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期刊杂志相处艺术(《读者》丛书)
23468900000006

第6章

与他人分享生活能够为我们增添快乐,减少悲伤。当我们的个人生活充满情趣之后,自然应该与他人分享。我们的个人生活越丰富,我们拥有的自尊越多,我们给予别人的东西就应该越多。而通过与别人分享,我们又能实现我们内心所追求的价值。在日积月累之下,生活情趣会帮助我们充分利用自身的天赋。分享需要参与,当我们与他人分享生活时,我们将自己的一部分才能也赋予了别人。

分享意味着彼此共存,我的教母米琪明白这个道理。因此无论她多么热爱家庭、绘画、艺术品、园艺或是室内装修,无论她从这些爱好中获得了多少激情与满足,她始终能有博大的胸怀去细心呵护每一位朋友,并为他们做一些体贴入微的事情,而且绝不曾有过半点懈怠。米琪有次去参观塞尚的画展,想起了我,于是特地买了张展览目录寄给我,并写了封短信:“我愿与你一同分享这次有趣的展览会。”有谁不想被别人惦记着呢?当某个我们所爱之人向我们表示热情的关爱时(同时还带给你惊喜),又有谁不会被深深触动呢?

共同的兴趣爱好能帮助人们维持一种积极进取、相互分享的关系。在分享生活时,如果我将内心的一部分展现给另外一个人,我必然也希望那个人有着相似的心灵。我们可以在具体的计划中协作,也可以了解彼此的目标、信仰、希望和梦想。

一对夫妇每周六一起去参加拍卖会,并把这视为一种生活情趣,因此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变得更有意义。另一对夫妇则定期去参加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晚场演讲,这样他们能共同学到一些新的东西。现在他们自己也开始收藏艺术品。交谈可以增进理解。有位母亲和她十多岁的女儿一起节食,同时坚持每周两次与女儿一同上健身课。

她们就是这样富有情趣地朝着共同目标而努力。有些朋友为了提高阅读修养,成立了一个文学俱乐部,每个月抽出一个星期天晚上聚在一起共进晚餐,讨论他们最近读过的书籍。只有大家具有共同的兴趣和才干,友谊才能长存。我们可以用自己的热情来相互滋润对方的心灵。

无论是与别人一起看日落,一同郊游,共进晚餐,还是一起欣赏芭蕾舞剧或艺术展览,分享可以使我们的这些经历更加刻骨铭心。同时,使我们的心胸更加开阔,理解能力也得到加强,从而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分享沉默尤其来之不易。只有当两个人之间情感真挚,并能彼此信任时,他们才能分享沉默。

生活中少不了朋友。成为别人的朋友是一份礼物——我们向朋友回馈友谊。我们对朋友的关爱并不能以相处的时间长短来衡量。例如,我有个朋友,因为相隔太远的缘故,我们三到五年才见一次面,但我还是常常想念他。

朋友让我们有机会敞开心怀,同时又保持真诚和敏感。爱默生认为友谊是一切。

亚里士多德认为友谊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哲人们建议我们用美好的情感去充实朋友的生活,因为友谊是社会交往中最完美的境界。

我们深知生命短暂,转瞬即逝——我指的并不是保险单上填写的我们活了多少岁,而是指我们活着的时候,能与所爱之人一同享受生命的时间是那么短暂。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些别人所不具备的品质或经历,我们在与他人分享生活时,我们都会带给别人自己独特的那一部分。

虽然分享生活情趣不一定会成功——别人也许会不接受,但仍然值得我们试一试。我们可以与他人分享物品,也可以分享无形的精神或思想。分享是一个过程,它应该成自然而然的日常习惯。当我们与他人沟通时,我们自己也成了更广阔世界的一部分,我们的生命也会具有更加深刻的意义。我们能感受到整个世界,同时整个世界也感受到了我们。

分享是一种习惯,只要我们去做,就能够有进步。“给予”是一种乐趣,但如果我们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我们就能领略到“给予”具有更加深刻的内涵——它能丰富我们的人生。只要我们乐于与他人分享生活,生活中的每一天都会变得不同寻常。

