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细节决定孩子未来
23531200000022

第22章 细节体现教养,让孩子注意公众场所的细节(2)

在这里,我们的本意不是说要教育孩子捡起别人的垃圾,如果孩子“不慎”这样做了,那也会让丢垃圾的人感到羞愧,并且对方还会感谢孩子。因为一个孩子都能够做到爱护卫生,并且以一种礼貌而委婉的方式告诫别人不能乱扔垃圾,会让对方觉得自己的错是多么不应该。

在家里,父母不妨告诉孩子:“好心情有时候源于陌生人的一个微笑,而要得到陌生人的微笑,不妨帮别人做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当身边的人掉了东西,主动弯腰捡起并递给他,就能很容易赢得别人一个微笑。而这微笑里不仅有友好的成分,还有感谢的意味,是值得久久回味的。”

如果你想训练孩子这种意识,那么当孩子的东西掉到了地上时,你有必要弯腰捡起,并告诉孩子应该说“谢谢”。这样当你的东西掉到地上时,孩子就会主动捡起来了,因为孩子从你身上学会了这个友好而礼貌的待人细节。

让孩子在看电影时保持安静

“在公共场合不能大声喧哗!”这是很多孩子都知道的事情,但是这个很容易做到的细节有时候却被忽略掉了。在看电影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些孩子很难安静下来,不是来回走动,就是在座位上玩耍、说话。此时,孩子的父母在身边,往往也不会阻止孩子,有时还会和孩子一起讨论电影里的情节。

好不容易盼来了周末,蔡女士决定带着女儿盼盼去电影院看电影。在开始放映前,蔡女士告诉盼盼看电影时要保持安静。盼盼很听话,在看电影的时候表现得不错,除了偶然小声问个问题,其余时间都能安静地坐在那里全神贯注地盯着银幕。

坐在盼盼旁边的两个孩子不停地大声说笑,时而在过道里跑来跑去。然而孩子的母亲却视而不见,没有劝说孩子保持安静。

蔡女士低声对那两个孩子的母亲说:“您的孩子在影院里到处乱跑,使其他人不能好好看电影,如果他们对电影不感兴趣的话,能否让他们去外面玩?”

没想到,那位母亲冷冷地回答道:“我们看电影是买了票的,所以有权享受这里的一切设施,孩子们愿意到哪儿玩就可以到哪儿玩,不关你的事!”

通常情况下,孩子在电影院里看电影都是有家长陪同的,如果家长在家里不教育孩子应该保持安静,那么当孩子在影院里吵闹时,不仅会影响其他人看电影,还会使家长的形象受到损害。如果是和同事一起前来的,那么这些家长的形象在同事心目中就降低了,这样是不是会影响到他们的人际关系呢?

因此,父母首先要注重细节,然后再教孩子注重细节,唯有这样才能让孩子真正成为一个注重细节的人。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在电影院看电影完全不同于在自己家里看电视,那是公共环境,你应该学会为别人着想,你在做出每一行为之前,都应该考虑自己是否影响了别人。如果你希望表现出自己应有的教养和礼貌,就应该熟悉电影院里的礼仪要求,成为一名合格的小观众。”

怎样才是合格的观众呢?

(1)准时到场。最好在电影开映前10分钟到达,接受检票后找到自己的座位。如果不小心迟到了,也不要来回找座位,以免影响别人看电影,应该在引导员的指引下,迅速入座或向周围的人低声询问,并加以歉意。此时,可以不对号入座,而应该坐在靠近过道的空座位上。

(2)在进入放映厅之前先去上洗手间和买零食。如果孩子实在抵制不住零食的诱惑,要让他轻轻地,尽量不要出声地吃零食。值得注意的是,不要吃有壳的食物或咀嚼声音过大的食物。电影院是公共场所,不是自家客厅,吃东西要考虑到别人的感受。

(3)保持安静。在看电影时,父母要把手机调成静音或震动。告诉孩子:“不要向身旁的爸爸妈妈提问,也不要乱加评论,把想说的话留到电影放映结束之后再说(当然,当你身临其境时,随着电影情节或哭或笑是可以的)。”

(4)保持静坐。这就要求孩子不要在座位上动来动去,因为动来动去会影响身边的观众。

(5)保持环境卫生。看电影的时候,打喷嚏、吐痰要悄悄进行。如果孩子突然想去厕所,要让他向两边的人致歉,然后再轻轻离开座位。看完电影后,要让孩子把“制造”的垃圾全部带出电影院。

除了在电影院里,在音乐厅、剧院、图书馆这样的场所时,父母也应该让孩子注意这一细节。

让孩子养成不乱丢垃圾的习惯

很多孩子喜欢吃零食,吃完后,随手把包装袋一扔,拍拍手,若无其事地走掉。这动作是那么的自然,让人甚至意识不到那是不对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样的事情人们已经司空见惯。这就足以说明“不乱丢垃圾”这个细节被许多人都忽视了。

早上瞿先生送儿子上学,他们坐的是公共汽车。突然,一位女士把窗户打开,瞿先生看到她正在剥橘子,一面剥一面把果皮往窗户外扔。吃完了,那位女士用面巾纸把嘴和手擦了擦,然后随手扔在地上……

