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会场,杨树林直奔外企会场,逛了一圈,没看懂用各国语言写的招聘信息,又去了国内公司的招聘会场。一家一家地逛,转一圈居然没发现适合自己的工作。杨树林认为是自己逛得太快了,漏掉了一些公司,于是又逛了一圈。当有差不多沾边儿的职位时,杨树林就凑上去,递一份简历。招聘人接过简历,先看一眼杨树林,再扫一眼简历,便退了回来。
杨树林被拒绝的主要原因是年龄和学历的问题。那些二十一二岁的应届生抱怨自己年龄小,没工作经验,而杨树林那点经验太微不足道也太低级了,还面临年龄过大的问题。招聘单位不是不招四十五岁以上的,招这么大岁数的人都是来当总经理或者执行董事的。
又转了半圈,杨树林手里的简历一份也没发出去,之前他还怕自己带的不够,担心自己太抢手。
杨树林觉得既然花十块钱买了门票进来,不投出去几份简历太亏了,投出一份就是一份希望,没准就会被某个正苦于无千里马可寻的伯乐发现。于是当简历再被拒收的时候,杨树林就说,您留下多看看,需要的话就给我打电话。一些招聘单位看杨树林这么大岁数了,觉得他不容易,便收下简历,并给他一个微笑。这个微笑让杨树林产生很多联想,觉得自己大有希望。
杨树林满怀憧憬地从招聘会回到家,杨帆见他异常兴奋,以为他又发明了什么新吃法,当一碗朴实的热汤面出现在杨帆面前,杨帆悬着的心才踏实下来。
接下来的一个礼拜杨树林一直在等待应聘公司的电话。他在简历上留的是手机号码,这个手机是杨帆公司研发的新型号,尚未投入生产,只是作为样机拿给员工及其家属试用,找出不足。杨树林从杨帆手中接过这个手机的时候,拿着看了看,又还给杨帆说,这样不好吧,公家的东西,多少我给点儿钱吧。杨帆说,公家免费让个人用,到时候我还得交使用报告呢。杨树林说,那我不用了,还给你找麻烦。杨帆说,我的工作就是试用样机,写体验报告。杨树林说,那我就先用着了,有什么感受我告诉你。
使用后的第一个星期,杨树林告诉杨帆:你们的手机操作太复杂了,前两天手机没电了,我充完电直到现在还没找着开机键。杨帆说,不是我们手机复杂,是你头脑太简单。
学会开机后,杨树林一直不会用短信。一次他给杨帆做好饭,等杨帆回来吃,直到十一点杨帆才回来。杨树林抱怨说,你不回来吃饭也不告诉我一声。杨帆说我不是给你发短信了吗。杨树林说,我不会用短信。杨帆说,不会发还不会看吗,按一下不就看了。杨帆拿过杨树林的手机,给他示范怎么用,发现短信已经打开了,便说,你这不已经看过了吗。杨树林说,我又不知道是你发的,也没署名。杨帆说,那我的号码你还不认识吗。杨树林说,十多位数字呢,我怎么记得过来。杨帆说,除了我谁还会告诉你不回家吃饭。杨树林说,那要万一是别人发错了呢。杨帆觉得杨树林永远能找到理由,不再和他争论,把自己的号码存在杨树林手机里。第二天,杨帆下班回家,杨树林还没做好饭,见杨帆回来,很意外,问杨帆:你不是不回家吃饭了吗。杨帆说,我没说啊。杨树林说,你发短信说的。说着把手机拿给杨帆看,杨帆看了后说,这是昨天的短信,你看看时间。杨树林看了日期,果然是昨天的,便说,我还纳闷呢,怎么收到你短信却没听见手机响,还以为调静音了呢。
此后几天,每当杨帆下班的时候,杨树林就用手机给杨帆打一个电话,一是确认杨帆到底在不在家吃饭,二是为了练习一下使用手机打电话。接了几次,杨帆烦了,说,手机是免费给你用的,话费中国移动可不免费。
等不到招聘单位的电话,杨树林问杨帆,你们这手机没毛病吧。杨帆说,这手机是我做的,这点儿自信我还是有的。
终于有一天,杨树林的手机响了,杨树林迫不及待地接通电话。对方说找一个叫马什么什么的人,杨树林没听清,问对方找谁,对方又说了一遍名字,杨树林说我姓杨,不姓马,你们是不是找我。对方说不是,我们就找马某某。杨树林说,你们是哪里,是不是招聘单位。对方说是山东某单位,不招人,找马某某要账,马某某欠了他们几十万。杨树林问你们要找的那个马某某电话是多少,对方说了一遍号码,和杨树林的差一位。杨树林说,以后你们打电话不要马虎,毕竟中国移动没有实现单向收费,我接电话也花钱。话还没说完,对方就把电话挂了。
打电话的时候,杨树林基本上是冲手机喊着说话的,还指手画脚,杨帆觉得难看,告诉杨树林下次打电话的时候小点儿声,就说是长途也不用喊着说,手也别比划,对方根本看不见,自己把话说清楚了就行了。杨树林说,我那样不是为了让他听清楚,是为了让我说清楚。
杨帆对杨树林要找工作一事,持反对意见。他不想让杨树林出去工作,并非为了让杨树林安享晚年,而是知道他找也找不到,纯粹是受累不讨好。杨帆阻止杨树林,说,我现在的工资够咱俩花的,你就在家待着吧。
杨树林说,我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出去找点事儿干充实一下。
杨帆说,即使找着了,你那么大岁数了,还得给人打工受气。这让杨帆很不舒服。
