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语言罐头:智慧谐趣的现代生活语典
2370600000009

第9章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许纪霖坦言,目前中国的大学越来越千校一面

牛津教你有中之无,剑桥教你无中之有。

——牛津大学一教授谈到两校教育风格时的戏言

今天培养孩子如此之难的理由之一是,你刚教会他说真话,又不得不开始教他闭嘴了。

——面对社会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潜规则,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苦恼不已

只有走神的人才有想象力。

——童话大王郑渊洁对学生上课走神被老师批评如此反驳

七门功课红灯,照亮我的前程。

——韩寒不觉得辍学有什么不妥。2000年,韩寒的《三重门》出版,取得惊人的150万册的销售成绩,少年作家作品出版作为一个产业开始成型

你以为老师都有两桶不同的水,给本科生浇一桶,给硕士生浇另外一桶?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说,目前硕士生的培养方式与本科生大同小异,很多学生在重复听自己本科时已经了解的知识

我们上语文课学《范进中举》,老师在讲课,下面就隐隐传出哭泣声,好几个同学和我一样哭了……

——沈阳一初二学生在日记中写道。他说,自己周围充斥着范进所面对的世态炎凉,学习好坏决定老师和家庭的态度

考得好的进名校,考不好的只好读差学校,既然这样,那何必要学校教育呢?教育是为了培养那个不行的人,教育目的是将不好的、不对的人教好。

——南怀瑾评说考试

中文专业:弃笔从“融”;历史专业:谈“股”论“金”;医学专业:精益求“金”,外语专业:西游取“金”。

——校园拜金歌

男生,女生,穷书生,生生不息。

初恋,热恋,婚外恋,恋恋不舍。

——大学宿舍的对联

找工作找好工作,找老公找好老公。

——大学女生宿舍门外,贴着这样一副对联

爸爸骂我,我就用英语还嘴,他听不懂,我挺过瘾,就学上了,越学越有劲。

——阿里巴巴CEO马云回忆当年学英语的动力

你们在学校以自我为中心,上课基本不听,下课基本不问,作业基本不做,要做基本照抄。这就是你们的“一个中心,四项基本原则”。

——一位老师对他学生的“总结”

对于一个父亲来说,向孩子表达爱意的最重要的方式莫过于爱他的妈妈。

——一位作家在接收采访时这样说

七岁的小男孩是地球上最可怕的生物,他们有好奇心、行动力、破坏力以及《未成年人保护法》。

——一位家长对其小孩的无奈

如果按照美国人的标准,我们的很多教授都要坐牢,那学校还怎么办下去呢?

——一位高校纪委干部感慨

我们都是坐在火车里的人,突然发现火车走错方向了,但是这个时候谁都不敢跳车。

——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谈行政主导下的高校评估时这样说他们说他们唯一的体育运动是在互联网上冲浪,这种说法并不是玩笑。

——美国一份报纸说,网络造就了特大号一代,这代年轻人都肥胖

男人要想身体好,下班回家用小跑;一杯清茶一张报,夫妻灯前把天聊。

——男人求健康保和谐的秘诀

一种新药的申报资料至少要一米多高,如果一万种都是新药,资料厚度就有十千米高,审批人员不可能在一年内看完这么多的资料。目前所谓的“新药”并不是新研发的药,而是老药换了身新衣服。

