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所见过的自然景观中,最雄伟最壮丽的莫过于被称为“南美第一奇观”的巴西伊瓜苏大瀑布了。
去年11月29日,也就是我们访问巴西的第六天。虽然此时当地的季节是初夏,但阳光却很火辣,照在身上有些灼人。我们在参观考察了世界上最大的水电工程伊泰普水电站之后,便向伊瓜苏进发。车子没行多久,就钻进了一片茂密的丛林。于是,一阵阵凉风扑面而来,使人一下子置身于一个别有天地的清凉世界。也不知是什么时候,从远处的绿阴中隐隐约约地传来了一阵阵轰隆轰隆的声音,像林涛,又像战鼓;像山崩,又像海啸。时断时续,时高时低,时急时缓,使人感到一种莫名的紧张。随着车子的前进,这种轰隆轰隆的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强,越来越密,最后汇成了一片震耳欲聋、惊心动魄的雷鸣,响彻在天地之间。
循着雷声望去,一片巨大的水帘从天际直泻而下,我们的眼睛顿时一亮,这不就是伊瓜苏大瀑布吗?
在巴西友人的引领下,我们先在半山腰的一个平台上领略了伊瓜苏瀑布的全景。真不愧是世界上最大的瀑布啊!只见在两山之间的峡谷中,一条条大大小小的水流从高高的断崖上轰然坠落,形成了世所罕见的巨大马蹄形瀑布群。放眼远看,苍翠的山峦,飞扬的瀑练,一绿一白,一静一动,相互辉映,简直就是一幅瑰丽无比的天然山水画。据说这个瀑布群一共由近300股大大小小的瀑流所组成。这还是我们在平水季节看到的景象。要是在雨季,水量增大,大小瀑布合而为一,连成一道高80米、宽4公里的大瀑布,所激起的水花高达150米,所发出的轰鸣声远及25公里,其气势之恢宏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怪不得在印第安语中伊瓜苏是“巨大的水”的意思。当地人动情地告诉我们,这个大瀑布是一位少女的眼泪化成的。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印第安酋长的女儿爱上了部落里一位英俊的男青年。但由于门不当户不对,酋长极力反对,并强行拆散了他们。于是这位酋长的女儿只好日夜哭泣,伤心的眼泪不断地流啊流啊,最后汇成了大水,冲开绝壁飞流直下。想不到如此壮观的瀑布被赋予了一个如此催人泪下的故事。纵观古今中外,许多原本美好的事情往往由于这样那样的干扰而以悲剧的形式而告终。于是,人们在寄予深深同情的同时,展开想象的翅膀,把一些奇山异水人格化,并化作一个个悲壮的神话传说。这也许是人类文化史上一个带有规律性的现象吧!
离开观瀑台,我们便沿着绿阴中一条曲折的石径顺级而下。小道弯弯,景随步移。“山霭笼嘉树,层峦泻野泉。”千姿百态的瀑布不时出现在面前,有的似一匹巨大的白缎凌空飞舞,有的似一抹透明的青纱缠绕崖壁。有的如万马奔腾,气势磅礴;有的如淑女起舞,妩媚动人。有的比翼双飞,缠绵多情;有的单枪匹马,尽显英雄。我们慢慢走着,不时停下来细细欣赏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虽然水声轰鸣,但没有任何喧闹的感觉,相反心里倒显得特别的清静。不知不觉之间,我们下到了瀑底。穿过一座九曲桥,来到了“魔鬼喉”。这是伊瓜苏瀑布的中心,也是最惊险最壮观之处。头上是数百米宽的瀑流以雷霆万钧之势铺天盖地咆哮而下,脚边是深不见底的潭水翻滚着汹涌巨浪,四周是瀑布激起的几十米高的水花形成的重重水雾,真可谓是飞瀑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置身此地,你仿佛感到整个世界都在震颤,整个大地都在崩塌。同时你也会感到热血沸腾,豪情满怀,一股对人生的激情油然而生。是啊,人生有时不就像一道轰然飞落的瀑布吗?落差越大,所激起的生命浪花就越高,所释放的生命能量就越强,人生也就由此变得格外的轰轰烈烈,变得格外的壮丽辉煌。
这时,一个十分惊险的场面出现了,一些游人乘着橡皮艇,冒着潭中的惊涛骇浪,向着倾泻而下的瀑布冲去。随着一声声不约而同的惊叫,游艇冲进了瀑布里面,这些人也就一个个淋得像落汤鸡。因为漩涡太大,小艇不停地在水面上打转,并被抛得一上一下。听人说这样从背面观看瀑布虽然很危险,但既刺激又别有风味,可以看到站在正面所看不到的飞瀑的许多奇特景象。望着这些勇敢的弄潮儿,我们不禁想起了河中那些特殊的鱼类。每到繁殖的季节,它们就逆流而上,在汹涌的波涛中艰难地跋涉。有时遇到飞流而下的瀑布从头上猛烈地砸下,而这些勇敢的鱼儿却毫无惧色,仍然义无反顾地前行,一次又一次地跳跃,一次又一次地翻腾,终于以最顽强的意志完成了生命历程中最艰巨、最惊险也是最壮丽的一跳,从而跃上了瀑布的顶端,进入到一个崭新的世界。我们人类作为万物之灵,有很多东西与自然界是相通的。如果说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也会遇到大大小小的险滩飞瀑,那么,许多美丽的风景就隐藏在这些险滩飞瀑之中,而且,越是奇异的风光往往越是在最危险的地方。我们只有像那些勇敢的鱼儿一样,面对激流行,迎着艰险上,即使跌得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这样,我们才能战胜一切险滩,跨越一切飞瀑,达人所未达,观人所未观,识人所未识,获人所未获,从而不断地登上风光独特的新天地。
