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元宫秘史
23480800000024

第24章 风云官场见忠奸——王侯将相篇(6)

飘飘然之余,真金太子及其幕僚忽视了一个事实:阿合马擅取敛财近20年,没有忽必烈背后撑腰,他可能这样为所欲为吗?行事太过,老皇帝能不产生想法吗?

短命鬼卢世荣

卢世荣是出生于大名府的汉人。阿合马掌权时,卢世荣行贿得官,为江西茶运使。贪污了几年,被人告发丢官。阿合马被杀后,元朝大臣讳言财利事,朝廷收入大减,使得忽必烈日感不悦。畏兀儿人桑哥时任总制院使,就向忽必烈推荐卢世荣,说此人能救钞法,上可使国家富裕,下又不损害平民百姓。

忽必烈亲自召见卢世荣,让卢世荣与右丞相和礼霍孙当场廷辩,论其所做之事。卢世荣乃阿合马爪牙,巧言能辩,又精熟蒙古语,在辩论中滔滔不绝,说得和礼霍孙及右丞麦术丁等人理亏辞穷。老皇帝看在眼中,喜在心里,立命他为尚书右丞,并罢去和礼霍孙的右丞相职位,起用先前被阿合马排挤出朝的安童为右丞相。安童平定西北诸王之乱时,因蒙古贵族内讧被当作俘囚送往叛王海都处,此时被放还不久。

说句实话,卢世荣所采取的措施,起初非常有利于民,诸如减免江南农民的租课,给内外官吏适当加俸,收赎江南失业贫困人民因贫困而卖出的妻儿,免除民间包银三年,等等。不久,针对钞法的弊端,卢世荣又提出要仿习汉唐两朝,在天下刮铜铸至元铜钱,与纸钞同步使用。看到卢世荣献上的崭新绫券样币,忽必烈大喜,马上批准施行。

见忽必烈如此支持自己的“改革”,卢世荣喜出望外,忙叩头言道:“为臣行事,多遭人嫉恨,日后必有上言说臣坏话的人,为臣十分害怕,请陛下做主。”

忽必烈闻言,忙为卢世荣打气:“你别害怕朕对你有什么不利,还是小心爱卿你自己的饮食起居吧。爱卿所行之事,皆出自朕意。现朕为你增加从人侍卫,爱卿可小心自卫门户。”不仅言语上支持,忽必烈还亲自下旨安童给卢世荣增派侍从,可见这位财臣当时在忽必烈心目中的地位。

卢世荣为了增加自己在朝廷中的力量,擅自将六部升为二品官衔。而后,忽必烈又依从卢世荣所奏,罢停行台,并改按察司为提刑转运司,兼管钱谷财赋之事。不久,卢世荣又设立“规措所”新机构,忽必烈阅奏,不清楚“规措所”这个新增的秩五品机构是干什么的,卢世荣忙解释说此所用以规划钱粮谷物之事。老皇帝立刻批准成立。

卢世荣得寸进尺之余,又上奏:“天下能理财者,从前皆奔走于阿合马门下,现在他们都被划入黑簿中,怎能因一人之故而尽废其才。为臣我想从中择选一些有用之人,又怕有人说我是任用罪人。”忽必烈觉得卢世荣言之有理,表示“可用者用之”。于是,昔日与卢世荣同甘共肥的一帮阿合马死党,纷纷得到重新任用。

忽必烈对卢世荣百依百从,于是老皇帝又安心去上都巡游了。元朝在忽必烈时代实行两都体制,一般来讲,每年三月份至九月份,忽必烈住在上都(开平),其余时间,则居于大都处理公务。这种体制,取源于辽朝皇帝的五都“纳钵”(捺钵)。由于同为游牧民族,蒙古人把契丹人的这种四季纳钵制加以引用,只不过是由“五都”改为“两都”。清朝帝王在承德修建避暑山庄,也类似这种“两都制”。

卢世荣居中书省才数日,便开始专横跋扈,肆无忌惮,对丞相之位虎视眈眈。大臣有人与卢世荣意见稍不合,即被就地杀害。如此一来,丞相安童等人见卢世荣作为一个汉人,如此擅权越职,非常不满。而且,“经济改革”实施数月,安童等人发现根本不起效应,怕日后对自己有所拖累,就派御史上章弹劾卢世荣。

