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回族穆斯林常用语手册
2356600000015

第15章

先知阿拉伯语(Nabby)的意译。也称“列圣”、“预言者”。伊斯兰教中的使者和圣人均称为先知,但先知并不一定是使者。回族伊斯兰教学者将圣人分为四个品级,第一个就是先知,其职能是:真主对他们没有直接降示经典,他们没有自己的经典和教律法规,但他们遵循前辈钦圣的准则,在言行方面律己教人。

羞脸重宁夏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脸皮薄”之意。如:他一个男人家,羞脸那么重,怎能干大事。又称作“羞脸大”。

羞体回族穆斯林经堂语。伊斯兰教法规定,凡人体不许外露或不能为他人所见之部位,即是羞体。男人的羞体为肚脐以下至膝盖以上部位,妇女则除手足外均为羞体。礼拜时羞体不能外露超过四分之一,大净时羞体不能让外人窥见。妇女礼拜时必须戴盖头。中国回族穆斯林因生活环境等原因,更注重礼拜时教法对羞体的要求。

许七帖回族宗教信仰习俗。也叫“举包帖”,即以钱财许愿。如:农历六月三十号是我父亲的年份,我许包帖要过尔麦里。

许牲回族节日习俗。即古尔邦节来临前夕,回族穆斯林往往先要确定该年所宰之牲(羊或牛、骆驼等)是以谁的名义向真主举意,这种仪式叫“许牲”。所许之牲,若是以亡人的名义,则所许之牲必须全部散出,家人一口都不能吃;若以活着的人的名义,则应分成三份:一份自食;一份用在教门上,一份济贫舍散。古尔邦节许牲之羊,其血液、骨头、不食用的部分内脏等,都要集中掩埋,不可乱扔。

蓄宁夏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气味难闻”之意。如:你今天胃口不好,嘴里的味道蓄人得很。

宣礼阿拉伯语口1(Adhan)的意译,伊斯兰教召唤穆斯林礼拜的仪式。波斯语叫“邦克”

(见12页)。

宣礼塔即“邦克楼,’(见12页)。

宣礼员即“穆安津,’(见91页)。

玄石玄,黑色。玄石即“黑石,’(见59页)。

巡礼阿拉伯语emss(`Omarah)的意译,即伊斯兰教规定正朝之外的朝觑,又称做“副朝”、“小朝”,见“朝觑”(第17页)。

逊奈阿拉伯语(Sunnah)的音译,原意为“行为”、“道路”、“传统习惯”,后引申为“圣行”。回族卫生习俗,即割礼(割去小孩阴茎包皮)。回族穆斯林在生活中常把行割礼也称做“逊奈”,如·给孩子做个逊奈(即行割礼)。

逊奈提见“逊奈”。

逊尼派阿拉伯语(AhaleSunnah)的音译,伊斯兰教主要教派之一,中国回族穆斯林大多属于此派。此派的基本教义严格遵行“六大信仰”(见80页)和“五功”(见143页)。

牙热波斯语,的音译,又译做“牙日”,意为“同伴”、“助手”。“牙热”既是俗世的伙伴亦指圣界的伙伴。如·在主道上,我们都是牙热,要互相关心。

轧房回族穆斯林经堂语。中国回族伊斯兰教的惩罚制度,即对那些不遵守伊斯兰教教法与教规的人给予开除教籍的处分。

言传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表达、说的意思。如:你家里有啥事要帮忙,请给我言传一声。

宴席曲宴席是回族对喜宴的称呼。宴席曲是一种专门在喜庆场合(如婚宴)上表演的回族民间说唱。内容多以爱情为主,词语文雅,曲调优美,以说唱为主,道白为辅,其间伴有风趣、优美的舞蹈动作。一般由双人或更多的偶数男性领唱并相对歌舞。在每段结尾处全场男女老少一齐合唱衬词,气氛十分热烈。