父爱昼夜无眠

尤天晨

父亲最近总是委靡不振,大白天躺在床上鼾声如雷,新买的房子如音箱一般把他的声音“扩”得气壮山河,很是影响我的睡眠——我是一名“昼伏夜出”的自由撰稿人,并且患有神经衰弱的职业病。我提出要带父亲去医院看看,他这个年龄嗜睡,没准就是老年痴呆症的前兆。父亲不肯,说他没病。再三动员失败后,我有点恼火地说,那您能不能不打鼾,我多少天没睡过安生觉了!一言既出,顿觉野蛮和“忤逆”,我怎么能用这种口气跟父亲说话?父亲的脸在那一刻像遭了寒霜的柿子,红得即将崩溃,但他终于什么也没说。

第二天,我睡到下午4点才醒来,难得如此“一气呵成”。突然想起父亲的鼾声,推开他的房门,原来他不在。不定到哪儿玩麻将去了,我一直鼓励他出去多交朋友。

看来,虽然我的话冲撞了父亲,但他还是理解我的,这就对了。父亲在农村穷了一辈子,我把他接到城里来和我一起生活,没让他为柴米油盐操过一点心。为买房子,我欠了一屁股债。这不都得靠我拼死拼活写文章挣稿费慢慢还吗?我还不到30岁,头发就开始“落英缤纷”,这都是用脑过度、睡眠不足造成的。我容易吗?作为儿子,我唯一的要求就是让他给我一个安静的白天,养精蓄锐。我觉得这并不过分。

父亲每天按时回来给我做饭,吃完后让我好好睡,就又出去了。有一天,我随口问父亲,最近在干啥呢?父亲一愣,支吾着说:没,没干啥。我突然发现父亲的皮肤比原先白了,人却瘦了许多。我夹些肉放进父亲碗里,让他注意加强营养。父亲说,他是“贴骨膘”,身体棒着呢。

转眼到了年底。我应邀为一个朋友所领导的厂子写专访,对方请我吃晚饭。由于该厂离我的住处较远,他们用车来接我。饭毕,他们又送我一套“三枪”内衣,并让我随他们到附近的浴室洗澡。雾气缭绕的浴池边,一个擦背工正在一肥硕的躯体上刚柔并济地运作。与雪域高原般的浴客相比,擦背工更像一只瘦弱的虾米。就在他结束了所有程序,转过身来随那名浴客去更衣室领取报酬时,我们的目光相遇了。“爸爸!”我失声叫了出来,惊得所有浴客把目光投向我们父子,包括我的朋友。父亲的脸被热气蒸得浮肿而失真,他红着脸嗫嚅道,原想跑远点儿,不会让你碰见丢你的脸,哪料到这么巧……朋友惊讶地问,这真是你的父亲吗?

我说是。我回答得那样响亮,因为我没有一刻比现在更理解父亲,感激父亲,敬重父亲并抱愧于父亲。我明白了父亲为何在白天睡觉了,他与我一样昼伏夜出。

可我深夜沉迷写作,竟从未留意父亲的房间没有鼾声!

我随父亲来到更衣室。父亲从那个浴客手里接过3块钱,喜滋滋地告诉我,这里是闹市区,浴室整夜开放,生意很好,他已攒了一千多块了,“我想帮你早点把房债还上”。

在一旁递毛巾的老大爷对我说,你就是小尤啊?你爸为让你写好文章睡好觉,白天就在这些客座上躺一躺,唉,都是为儿为女哟……我心情沉重地回到浴池。父亲撇下老李头,不放心地追了进来。父亲问,孩子,想啥呢?我说,我想,让我为您擦一次背……话未说完,就已鼻酸眼热,湿湿的液体借着水蒸气的掩护蒙上眼睛。

“好吧,咱爷俩互相擦擦。你小时候经常帮我擦背呢。”