——近年来,我国每年几乎都要批准一万多种新药,安徽医科大学药学院副院长陈飞虎教授如是说

医生,请把孩子取出来之后,顺便给我吸吸脂。

——广州一妇女在剖腹产手术前对医生说

目前中医的现状是:中国原产,韩国开花,日本结果,欧美收获。

——郑州大学社会学教授纪德尚说

病人来了就一定会得病。

——济南某男科门诊自曝骗术

少女想拥有成熟女性的身体,而妇女又想拥有少女的苗条身材。我们的社会总在消费着谁也不懂的东西,我们的整容医生已经迷失了方向。

——阿根廷一个名叫加西亚·加尔萨的医生说

嘴巴里一分钟的享受,屁股上一辈子的累赘。

——英国民间形容饮食与肥胖的关系。一项调查显示。英国女性身材平均要比50年代大两个尺码

从偷情中抽空去做一次脑扫描。

——意大利偏头痛协会主席、神经科学家洛伦佐·皮内西领导的小组对数百名偏头痛患者的研究发现,其中最严重的偏头痛患者,都有婚外情。他如此建议

从猴子到人需要一万年,从人到猴子只需一瓶酒。

——喝酒乱性

第一阶段,饮者像猴子,活泼、殷勤、好动。第二阶段,饮者像孔雀,得意扬扬,开始炫耀吹嘘。第三阶段,饮者像老虎,怒吼长啸,气势磅礴。第四阶段,饮者像猪,烂醉如泥。

——喝酒的四个阶段

老年人奋起,中年人觉醒,青少年沉睡。

——当代社会群众体育锻炼尤其是晨练的现状

治一种病症的药是好药,治多种病症的是去痛片,包治百病的药是假药,药到病除的是毒药。

——人们这样总结药的疗效

人的移动叫全球化,鸡的移动叫禽流感。

——时任凤凰卫视主持人的梁冬这样将两者“穿”起来

请不要在床上吸烟,否则落地的灰烬可能就是你自己。

——美国一旅馆客房告示。妻子们也可以用这句话警告自己的烟鬼丈夫

我们分手吧!虽然每个孤独的夜晚是因为你的存在而不再孤单,虽然离开你让我牵肠挂肚、精神恍惚,但在咳嗽和喘息中我终于明白:吸烟有害健康。

——广州市创卫办发给市民的短信,有的市民误以为是分手短信,吓出一身冷汗

网吧实质上相当于21世纪的大烟馆,引诱游戏玩家不分昼夜地沉浸其中,无视自己的健康和责任。

——美国《洛杉矶时报》有文章如此评说

有人要一刀取走你的肺,你一定不会答应,可是为什么你自己偏要一刀一刀地慢慢切掉它,而且还觉得舒服?

——世界无烟日,出现在某杂志扉页上的一句话

“安全香烟”与一般香烟的区别就好像是分别从15层和20层跳下,结果都一样。

——英美烟草公司计划推出一种可将吸烟引发疾病的概率减少90%的香烟。诺丁汉大学流行病学教授约翰·布里顿评价说

他除了健康,什么也不缺;我除了健康,一无所有。

——贫穷无奈的尼泊尔农民因德拉·巴哈杜尔把自己的肾脏卖给了一名孟买富翁

在性之外,还有生活。

——防艾滋病公益广告

一个烤鸡腿相当于60支香烟的毒性。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项研究成果

小孩可以对家长说不,学生可以对老师说不,下属可以对上司说不,牛粪可以对鲜花说不……然而,作为一名病人,你敢对医生说不吗?

——一位记者到医院就诊,无意冒犯了医生,该医生竟在为记者注射时将针管朝其身上扎去

我们的医学正如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卢贝亚所描述的:“原本是人与人之间的医学故事,变成人与金钱的故事和人与机器的故事。”

——日益丧失人文精神的医疗界,误诊率不增加才怪

以往,我们寻找的是配偶;今天,我们寻找的是偶配(偶然相遇便交配)。

——美国国家健康机构的统计数字指出,美国未婚怀孕的人数,近年来呈显着上升趋势

吃荤菜怕激素,吃素菜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能吃什么,心里没数。

——民间顺口溜呼吁重视食品安全

为了增强体质,专家建议多喝牛奶;最新研究发现,牛奶中某些激素会增加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专家建议多吃西红柿;为消除西红柿残留农药的危害,专家建议口服阿托品;阿托品有生物碱中毒的可能,专家建议用扁豆缓解;为稀释及中和扁豆的毒性,专家建议多喝牛奶……

——芸芸众生面对“专家”的建议无所适从

饮茶以客少为贵,客众则喧,喧则雅趣舍矣。独啜曰神,二客曰胜,三四曰趣,五六曰泛,七八曰施。

——《茶录》

吃野生动物的心理,和旧时七老八十的老财主有了钱,非要纳一个十几岁的小妾一样,没有任何实质意义。

——一种隐晦的讽刺

现在吃东西,跟吃慢性毒药没什么区别。

——《三联生活周刊》主笔王小峰说,超市里除了矿泉水,都逃不开色素

外国人喝奶,能使一个民族结实;

中国人喝奶,能使一个民族结石。

——讽刺毒奶粉事件的一条手机短信

食物基本有毒,医生基本没用。

——专栏作家连岳在文章中如此概括当下的食品卫生及医疗服务现状

我们卖了“一筐草”,人家变成一堆宝!