杨树林说,人在屋檐下,谁能不低头,受点儿气就受点儿吧,还能挣着钱呢,你将来结婚还得用钱。
杨帆说,我的事儿不用你操心,再说了,你挣那点儿钱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杨树林还是坚持要工作,挣了工资,就是对自己存在价值的证明。现在他的心气已经不那么高了,目标是能挣多少是多少吧。
招聘单位的电话一直没有打来,杨树林继续给自己寻找希望,又参加了几场招聘会,结果都一样。他觉得去招聘会并不是适合自己的方法,那里适合自己的职位太少,而且置身于和杨帆一样大的孩子中,感觉不是很好,于是去了中介公司。
杨帆阻拦杨树林去中介公司找工作,说那种地方全是骗人的,收了你的钱,不给你介绍工作,电视上报纸上说过多少次了。杨树林不以为然,觉得反正要签合同,白纸黑字,抵不了赖。交了五百块钱中介费,杨树林放心地回了家。
两天后,中介打来电话,让杨树林去某单位面试。杨树林去了,面试也通过了,但是工资太低,刚够往返的路费,杨树林觉得不划算,便推掉了。中介介绍了第二家公司,离杨树林家很近,工资比前一家高,还有提成,是贴小广告,贴得越多提的越多,杨树林没干。中介又介绍了第三家,工资尚可,工作也不违法乱纪,可是对方没看上杨树林。接下来的几份工作都让杨树林大失所望,不是保安就是看车的,要么就是在外地。合同规定的是签订后的一个月,中介公司连续给杨树林介绍工作一直到他上岗为止,一个月过去了,杨树林仍处于待业状态,认为中介公司不守承诺,去理论,中介说,不是没给你介绍,是你自己不干。
杨树林说,你们给我介绍的都是什么工作啊。
中介说,你这样的还想干什么工作啊,正视现实吧。一改让杨树林交钱时的温柔可亲。
杨树林说,你们不能不讲理,合同上面写着要给我介绍满意的工作。
中介说,什么叫满意,美国总统你满意,我介绍的了吗。
杨树林说不过中介,要诉诸法律,中介说你去吧。杨树林觉得有必要争一口气,就去律师事务所咨询,律师说这种事儿不值得打官司,也许你会赢,但至少得搭进去几个月的时间,我劝你还是算了,有这工夫儿,好几个五百块钱挣出来了。杨树林说那我这次怎么办,律师说,就自认倒霉吧,吃一堑长一智,以后少找中介。
杨帆见杨树林不出去面试了,问他中介怎么不给介绍了。杨树林说闹掰了。杨帆说,钱退你了吗。杨树林说,没有。杨帆说,早我说什么来着,你不听啊。杨树林说,人无完人,谁不犯错误啊。
被中介骗过后,杨树林开始有什么事儿都和杨帆商量了。找工作的过程中,他认识了几个和他岁数差不多大的要么下岗要么退休在家没事儿干的人,其中有人干起传销,介绍杨树林也干。杨树林以前听说过传销是骗人的,但一听说谁谁谁挣了多少钱就不由心动,便问杨帆对此有何看法。杨帆说,他说的那个挣钱的人你见过吗,问过他真的挣那么多钱吗,把身边一个人描绘成靠传销发了财以此引诱别人上当,这是传销惯用的伎俩,再说了,传销靠发展下线挣钱,你能发展谁。
杨帆的话确实在杨树林心中产生了一定效果,在别人劝他加入传销的前几天,他立场坚定,毫不动摇。但是随着越来越多人挣钱的故事传入他的耳中,杨树林坐不住了,也想尝试一下。传销的东西是营养品,杨树林想,卖不出去大不了留着自己吃,于是花了几百块钱买了一包号称能强身健体,滋阴壮阳,祛暑解热,还能防辐射的保健品。买到手后,杨树林试图卖出去,能挣四十块钱,可是没人买。放了一个月,杨树林有点儿后悔,心想只要不赔本就行,改按进价卖,还是卖不出去。
卖给杨树林的那个人,可能也一直找不到买主,终于碰着杨树林这么个冤大头,便缠住他不放,经常打电话找杨树林,叫他出去聊聊,开个会。杨帆接过好几次这个人的电话,一听语气和说话方式就知道是干传销的,很反感,没好气地挂了电话,问杨树林是不是参与传销了。杨树林说没有,他想发展我被我严词拒绝了。
过了些日子,杨帆找东西,从柜子里找出那盒保健品,拿着质问杨树林怎么回事儿。杨树林不好意思地说,人家让我帮着代卖。接着问杨帆,你们同事儿有吃这个的吗,据说效果挺显著的。杨帆把东西扔下说,我还想在我们那多干几年呢。
杨树林捡起保健品,不舍得吃,更不舍得扔,藏到了更隐蔽的地方。但是没过多久还是被杨帆发现了,杨帆说,代卖不至于代一辈子吧,都快过保质期了。杨树林说,忘给人家了。杨帆说,你说这话自己信吗。杨树林见事已败露,只好实话实说,但否认自己有损失,至少吃了能身体好,说,你留着吃吧,上班挺累的。
杨帆说,我怕吃完了我更累,这东西都是假的,屁用不管。说着就要扔。
杨树林阻拦:别扔啊,挺好的东西,扔了怪可惜的。
杨帆说,这种东西留着干嘛。说着就一包包撕开,倒进马桶。
杨树林没拦住,痛心疾首,在一旁说,你不吃给我吃啊。
从决定找工作到传销也没干成,半年过去了,杨树林不得不接着这个事实:自己的时代真的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