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一点也不因为富有而矫揉造作,还是保持着年轻时的本色,有时候也想不到自己已经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了。他做到了做金钱的主人。人们经常可以在机场遇见富有的比尔·盖茨,仍然是休闲裤、开领衬衫和运动鞋,甚至都不是名牌。以微软的业绩而言,比尔·盖茨无疑是可以获得全美最高收入,但他的工资仅属于中等偏下。即使在微软公司内,也仅能排在第5位。比尔·盖茨过着适度的生活,以致无需出售持有的股票,相反,他的股票因为分红派股而越来越多。就这样,一个不在意钱的人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因此,适度、冷静地面对金钱对人生的成功大有裨益。
当金钱的主人,需要承受金钱的压力,目前这个世界崇拜金钱,很多价值观都直接或间接地与金钱联系,想摆脱金钱的阴影是困难的,要想当金钱的主人,还真需要较高的修养才能达到此境界。
被誉为日本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的经营业绩,举世瞩目;他的经营哲学尽善尽美。他创立并领导的松下电器公司,总资产逾千兆日元,总销售额近5兆日元,员工总数25万多人。而松下的金钱观是敛财而不守财。他认为:一个人不能当财产的奴隶。他说:“财产这东西是不可靠的!但是,办一项事又必须有钱。在这种意义上说,又必须珍视钱财。但‘珍视’与‘做奴隶’是两回事,应该正确对待,否则,财产就会成为包袱——看起来你好像是有了钱,实际上它却使你受到牵累。这是人类的一种悲剧。”
松下这种思想是很值得人们深思的,他让人们不要做金钱的奴隶,要时时想到更远大的一些的目标。
受金钱支配的人,永远是金钱的奴隶。做金钱的主人,首先要学会驾驭钱,让钱为你服务。所以懂得财富奥妙的人,是不大愿受雇于人的,他们喜欢自己当老板,即使是从零开始。
因为财富中较大的内涵是老板的经营理念和经验,而不是打工的经验。即使是破产的老板,他也归列不到贫穷人的行列。他还有很多无形的财产在他的脑海中,那便是教训、经验、老板的魄力。
温州有一句名言:家家有项目,家家有老板。虽然像广告语,但并不夸张。“宁为鸡首,不为牛后”渗透到了温州人骨子里。人人想当老板,这是温州人取得成功的巨大的动力。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在西北大学的校门口,一名大学生到修鞋摊上补鞋,补鞋的是个温州姑娘。大学生怜香惜玉地说:“一个姑娘给人修鞋不怕人看不起吗?”姑娘反唇相讥:“一个大学生穿着破鞋不怕人看不起吗?”“你以后打算干什么?”“当老板。”“你没有钱怎么当老板?”“我这不正在挣钱吗?”修鞋姑娘的愿望是当老板,这是温州人心态的真实写照。
温州年轻人的理想不是到国有企业上班或坐机关,大多想自己创业,办厂或开店。经验不足的,都是先到一些民企去打工见习,等学得差不多了,出来自己干。连一些偏僻农村的青年也是如此,他们外出都是立足于自己干,不满足于做打工仔、打工妹。
即使在机关上班的人,一般家里有一个人办企业或开店,在机关下班了,马上赶回家里上班。无论是干部还是普通员工,投资意识都很强,大多把闲钱用于入股办企业,或用于借贷,或购置房地产,所以温州人一般都有两三套房子,用于出租或升值。
“不想当元帅的兵不是好士兵。”,而不想当老板的温州人不是真正的温州人。正是这种强烈的自己主宰自己命运的愿望,让成千上万的温州人背起行囊,天南地北四处闯荡,寻找当老板的机会。为当老板,甘愿冒险。
解密箴言
金钱只是一种工具,但不是人生的目的,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做金钱的主人,而不要做金钱的奴隶。过于铺张或者过于吝啬,都容易被金钱所驱使。对于金钱,我们应取之有道,而且要把它用在做有意义的事情上。
观念改变命运
(引言):
打破思维定式便是成功的开始。
——杨澜
生意人要有世界上最新、变得最快的观念,生意人要顺应时势及时更新观念。如果不适时地改变自己的观念,除非遇上中大奖的好事,否则一辈子也发不了财。如果老抱着旧观念不放,将永远落后于发展着的社会,永远被时代所淘汰。
电视人杨澜曾说:“有些事情可以不是这样或者本身就不是这样,只是太多的人、太多的时候、按照太相同的生活方式来生活。其实,很多习惯都是可以打破的,因为很多的事情都是人为设置的。比如生孩子,美国妇女从来不坐月子,生完孩子就洗澡,也没听说谁落下病根。所以,传统习惯往往阻碍了很多人的创造和发挥。”
1945年美国企业家威尔逊重金聘请专家发明了一种复印机,获得专利并投入批量生产。本来,威尔逊完全可以靠出售这一新产品发财,但他却远远不满足于这些,反而根据现代营销观念,把成本只有2400美元的新式复印机定价为29500美元出售,利润远远超出法律允许的范围,被有关当局禁止出售。威尔逊明明知道,标价如此之高,当然无人问津或根本不许出售,然而这正是他的目的,因为这样一来,开发租赁服务就完全合法化了。果然,由于这种复印机效果奇佳,当时独一无二,其出租服务大受欢迎,且租赁所得的利润比出售产品高数十倍,威尔逊成了腰缠万贯的复印机之王。
人的思想观念决定了人的言行举止,在任何时候都起着先导的作用。从只能捕捉几条小鱼的渔网到一网网尽天下得因特网,从嫦娥奔月的传说到杨利伟遨游太空的潇洒,说到底就是观念更新、思想进步的结果。观念超前,能想别人之不敢想,为别人之不敢为,自然就能够发现别人视而不见的商机,钞票还不源源不断地滚进腰包?
