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成长原因导致的暴躁
对待处于反抗期的孩子,父母要保持耐心,注意对孩子多疏导、多鼓励,即使孩子出现了错误,在明确指出错误的同时,也要让孩子明白父母对他的爱并没有消失,只是非常希望、也相信他能够改正错误。
因为语言表达能力的原因导致孩子脾气暴躁,父母要对他保持绝对的耐心,并要同时劝他有耐心一点,慢慢说,不要急。还要对孩子多加关注,这样有利于父母能够及时了解甚至是从孩子的描述中大致猜测到他的想法。
孩子发脾气,大人就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于是也发脾气,并且想用自己的脾气把孩子的脾气镇压下去,以暴制暴。发展到最后,只能依靠大人的体力和嗓门儿去解决问题,这是十分愚蠢的。不要以为成功了就意味着家长的尊严保住了,其实这种做法本身就是无能的、没有威严的表现。就像我们前面所说的,想要孩子改变自己的坏性格,父母首先要做到把自己的坏性格尽量改掉。
孩子太温顺了怎么办
有偏见的孩子的母亲,大都认为顺从是孩子学会的最重要的事情,因此通常让孩子记住答案,而不是去解决问题。
——家教名言
很多家长都以一个温顺的孩子为荣,甚至每天为自己的孩子不够温顺而苦恼。
但事实上你完全不必这样。因为太温顺并非是值得称道的好性格。
温顺的孩子对于爸妈来说,确实节省了不少力气与口舌,但在教育的过程中,太温顺的孩子常常表现得没有主见、情感脆弱、没有独立性、缺乏创造力。更主要的是,很多温顺过度的孩子不太懂得自我保护,受伤害的可能性较大。
温顺过度的性格是怎样形成的
孩子的性格里有先天的因素存在,但大多数还是要靠后天的养成。温顺性格的孩子常常会让父母觉得特别好带,因为他对于父母特别顺从,父母让做什么就做什么,让怎么样就怎么样,从来不会反抗,也不会和父母理论。那么,这么温顺的孩子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呢?
大多数父母都有希望孩子“听话”的思想,这种思想根深蒂固,很难更正。
在他们看来,孩子只要听话、服从、不拒绝、不怀疑、不反对,这样就是好孩子。但孩子开始的时候却不是这么看的,他一定也经历过反抗阶段,但都被父母成功“镇压”了。
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总结出一个经验,那就是凡事听爸妈的吩咐没有错,至少爸爸妈妈的脸上能总挂着笑容,自己也不至于受冷落。而和爸妈抗争过的孩子,很多都抗争得“遍体鳞伤”,因为不顺从父母的吩咐会被视作“不听话”,不听话的孩子是没有好果子吃的。
另外,由于大多数父母太喜欢在孩子面前表现“全能”,使孩子感觉到父母特别强大,无所不能。而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表现得非常“无敌”,看上去什么都会做,什么都懂,孩子的事,父母事无巨细地妥善打理,有这样“完美”的父母,孩子自己还操什么心!
当然也有温顺的孩子是受到父母性格的“传染”的,比如一些父母自身的性格就比较软弱,不大喜欢争取,甚至习惯于委曲求全,那么在潜意识里,他们也就忽视了对孩子进行相关能力的培养。孩子以父母为榜样,很自然地认为父母的处世方式是正确的,所以他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也形成了这样的性格。
温顺的性格有哪些弊端
孩子的性格可以“温”,但绝对不可以太“顺”。孩子对大人过于顺从,那么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执行大人的命令,他们的思想也全部都与大人的思想同步,他们的生活好像总被大人指挥着,他的世界里没有“我想怎么做”、“我要怎么做”,只有“怎么做是被允许的”。这样的孩子在思想上没有自我意识,就像是一群提线木偶,成为大人思想的附属品,被教育成大人理想主义的翻版。
失去或放弃选择成长权利的孩子总是悲哀的,因为没有独立的人生,他们有朝一日离开父母时,也很难有独立、自信的性格,甚至很难去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尊严。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孩子根本没有过培养创造能力的经历,当面对创业时,他们很难找准自己的定位,因为当他们已经没有依靠的时候,还没有习惯于依靠自己,甚至根本不会依靠自己,自己也成为不了自己的依靠。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永远需要创造性人才的出现,美好的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众不同的创造力,而从出生开始就只会听话、顺从的孩子,是无法完成这样的转变,也无法取得相应成就的。
