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常用词语600条
23426800000012

第12章 G(1)

盖棺论定

谓一个人的功过是非,只有到生命终了才能作出结论。语出《明史·刘大夏列传》。

刘大夏,英宗年间考中进士,担任地方官后以政绩卓著而闻名。1493年,山东段的黄河大堤决口,他被授予监察官前去治服了水患。由此明孝宗对他的才能很赏识,先后提拔他为左副都御史和右都御史,让他筹办军粮,出使两广督办军务。在朝野留下一派执法如山的赞誉,明孝宗破格将他晋升为兵部尚书兼任最高监察官。自此,他献身国事,同朝中权臣和奸佞之辈的不法行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因此,得罪了大宦官刘谨。孝宗死后,武宗即位,刘谨专权,于是借机将大夏下狱,准备处死。由于朝中监察官和司法官员的奋力抗争,才充军边关。后来刘谨被诛,大夏官复相位。但饱经忧患的大夏,却甘愿脱去乌纱,回乡耕播,过着十分清苦的生活。他的一个门生,听说他回到乡里,特地去看望他,对恩师简陋的农舍,清贫的生活,禁不住热泪盈眶,感慨万端。而大夏却泰然地对他说:“人生盖棺论定,一日未死,即一日忧责未已。”意思是说,人一生的功过是非,自有后人才能公正论断,只要一日不死,就要提防他人的责难,谨慎地履行人生的责任。

后来“盖棺论定”就成了一句名言流传下来,比喻人生一世的功过是非,后人自有定论。

敢怒不敢言

谓慑于威势,心中虽然愤怒,嘴上却不敢直说出来。语出唐·杜牧《阿房宫赋》:“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然而,此语由文言演变为俗语,乃至在民间流传使用,却在宋、元年间。

据宋人邢居实撰写,元人陶宗仪辑录的《拊掌录》记载:“东坡在玉堂,一日,读杜牧之《阿房宫赋》,凡数遍,每读彻一遍,即再三咨嗟叹息,至夜分犹不寐。有二老兵皆陕人,给事左右,坐久,甚苦之。一人长叹,操西音曰:‘知它有甚好处,夜久寒甚不肯睡,连作冤苦声。’其一曰:‘也有两句好。’其人大怒曰:‘你理会得甚底?’对曰:‘我爱他道天下人不敢言而敢怒。’……东坡大笑曰:‘这汉子也有鉴识。’”这个故事说的是苏东坡在翰林院时,一日读《阿房宫赋》至深夜,一老兵埋怨苏东坡犯不上为一篇文章彻夜不睡,另一老兵认为文中“不敢言而敢怒”这句话说得甚好,后来苏东坡夸奖这老兵很有鉴识。由于这段故事的流传,遂使“不敢言而敢怒”演变为俗语“敢怒不敢言”。如明代施耐庵《水浒》第三回:“李忠见鲁达凶猛,敢怒而不敢言。”由此可见,文中佳句能合民心者,便会流传千古。

高足

原指良马。出自《文选》古诗十九首:“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汉代驿站专为送公文的快马,分高、中、下三等,跑得最快的叫做“高足”。至南北朝时,已借用来称呼某人教授出来的高才弟子为“高足”。如:《世说新语》“郑玄在马融门下,三年不得相见,高足弟子传授而已。”意思是说,郑玄到马融那儿去求学,三年都没聆听到马融的亲自讲解,他听的课都是马融的高徒传授的。高足弟子简称“高足”,如《书法要录》中引南朝宋羊欣的一段话:“高阳许静民,镇军参军,善隶草,羲之高足。”意思是说,许静民文武双全,他是书法家王羲之的高才生。后来此义经过引申,就用来借指成绩好的学生。这种称呼,既含有对教师的尊重,同时又有对高才生的褒扬。

搞名堂

是比喻为达到某种目的而搞稀奇古怪别出心裁的东西。在我国上古时代,帝王举行盛典的场所被称作“明堂”。汉武帝有一次巡游泰山,见到一处古代明堂遗址,顿发思古之幽情,要在此建造一座新的明堂,但百官都不知道古代明堂是什么样子。有个叫公孙带的人便趁机伪造了一幅黄帝时的明堂图,其他人争相仿效,提出方案,最后汉武帝虽采纳了公孙的图样,但大家对“明堂”一直争论不休。唐代武则天又提出要造明堂,有人编造出《黄帝明堂经》,武则天正要照此大兴土木,大臣刘允沦写了《明堂赋》,讽喻这一劳民伤财的行动,武则天深为赞许,取消了《明堂经》。后来,一直到清朝末年,我国河北农村也形成了一种“立明堂”的习俗。亲人客死异乡,尸骨无存,其亲属就修造一坟茔,内建一假坟。假坟内埋死者牌位,叫“立明堂”。

