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在清华大学与毕业生座谈,表示成才报国的路并不平坦,无论多苦,贵在坚持
结婚、恋爱、生子;
恋爱、结婚、生子;
恋爱、生子、结婚;
恋爱、生子、结不结婚?
——绝大多数人必经的三件事,时代不同,顺序也不同;顺序乱了,性质将随之改变
17岁不是活在人间,而是飘在人间。
——李敖为新作《虚拟的17岁》如此批注
人生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找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
——巴菲特的一句名言
良种马奔跑时是戴着眼罩的,这样,它们的目光才会保持向前直视,而不受其他马匹和事物的影响,只会按照自己的跑道向前跑。
——女演员玛萝·托马斯回忆父亲的教诲
乍临人世,你在哭,爱你的人在笑;生命终结时,你在笑,爱你的人在哭。
——人生就这样走过
今天的年轻一代和我们这一代没有什么不同。他们也是逐渐懂事,也离家出走,也结婚,也生孩子,只是顺序是倒过来的。
——作家梁晓声看待年轻一代
千万别忘了,你曾经是3亿精子中的No.1,你曾经是3亿精子中的“菲尔普斯”,你能来到这个世界,这本身就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奇迹——你没有任何理由辜负这个奇迹,除非你心甘情愿做一个被生活侮辱和损害的人,除非你心甘情愿做一个30岁就死了70岁才埋的人。
——网络语录
我小时候偷父亲的钱买东西吃,妈妈为我辩解——他只是小孩子;
我年轻时不努力,有人很理解我——年轻人嘛;
我中年时犯了错误,上司通情达理——他是缺乏经验;
到了老年,我的所有错误又都可以用“他是老人家”来化解。
——老舍代表作品之一《我这一辈子》中的一句话
我们大家都朝坟墓走去,一路上却吵个不停。
——作家马长山在其作品《把话说开》中这样说
父母给你姓名,自己打造名牌。
——克琴
长大要当慈善家,因为每-位慈善家都很有钱。
——一位小学生在作文《我的理想》中解释他要当慈善家的理由
温暖的房顶,在的时候也许会感到无所谓,但失去的时候才知道它的重要。会漏雨,会落尘土,会风雨飘摇。
——父母就像温暖的房顶
你的智慧和体力要卖给出价最高的人,但永远不要给自己的灵魂和人格标价。
——一位母亲对即将踏入社会的孩子的忠告
人到老年,若想轻松过日子,就得少听两个人的话:一是医生,二是老婆。
——香港作家倪匡说
少年是艺术,一件一件地创造;壮年是工程,一座一座地建筑;老年是历史,一页一页地翻阅。
——人生三步曲
初从文,廿六乃成,负债十万。觅生计,十年无休,披星戴月秉烛达旦,蓄十万。不足购房,遂投股市,翌年缩至万余,抑郁成疾。医保曰,不符大病之条例,拒赔。乃倾其所有入院一周,无药自愈。友怜之,赊三鹿一包,冲而饮,卒。
——近来网上广为流传的《80后通史》,让很多80后深有同感又哭笑不得
漂亮的人生与长得漂不漂亮无关。
——央视主持人张越说
岁数越大,对生活的要求就越低;经历越多,希望得到的就越少;杂事越来越多,想做的事情就越来越少。
——一道关于人生的算术题
他们一出生就遇上了“市场经济”,一长大就明白了“国际化”,一交流就用上了“互联网”。他们比任何时代的人都更明白自己的力量。
——《新民周刊》如是说“80后”
营养、运动、水、阳光、空气、休息、节制、心境平和。
——这是两个美国人推广的“新起点”生活方式口号,“新起点”源于这8个单词的字头,放在一起正好组成Newstart
我不是君子,更不是小人,我只是不幸染上了理想主义底色,而又被生活这支无形的画笔涂抹得乱七八糟的年轻人。
——当代大学生的深层悲哀
在人之上,要把别人当人;在人之下,要把自己当人。
——一位父亲对儿子如是说
孩子都是独特的,可是,那么多平庸的成年人是从哪里来的?