紧接着,坐在在瞿先生前排的男士咳嗽之后,把痰吐在卫生纸上,瞿先生心想这位先生还比较讲卫生,因为有些人直接把痰吐到地上。但是转眼间,那位男士把卫生纸扔出了窗外……

这时候,瞿先生的儿子吃完零食也要把包装袋丢在地上,被瞿先生阻止了。下车后,瞿先生让儿子把包装袋扔进垃圾桶。然后教育儿子:“不管你身在何处,要管好自己‘制造’的垃圾,不要随便乱丢。这样我们的环境才会越来越好。”

瞿先生对儿子的教育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生活中,有的人认为丢垃圾没什么,清洁工会打扫的。殊不知,乱丢垃圾是一种没有责任感的行为,即对自己“制造”的垃圾不负责,对身边的环境不负责,是没有社会公德的表现。

家长要利用一切机会教育孩子爱护环境卫生,做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儿子感冒了,赵先生带儿子上医院看病。在候诊室里,赵先生看到了这样一件事:有个女孩子流鼻涕,她的爸爸教她用卫生纸清理鼻涕,然后把垃圾袋丢到垃圾箱,并告诉她:“这样既爱护了环境,又爱护了每个人。”女孩不解地问:“为什么爱护了别人呢?”爸爸说:“因为垃圾很容易滋生病毒呀,如果丢在地上,既不雅观,还会使病毒传播的更厉害。”“哦,是这样啊,我知道了。”

看到这里赵先生对儿子说:“听到了没,那位叔叔说得非常有道理,你也要学会爱护环境,不乱丢垃圾,知道不?”儿子点点头。

如果每位父母都像上文中的家长那样,抓住每个机会教育孩子,让孩子学会注重生活中的细节,那么孩子都能成为小绅士和小淑女。

另外,父母可以采取奖励和赞美的方式引导孩子对自己的垃圾负责,让孩子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这样孩子不但可以赢得一个清洁的环境,还会赢得别人的好感和赞誉。

教孩子不要随地吐痰

随地吐痰给人的感觉首先是不卫生,其次就是不道德、不礼貌。生活中,很多孩子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想吐就吐,这不但不利于个人健康,也会传播病菌,影响他人的健康。身为父母,当发现自己的孩子乱吐痰时,要及时教育孩子注意这一细节。

不知从啥时起,晨晨突然喜欢吐痰玩。先是在没人的地方偷偷地吐,后来慢慢发展到不分任何场合、地点,随时吐痰。有时甚至吐到别人身上。

老师发现了这一问题后,对晨晨进行了教育,但是效果不明显。老师就把这个情况告诉了晨晨的爸爸。

晨晨的爸爸追问晨晨吐痰的原因,他说:“我看见爷爷在家里随便吐痰,所以就跟着学了。”原来晨晨跟爷爷奶奶生活,而爷爷奶奶没有纠正晨晨的这种行为。有时晨晨乱吐痰,爷爷奶奶觉得孩子的样子非常好玩,就在一边大声说笑,这更加助长了孩子乱吐痰的行为。

据专家介绍,随地吐痰对健康的危害很大,痰是呼吸道的分泌物,健康的人一般是没有痰的。那些患有呼吸系统疾病,或受到致病微生物感染的人,会产生大量的痰液。他们吐出的痰,就像是细菌的“培养基”,一口痰中会“驻扎”成千上万的病菌。很多疾病可以通过痰液传播,比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性感冒、肺结核、霍乱、麻疹等。

有的人随地吐痰,其他人就很可能吸入致病细菌,因为痰中致病微生物会蒸发到空气中,经风一吹,细菌在空气中扬起,其他人很容易“中招”。专家提醒,有痰可以“一吐为快”,但是不能随地乱吐,而要用纸巾包好,再将其扔进垃圾桶。

父母该怎样教育和引导孩子注重这一细节呢?

第一,榜样示范,营造氛围。

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学好学坏都在无意识之中。如果父母给孩子做个好榜样,孩子就容易学好,如果父母给孩子做了坏榜样,孩子就可能学坏。因此,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父母要成为孩子的好榜样。吐痰的时候,要把痰吐到纸巾上,或者吐到卫生间。在家里,要尽量创造一个干净、卫生的环境,这一切会让孩子产生自我克制的意识。

第二,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通过教育孩子换位思考,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父母可以把其他孩子找过来,问他:“当别人把痰吐到你的身上时,你的感受是什么样的?”对方可能说很生气、讨厌把痰吐到他身上的人。让孩子听到别人对乱吐痰的人的看法,孩子就容易认识到随地吐痰是不受欢迎的了。

第三,给孩子适当的惩罚。

当孩子随地吐痰屡教不改时,父母有必要采取强硬的措施。父母可以这样做:每当孩子随地吐痰一次,当天不允许孩子看电视;每当孩子把痰吐到别人身上,一个星期不准孩子吃零食。要注意的是,用强硬的办法纠正孩子不良习惯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如果其他方法能够奏效,最好不用此法。

第四,随时提醒,反复刺激。

当发现孩子乱吐痰时,父母要及时提醒,使孩子从“下意识”的不良动作中醒悟过来。提醒手段可以用语言,也可以用行动。在一般情况下,行动的刺激更大。孩子一口痰吐在地上了,父母马上拿拖把将痰清理干净。即使不再说话,孩子自己也会懊悔,下次再想吐痰时,会想到给父母制造的麻烦,就会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观看比赛,和孩子争当文明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