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门宦回族伊斯兰教苏非派哲赫忍耶门宦支系之一,因以甘肃张家川北山的宣化岗为传教基地,故名。
北庄门宦回族伊斯兰教苏非派虎夫耶门宦支系之一,因该门宦创始人为甘肃东乡北庄人,故名。
本等回族日常生活用语。“本”念四声。
即“本事”、“能力”之意。如:你有什么本等,还想当师傅?
比达尔提阿拉伯语‘J(Bid`ah)的音译,意为“异端”、“邪说”。即不合正宗,节外生枝,标新立异的意思,多指在宗教教律上背离了圣人的主张或违背了正统派的教法。
比斯敏俩阿拉伯语J,(Bisrulahi)的音译,回族穆斯林常念做“比斯敏俩希”,意为“以主的名义”、“奉主之命”。回族穆斯林一般在宰牲、吃饭、喝水、接受馈赠等行为之前都要默念此语。如:艾合麦德口诵比斯敏俩,向贫困山区捐了款。详见“太思米”(第131页)。
翼黯瞥弩熬巍蓬闭斋即“封斋”(见41页)。
翼髦L奔走穆斯林赴麦加朝数中的仪式之一,见“朝觑”(第17页)。
便宜宁夏回族日常生活用语。“便”(bitin)念三声,即“便利”的意思。如:你就不要回了,在我家吃饭吧,饭菜都便宜着呢。又有“准备好了”的意思,如问:你准备得怎样了?答:便宜了。
别麻热波斯语‘lw(Beemaree)的音译,意为“病”、“疾病”。回族民间称呼疾病多喜欢用此语,如:你的别麻热好了没有?
波来盖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殡骨,俗称膝盖。
波赛波斯语。`:`"?(Booseedan)的音译,意为“接吻”、“亲吻”。回族穆斯林群众对一般圣物都要亲吻一下,如翻开一册经,要首先亲吻然后再诵读,称为做“波赛”。如:他把《古兰经》给我让我念,我只做了波赛,便又还给了他,因为我不会念。
波斯体阿拉伯文书法体之一。这种书体是伊斯兰教传到波斯地区后,波斯地区的人们在书写经文时既遵循了“库法体”(见74页)的风格,又喜欢延伸拖长的笔法,在长期的书写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风格。这种字体体态娇美,流畅自然,被称为波斯体。
伯热克特阿拉伯语从(Barkah)的音译,意为“吉庆”。回族谚语:客人走进家门,伯热克特同来。
拨排回族穆斯林经堂语。意思同“定然”
(见30页)。回族穆斯林认为,世间的一切事情都是由真主安排和引导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如:这场灾难是真主的拨排。
薄葬回族丧葬习俗,也是穆斯林丧葬的基本原则之一。即不论贫富贵贱,一律用白布裹尸,不许殉葬、陪葬;厉行节约,葬礼从简,不许以“孝”为借口大操大办,反对铺张浪费。
哺礼即“底格尔”(见28页)。
踩生回族生育习俗。又叫做“瑞生”,回族民间认为,婴儿出生后,谁先第一个进人产房,婴儿的性情、气质就像谁。故婴儿出生后,除医生外,一般人不得人内。若是男婴,则在家人或亲属近邻中选择一个聪明、诚实、勇敢、有作为的人第一个踏进产房;若是女婴,则选择一个温柔、善良、勤快的人首先踏进产房。这一习俗被称做“踩生”。
参机密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参悟”、“思考”等意思。如:真主创造了万事万物,我们应该认真参机密。
参悟回族伊斯兰教认主学术语。原意指对某一事物进行深人的探究,以达到真知,后专指穆斯林通过对客观世界的推究以证实真主的存在。回族伊斯兰教的戛德忍耶派更把参悟作为一项静修功课,以此作为近主的方式。回族谚语:一时的参悟,胜过千年的功修。
仓宁夏回族日常生活用语。仓念三声,特指“作客”、“走亲戚”。如:你农闲的时候,到我家仓仓。两个仓连在一起说时,第一个念三声,第二个念轻声。
缠头Ft]即“戴斯塔尔”(见24页)。
