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小老板应对危机36计
2357400000030

第30章 把握契机,扭转自身危机状态

危机的另一面就是契机

有一句名言说得好: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光。机遇也是如此,不是市场缺少机遇,而是缺少发现市场机遇的眼光。

危机对企业是一次巨大的考验。它考验着企业抵御风险的意识和能力,也为企业提供着万千契机。

从基本面上说,在当前国际、国内特定背景下,有以下七类市场的机遇,是可以予以认定的,对企业来说,应该以敏锐的眼光去发现这些机遇,并迅速抓住。

(1)基本生活保障方面的产品和服务市场。凡属人们基本生活保障的商品或服务,其供求关系,都带有一定的刚性。这个市场的需求消费总是持久的。

(2)典型的高档奢侈品市场。我国正在生成、发育中的中产阶级,是高档奢侈品的主体客户群,他们有一种不可遏制的、提升生活品质的心理。即使是其下个层面——正在向小康迈进的一般民众中也有相当部分的居民,大大提升了生活品位的标尺。旅游业由观光向度假的转变即是证明。

(3)文化创意产业市场。这也是不可阻挡的潮流,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高招,且大多并非无的放矢,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文化活动的兴旺都体现着这个市场的崛起。

(4)品牌经济与体验市场。我国的市场经济正在向品牌经济阶段演进,这是一个日益显示出其重大变化的过程,在人们越过衣食生活炫耀阶段之后,迈向审美取向阶段,更注重人生体验价值,体验价值成为核心追求。

我们现在面临三种体验经济:第一种,是传统产业。人们的吃、穿、用都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即体验人生阶段。第二种,是旅游产业——这对旅游企业来说,是一种特定的体验经济。服务是交换,体验是经历。而旅游就正是企业专门组织顾客“经历”或“再经历”的产业。第三种,是文化创意产业。其实,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最重要、最为本质化的体验经济,它直接同价值观挂钩。总之,传统产业、旅游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这三种形态的体验经济,从三个不同视角为企业提供着宽阔的发展平台和市场景观。

(5)消费先锋市场。现在的市场上,有一群新的消费者,他们追赶时尚,引领潮流,推崇精品大牌,宁肯勒紧裤腰带也拿一个月的工资去买一条腰带。这些消费先锋们,大多是80后、90后的新生消费族。

(6)业态升级市场。不管是索尼还是雀巢,都正在大搞产品产业升级换代,而这正是他们根据新的市场需求做出的新的战略部署。

(7)重组市场。钢铁世界的大重组、大整合——大“钢企”的诞生引发了更大的物流、港口业大发展。纺织业的大重组、大整合,使素质大升级,又带出了许多新产品、新品牌。

对于企业管理者和创业者来说,不要以为危机时期不是创业的好时机,要记住:思想决定方向,方向决定命运。所以命运并不是注定的,很多时候,命运是操纵在自己手里的。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能否改变命运,就要看能否抓住机遇。

在别人怀疑时,你行动了;别人行动时,你赚钱了;别人赚钱时,你就创业成功了。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能涌现出一批新的、更具眼光的企业家,他们正是在危急时刻崛起的。

以金融危机为例,创业者完全可以在金融危机中抓住以下几个创业机遇:

(1)“催债”正是时候。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时,一些和金融市场联系最紧密的企业资金捉襟见肘。于是,“催债师”应运而生,这个平时默默无闻的小行业,被陷于三角债中的老板们“委以重任”。

(2)网购的好机会。绝大部分人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开销,会选择更加优惠的购物方式——网购。由于网店没有实体店面,而且在员工工资方面可以节省不少开销,因此,同样的产品在网店可以以更优惠的价格出售。马云就在金融危机中嗅到机遇,追加给淘宝50亿元投资。

(3)并购的机会。金融危机给零售企业带来了并购的机会,这意味着零售企业将面临大的洗牌,这给了零售企业做大的机会。

(4)成本价格走低。金融危机袭来,能源价格上涨的局面已经终止,目前能源、大宗商品价格下探,但只要企业的产品对路,并保持旺盛增长,就能享受到内需强劲、成本价格走低的良好环境。