——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失恋、痛苦、挫折、失败……如果这些从来没有经历过,人生未免不丰富;若次数太多,又丰富了别人。
——《我的限量青春》
你要活得随意些,只能活得平凡些;你要活得辉煌些,只能活得痛苦些;你要活得长久些,只能活得简单些。
——人生必定有得有失
人的前半生就像画油画,在一幅布上不断添加颜色;到后半生就像雕刻,把不要的木雕走,凸显出你的个性。
——前者重增多,后者重减少
老酒是忘忧的,老狗是温脚的,老友是助兴的,老妻是安心的。
——老有所悟
我不是80岁,我是4个20岁。
——某老年乐队的座右铭
20岁时,我担心别人如何看我;40岁时,我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60岁时,我发现他们根本不看我。
——人生的感悟
6岁:森林、大海、小溪、蘑菇、大灰狼;16岁:花季、名次、忧伤、代沟、倾诉;26岁:音乐、快感、呻吟、跳槽、白领;46岁:股市、别墅、轿车、秘书、婚外情;76岁:遗产、老伴、孤独、凄凉、失落。
——人生写作关键词
l岁出场亮相,10岁天天向上,20岁远大理想,30岁基本定向,40岁处处吃香,50岁奋发图强,60岁告老还乡,70岁打打麻将,80岁晒晒太阳,90岁躺在床上,100岁挂在墙上。
——大部分人的人生,就是这样过来的
人生——下课啦,放学啦,放假啦,毕业啦,混够啦,老啦,后悔啦,死啦!
——《十七岁不哭》里对人生的素描
每一份不幸,每一份失败和每一次心痛,都伴随着大小相当或收益更大的种子。
——拿破仑·希尔
实际上,所有的逆境都是我们灵魂成长的机会。
——约翰·格雷
优质木材不是来自轻易长成的树。风越大,树越结实。
——维拉德
逆境要么使人变得更加伟大,要么使人变得非常渺小,逆境从来不会让人保持原样。
——罗曼·V·皮尔博士
心好像一扇厚重的城堡之门,没有外面的锁,有里面的闩,别人在外面怎么使劲踹,也不如里面的人自己轻轻一拨。
——庞永力《青黄》
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一次选择的机会成本会越来越大。随之对应的,是作出选择时需要的勇气越来越多。我相信,根据一般人的经验,一定时间之后,年龄与勇气的增长就成了反比。
——李开复《世界因你不同》
逆风来时,弯腰以待;等狂风止息时,再度挺身迎向阳光。
——野草的生存智慧我们总是说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我倒觉得孩子是父母的文凭。
——“博士爸爸”蔡笑晚认为教子是父亲最重要的事业
有的父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为的是把孩子培养得跟他们一样。遗憾的是——他们成功了。
——现代教育的失败
不埋头,何以抬得起头。
——一个高三学生在习题册首页写给自己的赠言
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
——六小龄童把多年来对《西游记》的体悟凝练成一句话,与年轻学生共勉
学生如果身体搞不好,就有可能出废品,如果成绩不好,就有可能出次品,但心理不好就有可能出危险品。
——某领导干部对教育现状的感悟
在所有的主任中,权力最小的是班主任:在所有的主任中,对人类贡献最大的是班主任。
——一位校长的感言
在课堂上,中国学生为了装懂而不发问,美国学生则为了装懂而发问,这就是中西文化的不同。
——一位访问中国的美国人的判断
我梦想有一天,所有的中国人都遵守《小学生守则》。
——某大学教授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一节课上发此感慨
上学多好啊,一瓶汽水能谈人生,再买包花生米,连理想也一块儿谈了。
——这是时下的年轻人怀恋学校的一个重要原因
小朋友的想象力真丰富,但是这次,你们认错人了。
——面对挂在黑板上的孔子像,某幼儿园的孩子们异口同声叫出“圣诞老人”,老师如此打圆场
所谓浪漫(慢),就是把时间慢慢浪费掉。
——某高校老师劝诫那些沉溺在爱河里的学生要珍惜时间时如是说
害怕吃苦,莫进此门;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两眼一睁,开始竞争……
——一所高中学校内的“励志”标语
全身上下打满对钩(耐克品牌的识别标志),怎么考卷上都是叉叉?