忽必烈在上都接到御史大夫转呈的奏状,自然非常恼怒,即日派人带诏旨命右丞相安童召集官员大臣,研究对卢世荣的弹章。而后,又命人把卢世荣押赴上都审讯。经过审讯,卢世荣主要罪状如下:第一,不经丞相安童同意,私自支钞20万锭;第二,擅升六部为二品;第三,未与枢密院商议,擅自征调行省12000人置济州;第四,擢用阿合马党人,害公扰民。但忽必烈没有立即杀掉卢世荣,只是下命:把他收押下狱。延至年底,忽必烈见敛财无果,愈想愈气,就问身边蒙古大臣对卢世荣的看法。大臣自然厌憎这位敛财损人的汉人,忙回禀说:“近日听新入中书省的汉官议论,他们说卢世荣已经认罪,件件罪名属实,却仍旧被养在监狱里,白白浪费粮食。”又老又胖的皇帝闻言很是上火,立刻下令把卢世荣押到闹市开斩,并派人把老卢一身上下百多斤肥肉割下,带到御苑去喂驯养的飞禽和水獭。

阿合马便宜了狗肚子,卢世荣养肥了禽獭,二位“财神爷”的下场真可谓殊途同归。但阿合马荣华富贵19年,可卢世荣从上台到被处死才1年的时间。

桑哥为什么自树“功德碑”

桑哥,吐蕃人,是个有语言天赋的“高级翻译”。当然,在元朝仅仅是个“舌人”,翻译是混不出名堂的,即使是会造抛石机的“高工”,攻城缺材料时也会被蒙古人扔入濠沟充当填充物。

桑哥之所以能接近帝室,最主要原因在于他是蒙古国师胆巴的弟子。其实,阿合马、卢世荣被诛后,忽必烈也意识到儒臣的重要性,并任命程文海(字钜夫)为侍御史,行御史台事,派他到江南招募汉族名儒。

汉人儒臣虽得任用,儒户徭役也得减免,但元朝兵戈繁兴,维护帝国这么大的摊子,没钱万万不行。于是,吐蕃人桑哥又被忽必烈当作新一位“财神爷”。

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初,在麦术丁建议下,忽必烈任命桑哥和铁木儿为平章政事,重新立尚书省,改行中书省为行尚书省,六部为尚书六部,更定钞法,在朝境内颁行至元宝钞。

桑哥这位吐蕃人上任后首先检核中书省账目,查出中书省亏欠钞四千七百七十锭,时任尚书省平章的麦术丁自认倒霉,心中暗悔日前荐引桑哥当理财大臣。于是,桑哥雷厉风行,在省部及各地大行钩考,当众命从人殴打汉族大臣,杀了不少与己意不和的人立威。

由于桑哥敛财有道,在半年多时间内为元廷增加了不少收入。汉人左丞叶李等人上奏忽必烈认为桑哥应该任“右丞相”。所以,同年十一月,元廷就诏任桑哥为尚书右丞相兼总制院使,领功德使司事,晋阶金紫光禄大夫。桑哥乘机又擢升了好几个私人党羽。

桑哥专政后,“组织部”归于“财物部”,又兼“国务院”功能,桑哥把朝廷当成了市场,官位当成了商品,卖官鬻爵,肆无忌惮。

当婊子不忘立牌坊。为相两年后,他差使手下谄谀小人上“万民书”,要求元廷为桑哥“立石颂德”。忽必烈得知此事,对这个能为他敛财的“大狼狗”很支持,吩咐说:“民欲立则立之,仍以告桑哥,使其喜也。”为此,翰林院蒙汉高手奋笔疾书,详列桑哥功德,在中书省府院前竖立一巨石,上题“王公辅政之碑”,规模还不小,“楼覆其上而丹雘之”。“丹雘”本是指赤石脂一类的鲜红涂料,在此名词动用,是讲元廷在“桑哥辅政碑”的大石头外面又盖了色彩鲜艳的宏丽阁子,雕镂精细,惟恐内外不知桑哥的“政绩”。

折腾了4年,桑哥弄得天下怨起,人不敢言。最后,还是彻里趁忽必烈在柳林打猎心情好的机会,上书谏言说桑哥误国害民,辞语激烈。起初,忽必烈闻言即大怒,责斥彻里“诋毁大臣”,命令左右卫士猛搧彻里嘴巴,打得满脸是血。稍停之后,忽必烈又问彻里是否知罪,彻里大声言道:“为臣我与桑哥无任何私怨,现不顾生死揭发他的罪状,实出于对国家的忠心。如果我害怕皇上震怒而不敢谏,奸臣何得而除,万民何得而息!”