父亲以享受的表情躺了下来。我的双手朝圣般拂过父亲条条隆起的胸骨,犹如走过一道道爱的山冈。

隔着门的友谊

孙妍

搬了新家,儿子没有了玩耍的小伙伴。小家伙天天缠着让我讲故事,讲完了,还说没意思真没意思!后来,又搬来了一位带小孩子的新邻居。小男孩名字叫多多,跟我孩子一般大。两个小家伙三下两下就玩到了一起。儿子有了新伙伴,高兴得不得了,吃饱了喝足了就一蹦三跳地找多多玩去了。我也因为儿子终于找到了新的小伙伴而心情舒畅了许多。

日子久了,便渐渐地了解到,多多是一个没有父亲的孩子。多多的爸爸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了,妈妈一个人带着多多生活。听到这个消息,我心里咯噔一下。

这么说来,多多就是单亲家庭的孩子了。谁都知道,单亲家庭的孩子问题太多,这多多长大了还不知道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忽然感觉到,不应该让自己的儿子跟有着这样背景的孩子经常在一起玩耍。

我跟儿子说,以后不许再跟多多玩了。儿子瞪着一双黑葡萄似的大眼睛问我:

“为什么?”我一下子不知道如何回答,把我问急了,我只好说:“多多没有爸爸。”

儿子似懂非懂地接受了这个理由。他没有说什么,所有的委屈都装在那一双可爱的大眼睛里,那一闪一闪的带着晶莹泪花的眼睛让我的心里一阵酸楚。

后来,我上班去的时候,就把儿子一个人锁在家里。尽管我知道没有玩伴的孩子很可怜,可我还是狠心那样做了。

那天,下班早了一点,当走到家门口的时候,我被眼前看到的一幕惊呆了,那个叫多多的小男孩趴在我们家的门口,正用一双小手往门缝里塞着一张纸。我的到来并没有惊动他。多多一边用劲地塞着,嘴里一边说着,他把守城堡的奥特曼画好了。里面传来的是我儿子的声音,他说他把蓝猫画好了。显然,两个小家伙正隔着一道门传递着相互的友谊。

天啊,也许是我的惊讶让孩子感觉到了。我有点吃惊地捂住了嘴巴。我怎么也不会想到,两个年仅6岁的孩子会有这样的举动。多多瞪着一双怯生生的眼睛看着我,嘴里说出的一句话,差一点让我掉下了眼泪:“阿姨,我很快就有爸爸了,妈妈答应给我找一个。”

二话没说,我把多多带进屋里,洗了一个又大又红的桃子塞在他的手里。我不知道该对孩子说些什么,只能说,多多,以后不要再隔着门跟扬扬玩了,要玩,就来家里玩吧。说完,我心里惭愧万分,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父母与子女

〔英〕培根王建华译

父母的快乐、忧伤与恐惧都是不会向子女显露的。他们不会说出自己的快乐,也不能吐露忧伤和恐惧。子女让他们的辛勤劳动变得甜蜜,但也使他们的不幸更加糟糕;子女让他们对生活愈加关爱,也让他们更加忽视死亡的威胁。

动物都是可以生生不息的,但只有人类能通过代代相传留下自己的美名、功绩和德行。当然,我们也会看到那些无子嗣的人也留下了自己的丰功伟业。他们没能让自己的身体通过后代而生生不息,却试图让他们的精神源远流长。因此这类无子嗣的人其实是最关心自己继承者的人。创业者对子女期望是最大的,因为他们不仅把子女的看作是家族血统的继承者,还看作是所创事业的继承者。子女不仅是他们的孩子,也是他们的造物。

在多子女的家庭中,父母,尤其是母亲,对子女的爱通常是不同的,有时是不足取的。所罗门曾说:“智慧之子使父亲快乐,不肖之子使母亲蒙羞。”我们会看到在有很多子女的家庭中,一两个最大的孩子受到大家的尊敬,而最小的又受到宠爱,唯有居中的子女会被疏忽遗忘,但他们却往往成了最优秀的。父母对子女的零花钱过于苛吝是不好的,这会使他们变得卑贱,甚至投机取巧,以至于自甘下流,后来有了财富他们也会挥霍无度。父母坚持对子女的权威,但在用钱上不妨宽松,这种方式被证实是最好的。

