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带孩子观看比赛,既是为了放松身心,也是为了让孩子学习选手们拼搏的精神,是教育孩子的契机。可是如果在观赛之前,父母不教育孩子注意观赛细节,孩子可能在众人面前表现出不良的行为举止,不但遭人厌烦,还会连累父母。
肖文亮非常热爱乒乓球运动,在他的再三要求下,父母提前买了3张乒乓球比赛的门票。
比赛的日子终于到了,肖文亮和爸爸妈妈进入了现场观看比赛。坐下后,肖文亮把外衣搭在自己前排的座位上。看比赛的时候不停地唠叨着,比赛选手打了好球他就喝彩,反之则叹气,激动的时候还用脚踢前排的座位。
不巧的是那天肖文亮有点感冒,所以不断地抽鼻子,还把擦完鼻涕的纸巾扔在地上。一会儿,他又吃糖,还把糖纸贴在前排座位的后背。一会儿又是喝饮料,还发出“咕咚咕咚”的声音。
比赛结束时,肖文亮竟然抱怨道:“什么水平的比赛,太臭了。还不如让我上!”他的话引来了周围观众的极大不满,而他自己却浑然不知,他的爸爸妈妈则感到很不好意思。
近些年来,因为观赛现场一些不文明、不礼貌、不规范的行为层出不穷,一些观众把观众席当做自己发泄的场所,出现了一些毫无约束的狂躁行为。因此,做文明礼貌的观众,让孩子重细节,讲礼仪,既是为自己考虑,也是为别人考虑,更是为整个比赛在井然的秩序中进行考虑。
想让孩子学会注重观赛细节,父母应该和孩子一起做文明的观众,这就要求注意这样一些礼仪细节。
第一,看比赛要提前进场。
到体育场馆看比赛的人,基本上都是体育迷,因此如果谁迟到了,多半不是因为故意的,而是被意外事情耽误了。这就提醒家长和孩子,一定要提前达到观赛地点,以免影响别人观看比赛。如果能提前15分钟到半个小时入场,不仅能让你从从容容地找到座位,而且观看比赛时也会有更好的心情。
第二,迟到了要等待引导。
有些比赛项目不允许观众随意走动、大声说话。因此观看这种比赛时如果迟到了,一定要听从工作人员的引导,在看台入口处耐心等待,等比赛暂停或中场休息的时候再进场。如果迟到了,请不要对号入座,而应该找一个靠边的位置坐下来,这是出于对其他观众的尊重。如果有急事要提前退场,也应尽量等到比赛中场休息时再离开。
第三,不要让孩子把看台当餐台。
带孩子去看比赛,别让孩子把看比赛当成去野餐,大包小包地带一大堆吃的喝的。在现场看比赛,不吃东西也是对运动员的一种尊重。换位思考一下,运动员在场上奋力拼搏着,他们渴望听到观众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而不希望看到观众鼓着腮帮子大吃大嚼。
第四,离场时让孩子把身边的杂物带走。
告诉孩子:“赛后不仅要把自己的杂物带走,还应把邻座的杂物也一并带走,如果你看到这样的观众,你应该对他们表示敬意。”在我们身边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注意维护公共环境卫生,并带动和影响周围的人。例如,有的人会随身带着一个小塑料袋装垃圾,把自己的杂物及垃圾收集起来,扔进垃圾箱。对于这种行为,父母应鼓励孩子学习。
第五,教育孩子要尽量保持理智,不要大吵大闹、大声尖叫。
当运动员发挥欠佳或失利时,叫孩子不要埋怨,当裁判判罚不是很正确时,不要谩骂裁判,更不应向场内投掷杂物。当运动员表现得不错时,可以让孩子使用一些文明礼貌的口号、标语为运动员加油。使用锣鼓、乐器等有声物品时应注意安全,避免碰触他人身体。
第六,观看残疾人运动员比赛时,要对运动员表示尊重。
千万不要让孩子说“那个运动员是瘸子”等不礼貌的话。看比赛时,不要嘲笑、议论运动员。和运动员打招呼时,不要让孩子紧盯运动员的残障部位,更不能因为好奇而随便乱问,避免涉及运动员隐私和伤痛。当孩子想要向运动员表达祝贺时,不能贸然冲上去握手或者送花,应该先看看运动员是否方便。
如果你和孩子能够做好这些礼仪细节,不仅可以赢得周围观众的敬意,还能得到运动员的尊重,你们会成为受欢迎的观众。
观看表演时,别让孩子乱鼓掌
观看表演时,为演员鼓掌是一种礼貌!有句话叫:“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当你和孩子看表演看得开心时,需要为演员鼓掌。但是这里面有一个很多人容易忽视的细节,那就是鼓掌需要选好时机。乱鼓掌不仅不能表达你对演员的尊敬和欣赏,反而影响别人观看表演,影响演员继续发挥。
法国一位非常着名的女音乐家应邀来到中国某城市演出。不少家长为了从小培养孩子的音乐素质,特意把孩子带到音乐会场。结果孩子不知道观看表演的礼仪,时不时鼓掌、尖叫,严重影响了这位音乐家的表演。最后,女音乐家不得不中途停止表演,要求音乐会场工作人员强调一下观看表演时鼓掌的礼仪。
在观看表演时,最好不要让孩子做第一个,也不要让他做最后一个鼓掌的人。在不恰当的时候鼓掌会分散舞台上表演者的注意力,同样也会干扰观众的注意力。