伊瓜苏瀑布,世所罕见的天然奇观。
伊瓜苏瀑布,人生风景的壮丽写照。
阿连德铜像
智利盛产铜,因而被人们誉为“铜的王国”。
也许就是这个原因吧,在首都圣地亚哥的街头、广场和花园,到处都耸立着一座座精美的人物铜雕像。他们中有领导智利人民赢得独立的国父沃伊金斯,有被称为“美洲导师”的安德烈斯贝略,有太平洋战争时期的着名将领巴克达诺,有民族英雄圣马丁,有着名诗人聂鲁达,有历史学家本哈明·比库尼亚·马肯纳等等,几乎囊括了智利历史上所有的代表人物。
但是,最使人感慨万端的还是竖立在总统府后面广场上的智利前总统阿连德的铜像。
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横刀跃马、高大雄伟,作为总统,阿连德的铜像实在太普通了,甚至普通得同一般铜像没有任何区别。阿连德身穿西服,表情严肃地站立着,瘦削的脸上架着一副近视眼镜。除了那直视前方的目光透出政治家的坚毅外,他看上去更像一位学问深邃的教授。
古往今来,无论在哪个国家,人们是不会轻易在广场、街道等公众场所为一个人塑像的。对阿连德,过去我们只知道他是智利的民选总统,在1973年9月的军事政变中被推翻。对于这样一个悲剧性的人物,智利人民却为他立像,这是我们所没有料到的。
是出于对阿连德的同情,还是出于对肆意践踏宪法的军事政变的憎恨?抑或是出于其他方面的原因?在与智利友人的交谈中,我们找到了其中的某些答案。
原来,阿连德是一个社会主义者,也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作为智利社会党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他克己奉公,关心群众,作风朴实,平易近人,经常坐着吉普车深入乡间田野,每当看到群众在地里劳动,他都会主动下车,蹲下来和群众谈心。他的小小的会客室里总是挤满了求见的群众。正因为他在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在1970年的智利全国大选中,阿连德一举胜出。他就任总统后,对内将美国资本控制的铜矿收归国有,没收富人庄园,进行土地改革,减轻人民负担;对外反帝反殖,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并试图让智利成为第一个通过非暴力方式,按照民主模式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
阿连德这一系列的革命性措施,引起了美国的极大恐慌。为了防止“后院起火”,在各种政治打压和经济封锁不能奏效的情况下,美国策动以皮诺切特为首的智利军人向阿连德举起了罪恶的屠刀。这是一个血腥惨烈的时刻。一辆辆坦克封锁了圣地亚哥的主要街道,战斗机呼啸着向总统府扔下重型炸弹,机关枪的子弹像雨点般地朝莫内达宫射来。面对政变部队的疯狂进攻,阿连德没有丝毫的畏惧。他通过电台发表了最后一次讲话,“坚信自己的血不会白流,黑暗终将会被战胜,早晚有一天,自由的人民会走在通往更美好世界的大道上。”然后,他命令身边的工作人员离开总统府,自己戴上钢盔,挎着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卡斯特罗送给他的冲锋枪,和卫队一起退到了独立厅内,但终因寡不敌众,最后倒在了密集的枪弹下,倒在了鲜红的血泊中。
阿连德壮烈牺牲的消息立即震惊了世界,包括中国总理周恩来在内的许多国家的领导人纷纷致电表示悼念。纽约、伦敦和巴黎等五大洲的许多城市,数以万计爱好正义与和平的人民纷纷走上街头游行示威。拉丁美洲的人民高举阿连德的画像,到美国大使馆前焚烧美国国旗,愤怒抗议屠杀阿连德的暴行。智利人民更是冒着生命危险,在圣地亚哥市中心的圣露西亚山山顶的广场上,铸造了一盏“自由之火”的长明灯,让其日夜不熄地燃烧着,照耀着,以表达对自己总统的永远缅怀。应该说,一个经济和社会并不发达的中小国家总统的牺牲在全世界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这在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