大人(父母、师长、佣人),绝不应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挑起兄弟间的竞争。以至他们成年之后,依然不和,让家庭不安。意大利人对子女、侄子、近亲一视同仁,亲密无间。这是很可取的,实际上这很符合自然情况。有时侄子不是更像他的一位叔伯,而不像父亲吗?这是血缘关系使然。

父母应及早考虑子女将来的职业方向并加以培养,因为此时他们是最易塑造的。

但不要太过分地认为,孩子最关注的,也就是他们终生所愿从事的。如果孩子确实有某种超群的天赋,那是应该坚持发展的。但就一般来说,有句格言是很有用的:

“挑最好的——习惯会让它变得愉快而容易。”幼子通常比较幸运,但如果他们的兄长被剥夺继承权的话,事情就并非如此了。

孩子的路由孩子自己走

李悌华

我在芬兰的住所前后都是树林,却有不同的风景。

前面,一片平地,上有两架秋千,一间小屋,几条凳子和一个大棚,棚内地上铺满沙子。一天,两个4岁模样的孩子拖着船形的滑雪板,上面放有小书包、靠垫、小铁铲和小畚箕等,踩着齐胯深的厚雪,连跌带爬地推开小屋的门,进去了,门关上了。好半天好半天,不见出来,我好奇,又着急,室外是-10℃啊!小郁说:“不用急,他们肯定玩得正欢呢。”时间一长,我发现凡有民居的地方,都有这些器具,专为孩子们准备的。凳子是休息的,秋千是练胆量的,木棚是供孩子们在大雪覆盖时照样有一块沙地可以活动。小屋内有小桌子、小凳子,板壁上有各式各样的儿童画,是孩子们活动的小天地。活动的内容,全由孩子们自己决定。活动结束,他们也许讲给大人听;如若不讲,大人绝不去问;如果父母陪同来,只能在门外等候,也不许偷看,不然就是不尊重人,也算侵犯隐私权。

后面,一个土丘,满是松柏,覆盖着厚厚的雪。下了土丘不远,是一所九年制的学校。学生们往返于学校、家庭,宁可“翻山越岭”,也不愿走平地绕圈子。这对大孩子来说,困难不大,况且他们中有人还带着滑雪工具,伺机便滑一程;而对那些低年级的孩子们来说,困难就大得多了。这些孩子们背着那大而沉的双肩包,足以遮掉他们的上身。没有大人接送,全凭他们那穿着连衣皮靴的小脚,插进齐股深的厚雪,又拔出来,再插再拔,慢慢地向前挪动。有的脚拔不出来,想用手撑一下帮忙,结果手也插进去了,人便趴在雪被上。这时他们不叫不哭,不企求别人帮一把,我见过多次,孩子走路跌倒了,或者陷在雪地里了,大人就站在旁边看,不吭声,不指点,硬等孩子爬起来。一次去滑雪场,见一男子后面跟着一个小孩,最多岁。不一会儿,孩子就陷进雪里动弹不得了。那男子只管向前走。我大步上前,想抱起孩子。男子觉察了,摇手阻止我,咕噜了几句,继续向前走去。孩子不哭,不急,只是努力地拔出小脚,但没站稳,便顺着坡势滑向人行道;爬起后,又走上雪坡,赶那男子。

挪威一个小儿科研究中心的医生说,北欧四国对孩子跌倒的态度是:丹麦,父母立刻哄而安慰;瑞典,父母马上研究如何预防此类事件再发生;挪威,父母叫孩子站起来,不要哭;芬兰,父母不骂,不安慰,由孩子自己爬起来。陪我去滑雪场的小郁告诉我:那男子的“咕噜”,是说“孩子的路由孩子自己走”。

国王长了驴耳朵

叶倾城

她离过婚,她不大提。她在文章里絮絮叨叨提的,全是儿子的童言稚语。幸福当前,那些陈芝麻烂谷子,说来干吗?何况,婚变到底是件难堪的事,我没见过离了婚还能与前配偶做朋友的。离婚是痛事,如果离婚是幸事,那么更糟,说明婚姻是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