就拿理发这一普通的事情来说,南北方是有很大的差异的。北方一般都是理得比较快,理发就只是理发,价格比较便宜,寄希望剪得多而挣得多;而南方就尽量磨你的时间,理发的同时还伴随相关服务,让你觉得服务很好、很高档,是一种享受,当然价钱也很贵。这么一对比,还是南方人有赚钱的头脑!
温州人能够赚钱,得利于在这些观念上面更新得很快:
第一,“所有制”的观念。
当北方人在所有制问题上,思想还不够解放,观念还不够超前。潜意识中还有一种“恐资”心理在作祟的时候。南方人就用”不管白猫黑猫,能够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观念来看问题,认为能够发展生产力的就是好的所有制,反之就不是好的所有制。70年代末80年代初,温州人搞家庭工业,搞专业市场,搞个体私营经济,搞股份合作经济等等,但在当时搞这些并没有明确的政策依据。但是它是发展的需要,是符合温州这样一个人多地少、国家投入少、生产力水平低的实际,也符合温州广大老百姓的根本利益。当时的温州如果不这样搞就发展不了,所以温州人就大胆地搞起来了。
第二,“市场”的观念。
早些时候,北方的企业家在市场上遇到问题找市长,希望政府帮助解决,甚至是指望给予特别的政策关照来解决问题。这当然是最好的捷径,但市长的职责是维护“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不可能超越规则对某一家企业给予特殊的地位。所以发展经济就得勇敢面对市场的压力,认真研究市场规律,密切关注市场行情,以“市场”的概念来指导自己的商业行为,从市场本身寻找出路,这才是根本之道。温州人在经营过程中,早就习惯找市场而不是找市长,创造出了一个有一个的商业奇迹。
第三,“铁饭碗”的观念。
当其他地方的人为挣得一个“铁饭碗”而挤得头破血流的时候,南方人已经开始了放弃比较显眼的公职身份而去打工或者自己创业的步伐。早在1980年,当时任温州通用机械厂要职的郑秀康毅然辞去公职,还卖掉了家里的手表、自行车等值钱物品,开始学做皮鞋。当时的这种举动在世人眼中无疑是发疯。正因为郑秀康超人的胆识,所以他领导下的康奈集团是温州鞋业领头军团。
第四,行动观念。
温州人认为商机就是金钱,抓住就不松手;北方人则更喜欢把“抓住机遇”挂在嘴边。而且温州人善于创造机遇,认为只要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不利因素可以转化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条件。北方人则苟安求稳,善于守成,不敢越雷池一步。
第五,“惟上与惟实”的观念。
温州人本着实事求是的观点,来对待上级的政策,做到从实际出发,惟实不惟上。北方人则过多强调的是政治观念,常常从政治的高度来理解执行上级政策,强调政策的权威性与严肃性,而忽略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第六,“从政与从商”的观念。
温州人把经商作为实现人生价值、体现人生尊严的一种追求;而北方人总沉得经商低人一等,认为只有当官从政或者着书立说才能实现人生价值。温州人坦然经商的观念,经商就是经商,赚钱就是赚钱。这实质上是对儒家传统文化中官本位思想的一种反叛与挑战。北方人受传统观念影响,总觉得经商低人一等,“无商不奸”,认为商人不是一种正经的职业,而把当官从政看作是一种高人一等的职业。
第七,“面子”观念。
温州人认为能赚钱就是最大的面子,北方人中一些认为丢人现眼的事,温州人却干得那么起劲,比如好多城市的鞋匠半数以上都来自温州。而好多北方人保守着“远走不如近爬”的陈旧观念,即使下岗回家没活干,宁肯吃老子、靠老婆、依社会,也不愿扫大街、刷厕所、擦皮鞋,甘心守着清贫也不愿“掉架”,而温州人却抛家舍业,不远千里地去外地,干其他人不愿意干的事情而赚钱。
第八,“人才”观念。
温州敢于起用新人、能人,只要能发展经济,就大胆提拔使用,真正做到惟才是举,有才必用,能者必上,庸者必下。北方在选拔使用人才上,胆子不大,步子不快。对新人、能人不太放心、求全责备,或者生怕惹出什么乱子来。温州深谙用人之道,能够做用人不疑、用其所长、大胆放权,目的就是所用之人能够更好的为自己的事业服务,力求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北方则更多的强调“忠厚老实”的传统观念,要求是温驯听话、四平八稳,不敢大胆放权,导致了人不能尽其才或者不能用其所长的结果。
第九,“抢先”的观念。
当一崭新商机出现于人们视野之内时,北方人还在在观望、徘徊甚至研究的时候,温州人已经大赚了一笔了。
第十,“团队”的观念。
温州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表现出了良好的团结协作观念:大家都拼命各奔前程,挣自己的钱,但必要的时候相互拉一把,帮助一下,不要去算计别人。而北方人由于传统观念和小农意识积淀太厚太深,所以擅长“窝里斗”、“搞内耗”,不能很好地团结协作,生怕别人冒尖,压制、打击新生事物。这与北方人市场经济观念不发达,没有对传统恶习、品性、思维方式形成强有力的冲击也有关。
今天我们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改革的挑战,没有人可以预测未来,谁都不敢断定未来是什么样,但无论发生什么,我们至少有两个基本选择:及时改变观念使我们的经商赚钱更加安全;不断地研学、实践、唤醒更多的商业潜能,使我们的经商赚钱更加高明、更加成功!
