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跟清华名家学做事
23503700000006

第6章 少谈多做、行胜于言(2)

人生真的是梦做出来的。越是卓越的人生越是梦想的产物。可以说,梦想越高,人生的可逆性越差。也就是惯常说的:“期望值越高达成期望的可能性越大。”

古人教导我们说:“志当存高远。”没有高远的志向,怎么会有大的成就呢?没有大志,我们就没有努力拼搏的动力怎么会有成就呢?

把你的梦想提升起来。它不应该退缩在一个不恰当的位置。

可是,你顾虑地说:“梦想和现实的差异如此巨大,我确实不能靠梦想过日子。”是的,我并没说梦想能填饱肚子。但是,你说这句话里包含着更深的意思,即你承认你是有梦想的,你只是觉得追逐梦想的条件不够。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总是要等条件齐备了才开始去做,最终必然一事无成。换句话说,只要没做什么事时,事件所需条件就是猜测的,如果能够立刻利用现有的条件着手去做,你会发现有些条件并没有看起来那么重要。梦想正是在行动中和现实中缩短距离的。

梦想一旦提升起来,个性就会随之拔高,对自我的意识就会变得强烈。确定了目标,缩短了目标之间的距离就有迹可循,就可以一步步地趋近梦想了。

培养实战能力

据1997年6月4日《深圳青年报》报道,有位中学生的父母要到广州出差两天,走之前,给女儿买了很多速冻饺子、速冻馄饨放在冰箱里,告诉女儿自己做饭吃。他们反复教孩子怎样开煤气炉,以为这样孩子就饿不着了。结果,等父母回来一看,孩子直叫饿得发昏。爸妈纳闷之余,打开冰箱一看,发现速冻食品丝毫末动。原来,孩子竟然因为不会开煤气而挨饿!难道这个孩子智力低下吗?不,她的学习成绩优良,但动手能力却太差,即使爸妈已经教了打开煤气炉的方法,她仍然不能很好地运用学知识。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啊!

其实,这个孩子是其他的同龄人的一个代表,在这个群体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父母的庇护下长大,做父母的什么活都不让他们干只重视他们的学习成绩。这即是孩子的悲哀也是家长的失误。

事实上,在现代社会正是一个呼唤实践能力的社会。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如果不能学以致用,半是一事无成。新的学习观在谈到人才智商的时候,提出了智力新慨念。这种观点认为,人的智力包括两种形式:聪明Ⅰ和聪明Ⅱ,并由此提出了下列两组公式:

A:(1)书本知识+认识能力=聪明Ⅰ

(2)实践知识+实践能力=聪明Ⅱ

B:(1)书本知识+实践知识=比较完全的知识

(2)认识能力+实践能力=比较完全的能力

从上面的公工中我们可以看出:比论是实践知识还是实践能力,在获得高智商、高能力的过程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离开了实践能力,书本知识也只能使人获得暂时的小聪明,很难帮助人成就大事业。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把知识转化为实践。这一结果正如印证了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倡议,学会做事就是:“如何教会学生实践他所学的知识?还有在不能完全预计到未来工作变化的情况下,如何使教育与未来的工作相适应?这就说明,尽管知识十分重要,但离开实践它将失去效用,努力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与努力学习同样重要。

21世纪是一个崇尚能力的社会,每一个年轻人都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多种才能。而培养多种才能的好方法,又往往以应用能力的培养为基础。这种能力的具体表现又恰恰是习惯和意识。只有具备了学以致的习惯,才能在现实生活中大展身手。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而只有那些善于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人,才是一个真正优秀的人,他的生活才会过得快乐、安全,自由。当具备了学以致用的好习惯以后,就会在生活中积极地把实习和实践结合起来,以学习促进实践,以实践带动学习。面临着新世纪的挑战,谁不希望成为时代的强者?既然有这样的美好愿望,不如及早行动起来,尽快把自己锻炼成为既有知识又能够做事的多在面手吧。

找到目标就去做

只说不做,不能把目标制作成计划,不能把计划付诸于行动,永远也不会使你要到达的地方。就像一个人说要去航海,却不去造船。做,只有将你的“船”造好了,再去出海,你的目标才会实现。“行胜于言”,这是梅贻琦信奉做事的原则,也是清华人用来学习、做事的标准。只有行动起来,向你的目标努力,执著于你的目的,你才能走向一条通向成功的路。

年轻人必须有明确的目标

清华哲学系的王老师给新生讲了一则这样的寓言:

三只青蛙掉进鲜奶桶中。

第一只青蛙说:“这是命。”于是它盘起后腿,一动不动等待着死亡的降临。

第二只青蛙说:“这桶看来太深了,任我的跳跃能力,是不可能跳出去了。今天死定了。”于是,它沉入桶底淹死了。

第三只青蛙打量着四周说:“真是不幸!但我的后腿还有劲,我要找到垫脚的东西,跳出这可怕的桶!”