不论是帝王盛典的集体场所,还是假坟头,都含有神秘的色彩,故俗语常说的“搞什么名堂”或者“搞什么鬼名堂”即由此而来。由于“明”、“名”同音,如今便演化为“名堂”了。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器:工具。利其器,使工具锋利、精良。语出《论语·卫灵公》。

一天,子贡问老师关于仁的问题,孔子说:“做工的人要做好他的工作,就一定要先把自己的工具搞得精良(原文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住在这个国家,要考虑敬奉好这里大夫中之贤达者,同时还要物色好士人中之仁义者交朋友。”

后用以比喻要做好工作(或完成任务),必须有充分的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

恭敬不如从命

恭敬谦逊不如听从命令。最早见于宋人赞宁的《笋谱》,书中说:“昔有新妇不得舅姑意。其妇善承不违。一日岁暮,姑索笋羹,妇答即煮供上。妯娌问之曰:‘今腊月中,何处求笋?’妇曰:‘且赝为贵,以顺攘逆责耳。其实何处求笋!’姑闻而悔,后倍怜新妇。古谚曰:恭敬不如从命,受训莫如从顺。”这段话意思是:过去有一个新媳妇,公公婆婆看不上。新媳妇于是就事事按公公婆婆的要求办。年底的一天,婆婆要喝笋汤,新媳妇回答马上去做。到了厨下,妯娌问她:“现在是腊月到哪去找笋?你怎么竟然答应了?”新媳妇说:“只有以假代真了,我若不这样顺从,婆婆肯定会责备我的。其实婆婆何尝不知道腊月里没有笋呢!”这番话后来传到婆婆的耳朵里,婆婆很是后悔,此后很疼爱这个新媳妇。古语说:恭敬不如听从命令,受教不如顺从。正是这个道理。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先生休作谦,夫人专意等。常言道‘恭敬不如从命’,休使得梅香再来请。”

《笋谱》中称此语为“古语”,可见这句话在其成书前就已行世。所谓“恭敬不如从命,受训莫如从顺”,讲的是诚敬的不同层次:恭敬的态度不如听命而付诸行动;接受言语的教导不如顺从其意志。

后来,“恭敬不如从命”逐渐变成了一句客套话,表示愿意按对方的要求、意见去做。也为顺从别人的诙谐说法。

恭喜发财

是一句十分受欢迎的祝语。这句祝语源于我国广州。在清朝末期,一位自称“老中国通”的英国青年威廉·亨德,于1826年抵达广州,参加美国人在广州开办的旗昌洋行的工作。先当店员,后成为股东之一。威廉·亨德于1842年退休回国,将在中国的见闻写成了《洋人在广州》一书。其中一段提到:“在清代,广州十三行一些吃洋务饭的中国人,每逢过年的时候,都会到洋人的商馆里去拜年……入门便是打拱作揖,口里不停地讲着‘恭喜发财’。”在当时,只有吃洋务饭的人到商馆里来拜年,商馆里的洋人,向来是不回拜的。因为这是中国人过新年,不属于洋人。“恭喜发财”一语便由此而来,现使用范围也有所扩大,祝贺新年时可用,祝贺人家结婚或生孩子时也可用。

勾心斗角

原指宫室建筑的内外结构精巧工致,错落参差。语出唐·杜牧《阿房宫赋》中曾描写道:“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划,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勾”(钩同勾),指勾连。“心”,宫室的中心。“斗”,建筑用语,为“接合”之义。“角”,屋檐之角。建筑物四周的檐角勾连,接合着中心的主体建筑。

由于“勾心斗角”含有上面这些意思,后来人们也借用它比喻诗文的构思巧妙,结构工整。清人梁绍壬在《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一《咏物诗》中,针对追求对仗工整的风气评论道:“近时诗家咏物,钩心斗角,有突过前人者。”

但一般引用此语,是比喻各用心机,明争暗斗,互相排挤倾轧。这是因为“勾”还有弯曲、诱致等义。战国时的纵横家鬼谷子在《鬼谷子·飞筘》中说:“钩筘之辞,飞而筘之。”晋人皇甫谧注曰:“钩,谓诱致其性……内感而得其情日钩,外誉而得其性日飞,得情即筘持之。”意思是说:套问到真实情况后就挟制在手。此外,“斗”有争斗,“角”有较量的含义。所以“勾心斗角”多作贬义用。

狗肉上不了大席面

人们常用此语来喻指素质差不堪扶持;亦比喻资格不够或拿不出手。一般理解,认为这是狗肉低贱不能待客的缘故。其实在商周时代,狗肉曾是天子的专用食品,而一般人只能吃些“大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