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跑跳、玩耍,玩耍甚至应该是童年的唯一主题。……不游泳的日子,我们会去北京师范大学的操场跑步。在偌大的操场上,我和他先热身,然后快步走,再一圈一圈地跑。跑得满头大汗之后,再走几圈,练器械,最后买上两瓶水,坐在邱季端体育馆的台阶上,一边聊天,一边看着远方。
哲哲上幼儿园中班时, 我给他报了游泳班。……尽管经历了不少波折,但运动的习惯保留了下来,也练就了他健康的体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走到哪里,都是一脸阳光。
我无意培养一个运动健将,只是希望儿子能发自内心地爱上体育,爱上一个体育项目,在运动中体会体育所特有的激情,永葆一颗不服输、不放弃的心。同时,在运动中感受责任、担当、协作、团结、勇敢与坚持。
运动之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在采访“全美最佳教师”、《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作者雷夫·艾斯奎斯时,问及教育孩子的秘诀,他说,秘诀无非有二:一是艺术引领。他的“霍伯特的小小莎士比亚们”成员,每天放学后都和他一起排练。在练习的过程中,孩子们渐渐爱上戏剧,在学校充满激情。二是打棒球。众所周知,雷夫班上的孩子个个是棒球高手。体育运动练就了孩子的体魄,繁琐的计分算法也使许多学生在数学方面开了窍,成绩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
但一个残酷的现实是,现在的孩子们缺少运动,也不太爱运动。
一方面,缺少运动场地。这一点,我有着切身体会。儿子两岁后,我想带他到不需要太大的空地上跑跑跳跳,或者散散步,或者滑轮滑,或者踢足球,但我们住的小区没有安全的空间,周边小区要么没有这样的空地,要么人满为患。和孩子玩耍只能到十公里以外的公园,或者到大学校园,而这并不是每次都能如愿。
回想起小学时学过《小球门手》的课文,“这块空地真是赛足球的好地方。放学以后,孩子们又来到这儿。他们分成两拨儿,把书包和帽子堆起来做球门,就拉开阵势赛起来。小弟弟小妹妹被吸引来了,路过的大个子叔叔也坐到场边,欣赏他们这场球赛……”
那是多么美好的一幕啊。
孩子需要跑跳、玩耍,玩耍甚至应该是童年的唯一主题。浏览新近发生的社会新闻,会发现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安全的空间越来越小。如今的父母都不放心孩子一个人在小区里、在外面乱跑,不放心让孩子独自过马路。即使在校园里,类似踩踏等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让人无限感慨。
因为没有运动空间,假期的孩子在奔波于各种辅导班之后,就被圈养在家里,任其沉迷于互联网上的各种游戏。对此,我在一篇文章中曾经这样写道:
作为一个7岁孩子的爸爸,我不经意会对比自己与孩子的成长环境。
我羡慕00后这一代不必再吃那么多缺衣少食的苦,不必在一望无际的农田里辛苦耕作,不必走很远的路去上学,生活中也有那么多好吃的东西、好玩的玩具,有那么丰富的童书,甚至有机会去很远的地方观光、旅游。我甚至羡慕他们出生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好时代,无论到哪儿,都能有信息发达的互联网。
但是,我也替这一代孩子深深担忧。
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缺少兄弟姐妹的陪伴。他们生长在城市,长大在城市,远离山清水秀、草长莺飞的乡村田园。他们不知道放学后在野地里捉蟋蟀、在小溪里捉鱼虾、在槐树下荡秋千是何等快乐,不知道在寂静的小路上与伙伴骑车、打闹是多么有趣,也不知道站在稻田里、池塘边听取蛙声一片,又是怎样的一种心境……
缺乏运动空间的结果就是,孩子越来越不爱运动,爆发力不强,耐力很差,缺少团队合作精神,前几年风靡一时的文章《夏令营中的较量》中的忧思再次上演。相反,越来越多的电玩高手不断涌现,每每在一起,他们总是兴奋地交流着上网、游戏的心得,如数家珍。
我希望哲哲爱运动,不仅是为了拥有健康的体魄,还是为了感悟运动的快乐,体会运动中的团队合作、成就感、顽强不屈,以及不怕失败、勇于承担等意志品质。
哲哲上幼儿园中班时,我给他报了游泳班。每周两次,由专业教练辅导。从不敢下水到游得飞快,从畏惧游泳到爱上游泳,尽管经历了不少波折,但运动的习惯保留了下来,也练就了他健康的体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走到哪里,都是一脸阳光。
不游泳的日子,我们会去北京师范大学的操场跑步。在偌大的操场上,我和他先热身,然后快步走,再一圈一圈地跑。跑得满头大汗之后,再走几圈,练器械,最后买上两瓶水,坐在邱季端体育馆的台阶上,一边聊天一边看着远方。
运动,和孩子一起,是一段美好的幸福时光。
让孩子爱上运动的秘密
一些朋友知道我经常带孩子游泳,因此会问我让孩子坚持运动的秘密。
