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文化常识
23663000000058

第58章 美术工艺(3)

自由女神像基石上铭刻的犹太女诗人爱玛·拉扎露丝的十四行诗《新巨人》中的诗句:

欢迎你

··那些疲乏了的和贫困的,

··挤在一起渴望自由呼吸的大众,

··那熙熙攘攘的被遗弃了的,

··可怜的人们。

··把这些无家可归的

··饱受颠沛的人们

··一起交给我。

··我高举起自由的灯火!

篆刻

·篆刻被称为“用刀刻画出来的艺术”,也是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它是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又称为“玺印”、“印”或“印章”等。

篆刻艺术也有两、三千年的历史了,早在殷商时代,人们就用刀在龟甲上刻甲骨文,刀锋挺锐,笔意劲秀,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篆刻艺术在我国古代出现了两个高峰:战国至魏晋六朝时期,当时的篆刻用料主要为玉石、金、牙、角等,刻在上面的字显得华美经典;元末之后是篆刻艺术发展的第二个高峰,各种流派纷呈。这一时期以花乳石、冻石入印,从而使石料、石材成了治印的理想材料,好的载体使篆刻艺术呈现出了一派繁荣的景象。

篆刻印面的跌宕生姿,韵味古雅,时空的古朴和浑厚都以一种有情、有致的方式呈现出来,引人玩味。

钤印

中国书法、绘画者作品完成之后,都要或多或少在作品上进行钤印,通过印章可以增强字画作品的结构感,平添作品意趣,还可以表达出作者的艺术观点,艺术襟怀。

用印也有许多学问的,首先是讲究大小适中,根据作品尺幅和字画的大小选用印章,大幅用大印,小幅用小印;其次是印章位置要得当,钤盖时切忌颠倒;最后是印文内容要和书画作品格调意趣贴切,相得益彰。

优秀的钤印是一种艺术,给书画作品以画龙点睛之妙。

“南青北白”

“南青北白”是指唐朝时两种著名的瓷器,南方以越窑青瓷为代表,北方以邢窑白瓷为代表,“南青北白”由此而来。

唐代的越窑青瓷比以往任何朝代都精美,唐朝多情的诗人以“越泥似玉之瓯”、“越瓯秋水澄”等诗句来赞美它。唐代青瓷以秘色瓷而气冠群伦,它的“秘”在于青绿相间的釉色,如一泓清漪般晶莹澈透,没有刺目的浮光。秘色瓷是唐代御用之物。

邢窑产的白瓷胎质坚细、釉色洁白、光润晶莹、气孔率低,影透性强,可与现代高级细白瓷的胎质、釉色相媲美,为唐以后白瓷的崛起和彩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除了艺术欣赏,白瓷还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文化价值。

唐三彩

唐代盛行的工艺品是一种陶器,因其釉色以黄、褐、绿为主,故称“唐三彩”,它以色泽艳丽、真切生动、富有生活气息而闻名于世。

唐三彩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首先要将开采来的矿土经过挑选、舂捣、淘洗、沉淀、晾干后,用模具作成胎入窑烧制。唐三彩的烧制采用的是二次烧成法:先在窑内经过1000-1100摄氏度的素烧,焙烧过的素胎冷却后,再将配制好的各种釉料入窑进行温度为850-950摄氏度的釉烧,这样才完成了两次煅烧。釉烧出来以后,就要对没上釉的地方进行美术修饰,唐三彩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给人物画头发、画眉,线条粗犷有力。最后这一件唐三彩的产品就算完成了

唐代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鼎盛时期,不但经济上繁荣兴盛,文化艺术上也群芳斗艳,唐三彩从侧面反映出唐朝的经济、文化和生活,它跟唐诗、绘画、建筑其他文化一样,共同形成了唐王朝文化的旋律。