于是,这第三只青蛙一边划一边跳。慢慢地,鲜奶在它的搅拌下成了奶油块。在奶油块的支撑下,这只青蛙奋力一跃,终于跳出了极桶。

王老师说:

“正是明确的目标——‘要找到垫脚的东西,跳出这可怕的桶’——救了第三只青蛙的命。”

“年轻人应该有目标——而且目标一定要崇高。然后你就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这样你才能成大事,你的人生才了无遗憾。

清华一位教授指出:如果你是一个学生,只为分数而学习,好么你也许能够得到好分数。但是,如果你为知识而学,那么你就能够得到更好的分数和更好的知识;如果你为做生意而努力,那么你可能会赚很多钱。但是,如果你想通过做生意来干一番事业,那么你就有可能不仅赚很多钱,而且会干一番大事;如果你只为薪水而工作,你有可能只能得到一笔很少的收入。但是,如果你是为了你所在公司的前途去工作,那么你不仅能够得到可观的收入,而且你还能得到自我满足和同事的尊重。你对公司所做的贡献越大,就意味着你个人所得到的回报就会越多。”其实,清华的每一名同不都知道目标对于成功的重要性,在高中时,就是因为他们有明确、崇高的目标,才走进清华。

进入清华的某省理科状无说要做一件事情,总须先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只有有了明确的目标,能力才往一处使,不会浪费时间和精力。目标要对主客观条件的分析和心中的理想志向来订,既不可好高鹜无,又不可保守。而且,最好把目标订得稍微高一些。因为有句话说得好:“取乎其上,得乎共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共下,则无所得矣。”这样利于有充分的把握。比如我,我想考上北大或清华,因此把目标订高些,要考个省理科第一。没想到目标真的实现了。同样,如果我想考一般本科,便把目标订为重点本科。填报志愿是高中生必须确立的目标之一。有了目标就有了压力,有了压力就有了动力。

古今中外,成国的人之中,没有一个是没有目标而肓目压力斗的,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闻一多为新的社会而不停奋斗,梁思成为中国的桥梁事业前进;……

制定合适的目标

那么,该怎么制定合适的目标呢?一位指导毕业生就业的清华老师提供了如下建议:

(1)目标应该是明确的。有些人也有自己奋斗的目标,但是他的目标是模糊的、泛泛的、不具体的,因而也是难以把握的,这样的目标同没有差不多。

比如,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确定了要做一个科学家的目标,这样的目标就不是很明确。因为科学的门类很多,究竟要做哪一个学科的科学家,确定目标的人并不是很清楚,因而也就难以把握。

生活中有不少人,有些甚至是相当出色的人,就是由于确立的目标不明确、不具体而一事无成。

(2)目标应该是实际的。一个人确立奋斗的目标,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要能够发挥自己的长处。

如果目标不切实际,与自己的自身条件相去甚远,那就不可能达到。为一个不可能达到的目标而花费精力,同浪费生命没有什么两样。

(3)目标应该是专一的。一个人确定的目标要专一,而不能经常变换不定。

确立目标之前需要作深入细致的思考,要权衡各种利弊,考虑各种内外因素,从众多可供选择的目标中确立一个。

生活中有一些人之所以没有什么成就,原因这一就是经常确立目标,经常变换目标,所谓“常立志”者就是这样一种人。

(4)目标应该是特定的。确定目标不能太宽泛,而应该确定在一个具体的点上。如同用放大镜聚集阳光使一张纸燃烧,要把焦距对准纸片才能点燃。如果不停地移动放大镜,或者对不准焦距,都不能使纸片燃烧。

(5)目标应该是长期的。一个人要取得巨大的成功,就要确立长斯的目标,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和心理准备。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事情。

有了长期的目标,就不怕暂时的挫折,也不会因为前进中有困难就畏缩不前。许多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必须付出时间和代价,甚至一生的努力。

(6)目标应该是远大的。目标有大小之分,这里讲的主要的重大价值的目标。只有远大的目标,才会有崇高的意义,才能激起一个人心中的渴望。

一个人确定的目标越远大,他取的成就就越大。

远大的目标总是与远大的理想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那些改变了历史面貌的伟人们,无一不是确立了远大的目标,这样的目标激励着他们时刻都在为理想而奋斗,结果他们成了名垂千古的伟人。

树立起明确的目标吧,并讨诸于实际的行动,专心的去实施,我们一定能成功。

执着于目标,永不放弃

温斯顿·丘吉尔经历了多年的军事失误和政治失败,而这些失败很可能会断送一个普通下政治家的前程,但是他的努力不仅使他成为了英国的首相,而且他还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的主要首领。他给我们留下的这样的忠告:“永不放弃。”