——恨铁不成钢的妈妈,责怪不愿学习的儿子
如果你想去留学,最实用的不是学好英语,而是学好洗碗。
——一个老留学生对新留学生语重心长的话语
学校最怕两种学生,一种是成绩前几名的,因为他可能回学校当校长,另一种是成绩后几名的,因为他可能回学校演讲。
——广达电脑公司董事长林百里认为,成功人士难以仅凭学习成绩而论,并调侃自己当年就是“差生”
中国学校请名人、官员、科学家给学生作报告,美国学校请护士、警察、消防队员给学生作报告。
——留美学者丁嘉认为“中国给学生树立标杆,美国让学生了解社会”,而后者对一个人的成长更为有利
如果有三位漂亮裸女站在面前,你会选哪位?你的选择是否与经济学有关?一头牛体内的水分占全球水源的百分之几?一个人怎样才算“死”?
——英国剑桥大学及牛津大学的面试题
一个学校,当它把考试或挤占睡眠时间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时,它的衰落就成为一种必然——因为除此以外,它再无计可施了。
——一作家在提到当今基础教育的弊端时如是说
“我想穿得寒碜些,好引起同情,可上哪儿借破衣服呢?”
“不行,你应该穿得体面些,好让人家觉得你有能力还贷款!”
——某大一新生申请助学贷款,但不知穿什么
内“四点一线”:宿舍——教室——图书馆——食堂。
外“四点一线”:学校——网吧——影院——餐馆。
——时下大多数学生的生活情形
我上铺的兄弟,前天晚上你是昨天早上回来的,昨天晚上你是今天早上回来的,如果今天晚上你再在明天早上回来的话,你会在明天早上发现我今天晚上已经锁门不再等你!
——一男生宿舍下铺给同床上铺的留言
现在的教育就像剧场散场一样,顺着走都可能被踩到,谁还敢逆行?
——在舆论普遍责怪家长跟风让孩子上各种学习班增加负担时,一位母亲表示了这样的无奈
养育子女,三分教,七分等。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更多的应是一种身体力行的示范,并且要有足够的耐心……孩子就像树一样,长慢一点儿,说不定质地更紧密细致。
——针对当下逐渐受到追捧的儿童早期智力开发,作家洁尘从一个母亲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大学学习期间,要尽量争取“满脑袋”而不要急于“满口袋”。“满脑袋”的人最终也一定能“满口袋”。
——中科院院士王选对目前有些学生休学创业办公司的看法
在教室睡觉,在图书馆吃东西,在食堂自习,在寝室读书。
——某些大学生的生活方式
逃课成了必修课,必修课成了选修课,选修课相当于没有课。
——大学校园里的流行语。某大学一学院为此装备指纹考勤机防止学生逃课
顶尖的美国名校,拒绝拥有完美成绩的学生!
——在谈及美国大学录取学生的标准时,来华访问的美国耶鲁大学第20任校长舒密特教授语出惊人。
清华北大都认为自己是第一,至少是并列第一,谁都不肯当第二。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虽然不敢争第二,但对自己排在第三却很有信心。把谁排在第四都不满意。
——《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组长、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武书连解释,为什么中国教育界有句老话“中国的大学只有第一和第三,没有第二和第四”
“中国一流”,不过是不敢承认自己在世界上属于“二流”的一个婉语。
——“新东方”名师徐小平就北大清华是不是二流大学在博客上如此撰文
过去的大学有钱钟书、梁思成这样的集大成者,现在的大学呢?越来越像技校了,教你用电脑、考托福和GRE!