关于鼓掌持续的时间,应视现场情况而定。如果在欣赏表演的过程中鼓掌,应该适可而止。因为节目还要继续,大家还要观赏演出。但是如果节目已经结束,而且演出效果不错,可以尽情鼓掌,以此感谢演员。如果你的孩子觉得演出非常精彩,你可以鼓励他站起来和其他观众一样起立鼓掌,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表演者,这也是表演者最希望获得的荣誉。
孩子们喜欢鼓掌,但是应该在合适的时候鼓掌。如果他们不清楚应该何时鼓掌,可以让他们观察周围的观众,并注意聆听。父母可以引导孩子从演员的表情、语言、动作上得到鼓掌的暗示,有时也可以从其他观众的表情和动作上得到暗示。告诉孩子:“当你不肯定什么时候是鼓掌的时机时,尽量不要随意鼓掌,你可以简单地照着别人的样子去做。”
在交响音乐会上,鼓掌是非常讲究的,一定要让孩子掌握好时机。当指挥者、独奏者进场时,在乐曲进入高潮时,演奏完毕时,都应该鼓掌。不能在演奏中途鼓掌。演奏结束后根据对演奏的满意程度鼓掌,如果希望演员继续表演,可以延长鼓掌的时间。另外如果别人的掌声停止了,你的孩子仍然继续鼓掌,就会出现稀稀拉拉的掌声,会被认为是对表演不满意,等于喝倒彩,是不礼貌的。
在剧院,你和孩子可以在每次咏叹调和每一幕结束之后鼓掌。看芭蕾舞,在每个舞段结束后你和孩子应该鼓掌,并且在演出结束时鼓掌致意。
演出全部结束后,应该起立鼓掌;如果演员出场谢幕,你应再次鼓掌;谢幕完毕后应有序退场。如果遇嘉宾上台接见演员,应在接见仪式结束后再退场。
如果孩子能够掌握这些观看演出的礼仪细节,并在生活中运用,就能在类似的公共场合表现出文明形象。
在博物馆,让孩子动眼不动手
参观博物馆,首先需要让孩子明确的一点,就是爱护展品。博物馆内的展品大多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有的甚至是国宝级的展品,因此带孩子参观博物馆时,一定要教育孩子爱护展品。
在博物馆里,大家都安静地观看着艺术品,这个时候,一个眼睛近视的孩子站在一件展品前大声呼喊不远处的妈妈:“妈妈,快来看啊,我看到的画像好丑啊!”
妈妈赶忙把孩子拉过来,小声说:“亲爱的,快过来,说话不要这么大声!那不是画像,那是一面镜子。”
女孩子好奇地问:“难道我长得那么丑吗?”说着就伸出双手去摸镜子,这时妈妈赶紧阻止女儿,对她说:“不是的,宝贝,那是很久以前的镜子,它照出来的效果与事实相差较远,不信你看看这个镜子,你长得很漂亮、很可爱的。”说着,妈妈从皮包里摸出一块化妆用的小镜子。
等女儿照完镜子后,妈妈说:“记住了,这些是国家的文物,如果大家都用手摸它,就会破坏这些文物的,所以你不要去摸它,知道吗?”女儿认真地点点头。
在博物馆里观赏艺术品是一种享受。很多父母为了培养孩子对艺术的审美能力,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经常带孩子去参观,但是有些家长忽视了参观博物馆要注意的一些细节,致使孩子在博物馆里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就有违礼仪要求,显得不那么文明,影响了大家观赏,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要想做一个文明礼貌的参观者,你需要学会博物馆里的参观礼仪。父母要告诉孩子一个细节:只许动眼不许动手。孩子好奇心强烈,参观博物馆时,总觉得只用眼睛看不过瘾,一定要亲手摸摸艺术品,殊不知,你摸一下,他摸一下,是对艺术品的极大“伤害”,甚至会起到破坏作用。
在博物馆内一般都有“不要触摸展品”的指示牌,而且将那些价值极高的文物陈放在玻璃罩、隔离线等的区域内。然而,并不是每件艺术品都有防护措施的,如果父母不教育孩子注意细节问题,孩子很可能会触摸展品,甚至破坏展品。
有些展品是允许触摸的,这些正是向儿童开放的,但一般情况下,当展品具有无法替代的历史意义,或者是易碎物品时,就不要用手触摸。
除此之外,还应让孩子注意参观礼仪。
第一,服饰。
展览馆、博物馆是环境相对特殊的场所,这里面展现的都是具有很高纪念价值的艺术品或文物,因此展览馆、博物馆都对馆内环境有很高的要求,也有一定的礼仪要求。
在着装方面,由于馆内气氛高雅、高尚,所以如果参观者不注意服饰,衣冠不整,就会和博物馆、展览馆内的环境产生冲突。特别是在炎炎夏日,不要让孩子穿着拖鞋、背心来参观。
实际上,穿着随意甚至邋遢是对其他参观者的不尊敬,也是对博物馆里的工作人员以及展品的不尊重,是不礼貌的行为表现,会破坏整个参观环境。
第二,肃静。
博物馆、展览馆和图书馆一样,也非常讲究安静,因为安静的环境才能让大家静下心来感受艺术品带来的美感。因此,当你带着孩子进入博物馆后应该始终保持安静,尽量不和孩子大声说话,不要让孩子追逐玩闹、大声喧哗。
有些艺术品确实会让你和孩子叹为观止,有些自制力不强的孩子会兴奋地尖叫,这样的行为是不允许的。博物馆是一个要求严肃、安静的场所,参观过程中,一定要让孩子时刻保持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