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种种,虽未消除青少年在穷富上的实质性差别,但在营造淡化青少年贫富意识的外在氛围上,效果应是比较明显的。
大环境的社会风气改善,需要各个阶级的不断努力完成。而对于广大的孩子来说,攀富心态的形成,主要还是受到了父母的影响。比如父母在平常生活中,总是抱怨工资太低、买不起这买不起那、羡慕富翁大亨、有了钱就大手大脚,这些都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不良的影响。在孩子眼里,父母的欢乐就源自于金钱,他们耳濡目染、习之成性,从而变得如同案例中的昂昂一般,认定了金钱就是美好的,贫穷就是可耻的。
因此,想要改变孩子歧视贫穷的思想,那么父母就不能放纵孩子的消费欲,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加以引导,逐步纠正孩子追求穿戴、羡慕虚荣的坏习惯。其具体做法是:
1.做出合理的榜样
孩子嫌贫爱富,主要就是受大人们的影响,所以,父母首先不要表现得过分地爱恋钱财。比如,当买一件东西时,无论大小,都不要表现出毫不在意的样子,让孩子明白,金钱不是轻易得到的。接着,要让孩子明白“金钱不是万能”的道理,不要总是一味地描述金钱的美好,却忘记对孩子心灵的教育。
2.教孩子正确地对待社会差别
社会有等级性,青少年也有等级观念,所以,轻视弱者、尊重强者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一个贫困的家庭背景确实可能会招致他人的轻视,如果在乎这种轻视,他人可能会更加轻视;相反,如果不计较,也就少了几分烦恼,就不会做出伤害自己亲人或自己的事情。
3.教孩子学会把握攀比尺度
人是生活在比较之中的,要完全摆脱比较是不现实的。但过分攀比往往是虚荣的起点,如比酷、比靓、比吃、比穿、比用、比分数、比荣誉、比父母、比亲戚、比外表、比魅力等,不管什么内容,比过了头,就可能走火入魔,追求虚名。
4.教会孩子正确地对待荣誉
荣誉应当与一个人的真实努力相符,否则只能是虚假的。孩子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他们也有得到别人尊重的权利,但这种尊重必须建立在孩子真实的努力之上。要取得好成绩,一定要靠认真刻苦的学习,而非单纯靠家庭条件等。否则,即使赢得了“荣誉”,也不光彩,而且一旦暴露,只能受到他人的蔑视和仇视。
5.让孩子知道家里的经济状况
孩子之所以缺乏真诚,不懂事,就是因为有些父母故意隐瞒了家庭的贫穷状况,孩子以为家里很富有,当然心安理得地大手大脚花钱。一些贫困家庭为了让孩子在群体生活中活得有“面子”,处心积虑地隐瞒真实的家庭境况,甚至忍辱负重,有求必应,无休止地满足孩子的欲望,结果这些孩子总以为“享福”是天经地义的,日渐骄横跋扈,冷漠无情,对家庭没有一丝的责任感,对他人更无真诚可言。
我原来以为孩子只是爱炫富,没想到他已经发展到了这个境地,看来我必须要反省自己,不能总对他一味溺爱,让他养成了这种“拜金主义”,还有那种以金钱衡量地位的虚荣心。其实,对于孩子来说,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意志力,所以,我一定要让他懂得这样的道理,成为一个真正坚强的人。
§§§第七节要我孝敬你,请先爱爷爷
小霞与爷爷奶奶家住得很近,却很少能见到他们。可是小霞却非常喜欢爷爷奶奶,因为两位老人非常喜欢小霞,每次都会给她带许多好吃的东西。
但是很长一段时间,小霞却没有见到爷爷奶奶。于是她问妈妈:“妈妈,为什么爷爷奶奶不来咱们家了?”
妈妈笑着对小霞说:“爷爷奶奶他们都是农村来的,身上都有味道,该把咱们家弄脏了。咱们给他们每个月付点钱就行了,不用让他们来家里。
小霞听到妈妈的话,愣愣地点了点头。
后来有一天,妈妈在和小霞聊天时,她问小霞:“如果我死了,你会不会买花向我哀悼?”
小霞惊讶地说:“当然不会啊!不过,你在胡说些什么呀?”
妈妈听完这话,顿时愣在了原地,然后险些瘫倒在地。
小霞看到妈妈这个样子,吓得不敢说话,却又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她在心里默默地说:“为什么妈妈表现得如此伤感?我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呀。我记得上次妈妈说,爷爷奶奶不能来咱们家,那么,将来我不买花哀悼也没什么过分的呀?我这不是按着妈妈的话学习的么?难道我做错了?”
小霞的妈妈对孩子的话感到愕然,其实她没有想到,小霞如此表现,正是她所引导的。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尊重长者、孝敬父母是传统美德,但是,这种美德在一些独生子女的身上很少表现。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家庭生活镜头:吃过饭后孩子扭头看电视或出去玩耍了,父母却在那里忙碌着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东西,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凡此种种,值得忧虑。
为什么会如此?这是因为,有的家长对自己的父母比较冷淡,因此,孩子就会把这些看到眼中并进行模仿,这就造成小霞说出了那番话。因此,小霞的妈妈应当看到,现在自己的父母受到何种待遇,将来自己也会走到这条路上。到时候,父母再埋怨孩子,就于事无补了!