——禽流感在一些国家蔓延,瑞士某医药公司生产的抗流感特效药“达菲”因此大卖,而该药的主要原料是我们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八角茴香。针对于此,一些中医药人士发出这样的感慨

如果要采集细菌样本的话,钞票首屈一指成为最方便、最快捷、最全面的载体。

——据报道,一张钞票平均带菌达118万个

六分饱、四分饿;六分粗粮、四分精食;六分熟食、四分生食;六分素食、四分荤食;六分忍耐、四分宣泄;六分养心、四分养生。

——饮食的“黄金分割律”

治个阑尾炎,白种一年田。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

——农民述说“治病贵”

我当了30多年医生,没有像这一天切实感受到看病这么难。

——北京市卫生局组织19家医院院长“当一天患者”,北京胸科医院院长许绍发有感而发

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120。

——农村城郊看到的某医院广告

生病是生与死之间的一种微调,它让人懂得了生死的意义,像不停地上着哲学课。

——贾平凹对病的看法

我们死得起,但我们活不起。

——一位男子在痛斥医院收费时愤慨地说。他的妻子患病后因害怕高昂的医疗费会连累家庭而离家出走

如果拿了你的“红包”,我的手就会抖,做不好手术,吃亏的还是你们。

——天津一位知名肿瘤专家拒“礼”有方

你不收我的红包,说明心里没底,没有这个水平,连红包都不敢收。

——一名患者的担心溢于言表

时刻想着,你眼前的这个病人可能就是下周到法庭上告你的那个人。

——网上流传的“医生自我保护31条”最后一条

高职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

——演员范伟如是说

IT伤身啊!

——某网友总结了IT的七大罪状:伤眼,辐射让你头昏眼花;伤手,肌肉劳损、关节不灵;伤嘴,长期不用,功能退化;伤背,提早迎来坐骨神经痛;伤胃,废寝忘食,饿了顶多喝口水;伤肾,不是迫不得已,能忍就忍了;伤肝,平时不注意,最后积劳成疾。

进了医院别想跑,一百两百算最少;五百六百不算高,一千两千也别恼;若是你往床上倒,钞票越看越嫌少;毛病身上找一找,肚子里面扫一扫;五千完事运气好,一万出院事还小;啥药值钱开啥药,反正病人有医保;三万四万全消费,五万六万照样掏;如今医院更周到,没个十万死不了。

——医院收费打油诗

一望是珠光宝气;一闻是法国香水;一问是老板太太;一切脉摸到两个大金镯子。

——医生“望闻问切”后,开最贵的药给她

一个人要想住院,需要表现出一掷千金的豪气和破釜沉舟的悲壮。

——面对越来越高的医疗费用和越来越多的医疗事故,有网友如此批评

癌症患者一半是被病本身吓死的,一半是被天价的治疗费吓死的。

——昂贵的肿瘤治疗费用所带来的巨大经济压力,甚至超过了病痛本身对患者的折磨。对此,一位医生颇有感触地说

医院是一个使人终于把命看得比钱更重要的地方。

——所以,有的医院向患者多收钱

挂号的时间最长,诊断的时间最短,收费的项目最多,会看病的人最少。

——流行于民间的“医院四最”

外科赚了钱,就把患者转到化疗科化疗,然后再转到放疗科放疗,等到这些科室的钱都赚够了,再把病人扔到中医科去。

——在广州市举行的一次癌症论坛上,众多资深肿瘤专家公开炮轰个别医院为赚取癌症患者的钱,恶劣手段无所不用

医疗补贴都给了相对富裕人群,贫困人群只能因为看不起病而小病拖成大病。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顾昕认为,看病贵的弊端对弱势群体尤其具有杀伤力

良医有两种:一种是自己能够把病人治好;一种是知道自己治不好,而把病人推荐给能治好的其他医生。

——何谓良医

意大利淑女看医生时千万别再穿性感内衣了,男医生每天都会因为看到这些诱人的衣着而陷入灵与肉的挣扎。

——意大利一项调查指出,女性病人求诊时化妆不宜过分,否则男大夫会走神

蒙牛说:大家都是奶粉里加三聚氰胺,三鹿,你够狠,三聚氰胺里加奶粉!