其实,运动和阅读一样,都要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要让孩子发自内心地热爱。唯有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才能最大程度减少运动伤害;唯有孩子真心喜欢,才能坚持下去,养成习惯。而家长们要做的就是,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选择适合的运动种类,然后陪孩子一起,在运动中指点他、帮助他、鼓励他,让他找到运动的门道,发现运动的乐趣,这样即便未来成不了所谓的运动高手,也能树立孩子的自信心,练就健康的体魄。
1.运动项目要与孩子年龄相匹配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运动项目不一样。
我个人非常喜欢篮球,每周都打上好几次,但篮球项目明显不适合9岁以下的孩子。一方面,他们的肌肉和协调性还达不到打球的要求,另一方面缺少自我保护的意识和经验,很容易受伤。我就看见过小区里的小朋友和大孩子一起玩篮球,不小心踩在球上而摔成指骨骨折。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虞永平曾说,人的有些能力、官能是需要适度保护的,超越了规律就要承担后果。对幼儿的教育要根据幼儿的成熟状态,不能操之过急。专项训练对处于人生发展初期的幼儿来说是极不适合的。幼儿的身体和心智还没有达到需要专项训练的程度,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最合理的途径。儿童的身心应发展遵循自然的法则,逾越这个法则,就可能对幼儿造成伤害。
在这方面,我也有过所谓的教训。
哲哲上小学的时候,学校让选报一些课外班。我想当然地给他报了思维训练、手工制作和轮滑班。滑了半年后,他总说腿疼。我不相信,以为他是想偷懒。后来,学校的体育老师告诉我,长期滑轮滑对孩子的膝盖不好,建议等孩子大一点再报名。在陪儿子滑轮滑的时候,我也发现他滑了不一会儿就喊累,想必是膝盖和腿部承受的压力太大。
任何运动都是有年龄要求的。在报道课外运动辅导机构的选题时,我走访了中国儿童中心等课外培训机构,发现培训项目所提供的游泳、击剑、跆拳道等,都是有年龄要求的。从中也可以看出,过早让孩子参加不适合孩子的运动,不仅不利于其骨骼的发育,长期或过度的训练还会造成运动伤害。这样的例子在现实中并不少见,有媒体报道:
5岁的豆豆是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平时活泼好动的她,非常喜欢模仿一些电视上的节目,尤其对舞蹈情有独钟。新学年,豆豆所在的幼儿园新来了一位姓刘的舞蹈老师。刘老师学体育舞蹈出身,擅长跳拉丁舞。刘老师带来的拉丁舞也深深吸引了豆豆。争强好胜的豆豆一心想在小朋友面前露一手,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学习拉丁舞。可是,没过多久,家长发现,豆豆走路时有点瘸,豆豆也说自己的髋关节很疼。这一现象引起了豆豆爸爸的重视,于是带着豆豆去医院拍片。结果发现,豆豆的髋关节错位了。
我虽然不是运动专家,但不建议孩子学拉丁舞。因为拉丁舞中的伦巴、探戈等本来是一种基于社会交际目的的舞蹈,动作设计都有一定的男女情感因素在内,不太适合低年级的孩子练习。对舞蹈感兴趣的孩子,不妨在孩子运动系统发育成熟,即8岁以后,再练习那些高难度的动作。
我也不建议孩子过早学习跆拳道。而今,跆拳道培训十分火爆,一些培训班每到周末往往人满为患。据统计,仅北京市就有数百家跆拳道培训场所,每一家都有少儿甚至幼儿参加。有运动专家就指出:跆拳道是一项利用拳和脚进行搏击的对抗性运动,跆拳道的学习包括了基本技术部分,如步法、拳法、腿法等,当然更少不了技战术的运用,即实战部分。这就要求练习者熟练掌握技术要领,能很好地理解技战术,明白教师或者教练的意图,并能将技战术意图在实战中表现出来。仅从这一点来看,3―6岁的幼儿显然是做不到的。而且,幼儿的平衡能力不是很好,跆拳道腿法大多是单腿支撑,幼儿很难学习。
哲哲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很少给他报各种体育项目班,而是常带他去外面跑步,有时带上一个足球,练习传接球,或者一个沙袋,我扔他接。他玩得满头大汗,也达到了运动的目的。综合来看,学前的孩子不太适合从事专业项目的训练,因为从心理和身体发育的特点来看,3―6岁的孩子活泼好动,理解力也有限,心智尚未发育完全。专业的体育项目,感受一下尚可,专业训练则勉为其难。相反,简单易学且有趣味性的活动显然更加适合孩子,孩子也会喜欢。
小朋友天性喜欢玩水,所以带孩子去游泳,算是一种合宜的选择。我是在哲哲上大班时开始让他学游泳的,但也不是出于专业培养的目的,而是由于他天生喜欢戏水。炎热的夏天,在泳池里“红掌拨清波”,也算是一种不错的休闲。从实际效果看,学会了蛙泳、自由泳之后,他很有成就感,游泳的热情更高了。