所以说,孩子不孝敬父母,父母要从自身寻找答案。父母要明白,只有自己先孝顺父母,才能要求孩子孝顺自己。孩子在家里能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到社会中,才有可能做到关心同事,也才有可能做到对祖国的忠诚。因此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培养孩子尊敬长者、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想要让孩子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父母引导孩子,做到以下几点。
1.要以身作则
想要让孩子孝敬父母,父母本人首先就要做孝敬长辈的楷模,给孩子做出榜样。因为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直接受父母对待长辈态度的影响。
这里有一个故事,父母可以进行借鉴学习:
在很久以前,有一对中年夫妇对年迈的父母很不孝顺,他们把老人撵到一间破旧的小屋里居住,每顿饭用小木碗送一些不好吃的东西给老人。
后来有一天,这对夫妻意外看见自己的儿子在雕刻一块木头,于是就问孩子刻的是什么,孩子说:“刻木碗,等你们年纪大时好用。”
听完孩子的话,这对中年夫妇猛然醒悟,把自己的父母请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扔掉了那只小木碗,拿出家里最好吃的东西给老人吃。小孩因此也转变了对他们的态度,从此一家三代和睦生活。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父母的榜样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现在中年夫妻冷落自己父母的情况还是存在的。有些中年夫妻不仅不照顾自己的父母,反而千方百计“刮’老人们的财物,这给自己孩子的影响更不好了。
所以说,“上有老,下有小”的父母不仅要管好自己的孩子,还要时刻不忘照顾年迈的父母,决不能添了儿子就忘了老子。如果说平时因居住地较远、工作较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处,那么在休假日要尽量抽时间带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帮老人做些家务。同老人共聚同乐,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如果父母能够将这种行为长久保持,那么,孩子必然耳濡目染,逐渐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2.让孩子了解父母为家庭付出的辛苦
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非常优越,可以说是全面地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道父母工作情况,不知道父母的钱是怎样得来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钱买这买那,认为父母给自己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经地义的。如果孩子总有这样的心态,那么他们怎么会从心底里孝敬父母呢?
因此,父母应当有意识地经常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况告诉孩子,说得越具体越好,从而让孩子明白父母的钱来之不易。自然,孩子会逐渐珍惜自己的生活,也会从心底产生对父母的感激和敬重之情。
3.建立合理的长幼有别的家庭关系
孩子不孝敬父母,关键就在于家庭关系不是那么正常。所谓“合理的长幼有别”,它与封建家长制、一言堂是不同的。它是指全体家庭成员(包括子女)之间首先是民主平等的,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尤其是在处理孩子自己的事情时,一定要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尽可能按他们合理的意愿办事。
更重要的是,一个完美的家庭是一个整体,不能各自为政,总要有人当家长,来“领导”家庭,管理指导家庭全体成员的生活。父母是家庭生活的供养者,而且他们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自然应当成为家庭的核心和主事人。孩子(尤其是未成年人)应当在父母的指导帮助下生活、学习。
但是现在,不少的家庭已经没有了这样的正常关系。孩子是“小太阳”,家长却变成围着孩子转的侍从,这就为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小霸王性格提供了土壤,更谈不上培养孝敬父母的好习惯了。
因此,长辈要在平常生活中,让孩子明白自己与父母的关系,知道父母是长者、是家庭生活的主事人,而不能颠倒主次,任孩子在家庭里逞强胡闹。
4.从小事入手,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行为习惯
孩子孝敬父母的行为习惯,主要是从平常生活中进行培养。教育子女孝敬父母的一般要求是:听从父母教导、关心父母健康、分担父母忧虑、参与家务劳动、不给父母添乱。要把这些要求变为孩子的实际行动,就应当从日常小事抓起。
比如说,父母可以提醒孩子关心家长的健康方面:要求孩子每天要问候下班回家的父母亲;当父母劳累时,孩子应主动帮助或请父母休息一下;当父母外出时,孩子应提醒父母是否遗忘东西或注意天气变化;当父母有病时,孩子应主动照顾、多说宽慰话、替他们接待客人等。
此外,孩子还应承担必须完成的家务劳动,哪怕是吃饭时摆筷子。根据孩子的年龄、能力、学习情况合理分配,具体指导,耐心训练,热情鼓励。这样不但有利于孩子养成家务劳动的习惯,也有利于孩子不断增强孝敬父母的观念:“父母养育了我,我应为他们多做事。”
了解了孩子的心思后,我这才明白她为什么那样对我说话,原来是我的一贯不良表现,导致了她那种举动。看来我一定要反思自己,让我的公公婆婆感受到温暖。比如给他们送上一句“谢谢”、一张贺卡、一封信、一个电话、一声问候、一份礼物,也许通过这些,小霞就能逐渐形成她的孝敬心理了。
§§§第八节爸爸,说话算数真的很难么
小峰最近越来越也不爱学习了,不仅成绩从原来的前10名滑落至中游,甚至有时还逃学到外面玩。更令老师感到揪心的是,正值青春期的他,一个不好的习惯也越来越明显:说话不算数。
有一次,小峰因为生病作业没写,老师允许他第二天再交。可是,小峰答应得干脆,作业却拖了3天也没有交上来;还有一次,他答应同学帮忙带一本杂志,谁知道后来同学问起时,他3次都大言不惭地说忘了。
久而久之,没有同学再敢和他一起玩了。老师见此,急忙给小峰的爸爸打电话,相约一起来学校商量。小峰的爸爸答应得挺好,谁知原本早上9点该进行的商讨,直到下午2点他才姗姗来迟,并不断地抱怨路上堵、工作忙,等等。
小峰看着爸爸的样子,冷笑了一声对老师说:“老师,你看见了吧,我爸就是个这样的人,现在你不会感到意外了吧?”