公鸡愤怒地对母鸡说:鸡蛋里怎么会有三聚氰胺?是不是你跟奶牛搞上了?

——盯紧每只牛,看住每只鸡。

——继奶粉之后,鸡蛋中也被测出含三聚氰胺,三聚氰胺成了国人挥之不去的梦魇

自取其乳。

——有网民感慨,以后征婚需严苛至考核女方的乳腺发育状况,确保在进口奶粉吃不起、国产奶粉吃死人,国外奶粉要钱、国产奶粉要命的险恶境况下,可以自取其乳。同时网上也出现了兜售自家人奶的“牛奶男”

三鹿奶粉,后妈的选择。

——以毒奶粉为主题的段子满天飞,这是题为“三鹿2008最新广告”的短信中的一句

中国人在食品中完成了扫盲的历程:从大米中我们认识了石蜡,从火腿中我们认识了敌敌畏,从咸鸭蛋、辣椒酱中我们认识了苏丹红,从火锅里我们认识了福尔马林,从银耳、蜜枣中我们认识了硫磺,从木耳中我们认识了硫酸铜,最近三鹿又让同胞们知道了三聚氰胺的化学作用。

——一网民说

谁死鹿手?

——继正龙拍虎、兆山羡鬼、秋雨含泪之后,三鹿毒奶粉事发催生了又一个新成语

儿子要补脑,妈妈要补血,爸爸要补肾。

——某记者总结出的保健品广告定律

世人都对妇女的乳房感兴趣,对乳腺癌的关注却远远不够。

——台湾某妇女组织呼吁人们重视乳腺癌

我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也不吸毒,毒品对健康有害。

——巴西大毒枭费尔南德在哥伦比亚被捕后向警方辩解时说

成年老鼠的智商与8岁儿童相当,用简单的捕鼠工具可别想灭绝它们,必须要和它们斗智斗勇。

——长沙市疾控中心有害生物防治科科长龙建勋说

所谓健康,只不过是死得最慢的一种状态。

——健康的另一种新说法

一个人一生中在健康方面的投入,60%至80%花在临死前一个月的治疗上。

——老百姓要转变健康观念

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

好男儿志在四方,好男儿敢下厨房。

养眼的最好办法是多看美女与帅哥。

早晨走路上班,晚上动手做饭,睡前不忘浇花,让你的生活“慢”起来。

经常打开窗户,既可以看到明月装饰你的窗子,又可以装饰别人的梦。

不要做工作狂、偏执狂、色情狂。

不要再给自己任何理由12点以后睡觉。

不要让头发染上游离子、负离子、正离子、阳离子和水离子,不要用头发煲陶瓷烫、瓦片烫、铁板烫。

——《新周刊》列举的健康生活方式

一瓶橄榄油、一个贤惠妻子、一杯红酒。

——英国百岁老人阿方索·德马尔科谈长寿秘诀

充足的睡眠;保证每天30分钟的运动;定期健康按摩;适量地补充维生素C与E;不滥用抗生素;每天饮酒不超过一杯;有三五知己畅叙心事;每天做几分钟白日美梦。

——美国《预防》杂志刊发可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的八种人人可做到的简单方法

四杯爱,三杯忠诚,两杯温柔,一杯宽恕,再加一调羹希望,五桶欢笑,十分信心,撒上阳光,调节器拌匀,每天服用。

——某心理医生为病人开出的“美好家庭食谱”

上班勤奋点,下班轻松点;对家珍爱点,凡事看开点;朋友多交点,做人厚道点;吃得科学点,玩得高雅点;名利淡薄点,每天多笑点。

——人生“新十点”

21世纪有三种愚蠢的人:不懂电脑的人、不会欣赏音乐的人和还在吸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