央姑舅回族丧葬习俗。送埋体前,由学董、乡老或家中老辈人带亡人的儿子向姑舅们要口唤,有了姑舅们的口唤(同意),才能送葬。

如亡人之子在亡人生前对亡人不孝,这时姑舅们便不给口唤,没有口唤不得发丧。这时亡人之子须当众认错接受批评,求得宽恕。

央哲玛尔提回族丧葬习俗。“哲玛尔提”

是阿拉伯uIwa"(Jams`at)的音译,原意为“集体”、“团体”等。央哲玛尔提是在举行站者那则(殡礼)之前,坊上的学董或乡老、家中老辈人,带着亡人的孝子,向大家行“说色俩目”礼,并向阿旬和在场的人们“要口唤”。同时公开宣布亡人在世时与大家有无经济欠账或矛盾,如有,就由孝子为亡人清还或致歉,若没有,大家就给口唤送埋体。这一过程,叫“央哲玛尔提”。

羊齐玛回族传统风味菜肴。其作法为:将羊的全部下水(肚、肠、肝、肺)洗净煮熟后,切成二寸长、三分宽的肉条,用马莲草捆好置人碗内,浇上用花椒、八角、食盐、姜片兑好的汁子,上笼蒸熟后,灌汤再炒,之后,放清汤烧开去浮沫,盛人盘中撒上葱花、胡椒粉、香菜末等即成。

佯务子宁夏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记性不好、糊涂之意。如·那是个佯务子人,你给他说的事,他一会儿就忘记了。

吐目里阿黑热阿拉伯语‘yfir:

(Yawmalakhirah)的音译,意为“末日”(见91页)。

吐子号西北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绰号、外号。如:不要随便给人起吃子号。

要口唤回族宗教信仰习俗。见“口唤”(第72页)。

要七帖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向人讨吃、要饭。回族提倡施舍,对乞讨者应尽量接济,反对以施舍欺侮,故将乞丐称作“要包帖的”(包帖,即心意),而乞讨者来到人家门口,也都这样说:“散个包帖。”参见“包帖”(第100页)。

叶给尼阿拉伯语(Yarn)的音译,意为“诚信”、“确信”,多指回族穆斯林对教门的虔诚,如:李阿旬的叶给尼好,常为群众办好事。

叶克闪白波斯语(Yakshanbe)的音译,意为“星期日”。

叶米尼阿拉伯语(Yarun)的音译,意为“发誓”。如:关于他们俩人的财产丢失问题,他们都当众作了叶米尼。

叶尔孤白阿拉伯语,(Ya`咖)的音译,又译做“雅库布”,为《古兰经》中记载的先知龚羚、之一,先知易卜拉欣之孙,伊斯哈格之子。叶尔孤白也是回族穆斯林男性常用经名之一,常昵称为“孤白”。

叶子麻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能干、有气魄、有狠劲、敢争先。如:那人做事口气大,叶子麻。

耶德阿拉伯语气(Yad)的音译,意为“手”、“力量”、“威力”、“保护”。如:《古兰经》中讲到真主的耶德是特指真主的能力。

耶乎德阿拉伯语。1Y(Yahud)的音译,意为“犹太教徒”。如:穆斯林与耶乎德信仰不同。

耶苦鲁阿拉伯语JS仁(Yskul)的音译,意为“吃”,如:请拿起筷子耶苦鲁。

耶如哈阿拉伯语口r(Yaiuh)的音译,意为“离开”,“走开”,如:会议期间,丁老师随便耶如哈了。

耶梯目阿拉伯语尸J(Ya6m)的音译,又译做“包帖目”,意为“孤儿”。回族谚语:耶梯目的娃娃包帖多(即孤儿应得到众人更多的关心和施舍)。

曳性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牵挂、挂念之意。如:儿子常年在外地打工,妈曳性得很。

一窝丝回族传统食品。即手工拉面,因细而长,下到锅里盘旋一窝,故有此名。

一总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一起、全部之意,如:大家一总到我们家去跟尔麦里。

伊赫瓦尼阿拉伯语夕(Ikhwan)的音译,意为“兄弟”。回族伊斯兰教教派之一,是清末民国初年兴起的一个教派,又被叫做“新教”、“新兴教”。该学派主张按《古兰经》和圣训行教,改革一切与经、训相悖的礼仪。