总的来说,跑步、跳绳、足球等项目适合各种年龄段的男孩和女孩,作为父母可以让孩子多参与,或者陪伴孩子一起玩。而拉丁舞、跆拳道、篮球、羽毛球、轮滑等,由于并不适合学前或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因此最好等到条件具备时,再让孩子练习也不迟。
2.孩子的运动量多少合适
不久前,一条新闻让人触目惊心。浙江一位6岁的女孩遭父亲惩罚原地跑,结果女孩跑了6小时后殒命。
我想,这位父亲肯定没想到会有如此严重后果,而且他想必忽略了这样的事实: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期,身体内的器官、组织尤其是心血管系统还未发育成熟,不适宜长时间、大运动量的运动,加上孩子根本没有受过专业训练,高强度的运动一定会对身体造成极大损害,甚至使心脏负担过重,进而引发猝死。
幼儿运动,应该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严格控制运动强度。而运动强度的标准,在我看来,一旦孩子满头大汗或者觉得有点累,就应停下来休息。在时间上,持续跑步不应超过半小时。对于成年人来说,有医生建议每天走上一万步,或者步行一小时,这样有利于保持身体的健康。对于孩子,也应该多步行,少坐车。我们经常看到不少老人推着小车带孙辈上学,这样其实不利于孩子成长。
每天晚饭后,我常和哲哲一起去散步,跑一跑,跳一跳,具体时长视他的情绪而定,高兴就多玩一会儿。即使是跑圈,也不过是跑上五六圈。跑之前,先热身,跑完后再做做身体拉伸,玩玩器械。如果中途他觉得有点累,就休息一会儿。
很多家长总以为,运动量越大,越能增强孩子的体力。媒体就报道过一位父亲让孩子跑马拉松的故事。几年下来,孩子的确能跑,小胳膊和腹部都清晰地显现出一条条肌肉来。看到这条新闻,我不禁为这个孩子担心:这么小就练成肌肉男,不是违反了儿童身体发育的基本规律吗?
事实上,有关部门在开展体育活动时比较遵循少年儿童的生长和发育规律,并因此制订了相关规定,如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等每年11月都会推出冬季长跑的项目,但这一活动只在小学五年级以上的学生中开展,并且小学生每天推荐跑800—1000米,中学生是2000米。国外教育机构也推出了运动金字塔列表,感兴趣的家长不妨作为参考。
运动“金字塔”共分三层。底层是每天进行不少于30分钟的心血管运动。所谓心血管运动是指一些有益于心血管系统的有氧运动,包括散步、慢跑、骑车、游泳等。这类运动可以一次完成,也可以分散进行,如每次10分钟,共做3次。
第二层是每天进行5—10分钟的伸展运动,包括下蹲、转体、甩手等。伸展运动可使过劳的肌肉放松而伸展,恢复生理机能,预防伤害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做这类运动可以见缝插针,如起床后、工作中的休息时间、沐浴后、睡觉前等都可以进行。一次的伸展,并不是1—2秒钟就急速地做到极限,而是在宽松的状态,徐徐地持续拉引10—30秒钟。
位于运动“金字塔”顶端的是每周两次的力量训练。力量训练可使人的骨骼坚硬、肌肉强壮、代谢旺盛。强壮的肌肉还有助于消耗更多的热量,对减肥也非常有益。
当然,最科学的方法还是求教体能或运动专家。
3.养成运动习惯受用终身
前全国体操冠军孙旭光在接受一家电视台采访时曾说,他为女儿制订了详细的体操计划,训练年限为22年。具体计划如下:2岁学会前后滚翻,3岁学会侧手翻,4岁上体校,6—8岁进省队,8—12岁在各省级比赛拿冠军,13—14岁进入国家队,16岁到18岁夺得亚运会、世界冠军。这一消息一出,引来了众多议论。
且不说此方案能否实现,只这种急功近利的初衷就与强身健体的运动宗旨背道而驰,与当前体校的培养模式没什么两样,都属于畸形的、不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运动观。我始终觉得,体育,不仅只是锻炼身体,更是让孩子养成习惯,给孩子快乐,让孩子从中体会到团队合作的乐趣,并领悟责任、担当、勇气、毅力、拼搏等品质。
孩子是好动的。童年是一个人养成运动习惯、打好身体底子的好时机,科学的锻炼、均衡的运动习惯十分重要。“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所也。”体育锻炼,对于吃苦耐劳、坚定意志的养成很有必要。竞技项目锻炼人的身心配合、心理耐受能力。球类等集体项目能提高人的配合意识和能力、角色转换能力。运动习惯还有助于改善人的精神状态、心理健康,学会诙谐幽默。有研究表明,没有体育运动基础的人往往社会适应能力不强。
作为家长,应把孩子爱跑、爱跳的天性转化为兴趣,带着一颗愉悦的心而不是具体的目标从事运动。适当的时候,可以如给孩子讲一些名人的轶闻,与孩子一起观看体育比赛等,这些都是促进孩子产生体育兴趣的有效途径。另外,也可以把锻炼与游戏结合起来。散步的时候,我爱和孩子赛跑,跳绳时比谁跳得多、跳得快,踢球时看谁踢得更准、更有力量。一旦孩子在锻炼中充满激情,那么他的整个身心都会得到发展,爱上运动便顺理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