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庄子心通
23774200000003

第3章 内圣而外王

引语

知道天的作为,知道人的作为,这就是见识的极境了。

知道天的作为,就明白是自然在化育一切,人也被化育着。

知道人的作为,就可以靠着自己天生的聪明获得知识,并且靠自己的知识,在这个让人探索不尽的世界里安身立命,一生平安,这就是高明了。

但这说法仍有漏洞,明白身外事,又了解自己一身,方有高明的见识。然而内情外事都在变化。从哪里区分此为天的作为,彼为人的作用呢?

先是真人,后来方有真知。

——庄子《大宗师》语译

无私、无欲、无我,无造作、无虚饰、无褒贬、无倨傲、无谦卑、无逢迎、无讨好……

于是,人不求人一般高,人不畏人天即我。

于是,天生物物物无情,天生人人人平等。

于是,天大、地大、人大,何用王侯哉?!

于是,内圣外王,便知天知地知人。

然而,了解了内圣,我们还须了解外王。其实,内圣外王本来一体,虽分内外,但知内圣,已见外王。

内圣外王,方是真人;是真人方有真知,有此,众说纷纭,众人攘攘,皆可听,皆可见,又皆可不听,皆可不见,自然而已。

但,先听先见,而后方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

1.天神至圣君

天下之大,拥有一种学问,掌握一种办法的人真是太多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都说自己完美无缺,登峰造极,并把别人骂得遍体鳞伤,血肉淋漓。倘骂不倒,还要鼓动民众,说以利害,最后闹到刀枪相见,血流成河,最后改朝换代,以遂心愿。

或者,到后来干脆不争不骂,干脆去抓刀抓枪,抓住了便一辈子不放下。

如此做法,后果可想可知。

然而,天地以来的大道究竞在哪里呢?或者有没有呢?

有!不可丧失信心。无处不在,便是道的存在,也是人的信心所在。

又问:神妙造化从何而来,人之明智从何而来?

庄子回答说:

内圣有它降生的来由,外王有它成就的来由,它们一体两面,都从道的本原而来。

那么,落实到人生,不偏离道的根本的人,就是天人。不偏离道的精髓的人,就是神人。不丧失道的本性的人,就是圣人。以自然为主旨,以无为为根本,顺应规律而行动,能预测事物的兴衰变化,这是圣人。讲人道,行仁慈,给人以好处,是非清楚,行为规矩,面目可亲,这是君子。

如此说来,还有一桩根本。依法度定职守,依名号定标准,比较就是验证,考核就可作出决定,一二三四的等差就这样规定下来,百官也就依此定下序位。把安定各行各业作为经常的责任,把衣食耕织放在工作中心,关注繁殖、生死、积蓄,优抚老弱孤寡,生活便平安,便和谐。这是民生的需要,也是为人与为官首先要注意的。

天神至圣君这五种得道者,必要注意的当然也是这些。偏离这,一切好主意、好想法、好道理、好计划,乃至行动,都是王婆卖瓜,都是狗皮膏药。更不要说,为一己之私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更不要说已知错了,已知伤害了民众,却怙恶不悛。那是霸道,那是强盗,那是窃贼。

2.诸子百家

天人神人至人圣人乃至君子,是人格的最高境界,或者说是一理想的境界。或者说是庄子想象的一份美好人生,是庄子描绘的一种完美人格,一种完全同化自然了的人。

然而,庄子是庄子。庄子之外还有诸子百家,还有历史如江河,古往今来流不尽。那里有形形色色的人生,那里有各争长短的道理,人就在这当中,如大海泛舟,如长河游水,所得所失,所感所思,各有滋味在心头。

拣起大者要者而言。

儒家讲仁义,以仁义修心、养性、理家、治国、平天下。他们通晓《诗》《书》《礼》《乐》,用《诗》叙述心志,以《礼》作为行为规范,用《书》的道理处理政事,用《乐》来施行教化,他们还从《易经》里引来阴阳变化的理论。他们或谦逊恭敬,或忧心忡忡,好像天下的担子就压在他一个人身上。然而谦逊恭谨,使他们变得虚伪。忧心忡忡,又使他们把所有的灾难都揽到自己身上,为暴戾的君子献身,终于戕毁了自然。而尤其是儒家中的伪善者,仁义是他们招摇撞骗的旗号,《诗》《书》《礼》《乐》是他们博取声名、功利的工具。这样仁义又有什么用呢?

