢给乔治并喊道:“小心,球要砸到你了。”果然,乔治被球打中了。但从那以后,他的人生中就再也没有发生过同样的事情。
尽管乔治没有受伤,但对此事极为迷惑不解,他问母亲:“比尔在我被球打中之前,怎么会先知道我即将发生的事呢?”他的母亲知道她所担心的事终究发生了,她不得不告诉乔治说:“因为你是个瞎子。”母亲让乔治坐下,握住他的手告诉他说他比正常人少了一种感觉——视觉。
“乔治,如果你从现在开始不断地坚持奋斗,尽管你缺少视觉,你也可以用其他感觉去把握住精彩而快乐的生活。”
从此以后,乔治将母亲的话当成了座右铭,每当他因为生理的缺陷而感到绝望的时候,他就用这句话鼓舞着自己。这个座右铭成了他自我暗示的一种方式,在必要时,它会由潜意识心理跳跃到有意识心理。他发现母亲是对的,倘若他能充分运用其余的感觉,完美的生活依然能被他紧紧抓住。
母亲那积极乐观的力量,让乔治把不能变成了能,从绝望走到实现希望。
营养不良,使人的身体无法正常发育;信心不足,则使人的潜能无法发挥。因此,你一定要相信自己,发挥自己内在的潜力。从古至今,只有信心十足的人才能成就大事。
不要落在别人后面
理查·派迪是赛车运动史上赢得奖金最多的选手,几乎每次赛车他都是第一,但是让他记忆最为深刻的一次比赛是获得第二名的那次比赛,也就是他第一次参加的比赛。
他参加的第一次车赛,比赛规模比较大,一共有35辆车。虽然第一次上阵有些紧张,但是他还是顺利地夺得了亚军,对于第一次参加这种比赛的人来说,这个成绩算是一个巨大的成功了。
理查·派迪兴冲冲地跑回家,一进家门他就对他的母亲叫道:“妈妈!我得了第二!得了第二!”
本来他以为母亲会欣喜地夸奖自己,为自己取得的成绩庆祝,或者预言自己下一次将会获得冠军,以此来鼓励他,但是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他母亲的反应特别冷漠。
“可是,孩子,你还是输了!”这是母亲的回答。
“可是,你要知道,一共有35辆车参加比赛,我第一次比赛就得了第二啊。”理查·派迪向母亲简单介绍了比赛的情况。接着他抗议道:“虽然我没有得第一,但是您不认为我第一次就跑个第二是很好的事吗?特别是这么多辆车参加比赛!”
“理查!”母亲严肃地看着儿子,慢慢地说:“你用不着跑在别人后面!”
接下来的20年中,理查·派迪称霸赛车界。他的许多项纪录到今天还保持着,没被打破。他从未忘记他母亲的话——“理查,你用不着跑在别人后面!”
当你决定成为什么样的人时,你就会慢慢地变成这种人。一个人要成功就要有成功的意识。告诉自己:你不要落在别人后面!这不只是单纯的口号,它还表现出一个人的志向、信心、进取心和自我鼓励。
超高难度的乐谱
一位音乐系的学生走进练习室。钢琴上摆放着一份全新的乐谱。
“超高难度。”他翻动着,喃喃自语,感觉自己对弹奏钢琴的信心似乎跌到了谷底,消磨殆尽。
已经3个月了,自从跟了这位新的指导教授之后,他不知道,为什么教授要以这种方式整人?指导教授是个极有名的钢琴大师。
“试试看吧!”他说。乐谱难度颇高,学生弹得生涩僵滞、错误百出。
“还不熟,回去好好练习!”教授在下课时,如此叮嘱学生。
学生练了一个星期,第二周上课时,没想到教授又给了他一份难度更高的乐谱,“试试看吧!”上星期的功课教授提也没提。学生再次面对更高难度的挑战。
第三周,更难的乐谱又出现了,同样的情形持续着。学生每次在课堂上都接到一份新的乐谱,然后把它带回去练习,接着再回到课堂上,重新面对难上两倍的新乐谱,却怎么都追不上进度,一点也没有驾轻就熟的感觉。学生感到愈来愈不安,沮丧及气馁。
教授走进练习室。学生再也忍不住了,他必须向钢琴大师提出这3个月来何以不断折磨自己的疑问。
教授没开口,他抽出了第一份乐谱,交给学生。“弹奏吧!”他以坚定的眼神望着学生。不可思议的事发生了,连学生自己都惊讶万分,他居然可以将这首曲子弹奏得如此美妙、如此精湛!教授又让学生试了第二份的乐谱,学生仍然有高水平的表现。演奏结束,学生怔怔地看着老师,说不出话来。
“如果我训练你最擅长的部分,可能你还在练习最早的那份乐谱,不可能有现在这样的表现。”教授缓缓地说。
一般来说,人的才能源于天赋,而天赋又不大容易改变,所以很少有人相信潜能。但实际上,大多数人的志气和才能都深深地潜伏着,必须要外界的东西予以激发,志气与才能一旦被激发,如果再加以培养或教育的话,就能发扬光大,否则终将萎缩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