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句典
2367200000040

第40章 治 政(2)

【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出自《商君书·更法》。意思是:没有百倍的利益,不要轻易变法;没有十倍的功效,不要轻易改变器具。

【但得官清吏不横,便是村中歌舞时】 出自宋代陆游诗《春日杂兴》。但:只。意思是:只要官吏都清正廉明,不横行霸道,就是老百姓欢天喜地的时候了。

【贤不肖不杂则英杰至,是非不乱则国家治】 出自《荀子·王制》。杂:混杂。意思是:贤人与不贤的人不相互混杂在一起,有才能的英杰就会到来;是与非不颠倒混杂,国家就会安定。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出自《商君书·更法》。道:方法。便:便利。意思是: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过去。

【治世者若登丘矣,必先蹑其卑者,然后乃得履其高】 出自汉代王符《潜夫论·衰制》。蹑:登上。意思是:治理国家就好比登山,一定要先从最底层开始,慢慢登到高处。用来比喻治理国家要从最基本的方面下手。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出自《孟子·公孙丑下》。道:仁政。意思是:能够施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而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现多用来形容正义的事业就能得到支持,不合乎正义的倒行逆施则会遭到人们的反对。

【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 出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意思是:(防止百姓议论时政)就像预防洪水一样。洪水冲垮了大口子,伤人肯定很多,我无法挽救。不如开个小口子,把水慢慢地放掉,加以疏导为好。决:溃堤。

【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意思是:施政宽和,百姓就怠慢,百姓怠慢就用严厉措施来纠正;施政严厉,百姓就会受到伤害,百姓受到伤害就用宽和的方法。宽和用来调节严厉,严厉用来调节宽和,政事因此而和谐。纠:矫正。济:帮助,调节。

【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 出自《战国策·秦策三》。意思是:罢退无能的人的职位,裁撤无用的机关,废除多余的官吏,杜绝私人的请托。

【明主好要,而暗主好详】 出自《荀子·王霸》。意思是:英明的君主善于抓住要领,而愚昧的君主样样都统抓在手。详:完备。

【善为国者,仓廪虽满,不偷于农】 出自《商君书·农战》。偷:疏忽。意思是: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即便粮仓总是满满的,也不会放松农业生产。

【德惟治,否德乱】 出自《尚书·太甲下》。意思是:以德来治理国家,就会天下太平;反之,就会天下大乱。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出自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意思是:一个人得道上了天,连他的鸡犬也都跟着成了仙。用来讽刺旧时一人发迹,附从者也跟着得势的黑暗政治现象。现常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出自明代顾大典《青衫记》。意思是:一旦掌握了权力,就发号施令。深刻揭露了官场上小人得志的猖狂表现。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出自清代吴敬梓《儒林外史》。雪花银:白银。意思是:担任三年“清廉”的知府,就可以捞到十万两的白银。表现了当时贪官污吏成风的黑暗现实。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出自《宋史·岳飞传》。意思是:文官不贪图钱财,武官不贪生怕死,国家就会太平兴旺。

【尧舜之人,非生而治也;桀纣之人,非生而乱也,故治乱在上也】 出自《管子·霸言》。尧舜:指唐尧和虞舜,相传都是古代的圣贤之君。桀纣:指夏桀和商纣,古代的两个暴君。意思是:尧舜时代的百姓,不是天生就好治理的;桀纣时代的百姓,也不是天生就爱作乱的。因此,治和乱的根本在于上面的统治者。

【天下唯公足以服人】 出自《明史·王汝训列传》。意思是:只有公正无私,才能令人信服。

【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意思是:推举人才,在外,不避开自己的仇人;在内,不避开自己的亲人。

【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 出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意思是:让国家安定的办法,在于让兵力强大,粮食充足。

【安民之术,在于丰财。丰财者,务本而节用也】 出自《三国志·魏书·杜恕传》。意思是:安定民心,在于使财富增加。增加财富,主要致力于发展农业和节省开支。

【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出自《史记·五帝本纪》。意思是:不能让天下的百姓受苦而一个人获利。病:困苦。