墨家主张泛爱众人,利益他人,反对战争,主张人不互相仇视,要生活朴实,工作勤奋。墨家还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们既不标新立异排斥一切,也不求与先王的制度相同。

像墨子赞扬大禹说:他治水疏导长江黄河,沟通四夷九州河道。他亲身到工地劳动,挥汗如雨;又到处奔波,三过家门而不入,常年工作在外。他累得大腿上没了肉,小腿上没了毛。他顶风冒雨,操劳不息,终于安置了天下万民。墨子说,禹是大圣人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呢?因此,他要他的信徒都过一种俭朴艰苦的生活,并且日以继夜的劳作。他们还否定音乐,主张毁弃所有奢侈享受的东西。

他们的心地太好,太有牺牲精神了。但就在他操劳奉献呼号之时,恶者依旧作恶,昏庸的统治者依旧在挥霍民脂民膏,并且为墨家这种不索取报酬的奉献而高兴、而发笑。墨家也救不了人类,他们自己也太难受了。

杨朱只讲为我,太自私。

纵横家专使心术,朝秦暮楚。有他们天下总没有安宁的日子。

阴阳家又常荒诞不经,把人推入五里雾中,又带进梦境,国民苦难固我依然。

老庄的学说极富智慧,老庄的思想可以解脱一切,然而老庄也最容易被曲解,最容易被利用。老庄讲无为,是讲修心养性,而谋略家却从中发现谋略。老子说“曲则全,枉则直,满则盈……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等等,又成为阴谋家的权术的理论指导。因而,庄子也不得不慨叹,老庄学说糟糠竟成了帝王术。有什么办法呢?

诸子百家救不了人,救人全靠人自己。

诸子百家都可救人,人用其精神,又出自良心一点,人便得救了。当然这个话题,我们还得再往下说。

3.天·地·人

同于天,人就解脱了。

同于地,人就解脱了。

天地是一种无言的实在。在它的怀抱里一切在流,一切在变。它冷漠,它公正。它慷慨给予,它又无情索取。然而,人们到底发现它无所求。天地者,永远就是天地。

这就是天地的伟大,这就是天地的面目。

人从天地而来,人本该秉从天地的禀性,自然而然地来到这个世界,又自然而然地长成,自然而然地求衣食,又自然而然地离开这个世界,回到天地的怀抱。

从彻底的意义上讲,或者从物质上讲,或者从精神上讲,人不过是能活动的泥土,人不过是有智慧的泥土,人不过是能创造奇迹的泥土。我们从天地而来,我们又回归天地老家,但我们传达了天地的神奇,宣泄了天地的奥秘。那就是我们的生命,那就是我们的生命创造,或者,那就是我们生命的意义。

也正因此,老子以神悟天慧的心与口说:“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这话的意思就是,人若保持先天而来的那种同于天地自然德性,那人就和天地一样泰然自若,又像天地一样宽宏伟大,这样的人就可称“王”了。当然,这个王不是帝王的那种王,不是帝王中那种杀伐、霸道、强横的赫赫威势,而是有如同天地的那种自然造化之功,宽宏和顺之德。当然有此功德者,这些帝王也就是名副其实的王了。

据此,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如果人做到了自然而然,保持先天而来的德性,那么,我们也可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

何以做到这样,老子说得明白。

地是人之母,离人最亲近,人可以学地。地负载一切,地生育一切,地忍受一切,因而地成就一切,收获一切。地又是效法天,天那儿又有神妙的道,但道又是从自然那里来。

而人自身就是自然。回到自身,回到最初,我们便做到了:天大,地大,人大。我们也认清了天地人,明白人的内圣外王。

内圣外王如此,了解了,我们便获得一份心灵的灵慧,得到一种同于天地的虚静,进到无所不在的自然而然的坦然。我们也就是真的人了。

而真的人,正是人生的最高境界。