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谁是我们的成功榜样:跟全球顶尖管理大师学管理
23521900000042

第42章 榜样十三:台湾“塑胶大王”:王永庆(3)

在王永庆求贤才的经历中,有一个为人称道的“五顾茅庐”的故事。1964年,王永庆意欲成立台湾化学纤维公司,但却苦于筹不到资金。靠了朋友的介绍,王永庆认识了当时在金融圈颇有地位的丁瑞铗,决心要把他请到台塑,但丁瑞铗拒绝了他的邀请。王永庆5次登门拜访,其盛情终于感动了丁瑞铗。丁瑞铗到台塑后,经他的多方奔走,台化顺利地筹得了所需资金。

很多企业家,也像王永庆一样求贤若渴,但是,他们却不知道充分利用这些求来的贤才,甚至自己企业里有很多人才而不知道利用。而台塑却真正做到了适才适用。进入台塑的大学毕业生,王永庆先要把他们安排在艰苦的工作岗位上锻炼,他认为,艰苦的环境最有利于一个人能力的发挥。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各人的才能都充分表现出来了,王永庆再各据所长,分配给他们最适当的工作,这就做到了适才适用。

王永庆不但善于网罗和使用人才,他还投资设立了明志工专,为台塑培养大批后继人才。自1963年创立以来,明志工专不但为台塑培养了不少干部人才,在其他企业服务的明志校友,也普遍受到企业界的好评。

王永庆指出:中国五千年来,就是现在人才最多,关键就在于要有个适当的环境用他们,吸聚人才全赖合理与公平。

因此,台塑在经过严格的考核录用人员后,经过一定的培养,就大胆地使用他们,让有能力的人显露出来,发挥所长。

台塑每当人员出现空缺时,往往不是立即对外办理招考,而是先看公司内部其他部门有无合适的人可以调任。他们认为,通过内部甄选有许多优点,它可以发挥办调的作用,将那些不适合现职的人,或者在现职上不勤奋的人,另换一个工作,使其能更好地发挥所长,又可以改善人员闲置与人力不足的现状,由于这些人已熟悉环境,训练时间也可以节省一些。

王永庆说:自己企业内部先行健全起来,是一条最好的寻用人才之道。

作为台湾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台塑需要大量的各方面的专门人才。在创业初期,王永庆曾用挖角的方式,从其他企业高薪聘请了一些高级人才,但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台塑开始有计划地靠自己的力量,培养自己的管理队伍。早在1963年,王永庆就出资1.5亿新台币,创办私立明志工业专科学校,并亲自兼任这所学校的董事长,培养台塑需要的各种专业人才。这些人毕业后,许多人进入台塑工作,成为台塑的骨干。

台塑把公司内的员工,都看成是公司的资产,除了在吸收人员时注意把关,招收到高水平的员工外,还不断注意对他们的培养和训练,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工管系主任林聪明说:在台湾,台塑对员工的教育训练是做得比较完善的,台塑能有今天的事业规模,这和它肯花心血,肯花金钱来培植员工是分不开的。

1984年,为发展电子工业,台塑集团的南亚公司曾从各事业部抽调15名机械、电子、电机、化学、化工、电脑等方面的精英,组织了技术转移的“种子队伍”到美国的惠普公司去接受2至4个月的现场训练,系统地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

但是台塑集团更为重视的是在本地培养人才。在台塑的员工训练活动中,新进干部及课长级人员的训练,最受重视。

台塑认为,吸收新人不一定需要他有什么经验。一位新进员工,若没有做事的经验,就好比是一张白纸,容易接受训练。他们对于公司训练的做法与管理观念的灌输,通常比已经有经验的人更能接受。一位已经有先人为主观念与经验的人,改变起来是很困难的。

台塑平均每年吸收大约500至600名大专院校毕业生,招募的方式采用笔试和口试相结合,并参考学校的成绩。考试成绩优异经录取后,便进入试用阶段。

在试用阶段,首先必须接受三天的职前训练。职前训练在台塑大楼以密集方式进行,训练重点是企业经营管理观念的灌输以及台塑集团经营体系的介绍,此外,还邀请台塑企业的有关资深主管,讲解人事管理、销售管理、生产管理、成本分析和经营分析等,使得新进人员对台塑的管理制度与规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此后,就是为期6个月的现场“轮班训练”。大专新进人员,不论将来派任何种任务,也不论他学的专业是什么,一律得参加轮班训练,他们将被派到基层,直接参预轮班的生产作业。