【安平则尊道术之士,有难则贵介胄之臣】 出自《后汉书·桓谭列传》。意思是:天下安定太平,就推崇有学问的文士;天下动乱危难,就重视满身甲胄的武将。介胄:披盔戴甲。

【时移而法不易者乱】 出自《韩非子·心度》。意思是:时代已经变化了,而治理国家的方法不改变,那么,国家就会出现混乱。

【治国常富,乱国常贫】 出自《管子·治国》。安定的国家往往富有,而社会混乱的国家则常常贫穷。说明国家的贫富与政治有着直接的关系。

【十羊九牧,其令难行;一国三公,适从何在】 出自唐代刘知几《史通·忤时》。公:主公。意思是:十只羊,九人放,号令就难以执行;一个国家如果有三个主公,人们就不知道该听谁的了。说明执政要避免政出多门,事权不一。

【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 出自《史记·陆贾列传》。意思是:骑马打下来的天下,怎么可以还在马上治理呢?比喻可以用武力得天下,但却不能再用武力来治理天下,而是应讲究治术。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出自《墨子·兼爱上》。意思是:如果能使天下人彼此有爱,国与国之间不互相攻打,家与家之间不互相侵扰,盗贼灭绝,君臣父子之间彼此孝敬、慈爱,如果这样,天下就安定了。亡:无。

【言是而不能立,言非而不能废,有功而不能赏,有罪而不能诛,若是而能治民,未之有也】 出自《管子·七法》。意思是:意见正确而不被采纳,意见错误而不被废止,有功的人不能得到奖赏,有罪的人不能得到惩治,这样能够治理好百姓国家的,从来没有过。

【上好本,则端正之士在前;上好利,则毁誉之士在侧】 出自《管子·七臣七主》。意思是:如果居上位的人施行的是开明的政治,那么品德高尚的人就会得到重用;在上位的人追逐私利,那么诬蔑中伤别人的人就会身居要职。本:德政。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出自《尚书·周书·泰誓上》。意思是:百姓所要得到的东西,老天就一定会从了他们的愿。

【国家失政,则士民去之】 出自《荀子·致士》。意思是:国家政治腐败,士大夫和人民就会离开国家。去:离开。

【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出自《墨子·尚贤上》。意思是:重视爱护贤人,这是治理国家的根本。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 出自《墨子·兼爱中》。意思是:具有仁德的人处理政事,一定是兴办对天下有利的事情,革除对天下有害的事情。

【政者,口言之,身必行之】 出自《墨子·公孟》。意思是:从政的人,嘴上说的,一定要做到。比喻身体力行。

【以书为御者,不尽于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达事之变】 出自《战国策·赵策》。尽:通晓。意思是:只按照书上的方法来驾驭车马的,不能完全掌握马的脾性;只用古人的方法来管理现今的人,就不能通达时势的变化。说明治国不能死守教条,要因时因事制宜。

【世质则官少,世文则吏多】 出自晋代傅玄《傅子·官人》。质:质朴。文:浮华。意思是:时代风气质朴,社会上的官员就少;时代风气浮华,社会上的官员就多。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 出自《淮南子·氾论训》。常:准则。本:根本。经:准则。上:极致。意思是:治理国家有不变的法则,但最根本的是让人民获利;政治教化也有固定的模式,但最紧要的是让政令畅通无阻。

【莫言万木死,不因一叶秋】 出自唐代邵谒诗《论证》。秋:枯黄。意思是:不要说万木凋零不是因为一片叶子的枯黄。比喻临民治国要见微知著、防微杜渐。

【善为政者,弊则补之,决则塞之】 出自汉代桓宽《盐铁论·申韩》。决:缺口。意思是: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发现了弊端就会立即补救,看到了漏洞,就会马上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