小峰当着老师和爸爸的面,终于把心里话彻底说了出来:“初二那年,期末前我爸爸对我说,“孩子好好学习,如果下次大考能进入年级前5名,就领你去北京看天安门”。结果我考了全年级第三,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他后,他也挺高兴,却对当初的承诺只字不提。过了两天,我忍不住要求爸爸实现诺言,但他借口工作忙不肯带我出去。我再三要求,谁知他一生气,给了我一个耳光。其实,我早就不该抱什么幻想的,因为他过去就这样,从小到大许诺过的很多事都没有兑现过。所以,我觉得很委屈,时间一长,我也学会了他的这个毛病。同学们让我帮忙的时候,我总是答应完就忘了。”
俗话说得好,“上梁不正下梁歪”,爸爸总是不能实现自己的承诺,那么,小峰又怎么可能养成“言出必行”的行为习惯呢?
所以,当父母面对孩子时,首先就要认识到“诚信”。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关键就是个“信”字,也就是说话算数。
很多家庭的父母都有这种心理:跟其他人可能会耍点儿花招,跟自己的孩子,难道还能不讲“信用”?然而,“信”字说说容易,在现实中真正做到却并非易事。时常,我们能见到一些家长轻易给孩子某种许诺:“只要你做好了这件事,我就买某某东西给你。只要你期末考试考到班里前三名,暑假就带你去什么什么地方去玩。”孩子对大人的话自然是信以为真,于是开始认真努力,希望能够达到最终的目的。然而,家长在孩子取得成功以后,却经常出现事后不兑现自己诺言的情况,结果,孩子发现自己受了骗,慢慢对家长失去了信心,甚至自己也学会了骗人,最终误入歧途,家长这时已然悔之晚矣。
因此,父母在与孩子交流时,一定要牢记这个“信”字。
1.对孩子讲诚信
父母要深刻地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不单在社会上要讲诚信,更应该在家庭内部讲诚信,这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顺利成长,丝毫大意不得。
2.认识自己的错误
如果因为自己不守承诺,从而导致了孩子失望、委屈,父母不能只是责怪孩子不懂事,要多检讨自己哄骗孩子的做法是否合理。如果认为自己有错,一定不能因为爱面子而将错就错或找理由搪塞,而是要勇于当着孩子的面作自我批评,承认自己的过错,并设法通过一系列的行为证实自己说到一定能做到,从而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3.不随意说出承诺
如果许诺难以实现,那么,就请父母不要轻易对孩子许诺,而一旦许诺,就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著名儿童教育家马尔库沙说过:“孩子的目光就像永不休息的雷达一样,一直在注视着您。”
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举一动孩子都会去模仿,因此,父母要求孩子不抽烟,自己首先就不要抽烟;父母要求孩子说话算数,自己对孩子首先要说话算数。如果确实无法兑现自己对孩子的承诺,一定要向孩子解释原因。这样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才能对诚信的重要性有深刻的印象和理解。
总之,家长要让孩子了解说话算数的好处和重要性,并养成说话算数的好习惯。当孩子知道每一个人都要说话算数时,他就会自觉地想做个讲信用的人,答应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刚开始时,孩子答应的事情会经常改变,会赖皮,家长对他严格要求或者许以好处,当然也可相互讨价还价,逐渐培养孩子说话算数的习惯。
孩子的“牢骚”让我吃了一惊,我没想到自己过去是那个样子,根本不像一个男人。原来我以为,我的那些话给他都是激励,谁知道弄巧成拙,反而让他也养成了说话不算数的毛病。我现在才明白过来,非常后悔当初不负责任的许诺。我说话不算数,毫无疑问是一种不诚信的表现。既然答应了孩子,就要信守承诺,说到做到,以前那些承诺,从今开始我会逐一实现的。孩子,你不能像爸爸以前那样,成为一个让人讨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