伊玛目阿拉伯语。(Imam)的音译,意为“教长”、“表率”等,回族穆斯林所称伊玛目,是指在清真寺内领拜的阿旬,如:跟随伊玛目,开始排班做礼拜。

伊玛尼阿拉伯语。(limn)的音译,意为“信仰”。伊玛尼包含两个意思①口头诚信,即念“清真言”(见107页)。②内心诚信,即信仰真主独一,信仰穆罕默德圣人为封印万圣的圣人和使者。如果失了伊玛尼就是失去了对伊斯兰教的信仰。所谓“内心诚信,口舌招认(念诵)”,是回族民间对伊玛尼的普遍解说。另外,有的伊斯兰教学派对伊玛尼的含义还加了一条,即身体力行,也就是要付出行动,不能只是口头上的。回族谚语:九九盼雪,伏天盼雨,回回盼有伊玛尼。

伊斯俩目阿拉伯语。x_(Islam)的音译,又译作“伊斯兰”,即“伊斯兰教”。如我们的伊斯俩目教门。

伊斯兰教“伊斯兰”系阿拉伯语。)y(Al一Islam)的音译,原意为“顺从”、“和平”,指“归顺真主的意旨”,“服从真主的命禁”,以求和平安宁。伊斯兰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公元7世纪初由穆罕默德传播于阿拉伯半岛。先在西亚、北非及西班牙地区传播,后传人中亚、印度河流域,进一步发展成为跨欧、亚、非三大洲的世界性宗教。其教义原理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宗教信仰、宗教义务、善行。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简称为“六信”或“六大信仰”(见80页);基本的宗教义务简称为“五大天命功课”或“五功”(见143页);基本的善行表现为行善止恶,乐善好施。

《古兰经》是穆斯林遵奉的根本经典。先知穆罕默德归真后,由于政治、宗教及社会主张上的分歧,逐渐形成“逊尼”和“什叶”两大教派。约在7世纪中叶,伊斯兰教由来华侨居在东南沿海及西安一带的阿拉伯、波斯商人从海路和丝绸之路分别传人中国。13世纪初,成吉思汗曾征服葱岭以西、黑海以东地区,大批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等由是东迁,居留于中国西部。至16世纪,伊斯兰教在中国10个少数民族中占据优势。作为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的形成,与伊斯兰教有密切关系。旧时,人们称伊斯兰教为“大食法”、“天方教”、“清真教”、“回教”、“回回教”等。1956年6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出通知,规定统一称为“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历即希吉来历,中国回族穆斯林又叫“回回历”(见62页)。

依布利斯阿拉伯语(Ibhs)的音译,又译为“易卜劣斯”,意为“魔鬼”、“恶魔”。回族谚语:谦逊是穆斯林的品德,骄傲是依布利斯的行径。

依赫俩苏阿拉伯语,(hkhlas)的音译,意为“忠诚”、“虔诚”,指《古兰经》第112章章名。如:瞎汉把《古兰经》依赫俩苏章念三遍,就等于念了全部《古兰经》文一遍。有时也指人对主的忠诚。

依热德阿拉伯语(Iaradah)的音译,意为“意愿”。如·这门亲事是真主的依热德。

依思目阿拉伯语(Ism)的音译,意为“名称”、“名字”。如:张师傅的依思目是穆萨。

依札布阿拉伯语一(Iab)的音译,意为“确认”、“誓言”。回族穆斯林引申为“结婚经文书”。回族穆斯林男女在举行婚礼前,由阿旬根据伊斯兰教教规主持仪式,在征得男女双方自愿结合的口实后,用阿拉伯文书写依札布。表示从教门上得到确认之意。

依札子阿拉伯语(Iazah)的音译,意为“凭据”、“凭证”,多指苏非派传教的凭证。

异端阿拉伯语“比达尔提,’(见14页)的意译。

易卜拉欣阿拉伯语尸(IbrahYm)的音译,又译做“伊布拉欣”,“依布拉西麦”,《古兰经》中记载的真主的六大使者之一,被称为“真主的至交”。晚年受真主之赐得伊斯玛仪和伊斯哈格两个儿子,并于梦中受“启示”献子为祭。