清华大学的一位教授指出:不论是对政治家,还是对企业家来说,坚定不移同样重要;不管是艺术家还是首相,坚定不移始终是成功的关键。

许多成功的人物并不是什么超级英雄;他们也不是天生就具有我们常人不具备的特殊才能和智慧,他们只是具有了非同寻常的是坚韧品质的普通人。他们在经历了身体、精神和感情的严峻考验后,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因而最终越过了前进途中的种种障碍,实现了他们的梦想。

将注意力集中在你的目标上

曾经有一位牛津大学的学生问牛顿怎样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他回答说:“我一直在想这件事。”

成功者们始终将目光集中在他们的目标上,他们常常在向目标奋进的过程中运用想象提醒自己的目标。

奥林匹克运动会十项全能金牌获得者布鲁斯·詹纳甚至用运动器械装备了整个寓所,以便每天提醒他去实现自己的目标。他将十项全能每个项目的器械放在他不训练时也不得不看到的地方,跨高栏是他最差的一项,他就将一个栏放在起居室的正中央,每天必须跨越30次;他的制门器是个铅球;杜铃就放在室外廊檐下;撑杆放高用的杆子和标枪在沙发后竖立着;壁橱里放着他的运动制服、棉织套服和跑鞋。布鲁斯说这种不寻常的陈设在他准备奥运会夺冠的过程中,帮助他改善了他的竞技状态。

你也要为你的目标创建一种经常提醒自己的方式。比如,将你确定的目标和实施计划写在便笺上或是记事本上,并将它们有计划地放置在你的家中和办公室里,使你能够常常看到他们。这样,你的目标和计划就常常出现在你的眼前,帮助你始终将注意力放在这些最重要的事情上面。

你也可以让你的梦想始终环绕着你,通过多种方法来建立自己的提示途径。采取什么方法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行动!布鲁斯·詹纳的方法非常具有想象力,它的确帮助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如果你像他那样将自己的努力始终集中在你的目标和最重要的事情上面,就没有任何东西能够阻止你了。

把目标化作行动

制订目标是为了达到目标,目标制订好之后,就要付诸行动去实现它。

凡事拖不得。鲁迅的写作经验就是“马上”。鲁迅在一篇题叫做《马上日记》的《豫序》中写道:“……然而既然答应了,总得想点法。想来想去,觉得感想倒偶尔也有一点的,干时接着一懒,便搁下了,忘掉了。如果马上写出,恐怕倒也是杂感一灯的东西,于是乎我就决计:一想到,就马上写下来,马上寄出去,算作我的划到簿。”他还在逝世的前一个月,写过一篇叫《死》的文章,说由于生命产生了“为先想所没有的”对一切事情“要赶快做”的想法,“因为在不知不觉中,记得自己的年龄”。鲁迅经验的可贵,就贵在“马上”和“要赶快做”上。

最大的成功者并不是那些确上说得天花乱坠的人,也不是那些把一切都设想得极其美妙的人,而是那些脚踏实地去干的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三巨头之一的丘吉尔,平均每天工作17个小时,还使得10位秘书也整日忙得团团转。为了提高弛缓的政府机构工作效率,丘吉尔还制定了一种体制,他给那些行动迟缓的官员们的手杖上,都贴上一张“即日行动起来”的签条。

今天最有潜力,最有价值。只有今天,才能揭示人生的意义,只有今天,才能描绘意想中“明天”的画卷。“努力请从今天始”,应该成为我们的行动格言,应该用智慧开掘今天的宝藏,用汗水开发今天的生活。

翻阅历史,所有伟大人物的历史,都是一部和时间赛跑的历史。马克思说:“我不得不利用我还能工作的每时每刻来完成我的著作。”他的头脑就像停在军港里待发的一艘军舰,准备一接到通知就开向任何思想的海洋。列宁在一生中,也处处迸射着和时间竞寒的光芒,他总是十分珍惜时间,把生命的每一分钟都献给革命。

在每个人的生命的长河里,都泛着分分秒秒光阴的波浪,它们稍纵即逝,却又“法力无边”,能把你推向成功的彼岸,也会引你触礁覆没在险滩。时间中惟有“现在”的最宝贵,抓住了“现在”,亦即抓住了时间,成功就会向你招手。而“拖”却是影响你抓住“现在”的最大障碍,就像你成功航线上的礁石。有的人经常为一种不可名状的期待所烦扰,总觉得来日方长,“现在”无足轻重,只有“将来”才会有无限风光。对于这种“现在”只是“赊账”,“将来”决定一切的观念,朱光潜老先生说得好,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别人;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

“明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万事成蹉跎。”今天的事就今天做,现在的事就马上做,养成这个好习惯,你会受益无穷。

实际上,相对来说制订目标倒是很容易的,难的是付诸行动。制订目标可以坐下来用脑子去想,实现目标支了需要扎扎实实的行动,只有行动才能化目标为现实。

许多人都制订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从这一点来说每一个人似乎都像一个谋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