抄花子宁夏回族日常生活用语。特指乞丐,又引申为不会过光阴,侈奢浪费,无所做为之意。回族谚语:抄花子搁不住隔夜食(即不善积攒,存不住东西之意)。
朝罕志回族穆斯林经堂语。即朝o朝觑伊斯兰教的五功之一。阿拉伯语洲、一Hap)的意译。穆斯林一般称为“朝罕志”(“罕志”见57页),把完成朝觑功课的人称为“哈吉”(见54页)或“哈志”。朝觑是每个具备条件的穆斯林奔赴麦加圣地在特定的时间、地点,以特定的仪式感念真主的一项功修,也是主命功课。朝觑者所应具备的条件是:①身体健康,理智健全;②途中安全,道路畅通;③有来往费用;④妇女必须由其直系亲属陪同前往。朝觑时间在伊斯兰教历12月810日。
朝觑的主要程序为:①受戒,在戒关清真寺或戒关清真寺之外的其他地方洗漱沐浴受戒,男性全身穿戒衣,女性穿素雅大方的常服;②游览(巡礼)天房;③在赛法和麦热卧两山之间奔走7次;④驻米那帐篷营;⑤站立阿拉法特山;⑥射石打鬼;⑦宰牲;⑧辞朝。朝觑可分为:正朝:
指伊斯兰教每年12月上旬在麦加朝拜克尔白,完成教法规定的全部仪式,称为正朝,亦称大朝。副朝:指在正朝以外的任何时间到麦加朝_L,只完成规定的朝觑仪式。亦称为小朝、巡礼。代朝:指虽具备了经济条件但因健康或其他原因而不能前往朝觑者,可请人代朝,但代朝者必须曾经朝欺(正朝)过。另外凡生前曾举意朝觑,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行而去世者,可由其晚辈或他人代朝完成遗愿。朝觑天房是世界穆斯林的大聚会,虽民族、国界、语言、风俗和派别不同,但在朝觑中加深了信仰,参悟正道,精诚团结,消除隔阂,意义深远。
朝向阿拉伯语i共习I(A1Giblah,音“给布莱”)的意译,即伊斯兰教法规定的穆斯林礼拜时所面对的方向。亦称做“正向”,即礼拜的正确方向。遵照《古兰经》的启示,全世界的穆斯林礼拜皆以麦加的克尔白为朝向,中国在麦加之东,故中国穆斯林礼拜的朝向为西。如我举意礼哺礼,四拜主命拜,朝向天房…彻哈热闪白波斯语~J毕(Chaharshanbe)的音译,又译做“彻勒闪白”,即“星期三”。
彻里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经常,如:他自从干上推销员的工作,彻里出差在外。
扯磨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聊天,闲谈。
如:他们两人几年没见了,今天扯起磨来没完没了。
扯心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牵挂。如:儿女外出,父母扯心着呢。
逞精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逞能。如·这娃子逞精说要当演员呢。
晨礼即“邦布达”(见12页)。
抽子即用麻或布织成的袋子。如用来装面的叫面抽子,用来装米的叫米抽子,用来装干粮的叫干粮抽子等。有的地方把衣兜也称做抽子。
慈悯阿拉伯语。叼(Rahman)的意译。即“怜悯”、“慈恩”之意。伊斯兰教认为真主创造了万物,赋予人们才智,是普慈特慈的。人类的所有的幸福,都是真主慈悯的结果。慈悯是真主的99个美名之一,也是人类对真主的感激和赞颂。如:真主慈悯的,你考上了大学,有了出息。回族谚语:真主慈悯人,胜过慈母疼爱儿女。又:真主寓恩典于慈悯我时。
辞朝阿拉伯语呻apal一二da‘音“罕吉里·维达尔”的意译,即公元632年,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圣人率领穆斯林进行的最后一次朝觑,这次朝觑也是穆罕默德生前的最后一次朝觑,故被称为“辞朝”,也叫作“告别的朝觑,此次朝觑在穆斯林心目中具有神圣的意义,因为穆罕默德在这次朝觑中所履行的一系列仪式,成为以后穆斯林朝觑必须遵循的范例。