(5)承接外包业务。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将有更多跨国公司将其非核心业务外包,以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这给承接外包业务的企业带来更多发展机会。因此,创业者应当在稳定现有市场的同时,积极主动寻找以服务外包为重点的国际产业。

由此可见,如果企业经营者或小本创业者有眼光、有勇气、有能力,就能化危机为契机,乘风破浪地在商海前进,从而抵达胜利的彼岸。

做商场中的高明棋手

“善弈者谋势”,高明的棋手总是在谋划上下工夫,走一步,看两步,想三步。“困难是弹簧,你弱它就强”,经营企业就注定了要遭遇重重困难,经历众多意想不到的磨砺与曲折。反过来说,这种曲折的经历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高明的棋手与人对弈,总是心存大局、眼观八方、进退攻守、有节有度,如此,方能成竹在胸、胜券在握。如果时时不忘谋眼前一子的利益得失,而忽略了整体局势的转移变化,虽然一时杀性畅快,侥幸小得,但最终必将会失去全局大势。

所以,上等的商人必通围棋之道,以谋其势,中等的商人必识象棋之术,以谋其市,下等的商人仅恃跳棋之法,以尽其事。

1999年,当蒙牛以100万注册资金成立奶制品公司的时候,伊利市场规模是12亿元,三元雄踞北京,光明称霸上海……一无工厂、二无市场的蒙牛,在全国的排名仅为第1116位。而短短五年时间,蒙牛在中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上升为行业的领军者,创造了在诞生1000余天里平均每天超越一个竞争对手的经营奇迹。

蒙牛是一个既善于“看天”,也善于“相地”的企业。蒙牛的创始人牛根生有句话,“没有棋局的成功,就没有棋子的成功”。蒙牛的发展,其实也是蒙牛企业对“谋势”之道最“牛气”的诠释。

蒙牛创业伊始,就以“韬光养晦”的“谦逊”心态,将自身的品牌知名度与伊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蓄势”和“借势”,利用伊利的知名度,巧妙地将蒙牛自身的品牌打出去了。然后,蒙牛根据呼和浩特人均牛奶拥有量全国第一、牛奶增速全国第一的状况,寻找到一个更大的背景——巧借内蒙古之势,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和那些大品牌放在了一起,更以“建设中国乳都”、“为内蒙古喝彩”之博大胸怀,凝聚了强大势能。接下来,蒙牛不断通过一系列的借势、造势策略,掀起冲天“牛”势。

2001年,蒙牛发起的“一厘钱精神,千万元奉献”的“申奥”事件,将公益行为天衣无缝地与消费者联系在了一起,让每个购买蒙牛产品的消费者感觉到为“申奥”作了贡献,实现了一箭双雕。

2003年,在“非典”时期的非常策划,使蒙牛再一次成为媒体竞相追逐的焦点,蒙牛被公认为有公益责任心的社会企业,再次成为消费者首推的标榜品牌。

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载人航天,蒙牛又把握住这次空前绝后的机会,抢占了战略谋势的制高点。当2003年10月16日早上7点,“神舟五号”一落地之后,蒙牛在中央电视台的广告便成功启动。所有电视广告、路牌广告也都相继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城市实现了成功对接,全国30多个城市的候车厅被蒙牛的广告占据。

蒙牛牛奶一夜间便充斥了城市的大街小巷,从2004年1月起,蒙牛液体奶销量曾连续30个月居全国奶类销量之冠。

此外,蒙牛与湖南卫视联手打造的“2005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使蒙牛在酸酸乳领域的销售量从2004年的7亿元人民币飙升至30亿元人民币,蒙牛成功利用营销借势手段成就了一个不小的销售奇迹。短短几年时间,蒙牛利用一次次的成功营销术将自己推上了王者的宝座。

蒙牛企业的发展告诉我们,企业要在商场中做高明的棋手,就要懂得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因为它决定企业未来经营发展的目标和方针,将长期成为企业发展的总计划。企业发展战略既要适应企业的内外环境,又要明确企业最重要的竞争方式和经营内容。为了实现战略,还必须有具体的经营方针的支持。综观全局,通盘把握,企业才能在商场中不惧危机,长久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