另外,太温顺的孩子还很容易遇到危险。这不仅包括很容易被一些“欺软怕硬”的同龄人欺负,还包括一些不怀好意的成年人,比如人贩子、变态,这些人也喜欢找温顺的孩子“下手”。因为这样的孩子对大人很重视,不习惯反抗大人的意志,在受到侵犯时不敢反抗,被侵犯以后也同样不敢。
其他的危险隐患来自于孩子没有足够的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他们习惯于顺从父母的安排,凡事都由父母为自己去做,当他突然被置身于危险中时,会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同时产生巨大的恐惧,失去自救的意识与能力。
过度温顺的孩子需要补上哪几课不想让孩子再这么温顺下去,父母就要刻意地把主动性逐渐还给孩子。这涉及很多的细节。
不再告诉孩子“不许”和“禁止”
以前我们可能比较习惯于告诉孩子不能怎样做、禁止怎样做。希望通过控制孩子碰触危险物品或者人物、区域的方式来保护自己。但实际上这是错误的。最好的自我保护意识来自于对危险的了解,所以建议孩子的父母把这一课给孩子补上。以前告诉孩子不能碰刀、不能碰针、不能碰开水、不能碰这碰那,可是你常常发现在你不注意的时候,孩子会接近这些东西去悄悄地研究。那么这一次,你可以把这些东西摆在那里,把孩子叫到身边,告诉他:“这是刀,这里是刀刃,特别锋利,切肉切菜的时候,轻轻几下就能把肉和菜切成片,所以说这是非常危险的东西,如果不小心把手碰到锋利的刀刃上,就会受伤流血。”有些可以体会的危险,你可以让他有一点小尝试,比如说教孩子不要碰开水壶,你可以倒一杯热水,抓着孩子的小手,轻轻地、迅速地在杯子外面碰一下,让孩子感受一下什么是“烫”,然后告诉他,刚烧开的水,比你刚刚摸的这下还要烫好多好多呢,这样的水如果不小心溅到手上或者身上,会把皮肤烫坏的。
教孩子如何对待来自于成年人的侵犯
以前我们总对孩子说要听大人的话,因为大人比他懂得多,都是为他好。
现在就可以告诉他,不是所有大人的话都要听,因为大人说的话不全是正确的,也不是所有的大人都是好人。而且那些坏人和平时我们见到的人长的是一样的,没有特殊的长相,有可能坏蛋就在我们身边,所以对陌生人不要太热情,只要不是爸爸妈妈,谁想把他带走,都不要跟着去,无论是不是他认识的人。如果有坏人想抓住他,把他带走,就让他大喊大叫,并赶快向人多的地方跑,如果发现警察,就向警察求救。如果是在大街上,遇到这样的事,而大街上没有警察,还是要大喊大叫,冲着离他最近的一个店面大喊“爸爸、妈妈”,并使劲向那边用力,如果被拉住,也要使劲挣脱向那边挣扎,只要能跑,就边喊边向那家店面里跑。这样能让坏人感觉到害怕,以为孩子的父母就在那家店里,所以很可能迫使他放弃这个计划。如果有人想对他做一些让他不舒服的事,比如有大人要亲他,甚至是碰他的身体,对这种他并不喜欢的事,一定要坚决拒绝,即使是受到威胁也要拒绝,并且赶快离开。受到欺负和威胁,回到家里一定要对爸爸妈妈说,不能藏在心里。当他一个人在家里的时候,如果有人敲门,声称自己是爸爸妈妈的同事、朋友,甚至说是爸爸妈妈让他们来的,或者说自己是收水费的、查电表的、送信的等等,告诉孩子一定不要开门,只要不是自己的父母家人,无论外面的人自己认识不认识,只要爸爸妈妈不在家,一定不要开门,如果爸爸妈妈叫别人来家里,需要孩子开门,一定会打电话回来亲自告诉他,所以只需要说自己被爸爸妈妈反锁在家里了,打不开门,让对方给爸爸妈妈打电话,并稍等一等,等他们回来吧……这些自我保护的知识一定要讲给孩子听。
关于独立性、自主性及坚强意志等能力的练习
在这些方面,父母应该根据孩子的缺点,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比如孩子缺乏主见,就要刻意给他一些选择和做决定的机会。如果孩子情感脆弱、独立性差,就要让他有一些面对困难的机会,多参与劳动。还有在创造力方面,父母要多和孩子进行一些海阔天空、随意想象的游戏,比如编童话、编故事等,让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力。至于一些更加具体的建议,在本书其他章节中我们都曾进行过详细的探讨,这里就不加赘述了。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教育孩子的六大主张:“解放儿童的头脑,使其从道德、成见、幻想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双手,使其从‘这也不许动,那也不许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嘴巴,使其有提问的自由,从‘不许多说话’
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空间,使其接触大自然、大社会,从鸟笼似的学校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时间,不过紧安排,从过分的考试制度下解放出来;给予民主生活和自觉纪律,因材施教。”希望能对为孩子的太温顺而发愁的父母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