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的心声,您要听
23519800000021

第21章 “我亲爱的朋友们啊”——我的“交际圈”,我做主(1)

§§§第一节友谊与真理,让我难以选择的分岔口

小云和小丽从儿时就是很要好的伙伴,一起上学下学,形影不离。但是最近一段时间,她们经常吵架,这让小云怀疑她们的友谊是否还存在,更严重的是小丽经常以补课为由出去玩,还再三叮嘱小云不要告诉任何人,这让小云感到很不安,为了保住友谊,她甚至不敢把小丽在学校的一些不良品行告诉她的妈妈。

一天放学的路上,小丽对小云说:“明天下午第二节课是体育,上体育课是最没劲的了,咱俩翘课怎么样呀?你陪我去买那天我看上的那双球鞋吧?”小云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说出什么来,小丽非常生气地说:“还是不是朋友了?这么点儿小事都办不到。”小云只好胆怯地答应了。

小云因为这件事,心里烦闷了好久,却不知道该怎么办。小云的异常被大人们看在了眼里。一天,小云的妈妈问小云到底是怎么回事,小云这才一五一十地把事情告诉了妈妈。

小云有些怕小丽了,但她的心理却非常矛盾:“我和小丽是好朋友,我该怎么做啊?从小她都是那么强势,我就是有想法,也没办法说服她的。可是,我知道她的那些行为都是错的,我不想跟着她一起这么犯错!只是,我怎么和我的好朋友说呢?我特别依赖她,万一她从此以后不和我一起玩了该怎么办啊?妈妈,你帮帮我好么?”

在小云的心中,友谊的力量非常强大,所以,她始终无法对小丽说出心里话,因此内心就十分纠结,不知如何是好。

不仅是小云,很多小朋友都有这样的困惑,这本有可取的一面,因为她们能看到友情的重要,说明她们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孩子。但是,当好朋友的行为错误时,自己怕失去友谊,那么为了友谊,有时只好让自己委曲求全,这样的孩子大都不懂得怎样去拒绝,对朋友的无理要求都一味地接受、认同,结果迫使自己去做不愿意做或者是做不到的事情,这让自己的心理受到不小的打击,也会危及自己的人际关系。

那么,除了担心友谊消失外,孩子这种心理还表明了什么?

(一)现象后的本质

1.好面子

在生活中,人人都讲面子,一些青少年生怕别人说自己“不懂事”。为了自己的面子,常常做一些违心的事情。比如在学校上课,明明自己不想逃课,但为了证明自己和朋友有多“铁”,为了保住自己的面子,而违心答应,但心里难免没有怨言。

2.性格懦弱

有些青少年胆小怕事,顾虑重重,生怕惹哪位朋友或同学不高兴,即使对别人提的要求明明心里不同意,也说不出口。

3.缺乏拒绝技巧

许多青少年并不是不想拒绝别人,而是缺乏拒绝别人的技巧,觉得直接说“不”伤害到别人的自尊,也怕危及自己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因此就只好自己忍着了。

4.认识错误

青少年由于缺乏辩证而全面地看待事物的经验,往往会把朋友之间的友谊神圣化。他们单纯地认为友谊就是为朋友两肋插刀,在所不辞,他们认为没有办好朋友交代的事情,就是不讲“哥们义气”,就会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他们会把小集团中的一些人的行为准则作为自己的行动标准。常常为了所谓的“义气”而包庇同伴,或者为对方打抱不平,也不考虑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就冲动地做出一些可能会造成不良后果的事情。

如果孩子总是如此,那么久而久之,孩子就有可能学会朋友身上不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倘若父母得知孩子出现了这种情况时,要教育孩子大胆地说“不”,千万不要勉强自己,维系友情不可靠迁就。同时,更要让孩子明白,这么做,是为了朋友好。

首先,父母要让孩子明确一个问题,那就是真正的好朋友不仅仅是要讲“义气”,好朋友更要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其次,父母就要帮助孩子知道什么才是真的友谊,当面对朋友的不合理要求时,孩子应当怎样拒绝。

(二)如何说“不”

1.用正当理由婉言拒绝

找借口来谢绝对方是可能会使人觉得不安。但是,恰当的借口却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甚至可以说是一门艺术。父母应教育孩子在拒绝别人时,要用最委婉、最温和、最坦诚的语气向对方详细解释不能答应其要求的理由,或者寻找恰当的借口,以不至于被对方责怪的方式来回避对方的要求,这样既解决了问题,也维护了自己的人际关系。相信如果是真朋友,对方理解你。

2.巧妙转移话题,学会拖延

家长要告诉孩子每个人都不是万能的,当朋友拜托的事情不能办到时,还要学会巧妙转移话题或拖延时间,这并不是让孩子在对自己已经承诺别人的事情上来进行拖延。而是当别人想让你帮忙时,可以暂不给予答复。当对方提出要求而你迟迟没有答应,只是一再表示要研究研究或考虑考虑,那么聪明的对方马上就能了解你是不太愿意答应的。