景德镇瓷器

景德镇瓷器是江西景德镇所产,当地制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景德镇从汉代就开始生产陶瓷,到南北朝陈朝时已“名天下”。宋朝景德元年,宫廷下诏令当地地专门烧制御瓷,底款皆署“景德年制”,景德镇因此而得名,宋朝煅烧的青白瓷数量大,质量优,负有盛名,每年都有优秀作品进贡朝廷。自元代开始以后历朝历代皇帝都官员到景德镇监制宫廷用瓷,还专门设瓷局、置御窑,创造出无数陶瓷精品,尤以青花、粉彩、玲珑、颜色釉四大名瓷著称于世。

新中国成立后,景德镇瓷器在传统制瓷的基础上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出现了很多品牌。“毛泽东用瓷”、上海“APEC”用瓷及国宾馆用瓷以及各类艺术陶瓷倍受世人赞赏。

区别陶器和瓷器

陶瓷是我国工艺品里最有代表性的,二者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首先二者的烧成温度不同,陶器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其次,由于陶器烧成温度低,跟瓷器相比胎体硬度较差;第三,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烧成,瓷器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第四,瓷器的胎体无论薄厚都多少显出透明的特色,而陶器即使很薄也不透明;第五,陶器在高温的条件下就不能挂釉了,瓷器则可以。

但是二者工艺流程是存在着密切联系的。正是制陶术的发明及不断改进才发明了瓷器,陶器量变到质变产生了坚固耐用、洁净美观、不易腐蚀又造价低廉的瓷器,这也是我国古代人民艺术和智慧的结晶。

景泰蓝

景泰蓝,正名“铜胎掐丝珐琅”,这项美术工艺始于明代景泰年间,而且初创时只有蓝色,所以叫景泰蓝。

景泰蓝是一种瓷铜相结合的独特工艺品,制作景泰蓝先要用紫铜制胎,接着工艺师在上面作画,再用铜丝在铜胎上根据所画的粘出图案花纹,花纹的四周嵌以铜丝或金银丝,然后用色彩不同的珐琅釉料镶嵌在图案中,最后再经反复烧结,磨光镀金而成。景泰蓝的制作既运用了青铜和瓷器工艺、又溶入了传统手工绘画和雕刻技艺,是中国传统工艺品的佼佼者。

建国后景泰蓝不仅生产传统观赏类工艺品,结合适用还设计制作了各式的碗具、灯具、文具、桌凳奖杯等,图案生动,造型新颖,具有民族艺术风格。

苏绣

苏绣与湘绣、蜀绣、粤绣一起并称中国四大名绣,且位列四大名绣之首。它发源于在江苏吴县太湖周围一带,那里盛产丝绸,绚丽丰富的锦缎,五光十色的绣线,为苏绣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当地妇女都擅长绣花。

在刺绣的技艺上,“平、齐、细、密、匀、顺、和、光”八个字是苏绣的针刺的原则。苏绣常用几种邻近色线相配进行套线针织,套接时不露一点针迹,套绣出晕染自如的色彩效果,有时又根据需要不套那么紧密,空留一线,使物象深浅变化层次分明。苏绣成品以山水能分远近之趣、楼阁具现深邃之体、人物能有瞻眺生动之情、花鸟能报绰约亲昵之态等艺术特点而备受人们青睐,仿画绣、写真绣的逼真生动更是名闻天下。

苏绣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图案秀丽、色彩和谐、线条文雅、针法活泼、绣工精细的地方风格,发展成为一个品种齐全,画面丰收,变化多端的一门完整艺术,被誉为“东方明珠”。

湘绣

湘绣是我国四大名绣之一,是指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各地市刺绣产品的总称。

湘绣开始前,先将丝绒线泡在特质溶液中进行处理,这样绣出来的花纹不会起毛,当地人称这种绣品为“羊毛细绣”。在绣线的配色上,湘绣常以深浅灰和黑白为基调绣人文画,效果清新素雅如水墨画;用色彩艳丽的绣线绣日用品,色彩光亮,图案纹饰的装饰性较强。在取材上,湘绣常以中国国画为题材,甚至有的画家直接参与湘绣的设计,仿照国画绣出的图案人、物形态逼真生动,有“绣花花生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的美誉,国画风格是湘绣最独特的艺术亮点。