——一位学者的感慨
假如你认为教育的代价太高,那么请你试试无知的代价如何。
——针对教育收费不断上涨的现状,有学生提出质疑,一位中学教师如此应对“换一种角度”
人生犹如搭乘火车,经过大学的训练,就等于取得火车站月台的门票。当然,最终上哪一班火车,往哪一个方向走,还需要自己做出决定,但是如果没有大学的教育,那就连上火车的机会都没有。
——国际刑事鉴识专家李昌钰告诉大学生,大学生活是必要和积极的,只要善于学习,勤奋敬业,迎难而上,那么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我们不认为一个平庸的博士比一个勤劳敬业的木匠对社会更重要。
——某木匠学校写给学生的励志口号
我们是留学生,也是“流血生”。
——留学生的学费,大多是父母一辈子的血汗钱
就像地主收租子。
——某父亲以此形容读大学的女儿整天向家里要钱时自己的感受
本科生找不到出路,考研;研究生找不到出路,考博;博士生找不到出路,留校。
——新校园民谣“出路”
我总对北大每年的高考状元讲,到大学里可不要再争第一了,没有必要,得到第一不代表你的能力。
——北大校长许智宏认为,除了学习,大学还应该培养一个人的人品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金榜题名不稀奇,名落孙山不容易。
——网友讽刺大学录取率再创新高
学生真苦,教师真累,民族的未来真的很危险。
——三名教育工作者上书国务院领导,大声疾呼:我们再也不忍心看学生在中、高考恶性竞争的旋涡中痛苦挣扎;再也不忍心看到基础教育藐视人的特点,在严重偏离国家教育目标的轨道上越走越远。
学生走出校门,忘记学校所教的内容后,剩下的东西才是教育的成果。
——着名教育家朱永新这样诠释教育
为谋生而受教育的人,就不可能很好地享受生活的教育。
——一个英国人说的老话
如果你以赚钱为人生的首要目的,并且掌握了一种热门的专业技术,就无需再进大学深造了,这和许多高中学生直接参加NBA是一样的。
——乔治·华盛顿大学校长斯蒂芬·特拉腾伯格说
现在要判断谁家是不是真有钱,就看他家孩子读什么专业,如果是MBA、法律之类超实用的,那就不是真有钱,如果其公子专攻八股文研究,那才叫牛!
——《金融时报》一篇专栏文章说,在国外,真正的富家子弟并不愿意去读MBA、法律之类的实用专业,而更青睐地理学、人类社会学、哲学等文科专业
受教育的好处是让我们不再盲目崇拜受过教育的人。
——网友论说受教育的好处
留级复读的学生叫“留学生”,家里有钱的学生叫“高财生”,上课打瞌睡的学生叫“特困生”。
——校园新生
每个人至少有九种智能,即语言、数学、逻辑、音乐、身体、空间、人际关系、内省和自然观察。以此衡量,“差生”几乎不存在。
——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
100分把童年变成100岁。
——童话大王郑渊洁
不要把学生脑袋拿来填进知识,而应把它当成被点燃的火种,教师的角色是点火种的人。
——出任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的中国物理学家杨福家说
教育如果千人一面、大同小异,将是人类的末日。好的教育是用50种方法教1个学生,差的教育是用1种方法教50个学生。
——郑渊洁在《树林子大什么鸟都有》里说
真正没钱的家长谁愿意花这样的冤枉钱?他们唯一的出路是让孩子到社会上去磨炼。花钱给孩子买学上的人,就像花钱去买一套住宅或买一辆汽车。
——做了6年高考招生贩子的柳某说,最愿意为孩子花钱买学上的,是企业老板和县、市、乡镇干部
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不过是个邮差。
——青年学者刘波谈读书的意义
清华的特点就是清新俊逸,北大的特点就是深厚凝重。要比的话,清华就像“李白”,北大就好比“杜甫”。
——与清华、北大两校渊源颇深的季羡林评价两个学校时说
普通人根据形状就可以区分手掌和脚掌,而专家却必须根据皮肤的纹理与气味。
——别让知识成为负担
没有个性的大学绝对不是好大学,那只是大公司的连锁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