轮班训练过程中,受训人员除了参加生产作业外,还要参加打包产品,搬运物料,保养机器这样的工作,而且也必须和普通工人一样,轮着上日班、夜班,同时,每个月还要提出心得报告,由主管辅导考核。6个月训练期满后,再由总管处派主考官到各厂区举办期满考试,成绩合格者才正式任用。

课长级人员的培训,是台塑非常重视的另一次培训。

参加课长级管理训练班的主管们,必须先在原单位通过“基本管理训练班”,这实际上是“课长级管理训练班”的先修班,它的目的是先充实基本的管理知识,每期四周,每周上课8小时,结束此训练通过考试后,才有资格参加“课长级管理训练班”。

举办“课长级管理训练班”有三个目的,一是灌输管理观念,促进管理机能的发挥;二是充实与职务上相关的管理知识、管理制度的应用和实务作业,以提高课长级人员对事物的处理能力与效率;三是加强成本分析的观念,培养工作分析和方法改善的能力,提高经营分析的水平。

在为期4周的训练中,学员们必须完成130个小时的课程,课程涉及经营观念、生产管理、资产及原材料管理、销售管理、工程管理、财务管理、电脑管理、人事管理、经营分析等9大项。授课的老师,全部由台塑企业内资深而且具有丰富实际经验的主管来担任。在教材方面,除了讲述各科目的专业知识外,还介绍台塑企业内管理制度的“实际个案的研讨”,这是课长级人员增进管理知识最有效的方法。

该训练班采取军事化的管理,除非遇到重大事故,经总经理核准外,一律不得请假。每周上课5天,每天课8小时,周六上午进行每周考试与专题演讲。周一至周五不得外出或外宿,周六下午放假可返家,但在周日晚间十一点以前要归队报到,同时实施严格的点名制度,把出勤状况列入受训期间品行的考核项目之一。

有关学员的寝室安排也是别具匠心,每间寝室里所住的4位学员,必须是担任不同性质工作的。如安排生产课长、资材课长、人事课长、工程课等4个人一间寝室,再安排营业课长、财务课长、生产课长、电脑课长等4个人另一间寝室等。这便于不同工作职务的课长间的相互交流。在餐桌安排方面,也依照这样方式,同时每周调整一次,其目的在于使学员们有更多的交流机会,认识更多的学员,以增进彼此间的感情,为日后可能的业务沟通建立良好的基础。

学员除了准备每周的考试之外,还要撰写心得报告,以备王永庆在结训典礼的“综合检讨会”上,抽选10至15名学员让他们当场发表感想。王永庆听取报告后,总是立即加以评鉴。由于“综合检讨会”由王永庆亲自主持,学员们都兢兢业业,争相展示自己的才华,以至于在检讨会上,发掘出了不少管理人才。

1981年2月,台塑开始了第一期的课长级管理训练班,每期从台塑企业内调训80至100名课长级人员。至1985年2月第13期结训为止,在台塑的1600余位课长级人员,已有1200人受过这项严格训练。

台塑的各种训练班中,现在主要都是由自己企业中的主管来担任师资,这些人有能力,有经验,又深知企业各种问题的症结所在,通过“有的放矢”的讲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教材方面,台塑的各种训练班的教材,大多也是由自己编写。其内容以台塑管理制度的应用、实务作业、实例研讨等作为重点。他们训练,举办训练班的目的,既然是灌输企业的经营管理实务,训练课程就不能脱离实际。而企业也必须有相当水平的管理实务基础,才能编得出实用的训练教材。这一点,正是台塑的骄傲。

榜样影响力:

1954年,王永庆与何传家族,陈启清、赵廷箴等人合资设立福懋塑胶工业公司,1957年正式生产PVC粉。30年来,“台塑”随着经济发展逐渐扩大业务,建立了一贯性作业,并采取多边经营,成为当时台湾第一大集团企业,总资产达4亿台币,占台湾“国民”所得5.2%以上。

台塑集团对当今台湾经济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企业,特别是石化业对台湾的经济建设影响甚大,可谓是台湾工商业的首领。

在全球华人富豪当中,台塑集团董事长、人称“塑胶大王”的王永庆是凭个人奋斗走向商业成功的典型代表,被誉为台湾的“经营之神”。王永庆出名不仅因为他拥有巨额财富,还因为他在商业经营乃至日常生活中所展现出来的独特人格魅力。

根据台湾《天下杂志》对岛内2000家大企业实力状况的调查,拥有近7万员工、近3800亿元新台币营业收入的台塑集团已经跃居台湾各企业集团的龙头老大。

1991年,王永庆在香港出版了《王永庆谈管理》一书。这部书把他的讲演、报告按不同侧面进行分类,从中可以看出他管理思想的基本脉胳,简单地说就是“实事求是,追根究底,点点滴滴地追求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