随着对湘绣进行不断的系统开发,它刺绣的针法内容大为丰富,绣品华丽,品类繁多。最绝的是湘绣种类中的“双面全异绣”,可以在同一面料上正反两面绣出画面、针法、色彩完全不同的绣品,世人皆为惊叹,说它“堪称世界绝技”。

砚台

砚台早已不再只是单纯的文具,而成为了集雕刻,绘画于一身的精美工艺品,成为文人墨客收藏的珍藏品。

砚台是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由于其性质坚固,传百世而不朽,又被历代文人作为珍玩藏品之选。砚台的材料丰富多样,除端石、歙石、洮河石、澄泥石、红丝石、砣矶石、菊花石外,还有玉砚、玉杂石砚、瓦砚、漆沙砚、铁砚、瓷砚等,共几十种。

一般人都把中国的“四大名砚”作为收藏的重点对象。这四大名砚分别是:东晋时产自山西绛州的澄泥砚,唐代时出产于广东肇庆的端砚,晚唐时出产自安徽婺源的歙砚,宋代时出产于甘肃临潭的洮河砚。由于产于当时的“四大名砚”存世稀少,非常珍贵,一块产于清朝时的端砚现价高达1万元。除四大名砚外,来自松花江的玉石砚、山东淄博的红丝砚等,也是收藏投资人追捧的对象。

除石砚以外,我国还生产过一些用其他原料制作的墨砚。汉代有瓦砚、陶砚、玉砚、铁砚和漆砚,晋代有木砚、瓷砚和铜砚,唐代有泥砚,宋代有水晶砚、石泥砚、砖砚和天然砚,明代有化石砚,清代有纸砚,而今还有橡皮砚呢。

风筝传奇

中国是风筝的故乡,早在春秋时期鲁班就制作出了多线风筝。北京、天津、开封、潍坊、南通、阳江是中国六大传统风筝产地。

13世纪马可波罗返回家乡后,风筝才传到欧洲。19世纪英国克雷由风筝产生灵感,发明了滑翔机。德克萨斯州演员科迪“上尉”,曾利用风筝拖动折叠式小艇,横渡英伦海峡,1901年他又利用风筝乘坐双箱形飞行,引起英国陆军部注意。不久飞机就取代了军用风筝,风筝为飞机飞上天空提供了原理和灵感。1970年,美国太空计划设计了各种“飞行翼”,使风筝再次成为航天工具。

在我国,风筝仍是我国传统的工艺品被人们喜爱,风筝的制作也越来越精细,结构也越来越新颖,种类繁多,不仅远销欧美、日本、东南亚各国,还多次获得世界博览会大奖。

剪纸

剪纸是我国民间传统工艺品,用剪子或刻刀等工具,在纸上进行剪刻和镂空出各种花纹的造型艺术,它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群众基础最深、与人们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工艺形式。

据考古发现,剪纸技术在我国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人们早已发明创造出各种的剪纸艺术。单色剪纸、套色剪纸、阳纹剪纸、阴纹剪纸等各种制作方法,包括吉祥图案、花果鱼虫、戏曲人物、神话故事等丰富多样的题材。

剪纸常用于装饰和造型艺术,点缀门窗、墙壁、镜子、灯笼等,人们还可以把剪纸作绣花和喷漆艺术的模型。现代剪纸技术也走进了商业社会,产品的包装设计、商家的商标广告、报刊的题花、室内装潢、服装设计等各方面都能找到剪纸的影子。剪纸不仅迎合了人们的审美爱好,也蕴含着中华民族祈福求祥的心理,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间工艺之一。

历代工艺

先秦:青铜器,铜镜,陶器,漆画,玉石工艺等。

汉代:青铜器,漆器,汉锦。

南北朝:陶瓷工艺,丝织工艺,陵墓雕刻,陶俑,装饰纹样等。

隋唐:唐三彩,丝织工艺,陶瓷工艺,金属工艺。

宋元:陶瓷工艺,漆工艺,锦绫工艺。

明清:陶瓷艺术,漆工艺,丝织工艺,玉石、竹木、牙角等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