闻此言,忽必烈沉吟。随同忽必烈外出的蒙古贵族也里审班、也先帖儿等人见状,也一同跪下,弹劾桑哥专横跋扈等罪。

忽必烈还是不大相信,急召出使在外的翰林学士承旨不忽木来问实情。不忽木在行宫营帐里见皇帝,痛心疾首地说:“桑哥确是祸乱政事,有人谏言将其斩首示众。今百姓失业,盗贼蜂起,国家危在旦夕。如不将桑哥诛杀,此人恐将是陛下的心腹大患!”在场的贺伯颜等人也力证桑哥奸邪。见这么多蒙古贵族指斥桑哥,忽必烈当然害怕危及元朝的统治,就下决心把“财神爷”送入阎罗殿。于是,他下诏御史台及中书省辩论桑哥之罪,并命人毁弃“桑哥辅政碑”。

倘若没有忽必烈做靠山,桑哥肯定玩完。有司抄家,桑哥的家财竟然相当于大内一半之多,皇帝首富,他第二。几个月后,元廷有诏斩这个吐蕃人于闹市。恼怒之下,忽必烈又派彻里到江南行省,把桑哥的妻党要束木以及忻都、王巨济等党羽押还大都,审问之后,均送闹市开斩。

成吉思汗为什么封木华黎为国王

木华黎是蒙古扎剌亦儿氏人,“沉毅多智略,猿臂善射,挽弓两石强”,是成吉思汗“四杰”之一。战功卓着,被封为第三千户,与另一杰博尔术并列为成吉思汗的左右手万户。后来,成吉思汗西征,木华黎又被封为太师、国王,经略汉地,名贯天下。木华黎本是成吉思汗祖先海都时代传下来的部落奴隶,他是怎样一步一步由奴隶变成将军,由将军变成国王的呢?

木华黎出生于札剌亦儿氏白海都之后,就作为蒙古族主儿乞氏的奴隶属民,他们代代都是有胆量、有气力、刚勇能射弓的人。

木华黎

主儿乞氏在成吉思汗攻打塔塔儿人时,不但不出兵助阵,反而倒戈相向,袭击了成吉思汗的后方营帐。成吉思汗战胜塔塔儿归来,发现这一情况,恼怒之下,灭掉了主儿乞氏,将它的首领该杀的杀了,将其百姓全做了自己的百姓。木华黎的祖父也带着全家投奔了成吉思汗,并把木华黎兄弟送给了成吉思汗做伴当,说:“要永远做奴婢者,若离了你门户呵,将脚筋挑了,心肝割了。”木华黎的父亲、叔叔、堂兄弟均做了成吉思汗的那可儿。

木华黎继承父亲遗志,忠心耿耿地保护成吉思汗。一次在与克烈部交战失利后,天下大雪,成吉思汗无营帐可居,卧草泽中。木华黎不忍心见可汗受风雪之寒,与博尔术张毡裘,为成吉思汗遮雪避风,通宵直立,足迹不移。木华黎“猿臂善射”,武艺超群,他同其他三杰一同为成吉思汗出生入死,辅助成吉思汗平定大漠,一统蒙古。成吉思汗在建国分封大会上对木华黎说:“自你做了我的伴当,从未离开过我的门户……多次出生入死,威震敌胆。今日封你为第三千户,居于上位,直至子子孙孙。管辖东面直至合剌温只敦(即大兴安岭)一带的百姓。”