辞学回族穆斯林经堂语。即清真寺阿旬任期届满后,借开斋节或古尔邦节举行节日会礼之时,向本坊的高目将自己在主持清真寺教务期间的工作,做一个总结,之后当众宣布辞职。这一仪式,叫辞学。
出色俩目回族礼拜用语。礼拜结束后,全体穆斯林口诵“色俩目”并将头先转向右念一遍“色俩目”,然后再转向左念一遍“色俩目”。
这种仪式就叫做“出色俩目”。
传月回族穆斯林斋月用语。即看见新月后相互传达已见月的消息,以确定封斋、开斋的时辰。
穿布阿拉伯语S(kafan音“卡凡,’)的意译,即“寿衣”、“硷衣”。回族穆斯林有时又直接用阿语称为“卡凡”。穿布是每个穆斯林人葬时的裹尸布,为纯棉白布,不含任何化学纤维成分。男性三件:大卧单(大硷)、小卧单(小硷)、坎肩。女性除此三件外,再加缠腰布和盖头。
穿布是每个穆斯林较为重视的丧葬必备品,回族穆斯林到沙特阿拉伯麦加朝觑时,一般都要自带和帮亲朋好友带一些穿布,用那里的“渗渗泉”水清洗“沾吉”,以备无常后穿用。
穿卡凡回族丧葬习俗。即亡人去世后,要按宗教礼仪为其做大净(着水),再按程序用卡凡布包裹亡人的躯体。
穿衣挂嶂回族宗教礼仪习俗。即满拉毕业典礼仪式。清真寺满拉学完了规定的教材,并具备了独立宣教和主持教务的能力,品学兼优者,经过考核,达到了胜任阿旬的学历,即可毕业,表示他已经取得了阿旬的资格,从此后可以被各清真寺聘请开学。毕业时,本坊教民们给他做一件绿色长袍穿上,并给他戴上阿拉伯式缠头巾,肩上搭上被面子,邻近的寺坊也送来贺嶂等以示祝贺,俗称“穿衣挂嶂”。
吹杜哇见“杜哇,’(第31页)。
达黑里阿拉伯语少1,(nakhl)的音译,意为“内在的”、“内里的”。如:事情不能只看表面,更要看达黑里。
达乌德阿拉伯语1(Dawud)的音译,《古兰经》中提到的伊斯兰教先知之一,也是回族穆斯林男性常用经名之一。
答失曼波斯语(Daneshmand)的音译,又译做“塔失蛮”,“答尼师曼德”,意为“大学问家”、“学者”、“科学家”、“聪明人”。阿旬们在讲瓦尔兹时,常以此为开场白:今天我在各位答失曼的“尔里玛依”(见34页)面前讲话,请大家多多原谅。
搭救回族穆斯林经堂语。即拯救之意,一般指为已故亲人所作的诵经、祈祷、走坟等纪念活动。如:明天我要请阿旬到家来给亡人过包帖,搭救亡人。回族谚语:子女习学,可搭救七辈亡人。
搭救亡人回族丧葬习俗用语。即在亡人的忌日,为亡人举行的纪念活动。如为亡人干尔麦里(见34页),请阿旬到家中来过包帖(见100页),亡人家属向阿旬或孤寡贫穷者散包帖等,都被视做“搭救亡人”的行为,意味着祈求真主在后世恕饶亡人生前的过错。参见“搭救”。
打梆子唤礼的一种形式。伊斯兰教的唤礼应当是高声召唤的,但由于中国过去清真寺一般都比较简陋,加之清朝廷对回族伊斯兰教采取压制政策,致使清真寺不敢高声唤礼,而采取民间巡夜打更的形式,用打梆子代替高声唤礼,一直延续了下来。打梆子一般一天三次,晨礼前向礼前,哺礼前。so年代以后,清真寺的唤礼有高声召唤、放高音喇叭、敲钟、打梆子等多种方式。如寺上打梆子了,快上寺走。
打算回族穆斯林经堂语。又称“清算”,特指真主在后世使人复活,然后对其善恶进行审判的过程。信仰末日复活,接受审判,受打算,受赏罚是伊斯兰教“伊玛尼”(见156页)的组成部分。回族谚语:要想后世打算轻,今世必须积善功。参见“报应日”(第13页)。
打依尔阿拉伯语;f;1,(Dayh)的音译,意为“圆圈”,回族伊斯兰教苏非派在诵经或干尔麦里时经常采用圆圈式的跪拜形式,参加者由伊玛目带领,跪成一个圆形,中间放上经桌及《古兰经》,然后开始诵经。参加这种仪式称为“上打依尔”。
大朝见“朝勤,’(第17页)。