3.学会用肢体语言表达

直接开口拒绝对方对很多孩子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他们往往必须在心中演练多次,相比之下,巧妙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去拒绝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就容易多了。一般而言,摇头代表否定,别人一看你摇头,就会明白你的意思,之后你就不用再多说了。

另外,微笑中断也是一种肢体的暗示,当面对笑容的谈话,突然中断笑容,便暗示着无法认同和拒绝。类似的肢体语言包括,采取身体倾斜的姿势,目光游移不定、频频看表,心不在焉……但家长应提醒孩子在采取此类方法时切忌伤对方自尊心,使自己失去一个朋友,而多了一个敌人。

明白了孩子的心思后,我主动找到了小丽的妈妈谈论此事。小丽也明白,由于自己的错误,给小云带来了困惑,并保证从此以后再不那么做事。当然,小云的心理问题,也需要让我来协助调整。我明白,小云非常珍视这份友谊,这是非常好的现象,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人不可以没有父母,同样也不可以没有朋友。但是我要让她明白,靠迁就维系的友情不是真正的友情,而且会让自己很累。我真的希望小云与她的朋友们能够在成长的道路上结伴而行,收获真正的友谊,感受生活中的快乐!

§§§第二节我们只是好朋友

甜甜上了初中,交际圈变得越来越大,不仅和女同学关系亲密,还与很多男同学成了朋友,有时还和这些男同学一起到家里复习功课、在街上闲逛或者出去郊游。

每到周末,家里的电话都会响成一团,好多次爸爸妈妈接起来,发现电话里都是男孩子的声音。妈妈对此非常担忧,怕女儿与这些男孩子们交往时一不小心闹出什么乱子来,于是,就把甜甜叫了过来,问道:“甜甜,电话里的那个男孩是谁啊?是不是……”

甜甜看着妈妈的样子,不禁大笑了起来,说:“妈妈,你想什么呢?我们就是好朋友!很纯洁的!”

“胡说!”妈妈见甜甜无所谓的样子,更加生气了,“那怎么每个周末都打电话!你说,你是不是谈恋爱了?”

“妈妈,你……你怎么这么胡搅蛮缠!”甜甜对妈妈的胡乱猜疑,心里感到格外委屈。

看着妈妈不信任的目光,甜甜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委屈:“妈妈,你凭什么就这么怀疑我?难道,作为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和异性做好朋友就是犯法么?妈妈,我明白你担心我们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可是,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我自己心里都十分明白啊!你们年轻的时候,就没有一两个异性朋友么?我看电视上,那些青少年的生活多姿多彩,有很多好朋友在身边,可是,为什么到我这里却不行?难道,我只能有同性的朋友?”

在许多大人的眼里,甜甜这个样子,就有“早恋”的苗头,所以作为家长难免会惊慌失措,可是在甜甜看来,事情却远没有父母想得这般复杂,她只是单纯地认为:我和异性同学不过就是好朋友罢了,干吗非要做出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

所以,双方的心态各不相同,这就导致了甜甜的心理失衡,抱怨起妈妈来。

“青春期”的孩子与异性的关系是一个最容易被误解、又最容易出问题的问题。大多数家长、老师认为自己的孩子或学生已经情窦初开时,或者只是在心里暗暗着急,或者旁敲侧击地去劝阻,或者不由分说地去干涉,很少与孩子开诚布公地沟通,更不会为他们提供指导。

正是因为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孩子才会抱怨父母的无端干涉。其实,在孩子结交异性朋友的时候,父母首先要摆正自己的态度,要认识到,与异性交往不但不可避免,而且还是孩子人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交际形式之一,有了这样的认识,才能对孩子异性朋友交往的环节上进行指导。

那么具体来说,父母在这个问题上应持怎样的态度,又该如何指导孩子呢?

1.父母要摆脱错误的观念,不要动辄给孩子贴上“早恋”的标签

不少孩子都有这样的现象:一旦和异性交往,立刻被父母贴上“早恋”的标签。这类家长一看到男女学生单独在一起,就怀疑他们“早恋”了,把他们打成另类,当做“问题学生”,千方百计控制其“负面影响”。

其实,父母的这种心态是非常错误的。心理学研究已经表明,异性交往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男女学生单独在一起,可能是在讨论学习问题,也可能是在交流对一些事情的看法,甚至可能是在讨论怎么样才能避免“早恋”。“早恋”是成人制造的一个经常误贴的标签,一旦被贴了这个标签,孩子往往就有嘴难辩,外界的压力甚至可能迫使他们真的谈起恋爱来。因此,父母要摆脱错误观念,用平常心看待孩子与异性的正常交往。

2.科学开导,不要将异性交往妖魔化

很多父母都会吓唬孩子,说与异性交往会怎样怎样,总是把与异性交往划为禁区,这样不仅对孩子的健康心理没有好处,反而会加重青少年日后在与异性交往方面的心理压力。

事实上,一个没有学会与异性交往的人很难说是一个成熟的人。诚然,这时的孩子确实还不成熟,但是人的成熟不可能靠坐等达成,与异性交往的技能也只能在实践中去摸索、去提高。所以,父母尽量不要将异性交往妖魔化。