解密箴言
温州人为什么在发现、捕捉商机上能够独具慧眼、先知先觉,根本原因在于其思想上不保守,观念更新快!都说知识改变命运,其实观念才能真正改变人的命运,仅凭知识是改变不了命运的!好多自诩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人不照样穷困终身吗?而一字不识的文盲照样能身价上亿。原因何在?不就是他们脑瓜子灵活吗?观念更新得快吗?
市场经济的规律告诉我们:唯思路常新才有出路。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的思维定式在今天已举步维艰了。成功的喜悦总是属于那些思路常新、不落俗套的人们。
不熟不做,不实不干的务实精神
“急功近利”不在温州人的字典里
(引言):
千虚不搏一实。——《象山集·语录》
在投资活动中,外人更多看到的是温州人一掷千金的豪气和魄力,其实温州人的精明和务实,才是他们能够快速积累起巨大财富的根本。
以精明闻名的温州商人,在做生意时,几乎什么生意都做,诸如修理鞋子,买卖纽扣、打火机等,但是,他们却很少炒股。温州人不爱炒股,对此上海人很是不明白。《解放日报》曾把“温州股票不热”当新闻。一向以头脑灵活、精明能干着称的温州人,超前意识强、勤劳而不甘落后,事事都走在国人前头。可是,惟独对股市避而远之。尤其是那些“大款”,投入资金“炒股”的更少,而且也少有企业愿意争取上市。
实际上,并不是温州人不想从股票中获得利益,而是他们觉得股票是一种过于投机的投资行为,不如做一些小生意来得稳当。因为,做一些稳当的小生意,踏踏实实地,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而在股市能否成功则往往不受自己的控制。用他们的话说:对资本市场不熟悉,看不清这潭水究竟有多深。
务实的作风甚至使温州人对虚拟的股票证券市场表现出一种普遍的淡漠。这就是温州商人奉行的不熟不做、不实不做的原则:要发展事业,就要先从熟悉的领域做起,不要轻易地改弦更张,更不要随随便便就去追赶所谓的“热门”。
凡事不张扬,很务实,是温州人共同的特征。温州人起步之时都采取了脚踏实地的做法,擅长什么就做什么,能做什么就做什么。只有等到逐渐得心应手之后,才向别的领域进行拓展。
温州人李大权初到北京时一无所有。当初并不是踌躇满志为远大理想来京,而是为濒临倒闭的鞋厂找销路的,用李大权自己的话说是“经亲戚介绍来的,到北京来闯闯”。开始没有柜台,只有把货拉到菜市场卖。第二年,在商场租了柜台,妻子站柜台,他踩三轮车送货。再后来,他开始在西单、前门、老火车站、电器市场等繁华地段“包市场”,比如改建西单鹿城服装市场,装修好1000多个摊位,自己管理,往外出租招商,再到如今的“全国第一”的十里城。从无市场到包市场,李大权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原始积累到做大做强的过程。
十里城灯饰批发市场从2000年试营业,一直秉持诚信、亲商的服务理念,不断巩固完善自身的市场主导地位:2001年5月被朝阳区消费者指定为“保护消费者权益联络站”;2002年9月被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评选为“诚信经营单位”;2003年2月经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为了市场能在灯具界起到引导消费的作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特颁发“12365质量监督跟踪服务”铜牌及证书;2003年3月被浙江企业协会评为“浙江在京十佳企业”:2003年9月被评为“全国十佳灯饰市场”,也是首都惟一一家获此殊荣的专业批发市场。
是否效仿国美的发展模式,做灯饰市场的国美?十里城灯饰批发市场董事长,温州人李大权对此言辞谨慎:“灯饰批发市场与家电商城还有一定区别,不能完全套用一种模式,但向外扩张是公司的长远目标。”这些话显示出温州商人低调的行事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