大净伊斯兰教的净礼之一。是阿拉伯语Ja1(Al一Ghusl音“乌苏里”)的意译,原意为“洗浴”,后特指回族穆斯林按宗教礼仪和程序沐浴全身。一般隆重的宗教活动或出远门、参加婚礼、葬礼之前,都要大净,回族穆斯林多用吊罐洗大净。其洗法为,先按小净的程序洗到脚,然后再洗头并自右至左、先上后下,冲洗全身。要求将全身每个毛孔都洗到。回族穆斯林一般讲究身上“有水”、“带水”,即指要洗过大净。如房事、遗精或妇女月经之后及产后等也要洗大净。洗过大净后,如果再发生上述情况,大净即坏,称为“坏大净”或“坏乌苏里”,“破大净”或“破乌苏里”,必须重新洗。平时虽然没有出现以上情况,但如超过七天,须重新洗大净,回族群众称做“换水”。虔诚的穆斯林通常在星期五礼“主麻”前洗大净后礼“主麻拜”。大净不同于洗澡,必须严格按伊斯兰教规定的程序洗。
没有大净不得进人礼拜殿,不能抚摸和诵读《古兰经》,不得接近亡人尸体和参加宗教活动。回族群众认为:大净除讲究卫生外,全身洁净,是为戒绝一切邪恶不善之事,一尘不染,表里一致;干干净净生活,正正派派做人。回族谚语:
没有净身的人不能接近真主。
大蓝贴金回族装饰用语。即以蓝色为底,上嵌(印、烫)金黄色阿拉伯文饰。这种色彩搭配,多用于经书及清真寺内外匾额。
大了“了”念htio音。回族宗教信仰习俗。
苏非派穆斯林记主赞圣的仪式。每逢重要宗教日期,苏非派回族穆斯林都要干尔麦里赞圣,赞圣的仪式中有一大段赞词称为“大了”。这段赞词在《麦达耶合》后半部分。在大了前先念《古兰经》全文至第92章,在大了时接着将《古兰经》第93章念到114章末,遂开始念赞圣辞,这些赞圣大了词中包括记主赞词、部分《古兰经》
选段、赞圣词等等,将这些经文和诗文的赞圣词诵读完结后,做一个“杜哇”(见31页),大了仪式即完成。大了多在清真寺里念。
大绿贴金回族装饰用语。即以绿色为底,上嵌(印、烫)金黄色阿拉伯文饰。这种色彩搭配,多用于经书及清真寺内外匾额。
大尔德回族节日名称。即“古尔邦节”(见50页)。回族穆斯林一般把古尔邦节称做“大尔德”,而把开斋节称做“小尔德”。
大肉回族对猪肉的讳称。
大卧单即“穿布,’(见20页)。
大油回族对猪油的讳称。
大罪回族穆斯林经堂语。专指以物配主、相信巫术、怜逆父母、活埋婴儿、无故杀人、男盗女娟、放高利贷、侵吞孤儿财产、临阵脱逃、诬陷贞女、制造伪证、饮酒赌博、吸毒等行为。
待里力阿拉伯语州(Da131)的音译,意为“依据”、“凭证”。如:穆斯林禁止喝酒、抽签、算卦,在经典(指《古兰经》)上是有待里力的。
戴斯塔尔波斯语(Dastar)的音译,又译做“达斯塔尼”,阿拉伯语‘ls(`Irnamah,音“尔玛麦”)的意译,意为“缠头巾”。缠头是阿拉伯、波斯地区的风俗习惯,由于天气炎热,将头用布包裹以御日晒。另外,由于头戴戴斯塔尔是阿拉伯民族的生活习惯,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礼拜时也佩戴缠头巾,故穆斯林们视之为圣行,在礼拜时也都佩戴缠头巾。
带水即洗过“大净,’(见22页)。
胆扎里阿拉伯语J毕(Dj)的音译,意为“骗子”,是回族穆斯林对末日来临前出现的坏人坏事的称呼。如:末日快要来临了,胆扎里就要出世了。后引申为对一切坏人的通称。
当然拜阿拉伯语(SalatalWaab)的意译,回族穆斯林依据经、训应该完成的礼拜,如开斋节拜和古尔邦节拜及宵礼中的维特尔拜等,皆属此类。当然拜在《古兰经》中无明文规定,但因穆罕默德圣人曾履行,穆斯林纷纷仿效,教法学家据经训判定也属于应当履行的拜功,故称作当然拜。
叨热阿拉伯语JJ(Dawr)的音译,原意为“一回”、“一曲”、“周期”,后引申为“念调”、“旋律”。回族穆斯林念经时,不同的词句有不同的音调。如:这个老阿旬念讨白的叨热抑扬顿挫,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导俩提阿拉伯语il(Dawlah)的音译,意为“运气”、“威力”,回族引申为“洪福”。如:
李乡长的导俩提大得很,一步一个台阶,很受村民拥戴。
道乘见‘三乘”(第1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