木华黎“沉毅多智略”,具有政治家风度,是将帅之才,其功绩主要表现在伐金上。成吉思汗征服西夏之后,于公元1211年,倾全国兵力南下攻金。金国派精锐部队40万人列阵野狐岭,抵挡蒙古入侵。木华黎为先锋,策马横戈,大呼陷阵。成吉思汗挥兵跟进,大败金兵,僵尸百里。野狐岭一役,尽歼金兵精锐,是蒙古伐金的第一场大胜仗,极大地鼓舞了士兵的斗志。之后,木华黎又接连攻克了金国的诸多州县,并派人招降了兴中府。他收附了许多汉人、契丹人的武装,大大加强了蒙古军队的力量,并在经营辽东期间,灭掉了锦州的张致,将降而复叛的朝鲜人赶回海岛。公元1214年,蒙古军会师中都城下,金宣宗纳女求和。由于蒙军此次征金志在掳掠,所以成吉思汗答应了金宣宗的请求,带着歧国公主,满载金银财宝、牲畜、人口大掠而还。

金宣宗担心蒙古再次进兵,决意南迁。成吉思汗怪他求和不诚,命人攻金。不久,木华黎将金国首都中都拿下。短短几个月,蒙军便攻占了金国862座城池,黄河以北尽为蒙古天下。

公元1217年,成吉思汗准备西征,无暇顾及金国,于是对木华黎说:“太行之北,朕自经略,太行以南,卿自勉之。”将讨伐金国的大任交给了木华黎,并封其为太师、国王,赐他誓券、金印,上刻“子孙传国,世世不绝”八字。为了增强木华黎的威信,成吉思汗还将一面象征成吉思汗权力的九尾自旄赐给了他,并宣布:“木华黎建此旗以出号令,如朕亲行。”成吉思汗将经略中原的全权交给木华黎,放心地西征去了。

木华黎被封国王,一时名贯天下。但是木华黎的“国王”头衔却是有名无实,没有封地。而国王名号也不过是仅次于大汗的一个爵位而已,并不是哪国的国王。更可怜的是,木华黎虽有国王之衔,但其所统率的南征军既不是蒙军主力,也非其左手万户军,而是一支杂牌军。因为所有蒙军主力都被成吉思汗带去西征了。让我们来看一看木华黎国王的军队吧。

一、由镇国率领的汪古部骑兵1万人;二、由孛秃驸马率领的亦乞列思部骑兵2000名;三、阿勒赤那颜带来的3000名弘吉剌部骑兵;四、兀鲁兀惕部由客台率领的骑兵4000名;五、带孙率领的札剌亦儿人1000名;六、薛赤兀儿带领的豁罗剌思部骑兵1000名;七、蒙可·哈勒札率领的忙忽惕骑兵1000名。以上是国王木华黎所有的蒙古铁骑。除此之外,还有吾也而元帅率领的由若干女真、契丹、汉军组成的混合部队,以及耶律秃花元帅的若干山后汉军、札剌儿率领的契丹轧军。这些便是木华黎所有的正规军,尽管有许多汉族地主武装也加入进来,但其军队总数也不过10万人左右。而成吉思汗这次给木华黎的任务,却不再是掳掠财物,而是消灭金国。木华黎顶着国王的名号,却带着区区10万军队去对付金国的几十万大军,实在是困难重重。但是金宣宗见成吉思汗带着蒙古大军西征,以为无后顾之忧了,竟命金军主力去攻南宋,用极少的军队和地方武装去和木华黎的军队抵抗,结果再次铸成大错。

木华黎知道自己力量薄弱,遂改变了以往以进攻为主的方法。他利用金人与汉人的矛盾,以及百姓对金人残暴统治的不满,下令禁止士兵烧杀抢掠,将所俘百姓送回乡里,耕田垦荒;占领城池之后,不再抛弃,而是招集百姓,从事耕稼,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农业,使得军民安定。同时招纳中原豪族及地主武装,并授予世袭官职,引来了大批武装,蒙古军力大大加强。

木华黎进军河北,打败张柔,收为部将,攻下了许多州县。之后木华黎又攻山东,曾用五百名轻骑兵打退袭击济南的两万金兵,山东州县纷纷投降。1221年,木华黎率蒙军主力进攻山西、陕西,攻占大片土地。1223年,木华黎病重,死于山西闻喜县。

木华黎未在有生之年拿下金国,并不是他无能。除军队少、年龄大之外,主要还是因为金国国力尚在,“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一只老虎也很难一口吃下一头大水牛。几十万人的军队,几千万人的大国,也不是靠一支十几万人的军队就能拿下来的。木华黎虽未消灭金国,但他6年来的征战已使得金国千疮百孔,国力大亏了,为后来宋蒙联军灭金做好了前期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