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语
世上所有的人都称赞他时,他也不会觉得欢欣鼓舞,世上所有的人都责难他时,他也不为之感到沮丧。
他能明确物我的分别,清醒地识别光荣与耻辱的界限,只是如此罢了。他对于世俗名利,并不急忙追求。即使这样,他还是没有建立起一种最高的逍遥自在境界。
像那顺应天地常道发展,驾御六气的自然变化,来遨游于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时空,他还要依仗什么呢?
所以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庄子《逍遥游》语译
人生,总归难得逍遥自在。人要有所成就,必得有所依凭。
因为人有欲望与能力。欲望要得到满足,就得人去耐着性子,付出辛勤的汗水,在行动上忙碌,在时间上等待。能力要得到实现,也要等待时机,创造条件。于是,这其中人总是有一种精神负担。
懂得这一点,人们便可以在难得自在逍遥的生活中,去寻求自己身心的轻松。
关于这,庄子讲了一个故事。
1.逍遥的条件
庄子讲的故事是这样的——
北方大海中有一种名叫鲲的鱼。鲲鱼真是一个庞然大物呀!在海里游动,那个头儿有几千里长。鲲鱼变成鸟,名叫鹏,鹏也是个庞然大物,身长数千里。它振翅高飞,翅膀就像遮天蔽日的彩云。
鹏鸟总是在六月大风暴来时,奋力向南海飞去。这一飞非同小可,两个翅膀在水面上拍打的浪花飞溅到三千里之外的海面与陆地。鹏鸟腾空而起,强烈的旋风上升到九万里的天空。
鹏鸟这样体大无比,力大无穷,又能变化,应当是想升天就升天,想入海就入海,挺自在逍遥的。
但其实也不是这样的。
一个简单的道理,积水要是不深厚,那么大船在水上就浮不起来。比如小碟子盛满水,就只能浮起一截稻草,浅泛的泥沼里,大船就无法行驶。
同样,鹏鸟虽然力大无穷,翅膀可遮掩半边天,如果没有厚重的空气,并且刮起强劲的飓风,那么,鹏鸟也不能搏击九天,飞往南海。
对于鹏鸟这种能耐与等待条件,才能奋飞,知了和斑鸠很不以为然,很看不起。
它们说:“我们可以随意张开翅膀就飞,决不要暴风吹送。我们飞时,随便碰到一棵树就停下来。有时也许还飞不到树梢那么高,那么就落到地上,也挺满意的。为什么硬要像你大鹏那样,硬要直上青天九万里,再往南海飞呢?”
无疑,知了与斑鸠自以为是自在逍遥的,即无所依靠与凭借,亦无所追求。其实知了与斑鸠也不过自作聪明。它们哪里知道这样的道理:出门踏青,转一转,三餐饭的时间即返回,肚子当然还是饱饱的。到百里外去旅行的人,就得准备过夜的干粮。去千里外旅行,就得准备一个月的钱粮了。这都是必要的凭借、条件。
2.见地悬殊,无可论短长
所以,知识少的人比不上知识多的人的心胸抱负,年寿短的比不上年寿长的人的阅历见地。这道理就像那些菌类,它们早晨有生命,晚上就死亡了,如何知道时光是昼夜交替的呢?也如同夏生秋死的知了,当然无法知道春夏秋冬,一年里四个季节的变化。
楚国南方有一个大神龟,五百年对于它来说只是一个季节;上古有一棵大椿树,又把八百年当一个季节。它们如此寿命长久,自然阅历无比丰富,而传说中活了八百岁的彭祖,人们以为了不得,并想与他一样长寿,比较起那神龟与大椿树,也实在显得想法与识见太可怜了!
这样看来,知了与斑鸠讥笑鹏鸟,也实在太无自知之明了。自然,大与小,大材与小材,眼光远大与见识短浅的区别也就在这里。
其实,斑鸠与蝉也不是完全无所依靠,绝对逍遥自在的。它首先得会飞,不会飞,何来飞上树梢与墙头的自在逍遥?而且,没有谁给它提供树梢与墙头的条件,那神气又从哪儿来?
3.依靠就是条件
只要为人在世,一切成功都取决于三要素:天时、地利、人和。或凭借其一,或占尽所有。
这是古代人眼中的条件。
讲一位传说中的得道者,他的名字叫列御寇。他是郑国人,他道行非常,能腾云驾雾。他飘然而去,神游四方,逍遥极了,自在极了。
他每次出游,飞越千山万水,并无跋山涉水,长途劳顿之苦。他心里所思所虑,既不求人世功名,也不要神灵保佑,赐予福禄。
然而,他仍须依靠。每次他飘然而起,必须借助风力。没有风,他就要等待风起,起风了他便乘风升空。
人生事业正同此道理,世俗之人,哪怕做成一件小事,也不能摆脱这种道理。所以,商朝的开国帝王商汤,有感这一道理,便问他的大臣棘。
商汤:“上下四方有极限吗?”
棘:“无极之外,还是无极!”
——这就是说,人的期待,依靠是无限的。
商汤:鲲鹏展翅,一跃九万里。它飞起时,卷起力量巨大的羊角风暴。它的翅膀遮天蔽日,它的背部厚实有如莽莽苍苍的泰山,蕴蓄着无穷无尽的力量。它有自己直奔南海的目标,它还期待什么呢?那小水池中雀讥笑鲲鹏,也不无道理。腾跃飞升,几丈高便轻松快活地落下来。如此快活,还须等待什么依靠呢?
棘:这只是大小的分别啊!它们能超越风么?
大有大的依靠,才可能实现大。
小有小的依靠,才可能实现小。
世界上任何一种事物都如此,现代人说法是:时间、地点、条件。
人生也就如此。希望,等待。条件具备了,有所依凭,人们便可做成某事。
衣食住行是根本的;
功名事业是远大的;
许许多多的,能说出口的和不能说出口的向往、憧憬;
……所有,所有。都必须依凭条件才能实现。如此,一环一环,构成人生。
了解这一点,便知道充分理解人生期望与等待;明白这一点,便会自觉而极大限度的利用环境与条件。
退一步,又有一层道理:
进是实现,人的愿望,极强,极强;
退是自保,人的情趣,极淡,极淡。
知道这一层道理,人便获得自在与超脱。
而庄子的逍遥说到底是一种精神的逍遥。而精神的逍遥又须是如鲲击水,一跃三千,如鹏展翅,一搏九万里。有如此浩大,有如壮阔,才可超越学鸠、雀、菌类、知了的局促与琐屑,才可真正达一种精神的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