当然,不反对孩子与异性交往,不代表着什么都不管不问。父母要教育孩子,必须掌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尤其是女孩子,应当给她以适当的提醒:

(1)不要对异性过分热情。

如果女孩子在交往中表现得过分热情,就会让对方觉得是轻佻之人,往往会产生非分之想,不利于正常交往。

(2)不要总是对异性不理不睬。

虽然在交往中一般都是男性采取主动,但是如果女孩子一直对男孩子不理不睬的,保持着“冰山冷美人”的形象,不用多久,就没有男孩子敢接近她了,从而使她失去与异性交往的机会。

(3)要保持警觉。

不排除很多男人都有好色之嫌,所以女孩子要时刻保持警觉性,这样才能及时发现某些坏人的不良动机,采取防御措施。

总之,家长不能始终站在成人的立场上去揣度孩子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在与异性交往中的心态和感受,否则就永远无法读懂他们的心。家长们更不要以过来人自居,在孩子面前洋洋得意的认为,知道他们所想的、所要做的事情!不要对孩子与异性的接触存有过多的担心和过分的限制,更不要对其施加压力,否则会加剧孩子与父母的对立;父母要鼓励孩子与异性同学正常交往,同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建立起孩子的信任感。只有这样,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像孩子的朋友那样为他做参谋、提建议。

其实我也知道,孩子和异性交往,本来没有多大问题的,我就是总担心,怕他们出什么事。其实回头想想,我年轻的时候不也是这么过来的么?大人骂,老师逼,可是也没有出什么问题啊!看来,对于孩子有异性好朋友这件事,我是要适当地放手,只是在某些时候提醒一下就可以了,否则,孩子反倒有可能真被我逼得走上“早恋”的路了!

§§§第三节他们叫我“古惑仔”

毛毛是个身体强壮的孩子,在同龄的孩子里显得很强大,所以被其他小同学们称为“小霸王”。

毛毛有了这个新绰号后,感到十分骄傲,而且行为也越来越“有霸气”了:“哇——”有一个小同学哭起来了,一边哭,一边用手使劲指着毛毛,唉,不用说,一定又是毛毛干的“好事”!

可以说,毛毛在学校里真的成了人见人怕的“恶霸”,父母和学校的老师都为毛毛操碎了心。他一会儿打哭了真真,一会儿又推倒了鹏鹏……真是闯祸不断!毛毛的爸爸妈妈经常要面对上门来告状的父母:“你们家毛毛是怎么搞的?平白无故地就把我们家的孩子打哭了!”

毛毛的“战术”很多,他有时用手打,有时用脚踢,有时用牙咬,有时还用指甲抓、脑袋撞……全班几乎所有的小同学身上,都有他留下的“记号”,差不多每天都会有一个小同学带着新的伤痕回家去。小学里所有的孩子都怕他,大家时刻都在担心,不知道什么时候又会遭毛毛欺负。

有一天,一位同学的妈妈带着孩子再次找到了毛毛家,向他爸爸数落了毛毛不少的罪状。爸爸叹了口气,道:“唉,我的孩子,你难道就是一个‘古惑仔’吗?”然后,将毛毛关了禁闭,并告诉他什么时候想清了错误才能出来。

毛毛在“禁闭室”里,却依旧没觉得自己有错:“爸爸和那个阿姨为什么都要训我?唉,其实,我也不想打架,这都是迫不得已啊!我以前成绩不好,平时,同学们都看不起我,谁也不愿意和我玩,课间我一个人坐在那儿,你说多无聊!只是想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再说了,我第一次打人也是没办法,谁让小辉先推我呢?我不打他,其他人还以为我怕他呢!爸爸说,人善被人欺。所以我觉得要想不吃亏,就要狠一些,这样就不会有人敢惹我了。再说,我只是打了他一拳,要不是刚开学,我不想给新老师留个坏印象,我肯定会打他好几拳的,谁知他这么不禁打。算了,随他们怎么办吧。反正‘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老师要讲道理,我就听;不讲道理,我才不理呢!做‘小霸王’有什么不好,现在谁敢欺负我呢?所以不论怎么样,我绝不承认我是‘古惑仔’,我可是为了自己的安全!”

尽管毛毛不承认自己是“古惑仔”,但是,他确实有严重的错误。毛毛的行为确实给别的孩子带来了很大伤害,这种无缘无故打人的坏习惯,说明孩子有暴力倾向,从小有暴力倾向、攻击性强的孩子,如果家长不注意帮助他改正,不仅现在不会得到其他小朋友的喜欢,长大后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但是,当爸爸知道了这些问题后,选择的处理方式却不是太好,这种现象的发生反映了我们家庭教育的失误。一方面,这说明了爸爸对孩子的不尊重,另一方面,也说明爸爸对毛毛的行为没有足够的认识,从而导致了毛毛依旧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这样,毛毛就会一直得不到其他小朋友的喜欢,交际圈自然越来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