在献祭的关键时刻,又受真主“启示”,以羊代替,伊斯兰教的古尔邦节即宰牲节即源于此。

易卜拉欣也是回族穆斯林男性常用经名之一,回族穆斯林常昵称为“拉西”或“西麦”。

因撒尼阿拉伯语。(Insan)的音译,意为“人”、“人类”。

因沙安拉阿拉伯语(Inshaalah)的音译,意为“真主意欲”、“如蒙主佑”,回族穆斯林一般喜欢意译为“托靠主”。穆斯林在决定做某事之前,或对某事作婉言谢绝时,都要念因沙安拉,即一切寄托于真主。如:因沙安拉,明天我要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

因支里阿拉伯语山(Inil)的音译,即《新约》。

营生西北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事情、职业、生活之意。如:真倒霉,我昨天怎么干了那么一件营生。又如:你是干啥营生的?

优素福阿拉伯语~y(Yousuf)的音译,《古兰经》中记载的古代先知之一。先知叶尔孤白之子,以善忍耐、宽容大度,具有典型的伊斯兰教圣哲品德而着称。因优素福是美男子,故优素福又常代指美男子。优素福也是回族穆斯林男性常用经名之一,昵称“尤苏”。

油面子回族面食。又叫做“油茶”。回民出差或出远门,因饮食不便,一般都自带干粮(饼或摸)及油面子。油面子有肉面子和素面子两种。肉面子一般要将牛肉或羊肉丁炒千,然后再与面粉、葱花、适量的食盐同炒,直到面粉发黄,这样不易变质。吃时用开水冲调。

油香回族传统食品之一。即油饼。但回族油香的制作,非常注意用料。在炸油香(回族人叫“捞油香”)时要在发酵面里加人适量香油、鸡蛋,并掺人少量薄荷叶粉。若炸甜油香,还要掺人适量红糖和蜂蜜。在撰成圆饼形状后,还要用刀在中间划两个匀称的刀口。吃时要用双手在碟子里或桌子上一小块一小块册着吃,回族谚语:吃油香要册呢,喝盖碗子要刮呢。

游坟见“走坟”(第162页)。

有经人回族日常生活用语。阿拉伯语一LSDI(Ahl一al一Ktab)的意译,意为“有经典的人”、“信奉天经的人”,《古兰经》中对信奉“天启”经典者的泛称。后专指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因他们分别信奉“天启”的经典《摩西五经》和《旧约》,故被称做“有经人”。

有水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又称“带水”、“有大水”,即洗过大净。回族穆斯林在重要的宗教活动或参加节日活动(包括上灶帮厨等)之前,都要按规定的程序洗大净,称为“有水”。

如:我身上有水呢,让我来上锅捞油香。

圆经回族宗教信仰习俗。又叫“了经”。

每逢重要宗教日期或纪念亡灵都要圆经,并过尔麦里。圆经一般从《古兰经》开端章开始,由一人单念至第92章,然后举行尔麦里仪式,由伊玛目领导,从第93章诵至第114章,每章都由一人单诵,诵完一章大家齐声念一段赞辞,将这22章诵完。整个过程称为圆经。

月份回族纪念亡人用语。特指亲属去世后每月的忌日。如在十二月(农历)十七日去世,那么以后每个月的十七日都是亡人的月份。

如:今天是我妈的月份,我要抹个锅。

月婆子宁夏回族对刚生了小孩,还在月子中的妇女的称呼。

月娃子即尚未满月的婴儿。旅然燕杂学穆斯林日常使用的宗教课本。其内容为伊斯兰教基本功修的一些主要念辞、常识,故被称作“杂学”。

宰回族日常生活用语。意即杀。回族对可吃家畜,都要请阿旬宰,忌说杀。如:宰鸡,宰羊,宰牛。

宰牲节阿拉伯语(Ida1Adh的的意译,是伊斯兰教三大节日之一,又称“古尔邦节”(见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